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反思作为进步的推手,数学教师只有经常反思,才能找出与学生相适合的教学方法。实践表明,小学数学的教学中,需关注基础知识的有效学习,通过基础巩固,促使学生自身的迁移能力提高。因此,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注重学生自身的学习状态,从易至难地指导学生深入反思,并实现有效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有效反思;研究
反思是指对已经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进行重新审视,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寻找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对最终结果进行思考与分析。有效反思能够更好地优化学生的思维过程,深化学生对问题本身的理解,从而探索出问题背后的基本规律,能够揭示问题本质,实现数学知识间的有机联系,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以达到培养学生批判性、创造性等高阶思维的目的。就小学生而言,其年龄通常较小,且思维能力也比较弱,这种状况下,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就缺乏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与思考都是停留于表面,容易出现思维僵化,最终影响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基于此,数学教师需注重自身教学观念的转变以及教学方式的优化与创新,在课堂教学当中引导小学生积极反思,从而使学生形成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实现数学水平的提高。
一、 小学数学中引导学生反思的作用
构建主义的理论表明,在具体教学活动当中,需充分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学习技巧,以实现知识建构的学习目的。相关实践表明,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当中,对小学生自身的自我意识、反思能力等培养,通常对学生形成理性思维有着积极作用。尤其是引导学生积极反思,学生在具体反思中,不仅能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意识与能力,而且还能促进学生自身学习兴趣的增强,并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生动,更具趣味性,以此促进小学生摆脱对数学知识的厌学心理,并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学习具有的魅力。同时,在学生的学习中,教师还需不断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以促使小学生真正认识与了解到数学知识具备的探索性、严谨性、抽象性、实用性,并以此引导学生进行反复探索与思考,最终实现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提高。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反思的作用具体表现为:
首先,有助于思维过程的梳理。想要使小学生的解题效率与质量得到有效提高,数学教师就需引导学生积极整理其思维过程,让学生对其解题思路进行反思,并明确解题的关键。比如,学生在对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进行学习时,数学教师可通过学生较为熟悉的场景,进行分数引入。学校进了一批图书,根据5:4的比例分配给五年级与六年级,那么,五年级、六年级分别得到了多少本书?小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获得结果后,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计算,并在反思中积极思考:(1)这类数学题有什么特点?(2)概括总结自己的解题思路。学生通过反思,就能清楚了解到类似应用题的具体解题结构,并构建起相应的认知结构。
其次,有助于问题本质的分析。小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与解题之后,需对数学问题的本质实施重新剖析。在思维从个别推向一般的过程当中,促使数学问题不断深化,促进思维抽象化程度的逐渐提高。在学生解决问题后,可对其本质进行重新剖析,以此使学生更容易掌握问题的实质。在完成一个或者几个问题的解决后,可引发学生不断反思,从中找出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一般规律实施探索,通过问题的深化,促使小学生的思维抽象度得到有效提高。例如,完成圆的相关知识学习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与圆有关的事物,如反思交通工具的车轮和圆的关系,在同个圆或者等圆当中,认识到所有的车轮都是圆的,并通过“圆的认识”相关知识,在同个圆或者等圆当中,学习到其半径都是相等的,此时,车子才会向前滚动。通过该反思,学生不仅充分了解到数学知识源于现实生活,而且还能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解决,从而使学生形成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理解世界的思想。
二、 小学数学教学引导学生有效反思的策略
