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义务教育的实施,初中免试入学制的实行,加之小学部分数学老师认为成绩不太很需要了,学生的学业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全面实施新课程后,学生之间的学业差异更大,数学学习的两极分化现象更为突出,数学学困生的比例进一步增大,而且农村中学的学困生明显高于城镇中学。当前学困生的特征是:(1)学习目的不明确,无心向学,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注意力分散,常常出现不稳定倾向,学习敷衍了事。由于没经过自己的努力,因此掌握的知识不牢固,成绩差。(2)缺乏数学学习的兴趣,学习基础差,自卑感严重,惧怕数学、厌恶数学,不会学数学,缺乏自信心,在数学课堂中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不敢在集体中发言,也不参与讨论。只满足数学结论的得出,而对其推理过程则是充而不闻,闻而不清。(3)过分依赖老师、家长、同学,遇见困难望而生畏,却碍于分数这根“命脉”,抄袭作业,有时甚至涂改分数欺骗家长。缺乏学习主动性。(4)也有一部分初中生学不好数学就自抱自弃,所以把本来不多的学习数学的时间全部转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结果可想而知,恶性循环十分严重。研究学困生,转化学困生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因而狠抓差生转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广大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以下就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问题浅谈一些我的看法:
一、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学困生的成因学习数学的困难生的成因是复杂的,既有学生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如学生的心理、生理、能力、学习方法是主观原因,学校、社会不良文化与家庭影响等是客观原因。
1、学生方面:(1)数学知识系统混乱。数学知识强调一个系统性,对小学数学的知识,认识尚在肤浅之中,在进入初中以后,学习就增加了难度,由小学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一下子过度到学习初中系统的数学理论知识,因为他们没有及时地转换思想、更新方法、拓宽视野、提高能力,因而使数学知识信息中断,对进一步的学习造成阻碍。(2)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有的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差,往往是课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努力寻找最优解答,并在解题后进行总结、归纳、推广和引申等科学的学习方法。因而造成旧的问题还没解决,又马上出现新的漏洞,日积月累欠下许多数学债。(3)耍小聪明,不能深入学习数学知识。中国有句俗话说的好:“聪明反被聪明误。”有的学生的确映证了这句古语,才导致在学习数学方面出现问题。
2、老师方面:在探讨数学学因生成因时我们不能忽略了老师在此也有着一些小过失。(1)教师未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备课授课时一般以班中的中等水平学生作为设想对象,对数学成绩差的学生“基础差、接受能力弱”的特点缺乏了解,或者顾及不够。(2)未能真正了解这些学生所处的困难境地,对所有的学生感情不一致。(3)师生缺乏数学交流。大部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仅局限于“讲”与“听”,“布置”与“批改”的交流,而对学生的数学内部信息却了解甚少。(4)教师对数学学困生的错误认识。过去教师一般把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一律归为差生,认为他们学习能力差,不爱动脑,在智力上对他们否定。(5)教师的应试教育态度。现在教材越来越注重实际与理论的结合,出题灵活多样。并且现在初中新版教材中代数、几何合二为一,两者之间的连贯性更为突出,但老师仍是按以前的方法教学,把代数、几何划分得十分清楚,失去了教材改革的意义。也使学生对数学的知识越来越迷糊。
3、家庭方面:(1)对学生的期望过高,超出学生现在的能力所及。(2)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过于功利,好成绩鼓励,差成绩实行暴力暴。
4、心理方面:(1)有明显的自卑感,失落感。由于数学学困生数学成绩差,造成在群体中的处于落后位置,家长埋怨,老师指责,同学歧视,导致他们自暴自弃,不思进取。(2)具有胆怯心理。学习上遇到困难不敢向老师、向同学请教,不愿暴露自己的弱点,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3)具有压抑心理。多数数学学困生也想把数学搞好,但由于基础太差,总是学不好,情绪波动,性格浮躁,导致悲观消极的压抑心理。(4)具有惰性心理。学习上不肯用功,思想上不求上进。(5)具有逆反心理。由于数学学困生经常得到批评、指责和嘲讽,因此对老师的教育产生反感,形成逆反心理。(6)志向水平低。普遍的学困生对自己学习数学的目的不明确,不知如何学,也不感兴趣,结果当然是学不好数学。(7)注意力不集中,记不住,遗忘快。大多数学困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8)逻辑思维能力和再造能力差。学困生在学习中不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实现不了问题的类化。表现在接受能力差,孤立地看待问题,不善于将所给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加以解决。
二、转化措施
