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思维动机;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营造创造性思维环境;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直觉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从而达到创新思维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创新思维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本人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创新能力
的培养,该文就“中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的几点做法和体会表述如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思维动机,提高思维的志向水平
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在他们感到迫切需要解决问题时开始的。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对问题的探索中,再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驶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索。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如在初二(八年级)(下)开始学习“勾股定理”一章时,对于例:点A距学校3千米,点B与点A相距4千米,那么点B距学校多少千米?
此题考查定点的位置及有理数的计算,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等问题。
笔者所在地属边远山区。上课时,先让学生用5分钟时间答题。约90%的学生得一个答案:7千米,或两个答案:7千米或1千米。很少有人能想出,还有其他的答案。这说明大部分学生不能想像出题目的“场景”,问题解决的方法单一,创造性思维能力不强。这时,教师抓住有利时机,以在座的学生为背景,指出甲、乙、丙三个同学的位置。让学生思考有哪些可能出现的情况?这样学生就会想到甲、乙、丙三个同学有可能在同一行成同一列,即在同一条直线上。也有可能不在同一行(或同一列),即三个同学位置连线构成一个三角形。而构成三角形又可能是直角三角形或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于是教师就指出,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情况,初一(七年级)时,同学们已学过,所以大部分同学能求出一个或两个答案,很好。而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情况,在学习“勾股定理”一章后,同学们就会得到答案。构成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的情况,在以后学习中,同学们也会得到答案。
通过例题的创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善于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解决同一问题,提高思维的志向水平。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观念教学模式。教师应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目的,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之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创设一个有利开展讨论的氛围,课堂讨论不仅适合于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对知识的理解。讨论以小组形式居多,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对不易解决问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造能力,也提高个人的创新思维水平。
三、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直觉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是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1、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逻辑推理能力是指正确运用思维规律和形式,对数学对象的属性或数学问题进行分析综合,推理证明的能力。学生学习数学,经过感知获得感性材料,然后运用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方法,认识了数学概念和规律。其中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方法,表现为“执果索因”的分析法和“由因导果”的综合法。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经过抽象和概括,从而达到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而数学结论的正确性,总需通过证明,这方面的能力就是推理论证能力。
因此,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是培养逻辑推理能力的前提。进行推理与证明的严格训练,使学生养成严谨地进行推理和证明的习惯,才能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对概念的教学要使学生明确概念的内涵,外延,熟悉其表达式,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并能在解决各类问题时灵活运用概念。对基本原理的教学,要使学生深刻理解原理的具体内容,并能灵活运用基本原理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2、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直觉思维是导致数学发现的关键。因此,鼓励学生猜想,以形成朦胧的直觉。猜想可以激发思维的欲望。为了鼓励学生猜想,教师自身的示范很重要,教师在讲课时,可以先抓住一些信息,猜测事物的本质,然后再作修正、证明。再给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猜测其结论,然后对猜测的结论作证明。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学生灵感的诱发。灵感也是一种直觉思维,它是认识上质的飞跃。课堂中,教师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具有创造性的思想和行为,即使有错误,也要加以鼓励和引导。对于学生学习中的质疑,以及在思考过程中突发的奇想,教师应注意加以保护,不要轻易加以扼杀。
3、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散思维能力是善于从同一对象中产生多种分化因素的能力。它要求从不同的方向去思考,揭示同一本质所表现出来的现象、形式之间的差异。发散思维富于联想,思路宽阔,对已知信息进行多方向,多角度的联想,从而能发现新知识,提出新问题,得到多种解答和结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⑴训练学生“一题多解”。针对同一条件,联想多种结论。利用开放性的题目,能较好地达到这一目的。学生需要通过一系列分析,展开发散思维,运用所学的知识,经过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充分显示思维的多样性,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例:写出两个以上一次函数,使它们的图像都经过点(-2,3)。
题目未注明图像是否经过原点,与X轴、Y轴是否平行、相交。因此,求解的范围、想像的空间是广阔的,思维是开放的,面对各种认知水平的学生,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差异。
⑵训练学生“一题多变”,改变思维的角度。通过题目的引申、变化、发散,提供问题的背景,揭示问题的逻辑关系,使学生寻求各种结果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⑶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问题,自己提问题的条件和机会。学生通过对给定的问题独立思考、分析,才能发现新问题。有了问题还要敢问,才能发现更多的问题。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思敢问,就必须为学生参与教学创造一个有心理安全和自由的气氛。消除学生怕提出问题错误,引起其他同学嘲笑的心理障碍。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才能促进思维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达到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目的。
四、培养学生观察力,想像力,加速创新思维的形成
培养学生观察力,在课堂实践中注意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数与式、数与形、方程与函数、函数与图像等各种类型的解题规律和方法,操作与运演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想像力,首先应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掌握数学概念,数学原理(定理、公式、法则、性质等)。其次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像情境,提供想像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像。
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师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学相长。
注释:
①创新思维是人类创造力的核心和思维的最高级形式,是人类思维活动中最积极、最活跃和最富有成果的一种思维形式。
参考文献:
①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②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725001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大河综合中学)
【关键词】创新思维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本人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创新能力
的培养,该文就“中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的几点做法和体会表述如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思维动机,提高思维的志向水平
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在他们感到迫切需要解决问题时开始的。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对问题的探索中,再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驶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索。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如在初二(八年级)(下)开始学习“勾股定理”一章时,对于例:点A距学校3千米,点B与点A相距4千米,那么点B距学校多少千米?
