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尽铅华呈素姿 习文学语是本色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用语文的方法学语文,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才是语文课的根本。语文就是教会学生说话、写字、写文章;语文课要像语文课、要是语文课,要学语习文;语文课要履行八字宪法“字词句篇,听说读写”,语文课要姓“语”,不能姓“闹”;不能姓“唱”……”
  关键词:语文;说话;写字;写文章;语文课要姓“语”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2-0-02
  
  教了十几年语文了,发现越来越不会教了。问问其它语文老师,他们也有同感。与其它学科的老师们不一样,人家越教越熟练,越教经验越丰富,越教越得心应手,我们语文教师越教问题越多,是语文老师无能吗?一个无能两个无能,如果大部分语文教师都有这种感觉,就不单是语文老师无能的问题了。
  说不会教语文,也许会有人说咱装。不信,我给你数数:讲现代文,字不认识,人家会查字典;句不理解,教辅资料讲得全面详细,比咱讲的好。语法修辞不能讲,考试不考。咱还会讲啥?讲文言文,文言文翻译比咱讲得详细,有字的解释,也有句的解释,还有同类题材同样难度的文言文扩展阅读,一句话,应有尽有。
  我二十年前做学生的时候,老师教语文,就是讲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作业不外乎抄生字抄注释写作文。当我做了语文老师,再去这样讲时,人家说落伍了,现在谁还讲段落大意,中心思想,我当时茫然,不讲这些,讲什么呢。听听专家的课,看看报刊上的文章,原来是教学生总结,学生七嘴八舌乱说一通,然后老师才把教参上的东西搬到黑板上。咱也如法炮制,学了一阵,教研员来听说,说这样讲落伍了。怎么讲才不落伍呢?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训练是主线。当时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后来一查,原来此话的发明权不是教研员,是钱梦龙老师。
  我跟教研员听了一堂让教研员叫好的课,原来就是让学生做习题,把课文题目化,所讲要点全部变成题目,让讲堂变练堂,练过后,让学生说答案,老师讲答案。整节课听不到学生读课文的声音,也听不到老师讲课文的声音,只能听到讲试题的声音。语文课成了习题课。
  又过了几年,这种方法被报刊上口诛笔伐。说语文老师是个屠夫,肢解了课文,把活生生鲜活的课,硬生生地肢解了,让语文课失去了鲜活的生命。要让学生讨论让学生个性化地解读课文,即使观点错了,也要表扬,不能扼杀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讨论课如火如荼时,又兴起了多媒体热,凡是讲优质课,不用多媒体课件,就别想过关。一上课,老师成了放映员,朗读不用动嘴,电脑会读,板书不用动手,电脑会写,试题不用老师设计,网上多的是,练习题不用老师改,学生答过后,电脑自动显示答案。美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丰富的内容,弄得学生目不暇接。过了一段时间后,老师们才发现这样做效果并不好。
  多媒体热还没降温时,又兴起了分组热。学习小组,课上讨论。你一言我一语,形式变了,教学内容也变了,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自然不用讲了,语法也不用讲了,文言实词虚词也是用讲了。你一讲这些东西,专家们说你知识中心论,现在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注重知识,等于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咱又晕了,可晕过之后,才发现虽然不让讲这些东西,考试时人家还考。不让讲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考试时却让学生答文章思路、文章主旨;不让讲语法,考试时却考病句修改扩句缩句。教参内容也大变脸,以前资料很全,现在语焉不详或者各种观点杂陈,运用之妙,在乎一心,在乎教者之心。
  报刊上这个专家说应按文体教学,这样老师教学有个抓手;那个专家说,得用哲学思维,按文体讲太僵化。这个专家说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落伍了,是五十年代的东西,小说三要素,落伍了,三个要素都没有的小说早已有了。可真让他拿出比这些更系统的东西,他却拿不出来。语文名师层出不穷,语文教学流派不可胜数,什么青春语文,绿色语文,原生态语文等等应运而生。语文老师如我辈,面对着语文水平江河日下的学生,只能慨叹:不是时代变化太快,是咱的思维太慢,跟不上时代的节拍。
  我们天天学习,每人光给教师培训送的钱不下千元,可是愣是赶不上教授专家的惊世之语。我们天天给学生改作业给学生讲课,到头来却被骂作“误尽苍生是语文”,我真不明白,难道愚蠢的人都来当语文老师了?聪明的人都教别的科目了?我更不明白,语文教学水平既然如此低下,最出名的教师还是出在语文教师队伍里。不信,你瞅瞅教师队伍中谁比魏书生名气更大。最出名的教改理论也出在语文教师群里,估计没有什么理论比钱梦龙的“三主一线”更被广大教师接受。你说我们不笨,为什么我们越来越多的语文老师有不会讲语文的感受。是专家教我们不会讲了,还是我们自己变傻了?
