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而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的特点,能够提供最理想的教学活动环境,因此,将两者有机地整合起来,将信息技术融于幼儿数学探究教学过程中,会大大提高幼儿数学探究活动的实效性。几年的幼儿教学实践,下面谈一谈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体会,请批评指正。
一、创设的教学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计算机的特点就是人机的交互性,结合幼儿年龄小、求知欲和好奇心都特别强的特点,借助于信息技术将动画、声音、图片、视频有机结合,创设一些生动的问题情境。多种现代教学媒体运用于数学探究教育活动,能够创造出使教与学双方始终处于“活化”状态的教学环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直观、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让幼儿“触景生情”,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产生强烈的“我要学”的心理需求,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在“钟表的认识”这一节时,活动前,我们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搜集了许多钟表图片,还自制了表盘模型,立刻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教学活动中,演示“认识钟表”的课件时,就会响起时钟“滴答、滴答……”的声音。然后出示一组画面,从幼儿早晨来园、盥洗、吃饭、活动等一日生活不同时间的画面切入,在教师介绍一分钟的准确刻度时,幼儿点击一分钟刻度,时针按顺时针方向准确走过一分钟。与传统教学相比,用多媒体除了能观察时针的运动过程外,还能让幼儿感知一分钟到底有多长。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性的评议进行教学,幼儿就能在教学游戏中找到答案,操作对于幼儿来说有互动性,通过点击画面中钟表的各部分都能得到闪烁回应,教幼儿动手,引发了幼儿学习兴趣,激发了幼儿学习主动性。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孩子们都睁大眼睛想知道下面屏幕上会出现什么,在学习中都想自己去寻找答案。整个活动过程不但让幼儿自主,而且让幼儿更加自信,孩子们乐于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形成“学中玩、玩中学”的氛围。
二、消除思维障碍、发展思维能力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幼儿高级思维训练的工具,构建知、情、意融合的高智慧学习体系。
1.运用媒体演示,培养思维活力。幼儿园的幼儿正处于最爱动手的时期,教师应多给幼儿创造一些实践的机会。如,“图形宝宝”拼图游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其游戏拟人化,让幼儿在电脑游戏中亲自动手拖动鼠标,每当孩子用鼠标选中多个图形宝宝中的一个,将其放在正确的位置上之后,从电脑中就会传出亲切柔和的赞扬声或屏幕上出现和蔼可亲的笑脸。这时孩子内心就会产生成就感,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增加幼儿的自信心。
2.运用媒体展示联系,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演示课件,并提出有一定思维坡度的问题,在幼儿观察的基础上,教师的引导使幼儿获得简单的科学结论。这样可以把教师的有意引导和幼儿的主动思考,独立发现结合起来,有利于幼儿个性和特长的发展。
如制作 “小动物的家”。①一列满载着八只动物(大象、猴、兔、熊猫、猫、狗、松鼠、鸟)的火车徐徐开来。②动物们回到大树家,来到自己不同的楼层。③又一列满载食物的列车开来(萝卜、竹笋、虫子、桃、鱼、骨头、草、松子)。根据以上的出场顺序,教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层提问:①从前面的数乘坐第六节车厢的是什么动物。②小白兔乘坐的车厢从前数是第几节?从后面数是第几节。③松鼠住在第几层上?吃第几节车厢的食物?④猴子住在第二层,再上三层是第几层?怎样计算出来的?(第五层,2+3=5)⑤松鼠住在第七层,在下一层是第几层(第六层7-1=6)。幼儿的每一个操作完毕,都会有“你真棒”、“错了”、“没关系”、“再来一次”的激励语言。幼儿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情境中,有利于要领的理解与掌握。幼儿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可逆思维,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促进幼儿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幼儿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数学学科逻辑性较强,知识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每讲一个新概念,可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设计出课件,引导幼儿自己观察动脑筋总结规律,自然而然轻松地获取知识。
如、在教幼儿三个或三个以上物体间比较轻重时,先让幼儿明确比较是在两个物体之间,根据一些属性建立一种关系过程,再通过多媒体课件依次点击出现狮、虎、熊猫玩翘翘板的画面。教师引导幼儿分别观察比较二组动物玩跷跷板的不同之处:1.狮、虎玩时的样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狮把翘翘板压在地上,虎却翘得高高的,狮比虎重)2.虎又与谁比了,怎么样了?点击(虎与熊比,虎比熊重)画面。3.请小朋友们仔细看看,比一比,狮比虎重,虎比熊猫重,那么狮、熊猫谁轻、谁重?幼儿在教师的启发下认真地观察思考并连续进行比较推理判断,推出“狮比熊猫重”。随即教师又翻开熊猫与狗一样重的画面,再继续引导幼儿观察分析,狮与狗熊谁轻谁重。假设狮子用A表示,虎用B表示,熊猫用C表示,狗熊用D表示。幼儿自然而然地迁移到:“如果“A比B重,B比C重,那么A比C重”;如果“A比B重,B比C重,C,D一样重,那么A比D重”的概念。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形成一套规律性知识,而且又使幼儿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己总结出来的规律。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习是探究性的学习,每一位幼儿都是发现者、创造者。他们在创造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分析、类比、归纳、概括等数学方法。幼儿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下探究数学知识、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实践证明,只有培养幼儿能够驾驭信息技术工具,才能够享有信息时代和数字化世界所带来的机遇;只有培养幼儿具备自身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够理解信息带来的知识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知识结构。