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对于刚刚学写作文的中年级学生而言,“习作”二字更是成了他们望而生畏的字眼。新课程标准指出第二学段的作文要求:“要让学生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如何让中年级的学生乐于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顺利起步呢?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有话想说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对于刚刚学写作文的中年级学生而言,要教他们如何写好作文,首先应该注意激发他们写作文的兴趣。创设情境无疑是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它能排除小学生的年龄小,阅历浅,缺少生活经验和语言积累等困难。在学生写作前,我常借助一些有趣的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写作动机。例如,我在布置“记一次有趣的活动”的作文时,没有立即让学生动笔写,而是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带领学生做了个“贴鼻子”游戏。学生们兴高采烈,特别是看到了调皮鬼郑涛蒙上眼睛小心翼翼向前摸索的滑稽样子,更是笑得前仰后合。在欢快的气氛中,我启发学生:你们想不想说说这次有趣的活动呢?学生众说纷纭,连平时难开金口的陈开也把手举到了我的鼻子底下。在充分的说之后,再让他们拿起笔来就容易多了。
二、积累素材,让学生有话可说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无素材,就等于巧妇无米,炊就更难了。怎样才能让学生有丰富的作文素材呢?这就得引导他们进入多彩的生活,使其开阔眼界,增加知识的积累,而且能活跃其思维,激发提笔表达的欲望。因此,我除了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细心观察外,还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开展各种活动,创造写作素材,为“巧妇”找到大量的“米”。例如,元旦,我组织学生开展“新年大联欢”的活动;母亲节,开展“我送妈妈一件礼物”的活动;教师节,开展“老师,我想对您说”的活动;国庆节,开展“祖国妈妈,我爱您”诗歌朗诵活动等。
经过这些活动,学生的亲身经历多了,视野扩大了,积累的写作素材就丰富了,拿起笔来就有大量的内容可选择,改变了过去看到题目皱眉头、咬笔头、无话可写的状态,作文内容也就更加生活化了。
三、千方百计让学生多练笔
凡有成就的作者在谈到写作时,都强调多练笔,所以,我们应读多渠道让学生多练笔。
第一,先模仿后写作
我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例子,也是习作的例子,读范文指导作文、习作文,效法作文、评作文,这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经验。”可见,仿写对于提高写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仿效课文命题,如教了《假如我是一颗种子》后,让学生模仿本文的结构写作《假如我是一只小鸟》;学完《夏天好》后,仿写《春天美》。
还可以模仿课文写段,例如《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文质兼美,让学生学文后模仿文中排比的手法,也写写桂林的山和水,学生欣然落笔,“桂林的水真柔呀,柔得像妈妈温情的手;桂林的水真静呀,静得豫一块光滑的镜子;桂林的水真软呀,软得像一匹轻盈的丝绸……”
由于充分利用课文给学生做“样”,学生觉得作文容易多了,写作的兴趣自然就被调动了起来。每当看到自己仿写的内容被当做范文朗读,学生便会从中体验成功、获得自信。实践表明,在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方面,仿写有着其他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先观察后作文
只有引导学生感知具体形象的事物,才能激发积极的思维,进而产生表达愿望。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观察图画和实物,或者指导学生参观,如让学生借春游之际观察自然景物,引导学生说说自己重点观察的景物的特点,写写观察引起的联想。还可以有计划地设计游戏、编导小品等,学生对亲身参加的实践活动,往往津津乐道,容易产生表达的欲望,“情动而辞发”,写的文章便有了具体内容,有了真情实感。
第三,先专题后综合