(一)营造愉悦氛围,引发有效反思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年龄较小且思维能力也相对较弱,容易被外界的环境所影响,无法对数学概念进行深入理解。此时,数学教师可创设轻松愉悦的情境引导小学生在该氛围当中学习,充分吸引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从而使学生通过反思,形成好的反思习惯。例如,在对“方向与位置”开展教学时,数学教师可先设置相关的问题:“讲台与课桌存有什么位置关系?”经过该问题,学生就能学会细致观察,并将学生分组,竖排的学生分为一组,且每组选个代表,对其小组内成员的位置关系进行阐述,等学生把自己的观点阐述一遍之后,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小学生反思:“把教室看作是一个平面,如果想要标记出讲台位置,需考虑到哪些方面?”经过反思,小学生就能获得答案:先找出教室中心点,明确讲台的方向与讲台和门的距离,以此对讲台的位置进行精确标记。经过愉悦轻松的氛围营造,并设置相应的问题引发学生有效反思,不仅能够使学生形成反思习惯,而且还能实现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有效提高。
(二)注重说理教育,引导有效反思
数学是一门讲“理”的学科,即数学的道理和算理,通过说理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反思,更能够掌握数学的本质,理解数学的道理和算理,深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混合运算”教学时,教师可以出示问题:“一个冰激凌5元,一个雪糕2元,如果买3个冰激凌和2个雪糕需要多少元?”然后将重点放在运算顺序和列出综合算式上,让学生思考“买这些东西一共需要多少钱?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列出综合算式”。学生一般能够明白先算3个冰激凌多少钱,2个雪糕多少钱,然后两者相加:5×3+2×2。随后,引导学生反思,为什么要这样进行计算,学生积极发言,说出这样算的理由。先算冰激凌的总价,然后再算雪糕总价,两者想加就是一共需要付出的钱。教师再进行拓展,让学生计算150-120÷6×3等于多少?让學生写出计算步骤和思路,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依据是什么。学生通过参与弄清数学的算理,理解数学知识中的道理,教师辅助学生进行反思,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设置针对练习,深化有效反思
课堂练习通常是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开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不仅能够使小学生充分掌握相关数学知识,实现知识的巩固、思维的发展、技能的形成及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而且还能使教师充分掌握课堂上的具体教学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学策略实施相应调整。通过高效化课堂练习的设计,其既属于素质教育开展以及课堂上教学效率提高的重要措施,又是学生形成反思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课堂练习而言,其开展通常是课堂教学的后20分钟,小学生因为会受到注意力、感知能力、年龄特点等的局限,在课堂的学习中注意力通常不够集中,再加上新课改下,数学教材中的例题相对较为简单,可练习题通常比较难,这就使大部分小学生在学习中会出现“一看就懂,一说就会,一做就错”的状况。基于此,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练习题设计的有效性通常会对数学课堂的整体教学质量与效率造成直接影响,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对课堂练习进行设计的时候,需对数学教材进行认真钻研,准确把握数学教材的教法,依据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对符合学生自身认知与学习规律的练习题进行设计。同时,教师需引导学生反思其是否学懂了课堂上的全部教学内容,在促使学生自身的反思能力提高的同时,确保数学课堂的教学高效性。数学教师在进行练习课教学时,需准确把握下述几点:(1)练习形式的多样性。教师可通过比赛、闯关、游戏等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以促使学生始终保持显著的积极性与注意力,从而使小学生能够在愉悦的氛围当中积极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将“苦学”转变成“乐学”,以促使小学生形成热爱数学知识的情感。(2)练习的层次要清晰。数学练习的层次清晰,在练习题设计时,也需呈现出由浅至深、由易至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通常分为基础练习、综合练习、技能练习、提高练习,从而在夯实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实现能力的凸显。(3)练习需有思考性。数学教师经过对练习题的巧妙设计,不仅能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自己所需的数学知识,而且不同的学生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还能实现不同层次的发展。如,教师可通过“跳一跳”摘果子的练习,能够使学生长期具有旺盛思考的状态,并形成相应的思维习惯。(4)练习需具有生活性。数学知识已经在现实世界当中得到广泛应用,而学习数学知识也是为了有效应用数学知识,因此,数学教师在进行练习题设计的时候,需注重其生活性。同时,在练习题的设计时,数学教师需试着把生活经验促进数学化,促进数学问题的生活化,从而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以调动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5)练习需具有开放性。数学课堂的练习设计时,不仅需注重封闭題的设计,而且还需设计些开放题,通过开放题的设计,促使小学生形成发散思维的同时,形成相应的创新意识。
