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对小结的“收口”如果处理不当,反而让教学陷入困惑。初中数学课堂小结,要走出教学“迷局”,引领学生“思悟”。教师要积累不同的小结方法,灵活运用,启迪学生数学思维。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小节;“收口”方法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对所教知识的总结,往往以课堂小结形式出现。课堂小结应该怎么总结?都有哪些有效的方法?谁是小结的主体?这些常见的困惑,如果教师不加以正确应对,反而让课堂小结陷入被动、迷惑。由此,好的课堂小结,对于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意义重大。
一、转变教学理念,重视课堂小结
教无定法。在数学课堂上,课堂小结重不重要?很显然,课堂小结,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本节知识点的学习、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对数学逻辑性、抽象性认知,绝非可有可无的累赘,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师要重视课堂小结,把握课堂小结与学情、学生的关系,特别是对于初中生数学情感、态度的培养,通过课堂小结,来引领学生主动思考数学问题,提高数学热情。很多时候,教师因教学课时、教学任务的紧迫性,要么放弃课堂小结,要么提出“对本节知识有何感受?有什么收获”等模糊性总结,偏离学生诉求。课堂小结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在教学“因式分解——公式法”时,在课堂最后,教师小结如下:本节所学的内容是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方法是先提出公因式,再运用公式进行代入操作,其口诀是一提,二用,三看;最后要明白,公式法中的“a”与“b”可以是一个数,可以是一个代数式。在小结时,有的学生抬头看,有的学生低头看书,有的学生眼神迷离,飘向窗外等待下课。显然,这种课堂小结并未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所总结的教学内容,也无法内化到学生心里。所以说,教师要走出课堂小结的“迷局”,就要明确小结的方向,要借助课堂小结,让学生领悟数学思想、方法,增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情感,促进有品质的学习。
二、综合多种课堂小结方法,灵活运用
很多时候,在课堂小结时,教师认为是对本节知识点的总结,再辅助增加一点数学思想或方法,接着布置习题作业即可。课堂小结具有多样性,可以是解题方法的总结,可以是数学思想的渗透,可以是教学内容的梳理,可以是学习情感、态度的引领等。教师要在平时多积累课堂小结的方法,围绕不同课型、教学内容,灵活选择小结方法,要让课堂小结有新意,有实效。如概括式小结。顾名思义,其特点是对本节主要内容的概括。数学课堂,教师在讲授知识点,引出课堂实例,梳理解题方法,把握数学概念等过程中,要用语准确、简练,概括主要内容。如对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概括,可以概括为对边的性质、对角的性质、对角线的性质、对称性性质进行梳理。概括式小结还要突出师生互动,要把握学生的数学思维,从小结中增进学生理解。教师的提问需要学生回应,教师再对回应进行提炼和升华。如对本节知识点有何疑问?对数学思想有何不解?可以挑选学生反馈或者展开小组讨论,教师进行提炼总结。这样,增强学生的参与主动性,能够兼顾学生诉求。不足是课时要进行良好把控。分析比较式小结,对于数学新授课知识,在小结时可以展开分析比较,结合学生原有知识结构,从新旧知识对比中,预防学生混淆。如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等概念。教师可以展开列表方式,让学生对比认识,增进理解与记忆,促进知识迁移。逻辑导图式小结。数学知识具有逻辑性,其内在的逻辑关系是运用逻辑导图式的重要条件。通过对数学知识点的梳理,可以从层次结构上展开衔接。如对于特殊四边形的小结,可以从概念、性质、判定方法等方面,以逻辑导图方式进行归纳与展示,把握各个概念、性质之间的逻辑关系。启迪思维式小结。对于一些数学知识,在小结时,教师可以延伸启发性问题。引领学生去思考、讨论,辨析其意义,归纳适用条件和使用范围。该方式的优势是将课内向课外延伸,促进数学学科向其他学科的渗透。如对于函数知识、统计、相似性等知识,结合实际应用,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另外,还有强化训练式总结,围绕本节重要知识点,设置练习题,展开专门性训练。如解方程、不等式、代数式等计算方法,可以结合典型习题,进行随堂训练与反馈,化解易错点,提高学生解题迁移能力。
三、做好课前预设,增强学生数学解题信心
课堂小结,往往在课堂知识点讲解完之后进行。考虑到教学内容的差异性,教师要注重课前预设,对不同课型、不同内容,选择恰当的小结方式,关注学生所学、所思、所得、所悟,兼顾知识、方法、情感等教育目标。课堂小结,对概念课,要突出概念间的比较、分析;探究课,要突出数学思维的启发、课外延伸;习题课,要关注练习强化。对于解题步骤,要总结解题思路。通常面对方程类应用题,要“一审、二设、三列、四解、五验、六答”。对于一些数学运算方法,可以归纳成口诀,方便记忆。如有理数加法运算,同号相加一边倒,异号相加“大”减“小”;还有平方公式、勾股定理等,都可以归纳口诀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最后,课堂小结要激活学生数学热情,要积极打造吸引力课堂,增强学生数学解题自信。
