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泯恩仇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0702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间的矛盾、冲突是其成长经历的一部分,可是教师如何在课堂中进行教育却是一门学问,“一笑泯恩仇”的做法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不但能淡化学生间的矛盾、冲突,也有利恢复课堂秩序,使教育、教学两不误。
  3月11日上午,我在3年1班上科学课,研究液体的性质。
  分配完探究活动后,我到各小组巡视,并参与小组活动。突然,我耳中听到争吵声,有学生喊:“老师,有人打起来了!”我立刻转过身,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幅经典动作片中的武打场景,第9小组的两位全班最强壮的男生摆出剑拔弩张之神态,一位男生双手握拳、不停晃动;另一位两手护头、显得很被动……其他正在活动的同学听到喊声也全停下观望,看罢学生们顿时哈哈大笑,其实我心中也觉好笑,只是為了教育学生没有表露出来。从两位打架男生对面同学的笑脸中,我基本判断矛盾不会太深,根据这两位男生特点,活泼好动、比较调皮,恐怕又是为了一点小事争执而引起了“武斗”。
  如何处理呢?课堂中出现这样的事,教师应有责任及时解决。但我想也不能简单进行,要考虑学生心理特点,既不能因教育激化、加深学生之间矛盾,也不能耽误时间,否则对教育效果、课堂教学都不利。
  当时,我没有刻意严肃下来,只是挥手让其他同学静下,既然学生注意力被转移,与其让他们低效率探究,还不如让他们顺便同时接受教育,学会如何处理同学间关系,一举多得。我迅速问明情况,原来在探究活动中,后一位男生用手拽前面男生头发,这位男生快速作出反应……使冲突升级,出现了前面所看到的那一幕有趣场面。问明情况,一切都明了。其实是此年龄段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学生好动,难免之间会磕磕碰碰,为此发生争吵、打架。从成长的角度看,本身是其经历过程的一部分,从这些经历中,他们慢慢学会如何正确与人相处。可是教师如何在课堂中进行教育却是一门学问,不但要及时制止、修复学生之间关系、转移学生注意力、调整教学,还要兼顾群体教育中的正面引导、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生心无芥蒂,天真……教师、家长、社会的教育方式会直接引导其性格形成和行为走向,尤其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自身存在的一些特有的特点、问题,更应注意这方面的引导。
  其实,对待小孩之间发生的过节,中国老百姓早就总结出一句话,“小孩的事大人不要掺和”。这句话不是说所有的事不要管,而是指一些小矛盾尽量让小孩自己解决,从中学会与人相处。我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与现在所提倡的亲历过程教育相吻合,也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之间没有什么深仇大恨,没有太多报复心理,当发生矛盾后会在很短时间内忘却,又重归于好,这是他们的天性,老百姓认识这一点,我们教师更应认识这一点。但做为教师单认识这一点还远远不够,我们更多应从学生个性心理特点出发,在平常中挖掘教育的内涵,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学会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使他们快速溶合于人类社会大家庭。
  在群体中教育个别学生,我们不但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同时有必要的话还要考虑给所有学生一个样板,引导他们学会正确处理问题,养成良好的个人品格、行为习惯。
  综上考虑,在听完学生的解释后,我只是一笑,说:“有什么大不了的,二位勇士握握手,大家继续实验探究。”刚开始,两人低着头不好意思,不肯握手,其实我已看出,他们会合好的,但没达到我的目的,于是故意板着脸,说:“握手!”两人才慢慢地把手握在一起。在握手的一刹那两人不知不觉笑了,其他的同学看在眼里也都笑了,两人你推我一下,我推你一下,一起坐下,可谓“一笑泯恩仇”。这时我对全班同学讲了一句:“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不要打架,上课要遵守纪律,大家能不能做到?”学生的情绪由紧张到放松,在短时间内好似明白了很多,齐声回答:“能!”那两位男生喊得尤为响亮,我于是带领同学们继续实验探究,教育时间仅用2分钟。
  也许有人说,应严肃批评,否则会助长这种风气;你是用了2分钟教育吗?是真的。其实教育教学的方法很多,我们应考虑哪种更适应学生、更有利于学生成长。
  当学生握手,一笑泯恩仇,对于他们来说,瞬间的转化是一种天性、一种释然,在这短暂之中,他们感受到宽容的可贵,加深理解了同学之间的友情,明白课堂的要求,对他们人格的形成、心理的健康成长是一种难得的教育。同时也遵循了儿童年龄特点和教育规律,能在短时间解决问题,既教育了学生,又快速转移了学生注意力,恢复课堂秩序,使教育、教学两不误,我觉得这才是上佳的选择。
  课后,我给当时的做法起了个好听的名字:“一笑泯恩仇”,虽有些夸张,做法有些武断,但我觉得对解决低年龄段的学生在课堂上偶发的类似争执性问题是较实用的,可瞬间化解他们的矛盾,使其对教学过程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当然,我们也要区分他们之间是哪一种情况,如有复杂原因,就不能采取这种简单的做法,课上制止、短时教育后,在课后应详细了解情况,采取必要的方法、措施解决问题。
  不管怎样,教育是一门艺术,采用什么方式、方法,教师应有一定针对性,灵活对待。
其他文献
在农村的小学,每个班级里面都有一些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的留守生活,缺乏必要的引导和关爱,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出现不同层次的心理问题,他们渴望被爱,但又无法得到爱,所以出现冷漠、固执和偏激等问题。作为班主任,我们有责任改变他们那冷漠的心灵。美国目标教育倡导者布鲁姆教授说过:“学生的心灵犹如一块奇异的土地,当你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有行为的收获;当你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有命运的收获。”教育是用心
期刊
