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清文体 深入阅读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657592895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课了,我走进教室,开门见山地说:“今天我们上新课——《老王》。”五六个学生一起对我说:“老师,这篇文章初中就学过了。”这是我工作的第一年,也是第一次上《老王》这篇课文。之前对于初中的教材了解得很少,根本不知道在座的学生都已经学过了这篇文章。为了确认这个事实,我对着全班学生问:“每个人都学过了吗?”这一问,引出了部队士兵喊口号般的回答——“学过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有一点慌张。接着上下一篇课文《离骚》的话,自己准备得又不是太充分。灵机一动,既然学生学过了,那么不妨先复习一下。于是,选了几个学生代表(每个学生代表都来自不同的初中)到讲台上来给大家讲讲《老王》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乔同学是我们班的体育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主动发言:“这篇文章里面写了一个蹬三轮车的老王,写出了老王的不幸,表达了老王的善良、忠厚、老实。”
  黄同学说:“文章描写了一个善良的老王的形象,他没什么亲人,把‘我’当亲人,不要‘我’给的拉车钱,还送‘我’香油、鸡蛋。”
  叶同学说:“文章写了一位社会底层劳动者老王的故事,他虽然贫穷,但是有一颗善良的心,作者想通过老王来赞美底层劳动者。”
  我一共提问了五六个学生,他们的答案都和上面几位同学说得差不多,而且表达得非常好。但他们的答案都太浅显,都不到位。我决定,“将《老王》进行到底”。我表扬发言的学生说:“你们说得很好,初中的知识掌握得很牢固,但今天我们还是要将《老王》进行到底。”
  我问学生,《老王》这篇文章的体裁是什么。有学生脱口而出:“是小说!”过了一会儿,只听到大部分学生口里都在嘟囔“散文”。一位学生勇敢地站起来说:“是散文。因为注释上说,这篇文章选自《杨绛散文选》。”另一位学生说:“从文章里也可以发现是散文,因为文章里的‘我’不是别人,就是杨绛本人,可以从‘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这句话看出来。如果是小说的话,里面的‘我’应该是虚构的。”到这里,所有的学生都确定《老王》这篇文章的文体是散文,而不是小说。
  学生清楚了《老王》的文体,这节课的第一道门便打开了。接下来,我围绕着“散文”来向学生发问:
  1.你认为散文是一种怎样的文学体裁?
  学生答:散文是一种“自我文学”,是作者情感的压缩包,流露着作者特有的情感体验。作者写散文的主要目的是抒发自己的情感。
  2.《老王》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答:愧怍。
  对于第二个问题,学生很快便从文章的结尾找到了答案。学生知道了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这节课的第二道门也打开了。
  3.作者为何感到愧怍?
  这个问题是这节课的第三道门,也是这节课要打开的最主要的一道门。
  有学生回答:“因为老王临死前送‘我’香油、鸡蛋。”有学生答:“因为‘我’给老王钱。”学生的回答将重点各自放在老王和作者的一边,并没有将二者联系起来看,没有将老王的“给”和作者的“给”对立起来。在这点上,学生没有深入思考。在学生原有的思考上,我进一步引导,让学生深入分析老王的“给”和作者的“给”。学生发现,这两个“给”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并不是作者给的钱少,抵不过老王送的东西的价值而愧怍,反而是因为作者的“给”太多甚至多余而让情感的天平失衡。从文章的细节处我们可以看到,老王没什么亲人,他将作者夫妇当成亲近的朋友,就如同亲人一样。如:老王拉车时和作者一路说着闲话;作者付老王拉车钱的时候,老王悄悄地问:“你还有钱吗?”当老王临死的时候,送给作者香油和鸡蛋。这是老王对作者的态度,而让作者愧疚的是,她并没有用相同的态度来对待老王。在作者的眼里,作者是坐车的,老王是拉车的;作者是知识分子,老王是底层的劳动者。作者并没有将老王当做朋友或亲人,而用“阶级”将两个人隔离到不同的世界,并用最世俗化的钱刺痛了老王的心。而当作者得知老王“早埋了”才追忆起老王和自己的对话,才知道老王的一番心意。作者可以弥补,只是老王已经不在了。作者认识到自己用钱侮辱了老王,让老王带着痛苦离去,因此而愧怍。
  分析到这里,我在幻灯片上打出这样的一句话:要及时理解别人的心,并给予应有的回应。学生们一下子沉默了。
  我又让学生回忆一下刚开始上课时几个同学对文章的概括,让他们谈谈现在的感受。学生们一致觉得,以前对文章的理解很浅显,甚至存在偏颇。
  学生之所以会有之前那样的概括,一是因为在阅读的过程中缺乏文体意识,二是因为缺少深入阅读文本的习惯。当学生对课文不分文体、眉毛胡子一把抓地进行阅读理解时,分析便只会停留在表面上,抓不到分析的重点。先前有学生重点分析老王的人物形象,而忽视了杨绛的个人情感,这就是因为缺乏文体意识带来的后果。学生若能认识到《老王》是一篇散文,应该将作者的情感作为主要分析对象,那么就不会将文章的重点放在老王的人物形象分析上。文体意识也决定着学生能否对文本进行深入阅读,因为,深入阅读的一个基本要求便是文体分明。学生平时没能养成深入阅读的习惯,拿到文章只是读,却没有耐心嚼出精华。本课教学让我认识到文体意识和深入阅读的重要性。
  (作者单位 江苏南京第五高级中学)
  编辑 王旭平
其他文献
摘 要:恰到好处的留白,不仅有助于教师生动地教学,更有助于学生主动地探究,用已有的知识和独特的体验去“补白”、去演绎、去创思。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师语言留白可用“留、舍”来概括。即该“收口”时不“开口”、“引火”燃烧学生、经营“评价留白”。总之,“留白”必然能实现课堂效益的大飞跃。  关键词:留白;收口;引火;评价留白  国画艺术讲究“留白”,在画面中留下一方空白,任人遐思,可以是长空万里,也可以是碧