(四)反思数学解题,形成反思习惯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都存在最近发展区,即自己实力水平与经过帮助后能够达到水平之间的差距。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反思,指导学生的反思行为,让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够有所提高,并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反思和提高。数学解题的反思作为数学知识的总结与巩固阶段,小学生在该阶段学习的重要任务就是开展多种层次的数学练习。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通常会出现教师埋怨的现象,如这道题已经错过许多次且讲解过许多次,为什么就记不牢呢?该现象出现的根源就是学生在具体解题过程中,缺乏良好的反思习惯,对解题错误缺乏深刻的认识与剖析,在做错题的时候,也没有吸取到教训,最终造成一而再、再而三地犯相同的错误。基于此,数学教师在小学生进行巩固练习的时候,需注重对小学生具备的解题反思的良好习惯进行培养,引导学生一边解题一边总结相关经验教训,从而使小学生在解题中的自我监控力得到有效提高。在数学解题中,其具体做法为:审题时的反思:“这样想对吗”;数学题解答时的反思:“这样做是否正确”;反馈时的反思:“为什么这么做错了”。同时,数学教师可引导学生准备个“错题本”实施摘录:(1)抄写原先的错误;(2)将数学题的正确解法写在旁边;(3)做错题的原因分析;(4)需要吸取的经验教训。学生需对做错数学题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找出具有规律性的解题方法,以此避免相同错误的再次出现。
(五)经常小结归纳,深度有效反思
深度学习是接触数学本质规律的学习和思维过程,更注重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的来源、本质和规律的理解,揭示数学的思想方法、关系结果以及实际价值。学生的反思过程也是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遵循由浅入深的规律。小学生在完成新课中知识的学习后,数学教师需引导小学生实施小结与反思,能够让学生由低阶思维逐步转向高阶思维,经过对学习全过程的回顾以及学习结果的有效梳理,促进小学生自身的认知结构完善,并实现画龙点睛的教学效果,实现学生深度学习的效果。在该阶段实施反思的时候,其重点就是提炼与探索新知识,并找到有效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与学习策略,并促使学生经过方法与策略的运用实施反思总结,并将相关数学自觉应用于后续学习当中,这不仅能够实现数学知识和方法之间的有效迁移,而且还能使学生获取新知识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想要使学生自我反思的效率得到明显提高,数学教师还应设计些与学生认知相符的提纲,以促使学生通过提纲思路的引导进行反思,这不仅能使学生的总结反思更有方向性,而且还能实现课堂小结的时间节省。比如,在完成了“梯形的面积计算”后,数学教师可通过相关问题的展示,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反思:(1)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2)怎样把梯形转变为已经学习过的图形?(3)怎样依据新旧知识存在的联系,对梯形面积计算的公式进行推导?(4)对本单元所学习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进行回顾,其有什么相同的方法与策略?经过引导学生梳理与反思,对梯形的面积公式实施总结,并找出相关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与计算方法。在学习新的面积公式的时候,可通过拼图法或者割补法等,将其转变为已经学过的图形,并通过新旧图形彼此的联系,通过学习过的图形面积公式,对新图形面积公式进行推导,其属于化新为旧的一种学习方法,且在数学知识的学习当中得到广泛运用。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知识通常较为零散,而大量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引导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进行系统性梳理,引导小学生试着将自己学习的相关知识点实施反思与总结,帮助学生对自己的问题进行整理与归纳,这通常是反思的重要目标,也是学生自身反思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数学教学当中,教师需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反思对其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反思的习惯,积极解决相关数学问题,最终实现高效学习。
参考文献:
[1]邱东平.小学数学反思教学模式的有效构建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1):82.
[2]王磊.巧以反思促高效——小学数学反思教学的开展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8(15):244-245.
[3]赵娜.关于小学数学学生反思性学习的几点想法[J].文存阅刊,2020(4):138.
[4]董润润.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7(46):294.
[5]李霞霞.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策略[C]∥2020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卷二),2020.
[6]白振华.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14):60-61.
[7]赵淑丽.探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J].软件:电子版,2017(5):50.