  如果有人问:当今语文课堂最缺的是什么?那一定会有人说——语文味。新课标的实施已将近十个年头。一方面新课改在热火朝天中进行;另一方面语文课堂又不得不面对这样的尴尬:语文教学中出现学生脱离文本限制,任意解读文本“误读”倾向。如《愚公移山》中愚公挖山不止,破坏生态平衡;《背影》中父亲不注意自身形象,严重违反交通法规;解读《归去来兮辞》时,学生结合课业负担过重的现实,读出想过陶渊明隐逸生活的意愿。面对学生这种超越文本界限,主观臆断的“创造性解读”,许多教师无所适从、不知所措。语文课中的“语文味”离我们似乎愈来愈远。失落的,需要找回;破碎的,需要重构。当语文已成为课堂座椅上的一块“鸡肋”时,让语文“回家”,也就成了一个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幸运的是,余映潮老师让语文“迷途知返”找到了一条“回家”之路。
  语文课究竟应该教什么,怎么教?心中顿觉豁然开朗。原来语文课的根本还是“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书写)”, 用语文的方法学语文,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才是语文课的根本。就像语文特级教师贾志敏说的“语文就是教会学生说话、写字、写文章;语文课要像语文课、要是语文课,要学语习文;语文课要履行八字宪法“字词句篇,听说读写”,语文课要姓“语”,不能姓“闹”;不能姓“唱”……”
  语文课堂上,让学生对文本的细细品读,因为语文的“语文味”,是生长于文本之中的。没有文本的阅读,怎能从缓缓升腾的热气中看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怎能听到“鸡鸣桑树巅,狗吠深苍中”的天籁;怎能品读“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的况味;又怎能感喟“如今识得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的凄美。天生万物,总在宇宙的造化中,自得其乐地呈现着一份成长中的激情。这些让人怦然心动的东西,又怎能不让我们心驰之,神往之。刘勰云:“观山则情满于山,看海则意溢于海。”语文文本,用它有限的文学,将无限的生活浓缩成岁月的“压缩饼干”,无法压缩的却是字里行间掩抑不住的情感波澜。故此,语文的“语文味”,需要在对文本亲近中获得。要在亲近文本的同时, 找寻并发掘出文本的情感因素。只有当我们的心灵,因为这些情感因素的碰撞而爆发出灵性的火花时,语文的“语文味”才能够焕发。
  语文是离不开生活的。语文的内涵,固然不及生活的内涵那般深刻丰富。但语文的外延,却隐约可以等同于生活的外延。发现、感受、体会语文的激情,如果不能将语文文本和生活结合起来,不能将表层的文字与深层的情感结合起来。那么,语文也就不能彰显“语文味”,而仅仅是汉语知识的集合。
  语文的“语文味”,是需要在生活中获取的。原生态的生活,将现实人生的五味日复一日地呈现在我们眼前。这种司空见惯的现象、景观,正是我们走进语文文本的依托。没有经历过长久的离别与思念,便难以品读出《静夜思》中言浅意深的思乡之情;没有遭遇过生离死别的丧亲之痛,便难以感受出《祭十二郎文》朴实言语背后的骨肉亲情 ;没有亲近过名山大川,便难以体会秀美风光的怡情养性;没有历练过岁月的坎坷挫折,便难以领略《赤壁赋》渗透人生后的顿悟与超脱。语文就是这样,没有厚重的生活积累,一切的解读,便都成了跑马观花浮光掠影之举。正基于此,在余老师的教学中,他让语文回归到生活。在他看来,语文的“语文味”,是必须在生活的海洋中滋养的。惟有生活的阔大,才有语文的阔大;惟有生活的火热,才有语文的火热;惟有生活的激情,才有语文的激情。当有人把语文朝着通向分数、通向名次、通向录取通知书、通向老师的奖金和学校的声誉这条路指引时,把语文引向了通向生命的意义与生活的激情这条路时。这无疑是条真正通向语文“回家”的路。
  走近文本,就是与作者进行交流融会,对自身进行反思超越的过程。回归生活,则是学生走近文本的依托。他让学生意识到作为人的存在状态,感悟到“人之为人”的根本在于不断超越自身的局限,进行连续的自我反思,精神的批判,才会使自己从一个成功点迈向另一个成功点,最终演绎一个完美的人生,这难道不是语文的初衷吗?
