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童心课堂形态备课之“五要”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H51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可见,备课是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一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备课是否充分,因此备课的重要作用不容置疑。目前,为应付检查照抄旧教案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教案流于形式,把动态的学生排除在教案之外,仍是知识灌输为目的的旧备课模式的翻版。那么,怎样才能备好课,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
  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课程资源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师授课的主要信息源。它既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又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还是连接教师与学生、课内与课外、知识与方法、能力与发展的纽带。教材上的知识是静态的,它只是为知识的传递提供了可能。而课堂教学则应是有声有色的、立体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创造活动。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整理、再创造,在潜心钻研教材上下功夫。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运用自己积累的知识,带着自己的文化储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内涵,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智慧。
  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这一环节时,教材中选取了姐弟年龄这一典型事例,教师则改选了“扑克牌”这个学生乐于接受的事物去探索新知。不但紧扣学生的生活,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自然地把学生带上自主探索的轨道。
  随着时间的推移,课程资源在不断地更新,由于教材的内容有时间、地域的局限性,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备课还要结合教学和学生的实际,善于开发、利用其他课程资源,比如校内、校外、条件性、素材性课程资源等,适当充实教学内容,使课程具有时代性,使教学内容具有现实的影响力,以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以生为本,备课要为学生的“学”服务
  新课程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任务,是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想教会学生,必须先了解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的问题和困难,才能针对性地设计问题、创造情境、组织活动。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教学目标中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怎样?掌握的是哪些知识?通过对学情的了解,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哪些可以略讲甚至不讲,从而很好地把握教学的起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过程,突出教学重点,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思想碰撞、心灵交流的摇篮,成为一个互助合作、共同体验的空间。
  例如:教学“比多少”时,把图中的小猪、小兔、小鱼、苹果、萝卜等制成可随意摘取的挂图,学生可以方便取下来进行比较,有效地克服了图中其他图形的干扰,使注意力更集中,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参与欲望。这样的备课设计,以人为本、以生为本,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做到胸有成竹(教材),心中有人(学生),手中有法(方法)。针对一节内容,怎样设计问题、设计活动,怎样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发展求异思维,形成创新思维,这才是备课的重点。备方法要解决的是如何教的问题,包括考虑教学目的、贯彻教学原则,选用教学方法、安排教学步骤等。教师在随时翻阅教学法的有关章节时,要吸收别人的经验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要体会有关章节的精神实质,把它变成自己的教学思想。结合自己班上的实际情况,多加思考,灵活运用以解决问题。争取在教学上方向对、办法多,在问题面前都能胸有成竹,应付自如。设计恰当的情境,让学生尝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数学广角“找次品”这一课时,引导学生探究从“3瓶木糖醇中找出一瓶次品的方法”,過渡到“从5瓶中找出一瓶次品的方法”多样化时,教学安排了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从“8瓶、9瓶”中各找出一瓶次品的活动。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历从多样性到优化的思维过程(从一些物品中找出一个次品,先把待测物品分成3份,能平均分的要尽量平均分;不能平均分的,也先分成3份,并使最多与最少的一份之间相差1);又能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渗透优化思想。
  四、要关注个体差异,分层教学
  教师要尊重差异,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要细心观察,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的情况,有的放矢地备课。备课中要利用多种反馈渠道,积极创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的条件和情境,注重在教学中进行“分层指导”“因材施教”,尽可能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可供学生选择的方案,让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和进程学习有价值的内容,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知识,不同的人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课堂教学分层