[8]田建军.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意义与策略[J].智力,2020(18).
作者简介:
丘成英,福建省龙岩市,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大同中心学校。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有效反思;研究
反思是指对已经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进行重新审视,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寻找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对最终结果进行思考与分析。有效反思能够更好地优化学生的思维过程,深化学生对问题本身的理解,从而探索出问题背后的基本规律,能够揭示问题本质,实现数学知识间的有机联系,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以达到培养学生批判性、创造性等高阶思维的目的。就小学生而言,其年龄通常较小,且思维能力也比较弱,这种状况下,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就缺乏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与思考都是停留于表面,容易出现思维僵化,最终影响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基于此,数学教师需注重自身教学观念的转变以及教学方式的优化与创新,在课堂教学当中引导小学生积极反思,从而使学生形成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实现数学水平的提高。
一、 小学数学中引导学生反思的作用
构建主义的理论表明,在具体教学活动当中,需充分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学习技巧,以实现知识建构的学习目的。相关实践表明,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当中,对小学生自身的自我意识、反思能力等培养,通常对学生形成理性思维有着积极作用。尤其是引导学生积极反思,学生在具体反思中,不仅能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意识与能力,而且还能促进学生自身学习兴趣的增强,并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生动,更具趣味性,以此促进小学生摆脱对数学知识的厌学心理,并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学习具有的魅力。同时,在学生的学习中,教师还需不断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以促使小学生真正认识与了解到数学知识具备的探索性、严谨性、抽象性、实用性,并以此引导学生进行反复探索与思考,最终实现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提高。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反思的作用具体表现为:
首先,有助于思维过程的梳理。想要使小学生的解题效率与质量得到有效提高,数学教师就需引导学生积极整理其思维过程,让学生对其解题思路进行反思,并明确解题的关键。比如,学生在对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进行学习时,数学教师可通过学生较为熟悉的场景,进行分数引入。学校进了一批图书,根据5:4的比例分配给五年级与六年级,那么,五年级、六年级分别得到了多少本书?小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获得结果后,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计算,并在反思中积极思考:(1)这类数学题有什么特点?(2)概括总结自己的解题思路。学生通过反思,就能清楚了解到类似应用题的具体解题结构,并构建起相应的认知结构。
其次,有助于问题本质的分析。小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与解题之后,需对数学问题的本质实施重新剖析。在思维从个别推向一般的过程当中,促使数学问题不断深化,促进思维抽象化程度的逐渐提高。在学生解决问题后,可对其本质进行重新剖析,以此使学生更容易掌握问题的实质。在完成一个或者几个问题的解决后,可引发学生不断反思,从中找出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一般规律实施探索,通过问题的深化,促使小学生的思维抽象度得到有效提高。例如,完成圆的相关知识学习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与圆有关的事物,如反思交通工具的车轮和圆的关系,在同个圆或者等圆当中,认识到所有的车轮都是圆的,并通过“圆的认识”相关知识,在同个圆或者等圆当中,学习到其半径都是相等的,此时,车子才会向前滚动。通过该反思,学生不仅充分了解到数学知识源于现实生活,而且还能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解决,从而使学生形成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理解世界的思想。
二、 小学数学教学引导学生有效反思的策略
(一)营造愉悦氛围,引发有效反思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年龄较小且思维能力也相对较弱,容易被外界的环境所影响,无法对数学概念进行深入理解。此时,数学教师可创设轻松愉悦的情境引导小学生在该氛围当中学习,充分吸引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从而使学生通过反思,形成好的反思习惯。例如,在对“方向与位置”开展教学时,数学教师可先设置相关的问题:“讲台与课桌存有什么位置关系?”经过该问题,学生就能学会细致观察,并将学生分组,竖排的学生分为一组,且每组选个代表,对其小组内成员的位置关系进行阐述,等学生把自己的观点阐述一遍之后,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小学生反思:“把教室看作是一个平面,如果想要标记出讲台位置,需考虑到哪些方面?”经过反思,小学生就能获得答案:先找出教室中心点,明确讲台的方向与讲台和门的距离,以此对讲台的位置进行精确标记。经过愉悦轻松的氛围营造,并设置相应的问题引发学生有效反思,不仅能够使学生形成反思习惯,而且还能实现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有效提高。