1、培养学习兴趣:坚持培养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动力,如果学生能在学习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是一门科学性、严密性、抽象性极强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在不断提高教学艺术的同时,也可充分利用现代化工具,展现数学的内在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培养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多方培养学困生的良好习惯。首先,着力培养学困生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再次,培养学困生及时复习、科学记忆的习惯。在复习中,引导学生对不同内容穿插进行,把看、听、说、练、反思、想象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多种感官并用,以求注意力集中,记忆效果好,根据实际,因材施教。义务制教育实施后,大班额现象在农村学校随处可见,班里学生的基础、能力差异较大,传统的模式显然不利于学困生的转化。
3、认真把好作业关和考试关,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教师布置的作业应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选做题对学困生可不做要求,以适当减轻他们的学业负担。学困生最怕的莫过于考试,为了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在出考卷时,教师应尽量增加基础题的分量。对于综合题,尽量增加几个小问题,以减小难度,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4、注重情感教育,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忍、寻、导、信、爱”五字教育法,加强师生感情,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忍”,即教师遇到任何事都要忍耐,不发脾气,“寻”,即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寻找学生身上的长处,进行表扬,“导”,即引导学困生加入数学兴趣小组,针对他们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辅导,“信”,即教师应自始至终地信任学生、鼓励学生}“爱”,即以深厚无私的爱去点燃学生们内心的情感之火。正如古人云:“感人心者,先乎情”。只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春风拂面,他们才会为情所感,转变态度,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不甘落后,奋起直迫。
5、经常和家长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让爱和教育的围墙没有缺口。对学困生的要求必须严格,关心和爱护不意味着迁就姑息。把好各个环节,让家长协助老师转化学困生,使他们不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能置身于一个喻快、和谐的学习环境。而且家长的适度督促,也可帮助学生更愉快的学习的自觉性。
6、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力量对转化学困生工作起到推动作用。我们常说“团结就是力量”。适当组织优秀学生对学困生进行帮助,形成融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困生的转化。
转化学困生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只有准确的找到学困生的成因,并认真分析他们的心理因素,我们才能找到有效的措施来帮助他们积极的进行转化。
一、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学困生的成因学习数学的困难生的成因是复杂的,既有学生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如学生的心理、生理、能力、学习方法是主观原因,学校、社会不良文化与家庭影响等是客观原因。
1、学生方面:(1)数学知识系统混乱。数学知识强调一个系统性,对小学数学的知识,认识尚在肤浅之中,在进入初中以后,学习就增加了难度,由小学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一下子过度到学习初中系统的数学理论知识,因为他们没有及时地转换思想、更新方法、拓宽视野、提高能力,因而使数学知识信息中断,对进一步的学习造成阻碍。(2)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有的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差,往往是课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努力寻找最优解答,并在解题后进行总结、归纳、推广和引申等科学的学习方法。因而造成旧的问题还没解决,又马上出现新的漏洞,日积月累欠下许多数学债。(3)耍小聪明,不能深入学习数学知识。中国有句俗话说的好:“聪明反被聪明误。”有的学生的确映证了这句古语,才导致在学习数学方面出现问题。
2、老师方面:在探讨数学学因生成因时我们不能忽略了老师在此也有着一些小过失。(1)教师未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备课授课时一般以班中的中等水平学生作为设想对象,对数学成绩差的学生“基础差、接受能力弱”的特点缺乏了解,或者顾及不够。(2)未能真正了解这些学生所处的困难境地,对所有的学生感情不一致。(3)师生缺乏数学交流。大部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仅局限于“讲”与“听”,“布置”与“批改”的交流,而对学生的数学内部信息却了解甚少。(4)教师对数学学困生的错误认识。过去教师一般把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一律归为差生,认为他们学习能力差,不爱动脑,在智力上对他们否定。(5)教师的应试教育态度。现在教材越来越注重实际与理论的结合,出题灵活多样。并且现在初中新版教材中代数、几何合二为一,两者之间的连贯性更为突出,但老师仍是按以前的方法教学,把代数、几何划分得十分清楚,失去了教材改革的意义。也使学生对数学的知识越来越迷糊。