  学生的个体特点是影响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师在备课时,要因人而异地设计教学环节,做到扬长避短、分类指导。要针对学生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关注学生群体的同时,侧重不同层面学生的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提高。
  2.课堂练习分层
  练习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将技能转化为熟练活动的过程,是反馈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随时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练习。教师可针对本班学生的学习差异设计三个层次练习,即基本练习、变式练习和引申练习。通过分层练习,使各类学生学有收获,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作业分层
  布置作业是检查教学质量及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一种手段,作业的布置不应整齐划一。在掌握各层次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后,可分层设计,将作业分为基础、中等、最佳。通过分层作业设计使全体学生不同程度地落实新知,对学习充满自信和兴趣。
  五、要课后反思,不断进行教后反思
  课前备课,写教案固然重要,但课后反思,进行二次备课,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熟与提高。教案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它是课堂教学的准备,教案作为教师教学思想、方法轨迹的记录,也是教师认识自己、总结教学经验的重要资料。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一旦开放,真正活起来,就会有很多突如其来的可变因素,学生的一个提问、一个“发难”、一个突发事件,都会对原有的教学设计提出挑战。教师在课后把这些突发事件记录下来,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通过反思、体会和感悟,则可以帮助自己总结和积累经验,形成一套能适应教学变化的、能出色驾驭课堂教学的知识体系。
  总之,备好课是一项创造性的工程,没有一个现成的、非常完美的模式可套,但这并不妨碍教师从中整理、筛选出一般的可行定式。备课又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实现其生命力、体现课堂质量高低的关键。在抓好备课环节时,教师还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明确教师的“教”的任务,学生“学”的方向,这正是我们新课程最具有生命力和活力的地方。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作为建设工程档案对于城市规划、市政建设和系统管理的重要性已为人们所普遍关注。但它对其形成的基本单位即建筑
2017年1-5月,中国服装出口继续下滑,出口564.2亿美元,微降1.1%。其中,中国对传统市场欧、美、日的服装出口均下降。对欧盟出口降幅最大,出口116.8亿美元,下降4.8%。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语言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总是教师对课文内容逐词、逐句、逐段讲解分析,取代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想象。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旧的教学模式,在21世纪的今天,早已不合时宜了。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结直肠肿瘤围术期中的应用,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签。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结直肠肿瘤患者50例,
江苏东方盛虹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发布公告称,为满足市场对具有优异性能的各种差别化涤纶纤维不断增长的客观需求,公司二级子公司港虹纤维将投资建设年产20万t差别化化学纤维项
我们在观看戏剧表演时,舞台上并没有出现“门”、“马”、“轿”,可为什么对剧中的“开门”、“骑马”、“抬轿”等行为动作,一下子就能知道它所表达的意思呢?实际上这些“虚”的形象就靠这些“实”的动作来完成,这实的动作又引发了人们“虚”的想象。这在艺术表现里称之为“虚实结合”,所以才获得“表演有尽而其意无穷”的艺术效果。艺术之间是相通的,教学活动也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更需要这种虚实结合,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也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的字、词、句的单项训练转化为重视整合的训练,培养学生积累语言和语文实践中综合运用的能力。阅读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它一直以来被视为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阅读教学就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提高自身独立阅读的能力,达到能独立阅读。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一件让大多数学生望而生畏、感到头痛
高三第二、第三轮复习(大约每年3~6月份)是高考的冲刺阶段,也是巩固基础、提高思维能力和应试心理品质的最后契机。教之道在于度,学之道在于悟。我们应提高自身的反思意识,及时检查无效、低效的教学行为,同时培养学生的反省能力。  一、让学生明确努力方向  1.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在复习时要紧抓书本。考试80%的内容源自课本或是稍加变通,如理科要对书上的典型例题、公式切实理解,非常熟练地运用到解题中去。文科
在中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对定义、公式、定理、法则的来龙去脉不清楚,知识理解不透彻,不能从本质上认识数学问题,无法形成正确的概念,难以深刻领会结论,致使其智慧得不到启迪,思维的方法和习惯得不到训练和养成,观察、分析、综合等能力得不到提高。久而久之,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因“困惑”“曲解”或“误会”而产生了一种消极心理现象,形成了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如何引导中学生克服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增强数学教学
幸福是绝大多数人们的人生追求,然而不同的人们对幸福的追求及其看法并不相同,伦理史上关于幸福的争辩更是错综复杂.在我国伦理史人们关于幸福的聚讼纷纭主要是围绕其构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