此题考查定点的位置及有理数的计算,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等问题。
笔者所在地属边远山区。上课时,先让学生用5分钟时间答题。约90%的学生得一个答案:7千米,或两个答案:7千米或1千米。很少有人能想出,还有其他的答案。这说明大部分学生不能想像出题目的“场景”,问题解决的方法单一,创造性思维能力不强。这时,教师抓住有利时机,以在座的学生为背景,指出甲、乙、丙三个同学的位置。让学生思考有哪些可能出现的情况?这样学生就会想到甲、乙、丙三个同学有可能在同一行成同一列,即在同一条直线上。也有可能不在同一行(或同一列),即三个同学位置连线构成一个三角形。而构成三角形又可能是直角三角形或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于是教师就指出,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情况,初一(七年级)时,同学们已学过,所以大部分同学能求出一个或两个答案,很好。而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情况,在学习“勾股定理”一章后,同学们就会得到答案。构成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的情况,在以后学习中,同学们也会得到答案。
通过例题的创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善于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解决同一问题,提高思维的志向水平。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观念教学模式。教师应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目的,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之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创设一个有利开展讨论的氛围,课堂讨论不仅适合于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对知识的理解。讨论以小组形式居多,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对不易解决问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造能力,也提高个人的创新思维水平。
三、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直觉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是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1、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逻辑推理能力是指正确运用思维规律和形式,对数学对象的属性或数学问题进行分析综合,推理证明的能力。学生学习数学,经过感知获得感性材料,然后运用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方法,认识了数学概念和规律。其中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方法,表现为“执果索因”的分析法和“由因导果”的综合法。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经过抽象和概括,从而达到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而数学结论的正确性,总需通过证明,这方面的能力就是推理论证能力。
因此,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是培养逻辑推理能力的前提。进行推理与证明的严格训练,使学生养成严谨地进行推理和证明的习惯,才能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对概念的教学要使学生明确概念的内涵,外延,熟悉其表达式,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并能在解决各类问题时灵活运用概念。对基本原理的教学,要使学生深刻理解原理的具体内容,并能灵活运用基本原理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2、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直觉思维是导致数学发现的关键。因此,鼓励学生猜想,以形成朦胧的直觉。猜想可以激发思维的欲望。为了鼓励学生猜想,教师自身的示范很重要,教师在讲课时,可以先抓住一些信息,猜测事物的本质,然后再作修正、证明。再给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猜测其结论,然后对猜测的结论作证明。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学生灵感的诱发。灵感也是一种直觉思维,它是认识上质的飞跃。课堂中,教师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具有创造性的思想和行为,即使有错误,也要加以鼓励和引导。对于学生学习中的质疑,以及在思考过程中突发的奇想,教师应注意加以保护,不要轻易加以扼杀。
3、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散思维能力是善于从同一对象中产生多种分化因素的能力。它要求从不同的方向去思考,揭示同一本质所表现出来的现象、形式之间的差异。发散思维富于联想,思路宽阔,对已知信息进行多方向,多角度的联想,从而能发现新知识,提出新问题,得到多种解答和结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⑴训练学生“一题多解”。针对同一条件,联想多种结论。利用开放性的题目,能较好地达到这一目的。学生需要通过一系列分析,展开发散思维,运用所学的知识,经过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充分显示思维的多样性,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例:写出两个以上一次函数,使它们的图像都经过点(-2,3)。
题目未注明图像是否经过原点,与X轴、Y轴是否平行、相交。因此,求解的范围、想像的空间是广阔的,思维是开放的,面对各种认知水平的学生,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差异。
⑵训练学生“一题多变”,改变思维的角度。通过题目的引申、变化、发散,提供问题的背景,揭示问题的逻辑关系,使学生寻求各种结果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⑶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问题,自己提问题的条件和机会。学生通过对给定的问题独立思考、分析,才能发现新问题。有了问题还要敢问,才能发现更多的问题。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思敢问,就必须为学生参与教学创造一个有心理安全和自由的气氛。消除学生怕提出问题错误,引起其他同学嘲笑的心理障碍。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才能促进思维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达到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目的。
四、培养学生观察力,想像力,加速创新思维的形成
培养学生观察力,在课堂实践中注意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数与式、数与形、方程与函数、函数与图像等各种类型的解题规律和方法,操作与运演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想像力,首先应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掌握数学概念,数学原理(定理、公式、法则、性质等)。其次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像情境,提供想像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像。
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师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学相长。
注释:
①创新思维是人类创造力的核心和思维的最高级形式,是人类思维活动中最积极、最活跃和最富有成果的一种思维形式。
参考文献:
①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②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725001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大河综合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