摘 要:从农村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活泼不够,严肃有余,学生主动参与率不高,积极性不强”的现状出发,提出教师要选择“任务单导学”的模式,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进行科学探究。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中的由点带面、由好带差的作用,来优化课堂。但现实中,常常使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如何使任务单和小组合作两者有机结合,力求使课堂教学更合理化、更有实效,是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任务单;小组合作;合理化;自我超越  根
一篇记叙文要想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让我们的读者一见倾心,除了选材新颖、构思巧妙外,我们还可以在细节描写上为文章增加色彩。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如何抓住表现人物个性的细节进行精彩地描绘,是我们在写作记叙文时值得深思的问题。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让细节描写为文章增添魅力。  一、借助动作刻画人物形象  说到细节描
摘 要:“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阅读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对于青少年的成长过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从让学生愿读、会读、多读三个方面,简要介绍了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悦读的教学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悦读;快乐;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一方面,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
这个故事发生在2009年的冬天。  这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一个冬天,这一年的冬天对于我来说很美丽,也很温馨,更加有深意。因为在这个冬天的平安夜到来前夕,我收到了四(1)班全体学生送给我的自制平安夜礼物——“给韩老师的一封信”。当收到他们给我的来信时,一种充满惊喜的幸福感油然而生;在阅读每一封来信时又被他们真挚的话语感动得一塌糊涂,在那一刻我才第一次感受到作为教师是多么的自豪,多么的伟大!为了感谢他们对
摘 要:当今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学生也存在一些学科的认识误区,基于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对这类问题进行逐一分析,并提出几点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效率;兴趣  《学记》有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所以回顾自己教过的课,分析自己的不足,不断地反思才能与时俱进。  语文作为一门“主课”,无论是在高考,还是
摘 要:以教学《山米与白鹤》一文为例,简单论述了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组织好师生之间的互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师生互动;灵感;智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在宽松、和谐的情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最有效的发挥
[案例介绍]  沈小昕(化名),女,中预(2)班学生,上海人。爸爸和妈妈都在房地产公司工作,由于爸爸每天都很忙,每晚回到家时小昕都已经睡下了,根本没时间帮孩子检查作业和辅导功课。小昕长得娇小而文静,上课几乎不敢发言,起初作业的速度和质量都比较慢,数学学习成绩也不是很理想,自己对数学学习也缺乏自信。  [案例分析]  小昕生长在这样忙碌的家庭环境中,缺少与爸爸妈妈的沟通和交流,爸爸妈妈也一心想为孩子
随着期末的来临,这一学期的英语教学接近尾声了,对英语教学工作反思,以此来提高今后英语教学水平。    一、针对学生基础差异,因人施教,开展教学活动    在开学之初,在英语开课两周之后,我发现了七年级学生在小学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形成了英语程度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而这恰恰给我的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有的知识基础好的学生不用讲、练就能掌握,基础差的学生没有兴趣,练了也不会。新课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改革,
摘 要:“先学”需要一个过程,需要给予一定的方法。教师重视学生课前的预习,以精心设计的导学卡为载体鼓励学生“先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深入地研究教材和把握课程标准,教师在语文教学路上不断探索研究,设计了一套适合学生的最美导学卡。  关键词:知识性;规定性;伸缩性;情趣性  以“先学后教”为基本程序的教学模式,它超越于传统教学,学生通过课前独立学习、尝试学习,使课堂教学重心前移,使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