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斯克的五层需求理论,如果学生在集体当中能够感受到信心、成就、对他人尊重、被他人尊重 ,就可以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每个学生都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也就能最大程度激发班级活力,所以应该把仪式感渗透到教育的点点点滴滴中,在看似平常的日常教育中给予教育最大的诗意。
关键词:仪式感 班级管理 感染力 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一名高中班主任,经常思考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在繁重的学业当中充分激发班级活力,让学生能够始终保持积极心态,以高昂的斗志去迎接学习和生活的挑战。
根据马斯克的五层需求理论,人比较高级的需求有被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同样,如果学生在集体当中能够感受到信心、成就、对他人尊重、被他人尊重 ,就可以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每个学生都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也就能最大程度激发班级活力,使班級建设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认为比较便于操作的办法就是在班级管理中时常来一点仪式感,让仪式感无处不在,让学生感受到爱与尊重,那么班级建设也就无往而不利了。生活需要仪式感,而教育也需要仪式感。仪式感其实就是教育的信仰,当教育中缺少信仰,学生就会迷惘无助,教师就会懈怠厌烦。所以,好的教育,应该把仪式感渗透到教育的点点点滴滴中,在看似平常的日常教育中给予教育最大的诗意。
在《小王子》这本书中狐狸曾说:“仪式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刻与其他时刻不同。”有仪式感的教育,才使我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
首先,保证日常教育中仪式感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在我国基础教育日常中,仪式感无处不在,比如开学典礼,入学教育,升旗仪式,节日晚会,主题班会,毕业典礼等,可是我们常常忽略了其中所蕴含的教育意义。对于这些活动,学校和教师尤其需要精心准备活动并且认真落实,而且还应该要求学生都认真参加,因为只有学校和老师不断营造浓厚的学习环境和人文环境,才能源源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内驱力,从而使班级乃至整个学校都保持良好的教育氛围。
其次,课堂和班级日常管理中要有点仪式感,班主任要抓住一切机会,制造仪式感,充分发挥仪式感的作用。比如上课下课起立 ,师生相互问好。这个环节常常被很多老师忽略,觉得可有可无。其实课堂是神圣的,既然是神圣的就要有敬畏之心,而这种上课下课的看似简单的仪式,正是提醒学生要进入紧张紧凑的课堂学习环节,要对课堂、对老师充满敬畏之心。在教学环节中,老师也要善于创造仪式感,让学生获得满足感。比如对于朗读出色的学生,可以让全体学生一起用掌声来表示鼓励;比如让有写作才华的学生上台朗诵自己的作品或者是优美的文章;比如把优秀作业在班级学习栏予以展示;比如对成绩优秀和进步明显的学生当众予以表扬和奖励等。这些看似简单的方法却非常有效,能够充分发挥仪式感的作用,强化学生的愉悦感、获得感、满足感,进而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和动力,久而久之,班级学习氛围也会越来越好。所以说,能够巧妙运用仪式感,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次,作为班主任,还要善于在日常管理中创造仪式感,让教育充满幸福和快乐。班级篮球赛、拔河比赛、广播操比赛、学校的田径运动会,这是班级建设的重要契机,也是可以运用仪式感的好机会。篮球赛和拔河比赛我会要求全班同学都到场为运动员加油助威,无论输赢,都会鼓励他们,并且全班一起拍照留念。广播操比赛,赛前充分准备,为他们加油鼓劲,赛后获奖再次在全班郑重宣布并且表扬全体同学,让学生为自己鼓掌。学校的田径运动会,每天晚上我都会到班里总结当日比赛情况,对所有参加比赛的学生都予以表扬和鼓励,并对第二日的比赛提出要求。正是在这样一次次不起眼的点滴教育细节中,在一个又一个的小小仪式中,我和学生一起收获了感动,收获了幸福和快乐。
像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高考前一个月,我带学生到森林公园游玩放松,学生一起唱歌来释放压力;毕业典礼时学生纷纷与老师合影留念,并且当众说出了感谢老师的一句心里话;高考前到考场外送考的一次击掌和一个拥抱;高考结束后在操场上的最后一次聚会。这些仪式感不仅消除了高考带来的紧张感,还给我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回忆。这些都是日常教育中随处可见却需要班主任用心组织乃至创造的仪式感,它不仅可以让我们用心体会生活,更能收获一颗感动的心。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只有用心经营好我们的生活,守护好我们的工作,常常心怀感动,才会成为一个真正幸福的老师,才会给学生真正的爱和教育。
有人说,仪式感让生活成为生活,而不是生存。同样,仪式感让教育成为真正的教育,而不是管教。仪式感,让教师在琐碎庸常的生活中,找到继续前进的勇气;仪式感,赋予学生源源不断的内驱力,并能不断体验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这既是对时光的尊重,又是对生命的不辜负。好的的班级管理,从善于运用仪式感开始!好的教育,会给予教育最大的诗意!
