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畜牧业创新管理的主要趋势是信息化管理,作为先进生产力重要代表之一的射频识别技术,是畜牧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传统畜牧业经营管理问题的主要手段。本文介绍了射频技术工作原理及畜牧业应用情况,分析了畜牧业应用射频技术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射频技术在畜牧业经营管理中的创新表现。
【关键词】射频识别;创新;畜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当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被广泛应用,意味着信息化管理是企业创新管理的主要趋势。中国是畜牧业大国,但不是畜牧业强国,畜牧企业还处于粗放式的传统经营管理阶段,在科技浪潮的推动下,畜牧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刚刚起步,可提升的空间巨大。畜牧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涵括饲料采购管理、生产养殖管理、畜产品销售管理、财务核算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内容,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中生产养殖管理是畜牧企业盈利的基础,也是畜牧业信息化管理的核心,它影响并决定了原料采购、产品销售及成本核算。现代化畜牧生产养殖管理的核心基础是牲畜的识别,是畜牧业信息化管理数据来源的重要基础,作为物联网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射频识别技术无疑是畜牧业信息化管理创新的重要方法。
1.射频识别技术的工作原理及畜牧业应用描述
射频识别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是通过无线电讯信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的一种通信技术。该项技术的基本思想是,通过采用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人们对各类物体或设备在不同状态(移动、静止或恶劣环境)下的自动识别和管理。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具有数据储存量大、可读写、读写距离远、读取速率快、使用寿命长、环境适应性好、多目标识别等优秀特点。
射频识别系统主要由电子标签、读写器和数据交换管理系统三部分组成。电子标签由系列芯片组成,每个标签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具有读写和加密功能;读写器主要由天线、无线收发模块、控制模块及接口电路等组成,其功能是读写电子标签的相关信息;数据交换管理系统主要完成数据信息的存储及管理。射频识别系统基本工作原理是当电子标签进入磁场后会接收读写器发出的射频信号,获得感应电流能量后会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上的相关信息,读写器读取信息,解码后送至数据交换管理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写标签时,读写器把由数据交换管理系统处理后的信息重新写入标签芯片中。
射频识别技术在畜牧业的应用起步于赛马的识别,随后逐渐延伸到畜牧养殖的标识牲畜,它是现代化牧场管理创新的一种重要工具。畜牧业中对牲畜安装电子标签的主要方法有颈圈式、耳标式、可注射式和药丸式电子标签等。标签中写入代表牲畜的ID代码、畜别、特征、饲养过程、免疫情况、疾病历史、屠宰场所等各种信息资料。在牲畜的日常管理中,管理者只要携带一台无线手持终端阅读器,识读相应牲畜的电子标签,该牲畜的所有信息就会在手持终端显示出来,管理者便可以根据资料对其日常饮食、病史、生育史、免疫记录等进行相应的处理,同时也可以在数据交换管理系统中为牲畜建立个体档案,详细记录牲畜从养殖场到屠宰场甚至到菜市场的各种资料。射频识别技术为畜牧业管理带来极大的便捷性,是实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基础,也是物联网技术在畜牧业管理中的重要体现。
2.畜牧企业应用射频技术管理创新的条件
2.1政策条件
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近年来备受重视,2006年政府15个部委联合发布了《中国射频识别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随后又将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在畜牧业管理方面,2007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完善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也对建立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进行了明确的指示,现实中建立在射频识别技术上的可全程追溯的放心肉工程也已经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全面铺开。
2.2技术条件
