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们的语文课本里,有着许多被大家公认的精华,这些就是古诗文。诗文是经过历史筛选积淀下来的知识,它通过教育代代传承,堪称文化的经典。如何在古诗文的教学中,更好地指导学生领悟诗文的经典。趁儿童心性纯净时,常常耳濡目染于圣贤的智慧思想之中,从而潜移默化其气质。诗文的价值会伴随其人生经验的成长而如吐芬芳,绽放光明。中华文化的智慧宝藏,也将任其悠游探取。
古诗以意境清新,含义深刻,语言生动,韵律优美而著称。在古诗教学中,应遵循诗意,用诗的情怀去感召孩子的心灵,让他们的情感得到更好地洗礼。在小学语文的诗文教学中,我喜欢陪着学生一起去漫步诗意的世界,体会诗意语文的动情和优美。
一、位卑不敢忘忧国
爱国主义情感维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民族团结和经久不衰,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为浓郁,最为强烈的部分。“位卑不敢忘忧国”是南宋诗人陆游一生爱国忧民的真实写照,他在《示儿》一诗中写道:“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临死之前,仍念念不忘祖国的和平统一,其爱国之心,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王昌龄的《出塞》、李清照的《夏日绝句》都抒写出了他们的爱国之情。教学时,我们要让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除了对于国家的爱,许多诗文还对于家乡有着浓烈的爱和思念。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静夜思》中写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久别故乡的深深思念。宋代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诗也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风又吹绿了江南,我该何时才能回自己的家乡呢。这些千古吟唱的佳句,也许是第一次把尚未离家的孩子带入了思念的世界。尽管不能切身体会,但是相信他们幼小的心灵一定会有所触动。
二、每逢佳节倍思亲
亲情是人生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只要活着,便会享受着亲情的温暖。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每逢佳节倍思亲”,手足之情溢于言表,使人感动至极。在教学这一课时,我联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他们理解了诗人身在他乡的孤独和寂寞,以及那浓浓的思乡之情。为什么会思念亲人,因为离别,因为相隔万里。同样,孟郊的《游子吟》则歌颂了伟大的母爱,“谁言寸草心,抱得三春晖”,正是母亲对孩子那殷殷的叮咛和满腹的关怀。通过这些诗句,激发学生去感受亲情的珍贵。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对学生来说,与朋友的交往是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古人一向重视朋友间的交情,如李白的《赠汪伦》,表现了诗人和汪伦之间纯朴而深厚的感情。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等诗都是为朋友而作,表达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每一个孩子在读了这样的诗句后,一定会在身边给自己找几个好朋友,然后骄傲地告诉老师:老师,我也有一个好朋友。
三、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在《春晓》中写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处处鸟语,阵阵花香,春天的一切都变得生意盎然。这是美丽的大自然送给人类的礼物。在古诗文教学中,也充满了鸟语花香。杜甫在《绝句》中也写道:“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鹂的鸣唱和白鹭的飞翔,充满了一派生机,从侧面反映出自然环境的美好。如果生活中“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的动人美景能时时出现,每一个学生一定都会是个出色的小诗人。除了鸟语花香,还有无数花草树木也透着诗意。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写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以荷花的美来衬托西湖的美。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仅描写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而且表达了自己对小草的深切赞美。杜牧的《山行》、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等诗均是把身边的美景凝聚于笔端。让后人慢慢地观赏,品尝余韵。古时的诗人们不但喜欢留心身边的景物,更是游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苏轼在《题西林壁》中描绘了庐山雄伟壮观的景象,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赞美了西湖美丽宜人的风景;刘禹锡的《望洞庭》写出了秋夜月色下的洞庭美景……千年前,诗人们在山间漫步,在瀑布前驻足,以自然为友,与山水为师。千年后,我们通过文字去漫步山水,在每一句动人心灵的诗句中斟酌诗人的情怀。
四、只流清气满乾坤
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常常能发现,杰出诗人多磨难。脍炙人口的诗句,往往都是诗人于患难之中而自然流于纸上。尽管际遇不佳,但这些伟大的诗人们,留给后人的确是这样一种精神: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即使有众多的不如意,诗人们也会高诵“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如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体现了诗人积极进取,不断开拓的精神。明代诗人于谦《石灰吟》则表现了作者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甘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高尚精神。王安石《梅花》一诗中的“凌寒独自开”歌颂了梅花不屈不挠的精神。诗中的梅花,其实是诗人的自我写照。我和学生一起读这些诗句,直觉朗朗乾坤,心中只有熊熊火焰,任千磨万击,志气依旧。
语文的诗歌教学不光是读诗句,识字词。在这些诗句中漫步,本身就是一件怡然自得的事。正如《论语·阳货》中所提到的:“小子何莫学夫《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应陪同学生去漫步诗意的世界,让古诗这一颗璀璨的历史明珠放射出更加耀眼夺目的光芒。学习古诗不是“可堪孤馆闭春寒,杜娟声里斜阳暮”一般的寂寞尴尬之地,而应是每一首诗都能让学生读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勃勃生机。
