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随处可见,因为它具有文字、声音、图片、动画、图像等直观媒体信息同步进行,信息量大的优点,所以受到广泛应用。然而在教学中的效果如何呢,则出现了许多争议:一种观点认为上课就要使用多媒体手段来进行,符合当今的教育教学新形势;另一种则认为过多使用多媒体对教学效果产生了不良影响。其实,争议的核心在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过程中有没有违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如何结合心理学的基本规律来使用多媒体,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与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课件确实具有很多优点,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抽象的教学信息形象化的传给学生,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课件利用本身的功能特点,通过色彩的对比,字体的大小,动画的设置,给学生提供了多种感官刺激,使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信息。很好的体现了心理学中对象与背景转换的规律,表明对象与背景的对比越清晰,越有利于学生充分的感知教学内容。
根据记忆规律,动作性,形象性的材料较抽象性的材料更易被记忆和掌握。多媒体的图象演示功能可以使很多抽象的教学问题变的具体且逼真,大大提高知识的可接受性。特别是教学中一些难做甚至无法做的演示变得轻而易举,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和制作也存在了多种误区。
有时,教师为了吸引学生,把多媒体课件做得很花哨,表面上学生的兴趣很大,但大多数是在看热闹,违背了心理学中感知的规律,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导致课堂教学信息的传递受到影响。甚至有的教师让多媒体课件完全代替了黑板,课件只是照搬书本内容,造成学生视觉的僵化而忽略内容的掌握,而且多媒体图片播放较板书快,导致教学节奏加快,知识内容增多。
有时,课件的制作色彩画面单调,一种色彩放到底,缺乏美感和审美情趣,画面文字太多,太挤,大小不美观,当多媒体图像长期处在单调和缺乏艺术审美感染力时,大脑出现半休眠状态,视觉运动反应延长,大脑皮质功能下降,条件反射活动受影响,分析能力下降,反应错误增多,使学生产生视觉疲劳,失去学习兴趣,出现心理波动等现象。
在多媒体教学中,为了凸显效果,往往将窗帘拉起,整节课教室光线黑暗,阻碍了师生间的面部表情和身段表情的交流。明视持久度是反映视觉功能和心理功能的重要的综合指标之一。由暗到亮5秒钟完成,由明到暗大约需要300秒,适应前照明强度,缺氧,维生素A缺乏及营养因素可能影响暗适应,引发视觉疲劳。长时间低照度下学习,会影响学生的视力。光线的黑暗,有时会导致学生昏昏欲睡,影响教学效果。
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过程当中,往往碍于操作环境,把教师禁锢在了讲台上,按课件的程序机械化的进行讲解,很少走入到学生中间和他们进行交流,至于学生是否能够接受难以顾及,阻碍了师生间的思维碰撞。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力。
那么,判断一个多媒体课件是否有效,关键在于它能否将所要表达的信息有效地呈给学习者,这就需要运用心理学相关理论和规律合理制作与使用多媒体课件。
应该尽量避免无意注意导致的学生注意力分散,这就要求在各种课件呈现教学信息时尽量简洁,突出重点。将一些枯燥的材料转换为有意义的材料,使学生易于进行意义编码,进行长时记忆。另外,利用短时记忆的规律设计多媒体课件,一次呈现的学习项目应限于7±2个。所以一张幻灯片内字型,色彩,声音等元素的种类数目不宜太多,图表不超过5行,文字行数为7行左右。一个课件应该有一种主色调,其他的色调只起补充陪衬作用。课件的主要色彩,一般应选择冷色调和中间色调的色彩,与此同时,可以适时地应用暖色调色彩来引起学习者的注意,强调和刺激学习者的学习,在显示较多文字的时候,避免使用对比度较低的前景与背景色彩。
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要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利用动画和插入语来引起学生的注意,设置疑难情境,配合教师的语言来讲解和设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传统教学方法有时更具有人性化的一面。教师面对面,手把手的传授知识给学生,更显人性化的优点。在同一课时里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交叉,互补,并重使用,更能使教学方法,手段丰富多彩。