(二)注重说理教育,引导有效反思
数学是一门讲“理”的学科,即数学的道理和算理,通过说理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反思,更能够掌握数学的本质,理解数学的道理和算理,深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混合运算”教学时,教师可以出示问题:“一个冰激凌5元,一个雪糕2元,如果买3个冰激凌和2个雪糕需要多少元?”然后将重点放在运算顺序和列出综合算式上,让学生思考“买这些东西一共需要多少钱?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列出综合算式”。学生一般能够明白先算3个冰激凌多少钱,2个雪糕多少钱,然后两者相加:5×3+2×2。随后,引导学生反思,为什么要这样进行计算,学生积极发言,说出这样算的理由。先算冰激凌的总价,然后再算雪糕总价,两者想加就是一共需要付出的钱。教师再进行拓展,让学生计算150-120÷6×3等于多少?让學生写出计算步骤和思路,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依据是什么。学生通过参与弄清数学的算理,理解数学知识中的道理,教师辅助学生进行反思,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设置针对练习,深化有效反思
课堂练习通常是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开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不仅能够使小学生充分掌握相关数学知识,实现知识的巩固、思维的发展、技能的形成及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而且还能使教师充分掌握课堂上的具体教学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学策略实施相应调整。通过高效化课堂练习的设计,其既属于素质教育开展以及课堂上教学效率提高的重要措施,又是学生形成反思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课堂练习而言,其开展通常是课堂教学的后20分钟,小学生因为会受到注意力、感知能力、年龄特点等的局限,在课堂的学习中注意力通常不够集中,再加上新课改下,数学教材中的例题相对较为简单,可练习题通常比较难,这就使大部分小学生在学习中会出现“一看就懂,一说就会,一做就错”的状况。基于此,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练习题设计的有效性通常会对数学课堂的整体教学质量与效率造成直接影响,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对课堂练习进行设计的时候,需对数学教材进行认真钻研,准确把握数学教材的教法,依据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对符合学生自身认知与学习规律的练习题进行设计。同时,教师需引导学生反思其是否学懂了课堂上的全部教学内容,在促使学生自身的反思能力提高的同时,确保数学课堂的教学高效性。数学教师在进行练习课教学时,需准确把握下述几点:(1)练习形式的多样性。教师可通过比赛、闯关、游戏等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以促使学生始终保持显著的积极性与注意力,从而使小学生能够在愉悦的氛围当中积极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将“苦学”转变成“乐学”,以促使小学生形成热爱数学知识的情感。(2)练习的层次要清晰。数学练习的层次清晰,在练习题设计时,也需呈现出由浅至深、由易至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通常分为基础练习、综合练习、技能练习、提高练习,从而在夯实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实现能力的凸显。(3)练习需有思考性。数学教师经过对练习题的巧妙设计,不仅能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自己所需的数学知识,而且不同的学生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还能实现不同层次的发展。如,教师可通过“跳一跳”摘果子的练习,能够使学生长期具有旺盛思考的状态,并形成相应的思维习惯。(4)练习需具有生活性。数学知识已经在现实世界当中得到广泛应用,而学习数学知识也是为了有效应用数学知识,因此,数学教师在进行练习题设计的时候,需注重其生活性。同时,在练习题的设计时,数学教师需试着把生活经验促进数学化,促进数学问题的生活化,从而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以调动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5)练习需具有开放性。数学课堂的练习设计时,不仅需注重封闭題的设计,而且还需设计些开放题,通过开放题的设计,促使小学生形成发散思维的同时,形成相应的创新意识。
