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德”对教师来讲是立师德,对学生来讲是立学德。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当前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根本任务,为了更好的落实这一根本任务,每个教师都要深刻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要在教书的过程中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在育人中不断净化自己的心灵,立足岗位,创造性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作为教师,立德的目的是为了树人,树“德才兼备,以德为主”的人。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如何立德树人呢?简单来说就是师范二字,即:“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孔子也把“为人师表”作为对教师职业的最基本要求。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国唐代的教育家韩愈进一步明确提出“以身立教”认为这样教师才会“其身亡而其教存”。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以身立教的杰出典范。他倡导“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以教人者教己”。作为学校的德育工作,如何立德,如何树人,关系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学生人格、品质、习惯等的养成,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立德树人要落到实处,不要流于形式
德育工作的好坏,成效的多寡,体现在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的一言一行上,绝不是靠平时说说就能养成的,必须结合当前实际,把规范、守则的基本要求落实到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积极营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氛围;要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主题教育和“节粮、节水、节电”专题教育活动,将其作为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要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民族传统、礼节礼仪等主题教育活动;着力创造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文化校园。要让每个学生不仅知道该怎么做,而且要把这种“知道”在具体的行动中得到落实。比如集会要做到快速、安静、整齐,就餐应该做到安静、干净,上课应该……这些东西学生都知道,但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总有违背,原因就在于“知道”并没有转化为对自己行动的要求,会说和会做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这就要学校在管理中强化落实,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集会、就餐、上课的习惯,自学管理好自己,努力遵守集体纪律和制度。只有把学校的要求和规范、守则的要求具体落实到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每一个角落,学生才能在学习和生活中形成良好的习惯,也才能树立学生良好的品德。
二、立德树人要树立典范,不要空洞说教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对于可塑性很强的青少年学生,他们多数人乐于表现自己,具有上进心,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肯定,因此,在他们的面前,树立起他们生活和学习中熟悉的道德方面的典范,一般情况下来看,他们就会自觉地学习、纠正并巩固自己的行为。在我们学校的卫生工作中,这方面的感觉更为明显。曾经有一段时间,学校卫生工作保持相对较差,我在集会上就要求学生:不能乱扔果皮纸悄等垃圾,如果乱扔,将负责清捡全校范围内乱扔的垃圾一天。让同学们互相监督,发现有乱扔的,向班主任、值周教师或值周行政报告;同时请他们监督我,发现我乱扔,“享受”和他们同样的待遇。在以后的好长一段时间内,我的后面就经常有些“小尾巴”,他们就是要看看老师是不是说一套做一套。这同时体现出另外一个问题,学生有些不好的习惯是从我们老师的身上学到的。比如要求学生集会不讲话,但几名老师站在一起讲话;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但老师开会时玩手机;要求学生不乱扔垃圾,但老师的烟头、卫生纸随手就扔;……像这样的让学生“不服”的事还有很多,因此,学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典范是老师,老师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精细做事,模范做人。另外,学生中不乱扔的应该是多数,乱扔的是少数,我们还可以从学生中发现一些典型的爱护环境卫生的事例,树立正面形象。在集会对一些主动拾起垃圾的同学进行表扬,让全体同学向他们学习,也会起到一定的效果;在各班组织评选卫生之星,清洁之星等活动,让学生自学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其他方面的教育也可以通过树立典范的方法进行教育和引导,让学生回归到规范、守则的要求中来。
三、立德树人要整合开展,不要单打独斗
良好品德的养成不单是品德课、周前会、宣传栏的任务,而是各个学科和各项活动都应该承担的任务,德育只有貫穿到各个学科教育和各种活动中,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从另外一方面来讲,树人不仅是品德课教师、政教主任、少先队辅导员的事,而应该是全体教师,甚至职工的事,应该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环境中所有成人应该做的事。只有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中,学生才能从中受到教育,得到健康、快速的成长。
四、立德树人要持之以恒,不要一曝十寒
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这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社会、家庭长期坚持的过程,如果没有坚持,后果就是:五加二等于0,甚至会小于0。德育要常抓,我们教师做德育,要成为一种习惯。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学生刚入学还可以,或者说某一段时间表现还不错,但某段时间之后就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可能就是德育过程出现了脱节。这个脱节可能是学校的原因,也可能是家庭的原因,但这个脱节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校原来有个女生,小学前三年各方面表现都好,一直是班上的副班长,但四年级换了语、数老师后,由于老师们不了解这个学生的情况,以为她是副班长,应该各方面没有问题,就放松了对她的约束和教育,再加上她家里面的经济条件变了,因此变得只爱攀比,爱出风头,不爱学习,不爱劳动,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成绩一落千丈,最后连初中都差点没有读完。这是一个教育失败的安全,这说明德育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活动,必须要把握好德育的坚持性、连续性、育人性、时代性,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必须从青少年学生抓起。立德树人是对学校的要求,是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学生成长的要求。我们一定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管理,形成良好校园文化环境;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引导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要加强教师管理和提高,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师范”作用,形成高尚的校园道德体系。