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情感体验盈满语文课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阅读教学是师生之间以文本为媒介进行交流并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是学生情感流露的过程。所以,作为教师首先应深入挖掘课文中的情感因素,充分激发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参与,唤起他们的阅读情感体验。哪又怎么才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和体验呢?
  一、朗读传情,活现课文的情感
  语文教学活动的“重头戏”就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也是有效训练学生语感,让他们感悟课文情感的策略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密切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体验,充分激活他们已有的语文知识储备,促使他们对课文进行积极有效的体验和感悟,并与之产生强烈的共鸣。如教学《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第二自然段时,抓住聂将军的语言、动作,体会聂将军的为人。从“立即”一词体会聂将军处事果断,从“虽然敌人残忍地杀害了我们无数同胞,但这两个孩子是无辜的,她们也是战争的受害者。我们一定要好好地照料,决不能伤害日本人民和他们的后代。”体会到聂将军的至仁至义,宽容大度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可让学生联系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暴行,如南京大屠杀中杀害中国30万同胞,“三光”政策等,让学生换位思考“如果你是聂将军,会怎么做?”再与聂将军的行为作对照,进一步体会聂将军的伟大人格。在体会文本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感悟人物形象,与作者和文本产生共鸣。
  只有让学生进行入情入境的朗读,才能使他们把课文中的思想逐步内化为自己富有个性的情感。
  二、披文入情,感悟课文的情感
  一篇优秀的文章,它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所以,在教学中应从课文的情感着手,披文入情,引导、启发学生把课文中隐藏的情感揭示出来,以情感人,让学生在审美过程中习得知识,接受各种教育。
  1.点拨指导,引发共鸣
  语文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但因他们受自身各种条件的制约,对课文的理解常常是浮于表面,对作者、课文的情感不能正确把握。因此,我们必须在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的前提下,设计层层递进的教学活动,这样方可有效地引导他们与课文、与作者开展深入的对话,需要教师适时适度的点拨指导,使他们茅塞顿开。如教学《三打白骨精》第七节时: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妖精,笑道:“你瞒得了别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这个妖精。”悟空抽出金箍棒,怕师父念咒语,没有立刻动手,暗中叫来众神,吩咐道:“这妖精三番两次来蒙骗我师父,这一次定要打死它。你们在半空中作证。学生对此处一读而过,没有特别的感想。这时,紧扣关键处,进行引导:“孙悟空前两次都是上来就打白骨精,白骨精每次都得以逃脱,这次为什么和以前不一样了?”学生经过讨论和交流,知道孙悟空是为了把白骨精一次打死,再不给她逃生的机会。同时,也让众神作证白骨精确实是妖怪,免得师傅责怪和念紧箍咒。此处反映了孙悟空的机智。孙悟空一打不成,二打,二打不成,三打,直至把白骨精打死。这体现了孙悟空的坚定。
  2.发挥想象,活化情境
  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抒发是不能没有想象的,只有让他们展开想象,才能活化语境,使他们得到情感的感染、熏陶。在教学《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一文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聂将军是 “活菩萨”“中日友谊的使者”,首先让学生联系实际谈一谈在哪儿见过菩萨,菩萨具有什么特点?学生说:“和蔼可亲、救苦救难、心地善良。”再让学生联系文本,看课文哪些地方表现了聂将军的和善可亲、至仁至义。学生抓住喂饭、送梨、检查伤口、送归等细节,进一步体会到聂将军的宽容大度、仁爱正义、具有国际人道主义精神。
  教科书中不少课文,作者都运用了“留白”的艺术,给学生带来了无尽的遐想空间。我们在教学活动时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来填白,这对他们全方位理解、感悟课文,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3.角色朗读表演,以境移情
  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的感悟,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可采用情景还原法,让学生根据课文进行角色朗读表演。如学习《三打白骨精》时,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第六节,指名让学生分别扮演唐僧、孙悟空。其他学生读叙述的话,通过感情朗读来体会孙悟空的勇敢、机智,体会唐僧的糊涂、善恶不分。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加深他们对文本的理解,领悟课文的主旨。
  三、构建实景,再现课文的情境
  在教学活动中,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来给学生构建影视、配乐、文字符号等精彩的画面,给学生制造出浓烈的情感氛围,让他们身临其境。如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从网上收集图片,制作了课件,表现了天游峰的高、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再结合文本和自己平时登山的实践,体会天游峰扫路人的艰难和不易,为后文体会扫路人的自信、乐观、自强不息作好铺垫。
  总之,笔者认为“阅读”是语文教学活动的生命,“情感体验”是阅读活动灵魂。所以,在教学时必须用绘声绘色的语言来感染学生,让他们用心体会、用脑感悟。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绚丽多彩。
其他文献
对于语文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许多教师喜欢把注意力放在课外,课前查找大量图片或视频材料,课后让学生搜集资料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这样的安排无疑是课程资源的一种开发和利用,但不容忽视的是,课堂教学本身就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若能把那些非预设性的动态生成资源灵活、巧妙地开发和利用,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将可能达到甚至超越预期目标。对如何利用动态生成资源,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笔者以案例解读
新课程标准中的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具体来说,就是指教师在新课标的引导下,严格遵守小学语文教学要求,牢牢抓准课堂教学突破口,在教师所能操作和掌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环境、课堂教学、教学模式改进,为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而组织展开的一系列教学活动。  一、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  一个良好语文学习环境的创造,需要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使学生自主展开学习。学习过程的主动性能够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大家对于阅读教学都非常重视,但是,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只是一味地追求成绩,忽视了学生的阅读体验。这样的做法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一、抛砖引玉,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教学中也要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阅读产生热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走进文本,获得自己的独特感悟
新课程标准在原先课堂的教师、学生、文本三维对话中,加入了“与编者对话”。这一提法将教材编者的地位从幕后一下子拉到了台前,让“劳苦功高”的编者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理解,也让整个课堂的教学目标有了更多的参照和指引。编者在整个一册教材的编选中,结合了选文的时代主题、多样文化、民族情怀以及学生当前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尽力做到主题明确、循序渐进、文质兼美、题材丰富、体裁多样,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如果我
小学生升入三年级后,就开始进行写作训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正确的作文指导,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帮助
小学教育阶段是启蒙式的教育,学生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学习习惯会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深刻影响。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传统语文课堂以教师为主导进行灌输式教学,教师将课堂知识直接向学生进行教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地接受教师所教的内容,从来不主动地去思考学习。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容易产生麻木、疲惫、焦躁等负面情绪,带着这种情绪学习,大大降低了学习效率。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可以克服传统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基础教育改革也越来越深入。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就目前来看,小学语文在教育教学方式上,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还是较大的,因此,在大多数小学语文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一味追求语文考试的分数,不重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这种状况在新课改背景下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改变,但是在大多数课堂上依然存在,需要引起语文教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