两千年的中华古诗文犹如璀璨的星空,透过历史的风尘看去,皆是精华和珍宝,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这样一个前人搭建好的平台上,只要我们愿意,并且用心,漫步其中,诗文的风景是永远与宇宙并存的。
古诗以意境清新,含义深刻,语言生动,韵律优美而著称。在古诗教学中,应遵循诗意,用诗的情怀去感召孩子的心灵,让他们的情感得到更好地洗礼。在小学语文的诗文教学中,我喜欢陪着学生一起去漫步诗意的世界,体会诗意语文的动情和优美。
一、位卑不敢忘忧国
爱国主义情感维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民族团结和经久不衰,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为浓郁,最为强烈的部分。“位卑不敢忘忧国”是南宋诗人陆游一生爱国忧民的真实写照,他在《示儿》一诗中写道:“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临死之前,仍念念不忘祖国的和平统一,其爱国之心,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王昌龄的《出塞》、李清照的《夏日绝句》都抒写出了他们的爱国之情。教学时,我们要让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除了对于国家的爱,许多诗文还对于家乡有着浓烈的爱和思念。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静夜思》中写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久别故乡的深深思念。宋代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诗也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风又吹绿了江南,我该何时才能回自己的家乡呢。这些千古吟唱的佳句,也许是第一次把尚未离家的孩子带入了思念的世界。尽管不能切身体会,但是相信他们幼小的心灵一定会有所触动。
二、每逢佳节倍思亲
亲情是人生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只要活着,便会享受着亲情的温暖。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每逢佳节倍思亲”,手足之情溢于言表,使人感动至极。在教学这一课时,我联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他们理解了诗人身在他乡的孤独和寂寞,以及那浓浓的思乡之情。为什么会思念亲人,因为离别,因为相隔万里。同样,孟郊的《游子吟》则歌颂了伟大的母爱,“谁言寸草心,抱得三春晖”,正是母亲对孩子那殷殷的叮咛和满腹的关怀。通过这些诗句,激发学生去感受亲情的珍贵。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对学生来说,与朋友的交往是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古人一向重视朋友间的交情,如李白的《赠汪伦》,表现了诗人和汪伦之间纯朴而深厚的感情。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等诗都是为朋友而作,表达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每一个孩子在读了这样的诗句后,一定会在身边给自己找几个好朋友,然后骄傲地告诉老师:老师,我也有一个好朋友。
三、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在《春晓》中写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处处鸟语,阵阵花香,春天的一切都变得生意盎然。这是美丽的大自然送给人类的礼物。在古诗文教学中,也充满了鸟语花香。杜甫在《绝句》中也写道:“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鹂的鸣唱和白鹭的飞翔,充满了一派生机,从侧面反映出自然环境的美好。如果生活中“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的动人美景能时时出现,每一个学生一定都会是个出色的小诗人。除了鸟语花香,还有无数花草树木也透着诗意。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写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以荷花的美来衬托西湖的美。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仅描写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而且表达了自己对小草的深切赞美。杜牧的《山行》、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等诗均是把身边的美景凝聚于笔端。让后人慢慢地观赏,品尝余韵。古时的诗人们不但喜欢留心身边的景物,更是游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苏轼在《题西林壁》中描绘了庐山雄伟壮观的景象,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赞美了西湖美丽宜人的风景;刘禹锡的《望洞庭》写出了秋夜月色下的洞庭美景……千年前,诗人们在山间漫步,在瀑布前驻足,以自然为友,与山水为师。千年后,我们通过文字去漫步山水,在每一句动人心灵的诗句中斟酌诗人的情怀。
四、只流清气满乾坤
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常常能发现,杰出诗人多磨难。脍炙人口的诗句,往往都是诗人于患难之中而自然流于纸上。尽管际遇不佳,但这些伟大的诗人们,留给后人的确是这样一种精神: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即使有众多的不如意,诗人们也会高诵“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如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体现了诗人积极进取,不断开拓的精神。明代诗人于谦《石灰吟》则表现了作者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甘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高尚精神。王安石《梅花》一诗中的“凌寒独自开”歌颂了梅花不屈不挠的精神。诗中的梅花,其实是诗人的自我写照。我和学生一起读这些诗句,直觉朗朗乾坤,心中只有熊熊火焰,任千磨万击,志气依旧。
语文的诗歌教学不光是读诗句,识字词。在这些诗句中漫步,本身就是一件怡然自得的事。正如《论语·阳货》中所提到的:“小子何莫学夫《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应陪同学生去漫步诗意的世界,让古诗这一颗璀璨的历史明珠放射出更加耀眼夺目的光芒。学习古诗不是“可堪孤馆闭春寒,杜娟声里斜阳暮”一般的寂寞尴尬之地,而应是每一首诗都能让学生读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勃勃生机。
两千年的中华古诗文犹如璀璨的星空,透过历史的风尘看去,皆是精华和珍宝,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这样一个前人搭建好的平台上,只要我们愿意,并且用心,漫步其中,诗文的风景是永远与宇宙并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