参考文献
[1]李思圆《生活需要仪式感》
关键词:仪式感 班级管理 感染力 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一名高中班主任,经常思考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在繁重的学业当中充分激发班级活力,让学生能够始终保持积极心态,以高昂的斗志去迎接学习和生活的挑战。
根据马斯克的五层需求理论,人比较高级的需求有被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同样,如果学生在集体当中能够感受到信心、成就、对他人尊重、被他人尊重 ,就可以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每个学生都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也就能最大程度激发班级活力,使班級建设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认为比较便于操作的办法就是在班级管理中时常来一点仪式感,让仪式感无处不在,让学生感受到爱与尊重,那么班级建设也就无往而不利了。生活需要仪式感,而教育也需要仪式感。仪式感其实就是教育的信仰,当教育中缺少信仰,学生就会迷惘无助,教师就会懈怠厌烦。所以,好的教育,应该把仪式感渗透到教育的点点点滴滴中,在看似平常的日常教育中给予教育最大的诗意。
在《小王子》这本书中狐狸曾说:“仪式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刻与其他时刻不同。”有仪式感的教育,才使我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
首先,保证日常教育中仪式感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在我国基础教育日常中,仪式感无处不在,比如开学典礼,入学教育,升旗仪式,节日晚会,主题班会,毕业典礼等,可是我们常常忽略了其中所蕴含的教育意义。对于这些活动,学校和教师尤其需要精心准备活动并且认真落实,而且还应该要求学生都认真参加,因为只有学校和老师不断营造浓厚的学习环境和人文环境,才能源源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内驱力,从而使班级乃至整个学校都保持良好的教育氛围。
其次,课堂和班级日常管理中要有点仪式感,班主任要抓住一切机会,制造仪式感,充分发挥仪式感的作用。比如上课下课起立 ,师生相互问好。这个环节常常被很多老师忽略,觉得可有可无。其实课堂是神圣的,既然是神圣的就要有敬畏之心,而这种上课下课的看似简单的仪式,正是提醒学生要进入紧张紧凑的课堂学习环节,要对课堂、对老师充满敬畏之心。在教学环节中,老师也要善于创造仪式感,让学生获得满足感。比如对于朗读出色的学生,可以让全体学生一起用掌声来表示鼓励;比如让有写作才华的学生上台朗诵自己的作品或者是优美的文章;比如把优秀作业在班级学习栏予以展示;比如对成绩优秀和进步明显的学生当众予以表扬和奖励等。这些看似简单的方法却非常有效,能够充分发挥仪式感的作用,强化学生的愉悦感、获得感、满足感,进而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和动力,久而久之,班级学习氛围也会越来越好。所以说,能够巧妙运用仪式感,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次,作为班主任,还要善于在日常管理中创造仪式感,让教育充满幸福和快乐。班级篮球赛、拔河比赛、广播操比赛、学校的田径运动会,这是班级建设的重要契机,也是可以运用仪式感的好机会。篮球赛和拔河比赛我会要求全班同学都到场为运动员加油助威,无论输赢,都会鼓励他们,并且全班一起拍照留念。广播操比赛,赛前充分准备,为他们加油鼓劲,赛后获奖再次在全班郑重宣布并且表扬全体同学,让学生为自己鼓掌。学校的田径运动会,每天晚上我都会到班里总结当日比赛情况,对所有参加比赛的学生都予以表扬和鼓励,并对第二日的比赛提出要求。正是在这样一次次不起眼的点滴教育细节中,在一个又一个的小小仪式中,我和学生一起收获了感动,收获了幸福和快乐。
像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高考前一个月,我带学生到森林公园游玩放松,学生一起唱歌来释放压力;毕业典礼时学生纷纷与老师合影留念,并且当众说出了感谢老师的一句心里话;高考前到考场外送考的一次击掌和一个拥抱;高考结束后在操场上的最后一次聚会。这些仪式感不仅消除了高考带来的紧张感,还给我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回忆。这些都是日常教育中随处可见却需要班主任用心组织乃至创造的仪式感,它不仅可以让我们用心体会生活,更能收获一颗感动的心。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只有用心经营好我们的生活,守护好我们的工作,常常心怀感动,才会成为一个真正幸福的老师,才会给学生真正的爱和教育。
有人说,仪式感让生活成为生活,而不是生存。同样,仪式感让教育成为真正的教育,而不是管教。仪式感,让教师在琐碎庸常的生活中,找到继续前进的勇气;仪式感,赋予学生源源不断的内驱力,并能不断体验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这既是对时光的尊重,又是对生命的不辜负。好的的班级管理,从善于运用仪式感开始!好的教育,会给予教育最大的诗意!
参考文献
[1]李思圆《生活需要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