专题训练遵循儿童方块记忆的思维特点,我们可专门对外貌描写、场面描写、景物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动作描写等进行片段训练,然后再进行综合描写。加强片断训练是练笔的好机会,片断的训练也是学生展示才华的有效途径。以外貌描写为例,可让学生描写本班同学的外貌,先不点出这个同学的名字,而是根据自己写的内容让同学们猜。这样的片断练习,既激发了学生练笔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巧下评语,让学生学会修改
作文评语是习作教学的一部分,精心评改学生的作文,也是培养学生爱作文的重要一环。“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教师首先应当摆正心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用心去体会,学会欣赏,使学生在阅读评语的过程中,不断得到赞许,学会修改。
一、善于表扬,巧妙批评
在批阅习作时,我这样表扬学生:“你家的小鸡争吃那条大毛毛虫时多么有趣呀,读着你仔细观察后用心写成的文章,我仿佛亲眼看到了这一切,你真棒!”这位学生阅读评语后认认真真地写下了两个端正的大字:“谢谢!”这样富有情趣的评语往往在不经意间轻轻拨动了学生心灵的琴弦,温暖着他们。于是,学生慢慢产生了乐于表达、勇于表达的良好习作心态。
批评也要有艺术,才能让学生快乐地接受,如一位学生因为态度马虎,一句话只写了半句。我提醒他:“我读来读去也找不到下半句,它躲到到哪去了?请你赶快帮我把它找回来吧。”在调侃之中指明缺点,学生自然心情愉悦,针对问题进行了认真修改。
二、充分鼓励,催人奋进
心理学研究表明,正确与充分的激励能激发人的自身潜力。因此,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要努力发现并抓住学生作文中哪怕是微小的闪光点,及时鼓励,使之获得前进的动力。例如,有一次我给一位学生写下了这样的评语:“欣赏你的作文,更欣赏你一丝不苟的态度。相信你能继续发扬这个优点,写出更多更好的作文来。”寥寥数语,激励着这位学生更加认真写作,作文水平也提高得很快,有几篇文章还刊登在《福州晚报》《小学生周报》上。
对于作文写得一般的学生,更需要教师对其习作中的闪光点进行热情鼓励,有时我还画上一张简洁的笑脸、—颗鲜艳的五角星、一只鲜红的苹果等。当学生读到这样的评语时,他们往往爱不释手,改起作文来也更用心了。
“小荷才露尖尖角”,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就会让“小荷”们在初涉作文这片青青草地时,也会欣欣然睁开眼,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去吮吸夏之芬芳后,怒放于百花之中。
(责编侯艳星)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有话想说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对于刚刚学写作文的中年级学生而言,要教他们如何写好作文,首先应该注意激发他们写作文的兴趣。创设情境无疑是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它能排除小学生的年龄小,阅历浅,缺少生活经验和语言积累等困难。在学生写作前,我常借助一些有趣的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写作动机。例如,我在布置“记一次有趣的活动”的作文时,没有立即让学生动笔写,而是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带领学生做了个“贴鼻子”游戏。学生们兴高采烈,特别是看到了调皮鬼郑涛蒙上眼睛小心翼翼向前摸索的滑稽样子,更是笑得前仰后合。在欢快的气氛中,我启发学生:你们想不想说说这次有趣的活动呢?学生众说纷纭,连平时难开金口的陈开也把手举到了我的鼻子底下。在充分的说之后,再让他们拿起笔来就容易多了。
二、积累素材,让学生有话可说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无素材,就等于巧妇无米,炊就更难了。怎样才能让学生有丰富的作文素材呢?这就得引导他们进入多彩的生活,使其开阔眼界,增加知识的积累,而且能活跃其思维,激发提笔表达的欲望。因此,我除了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细心观察外,还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开展各种活动,创造写作素材,为“巧妇”找到大量的“米”。例如,元旦,我组织学生开展“新年大联欢”的活动;母亲节,开展“我送妈妈一件礼物”的活动;教师节,开展“老师,我想对您说”的活动;国庆节,开展“祖国妈妈,我爱您”诗歌朗诵活动等。
经过这些活动,学生的亲身经历多了,视野扩大了,积累的写作素材就丰富了,拿起笔来就有大量的内容可选择,改变了过去看到题目皱眉头、咬笔头、无话可写的状态,作文内容也就更加生活化了。
三、千方百计让学生多练笔