总之,多媒体教学只是我们的一种教学形式,课件只是一种教学工具,任何时候都是为了教学而使用工具。因此,多媒体的运用应该取决于课堂的需要,坚持多媒体教学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充分提高教学效率。
(标注:作者为郑州市第十四中学教师,现在郑州大学读研)
与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课件确实具有很多优点,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抽象的教学信息形象化的传给学生,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课件利用本身的功能特点,通过色彩的对比,字体的大小,动画的设置,给学生提供了多种感官刺激,使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信息。很好的体现了心理学中对象与背景转换的规律,表明对象与背景的对比越清晰,越有利于学生充分的感知教学内容。
根据记忆规律,动作性,形象性的材料较抽象性的材料更易被记忆和掌握。多媒体的图象演示功能可以使很多抽象的教学问题变的具体且逼真,大大提高知识的可接受性。特别是教学中一些难做甚至无法做的演示变得轻而易举,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和制作也存在了多种误区。
有时,教师为了吸引学生,把多媒体课件做得很花哨,表面上学生的兴趣很大,但大多数是在看热闹,违背了心理学中感知的规律,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导致课堂教学信息的传递受到影响。甚至有的教师让多媒体课件完全代替了黑板,课件只是照搬书本内容,造成学生视觉的僵化而忽略内容的掌握,而且多媒体图片播放较板书快,导致教学节奏加快,知识内容增多。
有时,课件的制作色彩画面单调,一种色彩放到底,缺乏美感和审美情趣,画面文字太多,太挤,大小不美观,当多媒体图像长期处在单调和缺乏艺术审美感染力时,大脑出现半休眠状态,视觉运动反应延长,大脑皮质功能下降,条件反射活动受影响,分析能力下降,反应错误增多,使学生产生视觉疲劳,失去学习兴趣,出现心理波动等现象。
在多媒体教学中,为了凸显效果,往往将窗帘拉起,整节课教室光线黑暗,阻碍了师生间的面部表情和身段表情的交流。明视持久度是反映视觉功能和心理功能的重要的综合指标之一。由暗到亮5秒钟完成,由明到暗大约需要300秒,适应前照明强度,缺氧,维生素A缺乏及营养因素可能影响暗适应,引发视觉疲劳。长时间低照度下学习,会影响学生的视力。光线的黑暗,有时会导致学生昏昏欲睡,影响教学效果。
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过程当中,往往碍于操作环境,把教师禁锢在了讲台上,按课件的程序机械化的进行讲解,很少走入到学生中间和他们进行交流,至于学生是否能够接受难以顾及,阻碍了师生间的思维碰撞。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力。
那么,判断一个多媒体课件是否有效,关键在于它能否将所要表达的信息有效地呈给学习者,这就需要运用心理学相关理论和规律合理制作与使用多媒体课件。
应该尽量避免无意注意导致的学生注意力分散,这就要求在各种课件呈现教学信息时尽量简洁,突出重点。将一些枯燥的材料转换为有意义的材料,使学生易于进行意义编码,进行长时记忆。另外,利用短时记忆的规律设计多媒体课件,一次呈现的学习项目应限于7±2个。所以一张幻灯片内字型,色彩,声音等元素的种类数目不宜太多,图表不超过5行,文字行数为7行左右。一个课件应该有一种主色调,其他的色调只起补充陪衬作用。课件的主要色彩,一般应选择冷色调和中间色调的色彩,与此同时,可以适时地应用暖色调色彩来引起学习者的注意,强调和刺激学习者的学习,在显示较多文字的时候,避免使用对比度较低的前景与背景色彩。
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要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利用动画和插入语来引起学生的注意,设置疑难情境,配合教师的语言来讲解和设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传统教学方法有时更具有人性化的一面。教师面对面,手把手的传授知识给学生,更显人性化的优点。在同一课时里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交叉,互补,并重使用,更能使教学方法,手段丰富多彩。
总之,多媒体教学只是我们的一种教学形式,课件只是一种教学工具,任何时候都是为了教学而使用工具。因此,多媒体的运用应该取决于课堂的需要,坚持多媒体教学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充分提高教学效率。
(标注:作者为郑州市第十四中学教师,现在郑州大学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