射频识别技术具有数据储存量大、可读写、穿透力强、读写距离远、读取速率快、使用寿命长、多目标识别、环境适应性好等特点,非常适合在畜牧业中使用,是畜牧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工具。牲畜标识无需布线,安装简易,数据采集无接触,操作便捷,系统标签具有唯一性,对牲畜跟踪管理及时有效,各层管理者都可通过基于射频识别建立起来的信息管理系统简单管理,快捷查询到各种饲养信息,有针对性采取措施。
2.3成本条件
“成本偏高”是早期射频技术给使用者的一种初步印象,但随着信息技术研发的不断深入和广泛使用,射频技术的成本在不断下降。畜牧业的射频技术成本主要体现在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上,制造成本随着生产厂家增多和生产能力的提升已经大大降低,个别标签种类价格低至几毛钱,且能重复使用,所以在总成本中所占比例很小。畜牧业的射频技术成本主要体现在使用成本上,即在射频识别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套信息管理体系所需要的资金成本、时间成本和人工成本。对于规模化畜牧场,如果站在价值链的高度看成本问题,对比使用射频技术给整个系统带来的巨大贡献,这些成本是值得投入或者说成本不是主要问题。
3.射频技术在畜牧业信息化管理创新表现
3.1解决了畜牧业规模化养殖的标识管理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畜牧业的规模化养殖是一种趋势,它极大提高了劳动效率、降低了劳动成本。中国近十来年的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客观上也让畜牧业由原来千家万户散养逐渐过渡到集约化和规模化养殖。管理方式必须适应生产方式的改变,原来散养状况下人工标识和识别在规模化养殖下变得异常困难,而作为非接触、多目标、快速识别的射频识别技术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也为畜牧生产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数据资料。
3.2有利于畜牧业生产养殖的精细管理 基于射频识别建立起来的现代化养殖管理体系,在个体资料详细分析的基础上,能高效实现定量供应饲料、定时饮水、及时供应激素、发情识别、种畜自动筛选分离等传统饲养方法无法企及的效率,这不但解决了牧场管理中常见了饲料资源耗费巨大、对环境的污染严重等现象,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管理水平,极大了增加了经济效益。射频识别技术在畜牧业养殖最典型的案例是奶牛养殖管理,通过栓系于牛腿之间的电子标签,采集奶牛的体重、 产奶数量与质量、体重变化等数据,能计算出奶牛奶牛妊娠情况及各种营养需求状况,进而提供必要的饲料,实现精细养殖。
3.3建立了一套动物疫病监测预警系统
畜牧业生产一个巨大的风险就是爆发重大动物疫情,这将会严重危害企业的经营管理,甚至危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为了有效防控动物疫情,畜牧生产中必须建立一套高效完善的动物疫病监测预警体系。基于射频技术建立起来的动物疫病监测预警体系能够为牲畜建立一套精确(下转第194页)(上接第181页)电子档案,能够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自动、实时监测动物行为和健康状况,对动物的疾病、疫情等进行早期预警预报,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同时还可以借助通讯网络技术,求助于外部的专家团队,在疫病的突发事件或特殊情况处理时获得重要的帮助。
3.4建立了肉类食品安全生产的追溯机制
近几年,各种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如何确保老百姓餐桌上的食品安全可靠,这既是政府也是学界一直关注的焦点。肉类生产是是食品安全生产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典型的流程型制造过程,包括畜牧产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等各个环节都不可逆转且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安全问题,因此必须有一套强有力地系统能让管理者及时对肉类食品安全生产进行跟踪与追溯,而射频技术的特点很好的提供了这样的基础。基于射频技术的信息化管理可对牲畜的生长、肉类加工、储藏、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对象进行标识,并将这些标识用条码与人工可识读方式表示出来。一旦肉类产品出现安全问题,可以通过这些标识进行追溯,准确地缩小安全问题的范围,查出问题出现的环节,可追溯相关产地的地理位置、屠宰场等,这极大的提高了肉类食品安全管理的能力和效率。
4.总结
我国是个畜牧业大国,畜产品产量和质量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随着社会现代化的进程,畜牧业生产的环境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当规模化集约化养殖速度在加快、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环境污染严重、消费者对畜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必然推动畜牧业生产的创新管理。因此,建立在射频识别基础上的信息化管理,以电子标签为载体,以计算机网络为手段,通过标识牲畜,建立数据库,实现动物养殖、防疫、销售全过程的监控管理,必然在畜牧管理应用中有着美好前景。 [科]
【参考文献】
[1]谢智勇.基于电子标识的动物身份识别与跟踪系统[J].农机化研究,2008(6).