总之,在数学课堂小结中,教师要重视,要積极探索不同的总结方法,促进学生全面掌握数学知识。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曹埠镇初级中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小节;“收口”方法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对所教知识的总结,往往以课堂小结形式出现。课堂小结应该怎么总结?都有哪些有效的方法?谁是小结的主体?这些常见的困惑,如果教师不加以正确应对,反而让课堂小结陷入被动、迷惑。由此,好的课堂小结,对于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意义重大。
一、转变教学理念,重视课堂小结
教无定法。在数学课堂上,课堂小结重不重要?很显然,课堂小结,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本节知识点的学习、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对数学逻辑性、抽象性认知,绝非可有可无的累赘,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师要重视课堂小结,把握课堂小结与学情、学生的关系,特别是对于初中生数学情感、态度的培养,通过课堂小结,来引领学生主动思考数学问题,提高数学热情。很多时候,教师因教学课时、教学任务的紧迫性,要么放弃课堂小结,要么提出“对本节知识有何感受?有什么收获”等模糊性总结,偏离学生诉求。课堂小结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在教学“因式分解——公式法”时,在课堂最后,教师小结如下:本节所学的内容是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方法是先提出公因式,再运用公式进行代入操作,其口诀是一提,二用,三看;最后要明白,公式法中的“a”与“b”可以是一个数,可以是一个代数式。在小结时,有的学生抬头看,有的学生低头看书,有的学生眼神迷离,飘向窗外等待下课。显然,这种课堂小结并未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所总结的教学内容,也无法内化到学生心里。所以说,教师要走出课堂小结的“迷局”,就要明确小结的方向,要借助课堂小结,让学生领悟数学思想、方法,增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情感,促进有品质的学习。
二、综合多种课堂小结方法,灵活运用
很多时候,在课堂小结时,教师认为是对本节知识点的总结,再辅助增加一点数学思想或方法,接着布置习题作业即可。课堂小结具有多样性,可以是解题方法的总结,可以是数学思想的渗透,可以是教学内容的梳理,可以是学习情感、态度的引领等。教师要在平时多积累课堂小结的方法,围绕不同课型、教学内容,灵活选择小结方法,要让课堂小结有新意,有实效。如概括式小结。顾名思义,其特点是对本节主要内容的概括。数学课堂,教师在讲授知识点,引出课堂实例,梳理解题方法,把握数学概念等过程中,要用语准确、简练,概括主要内容。如对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概括,可以概括为对边的性质、对角的性质、对角线的性质、对称性性质进行梳理。概括式小结还要突出师生互动,要把握学生的数学思维,从小结中增进学生理解。教师的提问需要学生回应,教师再对回应进行提炼和升华。如对本节知识点有何疑问?对数学思想有何不解?可以挑选学生反馈或者展开小组讨论,教师进行提炼总结。这样,增强学生的参与主动性,能够兼顾学生诉求。不足是课时要进行良好把控。分析比较式小结,对于数学新授课知识,在小结时可以展开分析比较,结合学生原有知识结构,从新旧知识对比中,预防学生混淆。如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等概念。教师可以展开列表方式,让学生对比认识,增进理解与记忆,促进知识迁移。逻辑导图式小结。数学知识具有逻辑性,其内在的逻辑关系是运用逻辑导图式的重要条件。通过对数学知识点的梳理,可以从层次结构上展开衔接。如对于特殊四边形的小结,可以从概念、性质、判定方法等方面,以逻辑导图方式进行归纳与展示,把握各个概念、性质之间的逻辑关系。启迪思维式小结。对于一些数学知识,在小结时,教师可以延伸启发性问题。引领学生去思考、讨论,辨析其意义,归纳适用条件和使用范围。该方式的优势是将课内向课外延伸,促进数学学科向其他学科的渗透。如对于函数知识、统计、相似性等知识,结合实际应用,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另外,还有强化训练式总结,围绕本节重要知识点,设置练习题,展开专门性训练。如解方程、不等式、代数式等计算方法,可以结合典型习题,进行随堂训练与反馈,化解易错点,提高学生解题迁移能力。
三、做好课前预设,增强学生数学解题信心
课堂小结,往往在课堂知识点讲解完之后进行。考虑到教学内容的差异性,教师要注重课前预设,对不同课型、不同内容,选择恰当的小结方式,关注学生所学、所思、所得、所悟,兼顾知识、方法、情感等教育目标。课堂小结,对概念课,要突出概念间的比较、分析;探究课,要突出数学思维的启发、课外延伸;习题课,要关注练习强化。对于解题步骤,要总结解题思路。通常面对方程类应用题,要“一审、二设、三列、四解、五验、六答”。对于一些数学运算方法,可以归纳成口诀,方便记忆。如有理数加法运算,同号相加一边倒,异号相加“大”减“小”;还有平方公式、勾股定理等,都可以归纳口诀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最后,课堂小结要激活学生数学热情,要积极打造吸引力课堂,增强学生数学解题自信。
总之,在数学课堂小结中,教师要重视,要積极探索不同的总结方法,促进学生全面掌握数学知识。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曹埠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