一、研究背景  在一次科学集中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选择的主题是大班的科学活动主题《有趣的转动》,主要以游戏作为贯穿全程的路线,让孩子们以游戏为载体自由的探索能够转动的物体,在活动开展之前,我对活动的内容进行了选择,制定了活动的目标,鉴于大班孩子是喜欢探索的、比较活泼的,我在设定目标时认真把握了孩子的特点、能力,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在这次科学集中教学活动中吸引孩子在教学活动中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参与
期刊
曾经有人说过:“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与孩子们朝夕相处,我愿意成为那一棵树,那一朵云——我更愿意用爱为孩子们点燃一盏灯,照亮他们前行的路。  故事一:等待表扬  我的眼前又浮现出刘xx那张噘着嘴的胖嘟嘟的小脸.于是我又回忆起下午那一幕.  下午第二节下课,我把刘xx叫到我面前,看到他那噘得高高的小嘴,我的火腾的一下就上来了“怎么,你还挺委屈?课
期刊
当前,随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教与学师生的双边活动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教师权威与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做法已逐步为新教法取缔,在新课改下,如何造就健全的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我认为,教师的人格魅力构建对提升教师素质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对影响、造就、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意义深远。  一、教师人格魅力及其意义  “人格”是指一个人得到社会最基本的尊重、认可与信任。“教师人格”是针对教师群体而言的,是
期刊
“没有一艘船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跃的诗行——把人带向远方”,艾米莉·狄金森曾如此赞美书籍对人类的重要性。阅读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教师这一职业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想培育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阅读如同空气一样不可或缺。  一、提升教师阅读智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从宏观层面而言,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21世纪,基础教育大力倡导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所所树立的课程观是生成的
期刊
我们知道,学生的思维活动要经过这样一个过程:首先要准备材料,其次要决定取舍,合理安排,确定主题。这一过程中,主要依靠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等思维活动。作文就是选择适当的语言来表达思想内容。所以整个作文的活动过程,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过程,所以掌握丰富的材料,才能使思维活跃,有了好的思维,就会有好的作文。  但是,现阶段大部分的作文教学并没有遵循这个思维规律,有点“工厂化批
期刊
学困生是指受到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心理健康受阻而导致学习成绩薄弱的学生。我们团阳小学现有学生280人,生源基本来源于周围乡村,他们的父母由于自身素质、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原因无心或无力管教孩子或者放任自流,任其发展。根据调查显示,团阳小学共有67名学困生,约占学校总人数的25%,形式严峻。因此,我们教师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学困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对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学习成绩有积极的意义。  一、
期刊
“立德”对教师来讲是立师德,对学生来讲是立学德。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当前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根本任务,为了更好的落实这一根本任务,每个教师都要深刻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要在教书的过程中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在育人中不断净化自己的心灵,立足岗位,创造性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作为教师,立德的目的是为了树人,树“德才兼备,以德为主”的人。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如何立德树人呢?简单来说就是
期刊
幼儿在艺术领域的感知有别于成人,因为自身的年龄特点,幼儿在情感表达上较弱。幼儿的美工区自主活动中,创作的作品往往是幼儿真实的情感表达和美好向往。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艺术行为给予幼儿充分的肯定,尊重幼儿的艺术表现,发掘幼儿的艺术细胞,教师不能以成人的审美去要求幼儿的作品,这样只会扼杀幼儿的创造性。  一、评价在幼儿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评价是一种积极的教育手段,可以在美术活动中消除幼儿不敢画、画
期刊
在教育教学的长期实践中,我深深的体会到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学校教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长期以来,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扮演知识的施與者,“严师出高徒”“棍棒出人才”的古训维系了几千年的师道尊严。然而这些过时的“八股”越来越被现代教育的舞台所淘汰,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成为当务之急。我认为教师要走进学生的世界,和学生一起成长。在做教师的同时温习如何做学生,做不同角色的学生,和学生一起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