[2]谢智勇.信息技术在畜牧业中应用思考[J].福建畜牧兽医,2011(2).
[3]刘渊.基于RIFD的物联网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2(8).
【关键词】射频识别;创新;畜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当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被广泛应用,意味着信息化管理是企业创新管理的主要趋势。中国是畜牧业大国,但不是畜牧业强国,畜牧企业还处于粗放式的传统经营管理阶段,在科技浪潮的推动下,畜牧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刚刚起步,可提升的空间巨大。畜牧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涵括饲料采购管理、生产养殖管理、畜产品销售管理、财务核算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内容,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中生产养殖管理是畜牧企业盈利的基础,也是畜牧业信息化管理的核心,它影响并决定了原料采购、产品销售及成本核算。现代化畜牧生产养殖管理的核心基础是牲畜的识别,是畜牧业信息化管理数据来源的重要基础,作为物联网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射频识别技术无疑是畜牧业信息化管理创新的重要方法。
1.射频识别技术的工作原理及畜牧业应用描述
射频识别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是通过无线电讯信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的一种通信技术。该项技术的基本思想是,通过采用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人们对各类物体或设备在不同状态(移动、静止或恶劣环境)下的自动识别和管理。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具有数据储存量大、可读写、读写距离远、读取速率快、使用寿命长、环境适应性好、多目标识别等优秀特点。
射频识别系统主要由电子标签、读写器和数据交换管理系统三部分组成。电子标签由系列芯片组成,每个标签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具有读写和加密功能;读写器主要由天线、无线收发模块、控制模块及接口电路等组成,其功能是读写电子标签的相关信息;数据交换管理系统主要完成数据信息的存储及管理。射频识别系统基本工作原理是当电子标签进入磁场后会接收读写器发出的射频信号,获得感应电流能量后会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上的相关信息,读写器读取信息,解码后送至数据交换管理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写标签时,读写器把由数据交换管理系统处理后的信息重新写入标签芯片中。
射频识别技术在畜牧业的应用起步于赛马的识别,随后逐渐延伸到畜牧养殖的标识牲畜,它是现代化牧场管理创新的一种重要工具。畜牧业中对牲畜安装电子标签的主要方法有颈圈式、耳标式、可注射式和药丸式电子标签等。标签中写入代表牲畜的ID代码、畜别、特征、饲养过程、免疫情况、疾病历史、屠宰场所等各种信息资料。在牲畜的日常管理中,管理者只要携带一台无线手持终端阅读器,识读相应牲畜的电子标签,该牲畜的所有信息就会在手持终端显示出来,管理者便可以根据资料对其日常饮食、病史、生育史、免疫记录等进行相应的处理,同时也可以在数据交换管理系统中为牲畜建立个体档案,详细记录牲畜从养殖场到屠宰场甚至到菜市场的各种资料。射频识别技术为畜牧业管理带来极大的便捷性,是实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基础,也是物联网技术在畜牧业管理中的重要体现。
2.畜牧企业应用射频技术管理创新的条件
2.1政策条件
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近年来备受重视,2006年政府15个部委联合发布了《中国射频识别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随后又将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在畜牧业管理方面,2007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完善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也对建立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进行了明确的指示,现实中建立在射频识别技术上的可全程追溯的放心肉工程也已经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全面铺开。
2.2技术条件
射频识别技术具有数据储存量大、可读写、穿透力强、读写距离远、读取速率快、使用寿命长、多目标识别、环境适应性好等特点,非常适合在畜牧业中使用,是畜牧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工具。牲畜标识无需布线,安装简易,数据采集无接触,操作便捷,系统标签具有唯一性,对牲畜跟踪管理及时有效,各层管理者都可通过基于射频识别建立起来的信息管理系统简单管理,快捷查询到各种饲养信息,有针对性采取措施。
