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数学应用意识,促进知识内化,达到发展学生智慧的目的,是当前中学数学教学中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数学教学应回归生活,向应用贴近,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贴近。
【关键词】数学生活化智慧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工具型学科,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的特点之一。数学知识的应用是近几年数学教改的热点,数学教学应回归生活,向应用贴近,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贴近。在教学中,应把开展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作为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现针对数学学习方法和数学应用意识这一问题,结合中学阶段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1.源于生活,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内容。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以教材为蓝本,注重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轻松愉快的数学情境。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的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向着“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这个方向迈进。
2.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每个教师的教学都是从教材出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改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状态,促使其更为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如:函数,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在中学的数学课程中一直占据着显著的重要地位,有着广泛的应用,且与其它知识的联系紧密,学生在中学数学的整个过程中,几乎始终都要接触到这方面的知识。在讲解函数时,要结合函数在解决代数、几何等方面的问题,帮助学生运用函数建立模型的过程和方法,体会函数在数学中的重要应用,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如某服装店的老板怎样才能使自己的一批服装获得最大的利润,根据他的成本,销售量,售价,应用二次函数来解决这个问题。应用数学结论,应用数学的现成公式、定理、法则,增强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让学生能够进行一定的应用数学活动,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合自己的数学应用意境,让学生能主动尝试用数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知识是学不完也教不完的,你教的知识再深、再多,学生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就总也摆脱不了教师的搀扶,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利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增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才是最让学生感兴趣的,最适用的,也是我们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如现在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摩托车逐步走入家庭,可以通过计算摩托车的耗费,让学生体会数学方法的魅力,让学生选定一种摩托车到市场了解售价多少,此外一辆摩托车一年的保险费、汽油费、年检费等约需多少,年折旧率约为10%,请学生计算大约使用多少年后,花费在该车上的费用与车的价格相等。又如在学习了“频率与概率”后,请学生估计一下某池塘里有多少条鱼?这一环节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学而有用的喜悦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3.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必要补充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学生只有通过亲身去实践,到现实生活中应用数学,才能真正理解数学的作用,真正地使用到数学,数学的应用能力才能得到体现。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最有效办法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实践。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作用。听到的终会忘掉,看到的才能记住,亲身体验过的才会理解和运用。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去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从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例如我们可以结合三角形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测量学校教学楼的高度;学了视图与投影,带学生去操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各种物体在不同时刻所产生影子的变化等等。通过课外活动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学数学、用数学的场景,使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另外,利用课外时间为学生安排一些建模活动,更能使学生完整地体验数学的应用过程,无疑对培养学生数学的观念和数学应用意识有很好的作用。
4.树立学生的信心有利于应用意识的培养
“自信”是青少年的“天生品质”,注重用数学解决学生身边的问题,注重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展开数学教学,注重学生的亲身实践,这无疑是让学生体验成功的重要举措。因而加强数学应用对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有着独特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一个经历渗透、反复、交叉,逐级递进、螺旋上升、不断深化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也绝非靠讲几节数学应用专题课所能解决的。期望在一、二次的解决问题中就能培养起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那是不可能的。认为简单的数学问题对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毫无帮助,也是大错特错。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在适当的时机,采取适当的方法有意识地启发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学以致用,还原数学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的本质。
参考文献
[1]张奠宙.现代数学与中学数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2]胡典顺.“数学生活化”的误区及其反思,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6(12).
[3]张汉林.关于中学数学应用能力培养若干倾向的反思,数学教育学报,2005(1).
[4]施方良.《学习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5]李光树.《中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数学生活化智慧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工具型学科,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的特点之一。数学知识的应用是近几年数学教改的热点,数学教学应回归生活,向应用贴近,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贴近。在教学中,应把开展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作为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现针对数学学习方法和数学应用意识这一问题,结合中学阶段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1.源于生活,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内容。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以教材为蓝本,注重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轻松愉快的数学情境。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的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向着“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这个方向迈进。
2.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每个教师的教学都是从教材出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改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状态,促使其更为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如:函数,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在中学的数学课程中一直占据着显著的重要地位,有着广泛的应用,且与其它知识的联系紧密,学生在中学数学的整个过程中,几乎始终都要接触到这方面的知识。在讲解函数时,要结合函数在解决代数、几何等方面的问题,帮助学生运用函数建立模型的过程和方法,体会函数在数学中的重要应用,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如某服装店的老板怎样才能使自己的一批服装获得最大的利润,根据他的成本,销售量,售价,应用二次函数来解决这个问题。应用数学结论,应用数学的现成公式、定理、法则,增强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让学生能够进行一定的应用数学活动,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合自己的数学应用意境,让学生能主动尝试用数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知识是学不完也教不完的,你教的知识再深、再多,学生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就总也摆脱不了教师的搀扶,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利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增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才是最让学生感兴趣的,最适用的,也是我们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如现在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摩托车逐步走入家庭,可以通过计算摩托车的耗费,让学生体会数学方法的魅力,让学生选定一种摩托车到市场了解售价多少,此外一辆摩托车一年的保险费、汽油费、年检费等约需多少,年折旧率约为10%,请学生计算大约使用多少年后,花费在该车上的费用与车的价格相等。又如在学习了“频率与概率”后,请学生估计一下某池塘里有多少条鱼?这一环节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学而有用的喜悦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3.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必要补充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学生只有通过亲身去实践,到现实生活中应用数学,才能真正理解数学的作用,真正地使用到数学,数学的应用能力才能得到体现。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最有效办法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实践。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作用。听到的终会忘掉,看到的才能记住,亲身体验过的才会理解和运用。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去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从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例如我们可以结合三角形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测量学校教学楼的高度;学了视图与投影,带学生去操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各种物体在不同时刻所产生影子的变化等等。通过课外活动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学数学、用数学的场景,使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另外,利用课外时间为学生安排一些建模活动,更能使学生完整地体验数学的应用过程,无疑对培养学生数学的观念和数学应用意识有很好的作用。
4.树立学生的信心有利于应用意识的培养
“自信”是青少年的“天生品质”,注重用数学解决学生身边的问题,注重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展开数学教学,注重学生的亲身实践,这无疑是让学生体验成功的重要举措。因而加强数学应用对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有着独特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一个经历渗透、反复、交叉,逐级递进、螺旋上升、不断深化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也绝非靠讲几节数学应用专题课所能解决的。期望在一、二次的解决问题中就能培养起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那是不可能的。认为简单的数学问题对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毫无帮助,也是大错特错。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在适当的时机,采取适当的方法有意识地启发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学以致用,还原数学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的本质。
参考文献
[1]张奠宙.现代数学与中学数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2]胡典顺.“数学生活化”的误区及其反思,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6(12).
[3]张汉林.关于中学数学应用能力培养若干倾向的反思,数学教育学报,2005(1).
[4]施方良.《学习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5]李光树.《中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