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园长处理“教师间矛盾”的应对策略

来源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幼儿园工作中,教师之间往往会因这样或那样的事情而产生矛盾。针对教师之间的矛盾,园长要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寻找矛盾产生的根源,对症下药,将教师之间的矛盾化解于无形。唯有如此,教师队伍才能稳定,幼儿园各项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案例背景】小李老师是一位年轻的女保育员,刚上班不足两年,缺乏工作经验,不能合理地统筹、完成班级各项保育工作。她平时做事磨蹭,有些工作不能及时和主班老师沟通,致使两人之间存在一些误会。前一段时间,一名幼儿在午睡时尿床了,小李老师没有及时告知主班老师和家长。离园时家长找到主班老师,表达了强烈的不满,致使主班老师处于尴尬、被动的局面中。自此以后,两位老师之间的矛盾加深,工作中常会发生一些摩擦,直至在教室暴发了激烈的争吵。
  【案例描述】一天晨间接待时,╳ ╳的妈妈在操场上向主班老师反映,昨天回家发现╳ ╳ 脸上有一块指甲大的青痕,主班老师表示会调查清楚原因。随后,╳ ╳ 的妈妈又回到教室和小李老师聊天,说起了这件事请,认为是老师体罚了╳ ╳。在主班老师回到教室后,小李老师对主班老师说:“今天╳ ╳ 的妈妈说,╳ ╳ 脸上的青痕是A老师打的。”主班老师说:“现在情况还没有调查清楚,不能认定是A老师打的,你不能随便乱说。”小李老师生气地回应道:“我没有乱说,╳ ╳的妈妈就是这么说的,你别护着。”在其他老师的劝说下,两人停止了争吵。下午孩子们吃完点心后外出散步,小李老师正在擦桌子。主班老师看见桌面上有点心残渣,就说:“这桌上还有点心渣,你没有擦干净。”小李老师一听,把抹布扔在桌上,气愤地说:“你就会训斥我,早上家长反映的事情你怎么不说?你就看我不顺眼。”主班老师说:“我已經够照顾你了,你看你哪一件事做好过?自己不反省,还好意思说。”两人之间的火药味越来越浓,争吵越来越激烈。在孩子们散步回教室时,两人还在争吵,孩子们吓得围在教室门口。在闻讯赶来的园长的干预下,两人停止了争吵,组织幼儿正常活动。
  随后,园长向隔壁班的老师了解两人争吵的经过,对事件起因有了一定的了解。离园后园长分别找两位老师进行谈话,再一次从当事人的角度详细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并和她们交流自己的看法,帮助她们剖析在教室里和幼儿面前发生此类事情会带来什么样的负面影响。在两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园长让两人回家再反思自己的行为,思考两人之间关系怎么缓和、如何愉快相处。在第二天离园后,园长再次将两位老师请到一起,让她们分别说说自己的想法和今后如何合作完成工作。两位老师相互道歉、握手言和,表示今后将在工作中多配合、多沟通。园长及时把握时机,给她们讲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小李老师表示会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学习,掌握实用、有效的工作方法,和其他两位老师相互协作、共同努力,让班级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实现争创先进班级的目标。
  在幼儿园管理中,园长帮助新教师迅速成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仅要指导他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还要指导他们如何与同事和谐相处、合作共赢。案例中的小李老师在工作中不善于与他人进行沟通,遇到事情不能整体考虑,只顾及自己的心情,以致矛盾激发,局面几乎失控。在整个事件处理中,园长相当理智且富有智慧,能在了解事情前因后果的基础上让事实说话,用讲道理服人,妥善地解决了两位老师之间的矛盾。
  策略一:对症下药,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在事情发生以后,园长及时找隔壁班的老师了解情况,先从第三者的视角了解事件的经过,心中对整个事件做了初步的分析和判断。然后再和两位老师谈话,进一步弄清事件的起因与经过。接下来,园长对两位老师的话进行筛选、分析和判断,寻找到矛盾发生的根源,以便对症下药。园长将耐心的说服教育和严格的纪律要求相结合,分别采用了冷处理、个别谈心、三方谈话的方法帮助两位老师化解矛盾,让她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同时,园长还以朋友的身份介入处理矛盾,做到关心体贴,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策略二:适时冷处理,静心倾听教师倾诉
  发生矛盾时,矛盾双方一般都会很激动,如果当时就和当事人谈话,往往会引起她们更大的情绪波动,甚至引发她们的再次冲突。因此,园长没有当即现场处理,而是让两位老师继续自己的工作,留给她们思考、调节情绪的时间。在幼儿离园后,园长分别找两位老师谈心,当她们的朋友,静下心来听她们倾诉。园长让她们充分宣泄自己的情绪,适时说几句安慰的话,矛盾双方也能感到自己是受园长尊重和被园长接受的。值得注意的是:园长的态度一定要端正、公正,不能让矛盾双方以为园长只是在敷衍了事或是偏袒某一方。
  策略三:注重教师差异,区别对待与引导
  针对不同个性、文化层次的教师,园长应区别对待,巧妙引导。园长要根据每名当事人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引导策略,让教师意识到自己在矛盾事件中的不当做法。园长可以从当事人的错误理论出发,引导他们意识到不当做法会产生的不良结果,从而反证当事人理论的错误。比如:园长可以先肯定小李老师的工作,然后从事件引发的后果谈起,帮助她分析导致这种后果的负面影响,再追溯到事件的起因、经过,让她认识到引起矛盾的主要原因是她错误地认为主班老师处处看自己不顺眼,但实际上主班老师只是就事论事,并不是她想的那样。如果她们遇事多沟通,多换位思考,这起事件完全可以避免。通过这样的个别谈话和引导,当事人更容易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有效解决矛盾。
  园长是幼儿园管理工作的灵魂,在对教师的管理中既要“管”,又要“理”;既要“领”(领着教师向正确的方向前进),又要“导”(适时、适宜地引导、疏导)。在教师之间发生矛盾时,园长不应只是简单地化解矛盾,还要挖掘矛盾中的教育契机,升华教师的思想认识——团队比个人重要。一个人再怎么能干也强不过一个能干的队伍,幼儿园的发展需要凝心聚力的团队。一个班级三位老师,就是一个小团队,三人貌合神离,就如一盘散沙;三人配合好,就是铁三角,不仅工作效率高、容易出成绩,还有利于打造和谐的工作氛围,让工作更愉快。园长要注重培养教师的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让教师意识到幼儿园就是一个大团队,工作中会有摩擦、会争吵,但价值观不能变,共同奋斗的目标不能变。唯有如此,教师之间才能和谐相处、荣辱与共、合作共赢,幼儿园才能稳定而和谐地向前发展。