这样,既能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数学知识,培养了幼儿的数学探究的能力,又能使幼儿从小认识接触先进的科技手段,逐步学会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一、创设的教学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计算机的特点就是人机的交互性,结合幼儿年龄小、求知欲和好奇心都特别强的特点,借助于信息技术将动画、声音、图片、视频有机结合,创设一些生动的问题情境。多种现代教学媒体运用于数学探究教育活动,能够创造出使教与学双方始终处于“活化”状态的教学环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直观、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让幼儿“触景生情”,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产生强烈的“我要学”的心理需求,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在“钟表的认识”这一节时,活动前,我们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搜集了许多钟表图片,还自制了表盘模型,立刻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教学活动中,演示“认识钟表”的课件时,就会响起时钟“滴答、滴答……”的声音。然后出示一组画面,从幼儿早晨来园、盥洗、吃饭、活动等一日生活不同时间的画面切入,在教师介绍一分钟的准确刻度时,幼儿点击一分钟刻度,时针按顺时针方向准确走过一分钟。与传统教学相比,用多媒体除了能观察时针的运动过程外,还能让幼儿感知一分钟到底有多长。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性的评议进行教学,幼儿就能在教学游戏中找到答案,操作对于幼儿来说有互动性,通过点击画面中钟表的各部分都能得到闪烁回应,教幼儿动手,引发了幼儿学习兴趣,激发了幼儿学习主动性。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孩子们都睁大眼睛想知道下面屏幕上会出现什么,在学习中都想自己去寻找答案。整个活动过程不但让幼儿自主,而且让幼儿更加自信,孩子们乐于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形成“学中玩、玩中学”的氛围。
二、消除思维障碍、发展思维能力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幼儿高级思维训练的工具,构建知、情、意融合的高智慧学习体系。
1.运用媒体演示,培养思维活力。幼儿园的幼儿正处于最爱动手的时期,教师应多给幼儿创造一些实践的机会。如,“图形宝宝”拼图游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其游戏拟人化,让幼儿在电脑游戏中亲自动手拖动鼠标,每当孩子用鼠标选中多个图形宝宝中的一个,将其放在正确的位置上之后,从电脑中就会传出亲切柔和的赞扬声或屏幕上出现和蔼可亲的笑脸。这时孩子内心就会产生成就感,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增加幼儿的自信心。
2.运用媒体展示联系,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演示课件,并提出有一定思维坡度的问题,在幼儿观察的基础上,教师的引导使幼儿获得简单的科学结论。这样可以把教师的有意引导和幼儿的主动思考,独立发现结合起来,有利于幼儿个性和特长的发展。
如制作 “小动物的家”。①一列满载着八只动物(大象、猴、兔、熊猫、猫、狗、松鼠、鸟)的火车徐徐开来。②动物们回到大树家,来到自己不同的楼层。③又一列满载食物的列车开来(萝卜、竹笋、虫子、桃、鱼、骨头、草、松子)。根据以上的出场顺序,教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层提问:①从前面的数乘坐第六节车厢的是什么动物。②小白兔乘坐的车厢从前数是第几节?从后面数是第几节。③松鼠住在第几层上?吃第几节车厢的食物?④猴子住在第二层,再上三层是第几层?怎样计算出来的?(第五层,2+3=5)⑤松鼠住在第七层,在下一层是第几层(第六层7-1=6)。幼儿的每一个操作完毕,都会有“你真棒”、“错了”、“没关系”、“再来一次”的激励语言。幼儿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情境中,有利于要领的理解与掌握。幼儿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可逆思维,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促进幼儿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幼儿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数学学科逻辑性较强,知识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每讲一个新概念,可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设计出课件,引导幼儿自己观察动脑筋总结规律,自然而然轻松地获取知识。
如、在教幼儿三个或三个以上物体间比较轻重时,先让幼儿明确比较是在两个物体之间,根据一些属性建立一种关系过程,再通过多媒体课件依次点击出现狮、虎、熊猫玩翘翘板的画面。教师引导幼儿分别观察比较二组动物玩跷跷板的不同之处:1.狮、虎玩时的样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狮把翘翘板压在地上,虎却翘得高高的,狮比虎重)2.虎又与谁比了,怎么样了?点击(虎与熊比,虎比熊重)画面。3.请小朋友们仔细看看,比一比,狮比虎重,虎比熊猫重,那么狮、熊猫谁轻、谁重?幼儿在教师的启发下认真地观察思考并连续进行比较推理判断,推出“狮比熊猫重”。随即教师又翻开熊猫与狗一样重的画面,再继续引导幼儿观察分析,狮与狗熊谁轻谁重。假设狮子用A表示,虎用B表示,熊猫用C表示,狗熊用D表示。幼儿自然而然地迁移到:“如果“A比B重,B比C重,那么A比C重”;如果“A比B重,B比C重,C,D一样重,那么A比D重”的概念。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形成一套规律性知识,而且又使幼儿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己总结出来的规律。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习是探究性的学习,每一位幼儿都是发现者、创造者。他们在创造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分析、类比、归纳、概括等数学方法。幼儿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下探究数学知识、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实践证明,只有培养幼儿能够驾驭信息技术工具,才能够享有信息时代和数字化世界所带来的机遇;只有培养幼儿具备自身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够理解信息带来的知识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知识结构。这样,既能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数学知识,培养了幼儿的数学探究的能力,又能使幼儿从小认识接触先进的科技手段,逐步学会适应新时代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