  余老师的教学让语文找到了“回家”的路,而在语文“回家”的路上,我们语文教师要做的还有许多,许多……
  
  参考文献:
  [1]余映潮.中学语文案例品评100篇[M].武汉出版社.
  [2]曹明海.语文教学本体论[M].山东人民出版社.
  [3]曹明海.语文陶冶性教学论[M].山东人民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本研究以需求理论为基础,通调查问卷、跟踪访谈等实证方法,探讨英语专业学生对《商务英语》课程的学习动机、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间、ESP师资建设等方面的需求分析及意见反馈,为高校ESP课程设置提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需求;需求分析;ESP课程建设;《商务英语》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2-0-02    一、ESP概念下的需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校后勤管理状况的剖析,简析了高校后勤管理的低效率的状况以及原因,如管理机制不完善,上传下达的时间较长,管理措施实施的不到位,并针对这些状况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高校后勤管理;后勤服务社会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2-0-02    高校后勤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和保障性的工作,承担着高校的餐饮服务、学生公寓管理
期刊
摘要:本文从高职高专院校局域网组建与维护课程的现状出发, 指出了该课程改革关键在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及教学模式的改革, 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工作过程;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2-0-02    一、引言  由计算机科学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而产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当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期刊
摘要: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已成为当今外语教学的一个热门话题。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可以为学生创造生动的语言学习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在课堂实施中,也必须注意到它存在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建构主义;外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2-0-01    一、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  计算机辅助语言
期刊
摘要:革命传统,是指在中国革命血与火的考验中形成的,集中体现革命者政治品格和思想道德风范的一整套优良传统。青少年的革命传统教育状况事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然而当今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的实效性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既有青少年自身原因,也有革命传统教育本身的缺陷。要切实增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实效性,必须创设颂扬优良革命传统教育的社会氛围;精选适应新时期要求的革命传统教育内容;创新灵活革命
期刊
摘要: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序幕,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有创意的导入,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积极思维,为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取得奠定基础。本文依据新课改的要求结合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了课堂导入的艺术。  关键词:导入;方法;兴趣;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2-0-01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可以营
期刊
摘要:我国的新闻传播学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也已经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然而在新闻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中仍然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目前新闻传播学教育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剖析,并结合自身的经历和体会,对当下新闻人才的培养提出来一些思考和建议,希望我国的新闻人才培养能够往更加良性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新闻教育;新闻人才培养;理念;模式  中图分类号:C9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要:本文对大班英语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模式进行实践研究,探讨了任务教学模式的特点和开展的基础,通过对独立学院高护专业大一新生英语课堂的教学实践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大班教学;任务型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2-0-02    自高校扩招后,大学教育从以前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进入高校接受教
期刊
摘要:近一百年来,人类的科技进步幅度日益加大,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日趋恶劣的生存环境。现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呼声日益高涨,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加强,大学生作为时代发展的领军人物,应该在各方面不断完善自己,增强自身的环保意识刻不容缓。高校应该针对目前大学生环保意识的现状,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的公共课程,引导大学生建立强烈的环保意识,共筑人类美好家园。  关键词:大学生;高校;教育;环保;生态环境  中图分
期刊
摘要:本文在对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源流进行回视的同时,对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从教育本质观、师生关系观和教育过程观三个角度加以归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一些启示:重视以人为本的教育;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建构对话式的教学交往形式。  关键词: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新课程改革;启示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