要加强学生品德教育和引领,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关注学生的全程发展、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如何立德树人呢?简单来说就是师范二字,即:“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孔子也把“为人师表”作为对教师职业的最基本要求。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国唐代的教育家韩愈进一步明确提出“以身立教”认为这样教师才会“其身亡而其教存”。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以身立教的杰出典范。他倡导“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以教人者教己”。作为学校的德育工作,如何立德,如何树人,关系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学生人格、品质、习惯等的养成,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立德树人要落到实处,不要流于形式
德育工作的好坏,成效的多寡,体现在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的一言一行上,绝不是靠平时说说就能养成的,必须结合当前实际,把规范、守则的基本要求落实到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积极营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氛围;要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主题教育和“节粮、节水、节电”专题教育活动,将其作为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要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民族传统、礼节礼仪等主题教育活动;着力创造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文化校园。要让每个学生不仅知道该怎么做,而且要把这种“知道”在具体的行动中得到落实。比如集会要做到快速、安静、整齐,就餐应该做到安静、干净,上课应该……这些东西学生都知道,但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总有违背,原因就在于“知道”并没有转化为对自己行动的要求,会说和会做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这就要学校在管理中强化落实,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集会、就餐、上课的习惯,自学管理好自己,努力遵守集体纪律和制度。只有把学校的要求和规范、守则的要求具体落实到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每一个角落,学生才能在学习和生活中形成良好的习惯,也才能树立学生良好的品德。
二、立德树人要树立典范,不要空洞说教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对于可塑性很强的青少年学生,他们多数人乐于表现自己,具有上进心,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肯定,因此,在他们的面前,树立起他们生活和学习中熟悉的道德方面的典范,一般情况下来看,他们就会自觉地学习、纠正并巩固自己的行为。在我们学校的卫生工作中,这方面的感觉更为明显。曾经有一段时间,学校卫生工作保持相对较差,我在集会上就要求学生:不能乱扔果皮纸悄等垃圾,如果乱扔,将负责清捡全校范围内乱扔的垃圾一天。让同学们互相监督,发现有乱扔的,向班主任、值周教师或值周行政报告;同时请他们监督我,发现我乱扔,“享受”和他们同样的待遇。在以后的好长一段时间内,我的后面就经常有些“小尾巴”,他们就是要看看老师是不是说一套做一套。这同时体现出另外一个问题,学生有些不好的习惯是从我们老师的身上学到的。比如要求学生集会不讲话,但几名老师站在一起讲话;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但老师开会时玩手机;要求学生不乱扔垃圾,但老师的烟头、卫生纸随手就扔;……像这样的让学生“不服”的事还有很多,因此,学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典范是老师,老师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精细做事,模范做人。另外,学生中不乱扔的应该是多数,乱扔的是少数,我们还可以从学生中发现一些典型的爱护环境卫生的事例,树立正面形象。在集会对一些主动拾起垃圾的同学进行表扬,让全体同学向他们学习,也会起到一定的效果;在各班组织评选卫生之星,清洁之星等活动,让学生自学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其他方面的教育也可以通过树立典范的方法进行教育和引导,让学生回归到规范、守则的要求中来。
三、立德树人要整合开展,不要单打独斗
良好品德的养成不单是品德课、周前会、宣传栏的任务,而是各个学科和各项活动都应该承担的任务,德育只有貫穿到各个学科教育和各种活动中,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从另外一方面来讲,树人不仅是品德课教师、政教主任、少先队辅导员的事,而应该是全体教师,甚至职工的事,应该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环境中所有成人应该做的事。只有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中,学生才能从中受到教育,得到健康、快速的成长。
四、立德树人要持之以恒,不要一曝十寒
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这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社会、家庭长期坚持的过程,如果没有坚持,后果就是:五加二等于0,甚至会小于0。德育要常抓,我们教师做德育,要成为一种习惯。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学生刚入学还可以,或者说某一段时间表现还不错,但某段时间之后就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可能就是德育过程出现了脱节。这个脱节可能是学校的原因,也可能是家庭的原因,但这个脱节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校原来有个女生,小学前三年各方面表现都好,一直是班上的副班长,但四年级换了语、数老师后,由于老师们不了解这个学生的情况,以为她是副班长,应该各方面没有问题,就放松了对她的约束和教育,再加上她家里面的经济条件变了,因此变得只爱攀比,爱出风头,不爱学习,不爱劳动,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成绩一落千丈,最后连初中都差点没有读完。这是一个教育失败的安全,这说明德育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活动,必须要把握好德育的坚持性、连续性、育人性、时代性,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必须从青少年学生抓起。立德树人是对学校的要求,是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学生成长的要求。我们一定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管理,形成良好校园文化环境;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引导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要加强教师管理和提高,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师范”作用,形成高尚的校园道德体系。要加强学生品德教育和引领,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关注学生的全程发展、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