(四)反思数学解题,形成反思习惯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都存在最近发展区,即自己实力水平与经过帮助后能够达到水平之间的差距。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反思,指导学生的反思行为,让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够有所提高,并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反思和提高。数学解题的反思作为数学知识的总结与巩固阶段,小学生在该阶段学习的重要任务就是开展多种层次的数学练习。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通常会出现教师埋怨的现象,如这道题已经错过许多次且讲解过许多次,为什么就记不牢呢?该现象出现的根源就是学生在具体解题过程中,缺乏良好的反思习惯,对解题错误缺乏深刻的认识与剖析,在做错题的时候,也没有吸取到教训,最终造成一而再、再而三地犯相同的错误。基于此,数学教师在小学生进行巩固练习的时候,需注重对小学生具备的解题反思的良好习惯进行培养,引导学生一边解题一边总结相关经验教训,从而使小学生在解题中的自我监控力得到有效提高。在数学解题中,其具体做法为:审题时的反思:“这样想对吗”;数学题解答时的反思:“这样做是否正确”;反馈时的反思:“为什么这么做错了”。同时,数学教师可引导学生准备个“错题本”实施摘录:(1)抄写原先的错误;(2)将数学题的正确解法写在旁边;(3)做错题的原因分析;(4)需要吸取的经验教训。学生需对做错数学题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找出具有规律性的解题方法,以此避免相同错误的再次出现。
(五)经常小结归纳,深度有效反思
深度学习是接触数学本质规律的学习和思维过程,更注重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的来源、本质和规律的理解,揭示数学的思想方法、关系结果以及实际价值。学生的反思过程也是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遵循由浅入深的规律。小学生在完成新课中知识的学习后,数学教师需引导小学生实施小结与反思,能够让学生由低阶思维逐步转向高阶思维,经过对学习全过程的回顾以及学习结果的有效梳理,促进小学生自身的认知结构完善,并实现画龙点睛的教学效果,实现学生深度学习的效果。在该阶段实施反思的时候,其重点就是提炼与探索新知识,并找到有效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与学习策略,并促使学生经过方法与策略的运用实施反思总结,并将相关数学自觉应用于后续学习当中,这不仅能够实现数学知识和方法之间的有效迁移,而且还能使学生获取新知识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想要使学生自我反思的效率得到明显提高,数学教师还应设计些与学生认知相符的提纲,以促使学生通过提纲思路的引导进行反思,这不仅能使学生的总结反思更有方向性,而且还能实现课堂小结的时间节省。比如,在完成了“梯形的面积计算”后,数学教师可通过相关问题的展示,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反思:(1)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2)怎样把梯形转变为已经学习过的图形?(3)怎样依据新旧知识存在的联系,对梯形面积计算的公式进行推导?(4)对本单元所学习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进行回顾,其有什么相同的方法与策略?经过引导学生梳理与反思,对梯形的面积公式实施总结,并找出相关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与计算方法。在学习新的面积公式的时候,可通过拼图法或者割补法等,将其转变为已经学过的图形,并通过新旧图形彼此的联系,通过学习过的图形面积公式,对新图形面积公式进行推导,其属于化新为旧的一种学习方法,且在数学知识的学习当中得到广泛运用。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知识通常较为零散,而大量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引导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进行系统性梳理,引导小学生试着将自己学习的相关知识点实施反思与总结,帮助学生对自己的问题进行整理与归纳,这通常是反思的重要目标,也是学生自身反思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数学教学当中,教师需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反思对其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反思的习惯,积极解决相关数学问题,最终实现高效学习。
参考文献:
[1]邱东平.小学数学反思教学模式的有效构建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1):82.
[2]王磊.巧以反思促高效——小学数学反思教学的开展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8(15):244-245.
[3]赵娜.关于小学数学学生反思性学习的几点想法[J].文存阅刊,2020(4):138.
[4]董润润.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7(46):294.
[5]李霞霞.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策略[C]∥2020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卷二),2020.
[6]白振华.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14):60-61.
[7]赵淑丽.探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J].软件:电子版,2017(5):50.
[8]田建军.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意义与策略[J].智力,2020(18).
作者简介:
丘成英,福建省龙岩市,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大同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