2.3成本条件
“成本偏高”是早期射频技术给使用者的一种初步印象,但随着信息技术研发的不断深入和广泛使用,射频技术的成本在不断下降。畜牧业的射频技术成本主要体现在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上,制造成本随着生产厂家增多和生产能力的提升已经大大降低,个别标签种类价格低至几毛钱,且能重复使用,所以在总成本中所占比例很小。畜牧业的射频技术成本主要体现在使用成本上,即在射频识别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套信息管理体系所需要的资金成本、时间成本和人工成本。对于规模化畜牧场,如果站在价值链的高度看成本问题,对比使用射频技术给整个系统带来的巨大贡献,这些成本是值得投入或者说成本不是主要问题。
3.射频技术在畜牧业信息化管理创新表现
3.1解决了畜牧业规模化养殖的标识管理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畜牧业的规模化养殖是一种趋势,它极大提高了劳动效率、降低了劳动成本。中国近十来年的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客观上也让畜牧业由原来千家万户散养逐渐过渡到集约化和规模化养殖。管理方式必须适应生产方式的改变,原来散养状况下人工标识和识别在规模化养殖下变得异常困难,而作为非接触、多目标、快速识别的射频识别技术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也为畜牧生产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数据资料。
3.2有利于畜牧业生产养殖的精细管理 基于射频识别建立起来的现代化养殖管理体系,在个体资料详细分析的基础上,能高效实现定量供应饲料、定时饮水、及时供应激素、发情识别、种畜自动筛选分离等传统饲养方法无法企及的效率,这不但解决了牧场管理中常见了饲料资源耗费巨大、对环境的污染严重等现象,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管理水平,极大了增加了经济效益。射频识别技术在畜牧业养殖最典型的案例是奶牛养殖管理,通过栓系于牛腿之间的电子标签,采集奶牛的体重、 产奶数量与质量、体重变化等数据,能计算出奶牛奶牛妊娠情况及各种营养需求状况,进而提供必要的饲料,实现精细养殖。
3.3建立了一套动物疫病监测预警系统
畜牧业生产一个巨大的风险就是爆发重大动物疫情,这将会严重危害企业的经营管理,甚至危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为了有效防控动物疫情,畜牧生产中必须建立一套高效完善的动物疫病监测预警体系。基于射频技术建立起来的动物疫病监测预警体系能够为牲畜建立一套精确(下转第194页)(上接第181页)电子档案,能够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自动、实时监测动物行为和健康状况,对动物的疾病、疫情等进行早期预警预报,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同时还可以借助通讯网络技术,求助于外部的专家团队,在疫病的突发事件或特殊情况处理时获得重要的帮助。
3.4建立了肉类食品安全生产的追溯机制
近几年,各种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如何确保老百姓餐桌上的食品安全可靠,这既是政府也是学界一直关注的焦点。肉类生产是是食品安全生产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典型的流程型制造过程,包括畜牧产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等各个环节都不可逆转且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安全问题,因此必须有一套强有力地系统能让管理者及时对肉类食品安全生产进行跟踪与追溯,而射频技术的特点很好的提供了这样的基础。基于射频技术的信息化管理可对牲畜的生长、肉类加工、储藏、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对象进行标识,并将这些标识用条码与人工可识读方式表示出来。一旦肉类产品出现安全问题,可以通过这些标识进行追溯,准确地缩小安全问题的范围,查出问题出现的环节,可追溯相关产地的地理位置、屠宰场等,这极大的提高了肉类食品安全管理的能力和效率。
4.总结
我国是个畜牧业大国,畜产品产量和质量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随着社会现代化的进程,畜牧业生产的环境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当规模化集约化养殖速度在加快、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环境污染严重、消费者对畜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必然推动畜牧业生产的创新管理。因此,建立在射频识别基础上的信息化管理,以电子标签为载体,以计算机网络为手段,通过标识牲畜,建立数据库,实现动物养殖、防疫、销售全过程的监控管理,必然在畜牧管理应用中有着美好前景。 [科]
【参考文献】
[1]谢智勇.基于电子标识的动物身份识别与跟踪系统[J].农机化研究,2008(6).
[2]谢智勇.信息技术在畜牧业中应用思考[J].福建畜牧兽医,2011(2).
[3]刘渊.基于RIFD的物联网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