其他文献
1~2岁是“生命最初1000天”的最后一个阶段,该阶段的幼儿开始萌发自主意识,表现出强烈的自主进食欲望,因此这一阶段是幼儿学习独立进食的黄金期。照护者应允许幼儿参与每日的进食活动,满足其自主进食的欲望,培养其独立进食能力。1~2岁幼儿独立进食能力的发展主要面临两种摄食方式发生转变的挑战:一是液体食物从奶瓶吸食到杯子饮食的转变,二是固体食物从被动喂食到自主进食的转变。本文结合1~2岁幼儿的身心发展特
动物教育是当下幼儿园中重要的教育内容,许多幼儿园在有效开展动物教育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与尝试。在此过程中,大家发现,教师的动物教育观是影响动物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聚焦于对教师动物教育观的研究,以29位幼儿园教师为研究对象,以半结构式访谈法为主,实物分析法为辅的质性研究方法收集资料,利用类属分析与情境分析梳理教师的动物教育观的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教师动物教育观的策略。本研究期望引起更多
印度著名思想家克里希那穆提说:“我们对自然了解得太少,比如我们不了解昆虫,不了解青蛙以及在群山之中呼唤同伴的猫头鹰,我们似乎从来不去感受地球上所有的其他生物。”从克里希那穆提的话中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要让幼儿珍爱地球上多样的生命,就应从了解和感知生命的多样开始。我园以幼儿生活世界为根基,以生命性资源为载体,打造了独特而有价值的“爬宠馆”。  “爬宠馆”的“爬”是指爬行动物,“寵”是宠爱、宠物的意思
“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一直以来都是法国绘本的重要特色。法国及法语国家的许多绘本插画师、艺术家都力图在绘本的画面表现上寻求突破和创新,创作了相当精美的作品。这些绘本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艺术表现力,同时也通过其新奇的构思、特殊的形式和具有引导意义的内容组织,起到了促进儿童创造力发展的作用。随着儿童创造力的培养这一问题逐渐得到家长、老师及研究人员的更多关注,许多法国绘本都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的突破和创新。这些风格独特、设计精美的绘本,或可成为培养儿童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工具。
2~3岁的幼儿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好奇,开始关注并识认不同的颜色和形状。本活动采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和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初步尝试按照颜色和形状分别进行分类和匹配,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同时使幼儿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中获得观察力、注意力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  活动目标  1.认识红色、黄色和蓝色,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  2.能根据颜色或形状将糖果分别放入对应的糖果盒中。  活动准备  带有不同图
“幼儿与动物有着天然的情感联系,他们如同爱自己一样关爱动物。”[1]美国学者伯恩认为动物是幼儿的“第四位老师”,[2]动物的出生、死亡、典型行为等,均能成为教师可利用的教育契机。幼儿园里饲养动物是早期教育者实施动物教育的常见手段之一,教育价值早已得到公认。不过在实际饲养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亟须解决,如幼儿动物学习目标不明确、饲养动物方法不规范等。据统计,在1400多个获得全美幼教协会认可的项目中
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因此,当幼儿与自然渐行渐远,我们努力通过饲养动物、种植植物让他们回归自然。然而,只是养几只动物或种些许蔬菜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基于前期的种植饲养活动,我们开始尝试从探究动植物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行动方式进一步延伸到它们与人类的关系。在饲养小羊的过程中,幼儿感受生命的独特、尊重生命的规律、与物种建立依存关系,建立起初步的生态意识。  一、与自然亲近,遇
幼儿似乎天生与自然有着一种必然的联系,他们对自然界的动植物总是充满了好奇心与探索欲望。在一次探索自然角时,幼儿发现有些菜叶上有洞洞,这引起了他们的讨论和追踪研究。“为什么会有洞洞?”“洞洞是被谁咬的呢?”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们的课程故事开始了。
故事缘起南京市雨花台风景区距离我园仅几百米,这里有品种繁多的花草树木、美妙动听的鸟叫虫鸣,还有众多的文化古迹,具备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是孩子们学习的自然宝库。每个星期五是小一班孩子去雨花台的固定探访日,他们很喜欢来这里寻找一些小秘密。春天的雨花台很漂亮,刚走进大门,孩子们就被一条小河吸引了,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有的说这是大海,里面肯定住着大鲨鱼;有的说这是小河、池塘、小溪……看到孩子们对小河的热烈讨论,我开始思考这样的话题能作为孩子探究的兴趣点吗?孩子们提出的问题是“真问题”吗?我一时也拿不定主意。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这就需要成人为幼儿提供充足的睡眠,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使幼儿形成终身都受益的生活能力和生活方式。为此,幼儿园应培养幼儿的午睡自我服务能力,使幼儿能在午睡环节独立地照顾、管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