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反映。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在此,谈谈我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对阅读与作文教学的一点体会。
杜甫有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是说只要大量阅读,写作就会像有神帮助似的,十分轻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米,做不出饭;没有作文材料,就做不出好文章。读和写是学习语文的双翼,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对写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阅读可以积累写作素材,可以积词习篇,可以帮助读者掌握谋篇布局之法,可以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读好书,能开阔视野,积累材料,储备写作能源;读好书,能滋育我们的心灵,启迪我们的智慧。但是现在有不少的初中生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在日常的教学中,常听一些学生说:“我就怕作文,一拿起笔起来就头疼,总觉得没东西可写”。有的干脆说:“我不知道该写什么,从何写起。”有的作文虽然也交上来,但是仔细一看,生搬硬套的多,甚至瞎编一些内容,空洞无物,脱离实际。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好书好文章。我认为阅读可以从两方面开展:课内和课外。
课内阅读教学就是挖掘课本思想资源。学生最熟悉的,了解得最深透的文字读本可能还是课本,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有众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本中学习的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可以这样说,课本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范例。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范文教好每一节课,启示学生学会“怎么写”。
《背影》就是一篇极好的范文。选材,线索,详略,是《背影》一文中很突出的写作特色,课文教学中如果能从这些方面,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指导,相信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选材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一步。新颖而能很好凸现中心主题的题材,往往是作文取得成功的前提。作文是种情感的需要,它需要我们投入情感,展现内心,只要是健康的积极的有价值的,也许它就是我们所要表达的最好的题材。《背影》的选材是指导学生学习选择写作素材的极好的的范例,在这方面给了我们一点启示。《背影》的选材是十分贴近生活的:送别,许多人都曾有过体验;父亲给孩子买东西,那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而父亲衣着动作,父亲那一句句朴素而亲切的话语,仿佛就在我们自己的身边发生。虽然时代相隔久远,但这平凡的一幕依然可以引起许多学生的共鸣——我们自己的生活中也曾出现过类似的情景呀!原来,观察生活,从生活中积累素材,其实就这么简单。
线索是作者思路在文章里的反映,是把文章内容贯穿成一个整体的脉络。线索清楚,记叙文才能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写作文如果没有线索就会难以下笔,如同面对一堆散乱的珠玉难以提挈。有了线索并抓住线索,就能考虑如何安排层次,如何开头、结尾,如何伏笔、照应。《背影》的围绕线索写作也很值得学生学习。《背影》中的“背影”就是文章的线索。文章四次提到背影,使文章的结构非常严谨。开篇点题,怀念父亲,惦记“背影”;高潮部分,望父买桔,刻画“背影”;父子分别,惜别“背影”;而在结尾,眼前出现的依然是父亲“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别后思念,再现“背影”。整个文章,也到此戛然而止。学生初学写作,也应该学习本文选择写作素材中的最动人的关键点作为线索,贯穿全文的写法。
在一篇文章中,详写和略写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没有“详”,就无所谓“略”;没有“略”就无所谓“详”。详写的内容必须是主要的,次要的不能详写,否则文章就罗嗦、冗长,材料堆砌,淹没了中心意思;但详写必须有略写配合,略写补充详写,使文章繁简适当,重点突出。《背影》的详略安排同样值得学习。《背影》中最精彩动人之处,莫过于,在车站送别望父买橘一部分了,父亲的无私的爱,尽在这里呈现。作者对别的事情一笔带过,只选择了父亲买桔子两次爬月台这一镜头特写。蹒跚地走、慢慢地探身、用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身子向左微倾、将橘子散放在地上、慢慢爬下,这一连串的动作描写使那为我熟识的父亲的背影突然有了一个新的意境,成为一个永远不能忘怀的镜头,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真情。而略写部分,也不是作者随意安置的。如“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既点明了事情发生的背景,也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通过以上方法的指导,再进行课堂练笔,应该不是很难的事。现实生活中,好多人可能并没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因为这种基于血缘关系之上的感情不是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它蕴涵在平凡和琐碎之中,如果不去用心感受,很容易被忽略。但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从父子的服装的对比中,从埋怨父亲“说话不大漂亮”,并“暗笑他的迂”,到数次泪流满面,可以体会到字里行间渗透的父子深情。相信同学们会被这种感人至深的情感打动,觉得原来自己的身边也有很多很多这样的事情。如果这时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父亲,将父亲最精彩的瞬间融人你的情感,写一写,相信学生一定会有话说,有真情可抒。
我在教学中在讲析课文时还注重把作文指导和作文讲评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学生在作文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我就有意识地分散到具体课文的评析中去解决。例如,用《春》训练学生修辞在文中的巧妙运用;讲析《济南的冬天》、《散步》的选材,解决学生选材上的缺陷;学习《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为顺序的记事写景抒情;学习《背影》、《孙权劝学》中人物形象的刻画等等,并请一部分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体会和收获。这样,学生从优秀课文中学习了文法,解决了作文中“怎么写”的难题。
单从课本里学到知识、积累素材还是不够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的各种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阅读的内容与范围不作限制,越广泛越好。在阅读中不断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书是前人的经验、智慧的结晶。在不同的作者笔下,同一事物是千差万别,绚丽多彩。每个作者都有自己观察世界的方法,自己的风格和语言。那些动人的画面,精彩的描绘,形象的比喻等优美词句、语段、表达方法都是作文基本功。最后要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写作材料,并学会迁移,运用到作文中去,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在作文时,便能内容应笔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绝。