凡有成就的作者在谈到写作时,都强调多练笔,所以,我们应读多渠道让学生多练笔。
第一,先模仿后写作
我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例子,也是习作的例子,读范文指导作文、习作文,效法作文、评作文,这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经验。”可见,仿写对于提高写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仿效课文命题,如教了《假如我是一颗种子》后,让学生模仿本文的结构写作《假如我是一只小鸟》;学完《夏天好》后,仿写《春天美》。
还可以模仿课文写段,例如《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文质兼美,让学生学文后模仿文中排比的手法,也写写桂林的山和水,学生欣然落笔,“桂林的水真柔呀,柔得像妈妈温情的手;桂林的水真静呀,静得豫一块光滑的镜子;桂林的水真软呀,软得像一匹轻盈的丝绸……”
由于充分利用课文给学生做“样”,学生觉得作文容易多了,写作的兴趣自然就被调动了起来。每当看到自己仿写的内容被当做范文朗读,学生便会从中体验成功、获得自信。实践表明,在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方面,仿写有着其他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先观察后作文
只有引导学生感知具体形象的事物,才能激发积极的思维,进而产生表达愿望。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观察图画和实物,或者指导学生参观,如让学生借春游之际观察自然景物,引导学生说说自己重点观察的景物的特点,写写观察引起的联想。还可以有计划地设计游戏、编导小品等,学生对亲身参加的实践活动,往往津津乐道,容易产生表达的欲望,“情动而辞发”,写的文章便有了具体内容,有了真情实感。
第三,先专题后综合
专题训练遵循儿童方块记忆的思维特点,我们可专门对外貌描写、场面描写、景物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动作描写等进行片段训练,然后再进行综合描写。加强片断训练是练笔的好机会,片断的训练也是学生展示才华的有效途径。以外貌描写为例,可让学生描写本班同学的外貌,先不点出这个同学的名字,而是根据自己写的内容让同学们猜。这样的片断练习,既激发了学生练笔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巧下评语,让学生学会修改
作文评语是习作教学的一部分,精心评改学生的作文,也是培养学生爱作文的重要一环。“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教师首先应当摆正心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用心去体会,学会欣赏,使学生在阅读评语的过程中,不断得到赞许,学会修改。
一、善于表扬,巧妙批评
在批阅习作时,我这样表扬学生:“你家的小鸡争吃那条大毛毛虫时多么有趣呀,读着你仔细观察后用心写成的文章,我仿佛亲眼看到了这一切,你真棒!”这位学生阅读评语后认认真真地写下了两个端正的大字:“谢谢!”这样富有情趣的评语往往在不经意间轻轻拨动了学生心灵的琴弦,温暖着他们。于是,学生慢慢产生了乐于表达、勇于表达的良好习作心态。
批评也要有艺术,才能让学生快乐地接受,如一位学生因为态度马虎,一句话只写了半句。我提醒他:“我读来读去也找不到下半句,它躲到到哪去了?请你赶快帮我把它找回来吧。”在调侃之中指明缺点,学生自然心情愉悦,针对问题进行了认真修改。
二、充分鼓励,催人奋进
心理学研究表明,正确与充分的激励能激发人的自身潜力。因此,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要努力发现并抓住学生作文中哪怕是微小的闪光点,及时鼓励,使之获得前进的动力。例如,有一次我给一位学生写下了这样的评语:“欣赏你的作文,更欣赏你一丝不苟的态度。相信你能继续发扬这个优点,写出更多更好的作文来。”寥寥数语,激励着这位学生更加认真写作,作文水平也提高得很快,有几篇文章还刊登在《福州晚报》《小学生周报》上。
对于作文写得一般的学生,更需要教师对其习作中的闪光点进行热情鼓励,有时我还画上一张简洁的笑脸、—颗鲜艳的五角星、一只鲜红的苹果等。当学生读到这样的评语时,他们往往爱不释手,改起作文来也更用心了。
“小荷才露尖尖角”,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就会让“小荷”们在初涉作文这片青青草地时,也会欣欣然睁开眼,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去吮吸夏之芬芳后,怒放于百花之中。
(责编侯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