3、家庭方面:(1)对学生的期望过高,超出学生现在的能力所及。(2)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过于功利,好成绩鼓励,差成绩实行暴力暴。
4、心理方面:(1)有明显的自卑感,失落感。由于数学学困生数学成绩差,造成在群体中的处于落后位置,家长埋怨,老师指责,同学歧视,导致他们自暴自弃,不思进取。(2)具有胆怯心理。学习上遇到困难不敢向老师、向同学请教,不愿暴露自己的弱点,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3)具有压抑心理。多数数学学困生也想把数学搞好,但由于基础太差,总是学不好,情绪波动,性格浮躁,导致悲观消极的压抑心理。(4)具有惰性心理。学习上不肯用功,思想上不求上进。(5)具有逆反心理。由于数学学困生经常得到批评、指责和嘲讽,因此对老师的教育产生反感,形成逆反心理。(6)志向水平低。普遍的学困生对自己学习数学的目的不明确,不知如何学,也不感兴趣,结果当然是学不好数学。(7)注意力不集中,记不住,遗忘快。大多数学困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8)逻辑思维能力和再造能力差。学困生在学习中不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实现不了问题的类化。表现在接受能力差,孤立地看待问题,不善于将所给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加以解决。
二、转化措施
1、培养学习兴趣:坚持培养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动力,如果学生能在学习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是一门科学性、严密性、抽象性极强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在不断提高教学艺术的同时,也可充分利用现代化工具,展现数学的内在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培养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多方培养学困生的良好习惯。首先,着力培养学困生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再次,培养学困生及时复习、科学记忆的习惯。在复习中,引导学生对不同内容穿插进行,把看、听、说、练、反思、想象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多种感官并用,以求注意力集中,记忆效果好,根据实际,因材施教。义务制教育实施后,大班额现象在农村学校随处可见,班里学生的基础、能力差异较大,传统的模式显然不利于学困生的转化。
3、认真把好作业关和考试关,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教师布置的作业应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选做题对学困生可不做要求,以适当减轻他们的学业负担。学困生最怕的莫过于考试,为了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在出考卷时,教师应尽量增加基础题的分量。对于综合题,尽量增加几个小问题,以减小难度,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4、注重情感教育,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忍、寻、导、信、爱”五字教育法,加强师生感情,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忍”,即教师遇到任何事都要忍耐,不发脾气,“寻”,即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寻找学生身上的长处,进行表扬,“导”,即引导学困生加入数学兴趣小组,针对他们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辅导,“信”,即教师应自始至终地信任学生、鼓励学生}“爱”,即以深厚无私的爱去点燃学生们内心的情感之火。正如古人云:“感人心者,先乎情”。只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春风拂面,他们才会为情所感,转变态度,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不甘落后,奋起直迫。
5、经常和家长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让爱和教育的围墙没有缺口。对学困生的要求必须严格,关心和爱护不意味着迁就姑息。把好各个环节,让家长协助老师转化学困生,使他们不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能置身于一个喻快、和谐的学习环境。而且家长的适度督促,也可帮助学生更愉快的学习的自觉性。
6、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力量对转化学困生工作起到推动作用。我们常说“团结就是力量”。适当组织优秀学生对学困生进行帮助,形成融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困生的转化。
转化学困生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只有准确的找到学困生的成因,并认真分析他们的心理因素,我们才能找到有效的措施来帮助他们积极的进行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