(作者单位:陕西省铜川市第三中学)
杜甫有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是说只要大量阅读,写作就会像有神帮助似的,十分轻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米,做不出饭;没有作文材料,就做不出好文章。读和写是学习语文的双翼,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对写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阅读可以积累写作素材,可以积词习篇,可以帮助读者掌握谋篇布局之法,可以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读好书,能开阔视野,积累材料,储备写作能源;读好书,能滋育我们的心灵,启迪我们的智慧。但是现在有不少的初中生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在日常的教学中,常听一些学生说:“我就怕作文,一拿起笔起来就头疼,总觉得没东西可写”。有的干脆说:“我不知道该写什么,从何写起。”有的作文虽然也交上来,但是仔细一看,生搬硬套的多,甚至瞎编一些内容,空洞无物,脱离实际。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好书好文章。我认为阅读可以从两方面开展:课内和课外。
课内阅读教学就是挖掘课本思想资源。学生最熟悉的,了解得最深透的文字读本可能还是课本,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有众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本中学习的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可以这样说,课本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范例。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范文教好每一节课,启示学生学会“怎么写”。
《背影》就是一篇极好的范文。选材,线索,详略,是《背影》一文中很突出的写作特色,课文教学中如果能从这些方面,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指导,相信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选材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一步。新颖而能很好凸现中心主题的题材,往往是作文取得成功的前提。作文是种情感的需要,它需要我们投入情感,展现内心,只要是健康的积极的有价值的,也许它就是我们所要表达的最好的题材。《背影》的选材是指导学生学习选择写作素材的极好的的范例,在这方面给了我们一点启示。《背影》的选材是十分贴近生活的:送别,许多人都曾有过体验;父亲给孩子买东西,那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而父亲衣着动作,父亲那一句句朴素而亲切的话语,仿佛就在我们自己的身边发生。虽然时代相隔久远,但这平凡的一幕依然可以引起许多学生的共鸣——我们自己的生活中也曾出现过类似的情景呀!原来,观察生活,从生活中积累素材,其实就这么简单。
线索是作者思路在文章里的反映,是把文章内容贯穿成一个整体的脉络。线索清楚,记叙文才能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写作文如果没有线索就会难以下笔,如同面对一堆散乱的珠玉难以提挈。有了线索并抓住线索,就能考虑如何安排层次,如何开头、结尾,如何伏笔、照应。《背影》的围绕线索写作也很值得学生学习。《背影》中的“背影”就是文章的线索。文章四次提到背影,使文章的结构非常严谨。开篇点题,怀念父亲,惦记“背影”;高潮部分,望父买桔,刻画“背影”;父子分别,惜别“背影”;而在结尾,眼前出现的依然是父亲“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别后思念,再现“背影”。整个文章,也到此戛然而止。学生初学写作,也应该学习本文选择写作素材中的最动人的关键点作为线索,贯穿全文的写法。
在一篇文章中,详写和略写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没有“详”,就无所谓“略”;没有“略”就无所谓“详”。详写的内容必须是主要的,次要的不能详写,否则文章就罗嗦、冗长,材料堆砌,淹没了中心意思;但详写必须有略写配合,略写补充详写,使文章繁简适当,重点突出。《背影》的详略安排同样值得学习。《背影》中最精彩动人之处,莫过于,在车站送别望父买橘一部分了,父亲的无私的爱,尽在这里呈现。作者对别的事情一笔带过,只选择了父亲买桔子两次爬月台这一镜头特写。蹒跚地走、慢慢地探身、用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身子向左微倾、将橘子散放在地上、慢慢爬下,这一连串的动作描写使那为我熟识的父亲的背影突然有了一个新的意境,成为一个永远不能忘怀的镜头,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真情。而略写部分,也不是作者随意安置的。如“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既点明了事情发生的背景,也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通过以上方法的指导,再进行课堂练笔,应该不是很难的事。现实生活中,好多人可能并没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因为这种基于血缘关系之上的感情不是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它蕴涵在平凡和琐碎之中,如果不去用心感受,很容易被忽略。但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从父子的服装的对比中,从埋怨父亲“说话不大漂亮”,并“暗笑他的迂”,到数次泪流满面,可以体会到字里行间渗透的父子深情。相信同学们会被这种感人至深的情感打动,觉得原来自己的身边也有很多很多这样的事情。如果这时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父亲,将父亲最精彩的瞬间融人你的情感,写一写,相信学生一定会有话说,有真情可抒。
我在教学中在讲析课文时还注重把作文指导和作文讲评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学生在作文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我就有意识地分散到具体课文的评析中去解决。例如,用《春》训练学生修辞在文中的巧妙运用;讲析《济南的冬天》、《散步》的选材,解决学生选材上的缺陷;学习《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为顺序的记事写景抒情;学习《背影》、《孙权劝学》中人物形象的刻画等等,并请一部分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体会和收获。这样,学生从优秀课文中学习了文法,解决了作文中“怎么写”的难题。
单从课本里学到知识、积累素材还是不够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的各种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阅读的内容与范围不作限制,越广泛越好。在阅读中不断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书是前人的经验、智慧的结晶。在不同的作者笔下,同一事物是千差万别,绚丽多彩。每个作者都有自己观察世界的方法,自己的风格和语言。那些动人的画面,精彩的描绘,形象的比喻等优美词句、语段、表达方法都是作文基本功。最后要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写作材料,并学会迁移,运用到作文中去,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在作文时,便能内容应笔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绝。
(作者单位:陕西省铜川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