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和补充语意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9106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通常,人们认为它的主要作用是这三种:表示停顿、表示语气以及表示词语的性质和作用。其实,标点符号更多地还起到对语意进行提示和补充的作用。认识这一点,将有助于我们更确切地表情达意和理解书面语言。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的《现代汉语知识》一书中有“常用标点符号”一节,其中叙述道:“口头上说的话,都有一定的结构和语气,这样的结构和语气是靠语音的停顿和语调表示出来的。把话写在书面上,停顿和语调要用标点符号表示出来,看的人才能知道句子的结构和语气,准确地理解它的意思。”这说明,人们在通过口头表达与人进行直接交流时,说话人除了需正确使用每一个相关的字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外,同时还需通过自己的语音停顿与语调、表情神态甚至动作比划等态势语来帮助自己准确清楚地传达思想感情;同样,对于听话人(听众)来说,除尽量正确理解每一个字词的意思外,还需通过辨析说话人的语音停顿与语调、观察说话人的表情神态及动作等来帮助自己准确清楚地把握对方的思想感情。而若用书面表达来进行交流,由于读者看不到说话人(作者及其作品中的人物)的表情神态及动作,也听不到——便无以辨出——说话人的语音停顿与语调,这就需要作者用标点符号来向读者提示和补充完整这些因素,以引导读者正确完整地理解作者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标点符号便起到了提示和补充书面语言的作用,即帮助作者提示读者和补充语意,以补充完整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标点符号对语意进行提示和补充的这一作用,可以结合对照标点符号的另三个主要作用来看。
  
  一、表语意停顿与提示、补充语意
  
  人们之所以认为标点符号表停顿,是因为说话要换气便要有停顿,其实更主要的是结构上、意义上也需要有停顿,而结构和意义上所以需停顿,则是为了避免语言出现歧义。为求避免歧义,书面上也就使用不同的标点符号来提示和补充作者的语意,以引导读者按作者意图去正确理解语意。如下述三句话中标点的运用:
  (1)爷爷、奶奶上街买菜去了。
  (2)爷爷,奶奶上街买菜去了。
  (3)爷爷:奶奶上街买菜去了。
  句(1)中作者用顿号,作者借助这个顿号提示读者和补充提供给读者这样一些语意因素:a.这句话是在陈述,不一定是人物对话;b.爷爷和奶奶二人都上街去了。c.强调两人都上街去了。同样,句(2)中作者用逗号,作者也是借助这个逗号提示读者和补充提供给读者:a.这是一个对话语言环境;b.是孙辈在对爷爷说话;c.奶奶上街去了,爷爷没去。句(3)中作者用冒号,表明:a.这是对话环境;b.这是书面表达,是剧本中的台词;c.这是“爷爷”向孙辈说话;d.奶奶去了,爷爷没去。这三个句子用词相同,语意却各别。我们之所以能正确理解各句所表达的意思而不产生歧义,就是由于使用了不同的标点从而使句子结构不同,意思上的不同也就清楚地表示出来了。而这一切皆取助于标点符号给读者提示和补充提供了一些语意参照因素,从而帮助读者进行了正确的语意定位。
  
  二、表语气与提示、补充语意
  
  每句话都有语气,句子的不同语气表示句子的不同用途。句子有四种类型的语气: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和感叹语气。在书面语言里,句子的四种语气要用不同的标点符号来表示——用句号表示陈述语气,用问号表示疑问语气,用叹号表示感叹语气,祈使语气根据语气强弱分别用叹号或句号表示。如:
  (4)请你把书递给我。(祈使句)
  (5)停止射击!(祈使句)
  口头表达是不需要标点符号的,也不需要说出标点符号来,但书面表达却需写出标点符号来,否则读者难以判断每句话的语气,对句意也就难以作出正确的理解。如下述两句:
  (6)你知道什么?
  (7)你知道什么!
  句(6)和句(7)也是用词完全相同,如果我们去掉它们句末的标点,尽管两句句末都有疑问代词“什么”,但是倘若读者不联系它们各自的语言环境,则绝作不出正确的语气判断和语意理解来。所以,读者不能单单靠句中的疑问词,还需要通过这两句各自不同的句末标点,来正确判断出句(6)是疑问语气、句(7)是表示强烈的感情的感叹语气。因此在这里,标点符号便起到了给读者提示语意的作用,从而帮助作者补充完整语意。同样,句(4)和句(5)因于句末不同的标点,从而告诉读者:前者是语气较弱的感叹语气,而后者是语气较强的感叹语气。若不是它们用不同的标点标志,读者是无法把握其语气的,这也势必影响对句子思想感情的正确理解。
  
  三、表词语的性质、作用与提示、补充语意
  
  有些词语用了标号,如书名号、专名号以及引号等,的确就明确了所指的是什么。如“巴金的《家》”不同于“巴金的家”,也不同于“《巴金的家》”。这些标号的使用,表示了词语的性质和作用。
  但像省略号、破折号以及括号等标号,它们的使用,主要还是对语意进行提示和补充。如:
  (8)王利发:这,这是……?
  康顺子:我的儿子!
  王利发:您的……?
  康顺子:也是买来的,给太监当儿子。
  这是老舍《茶馆》中的一幕对白台词,剧中的女人康顺子是庞太监的老婆——当然不能生孩子。这里王利发话语中省略的意思,便绝不是这两个省略号所“指”出来的,而是作者利用这两个省略号提示读者根据语言环境补充出来的。这两个省略号在这里便不是表示词语的性质和作用。
  再如:
  (9)鲁侍萍:(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周萍:你是谁?
  鲁侍萍: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呆呆地望着周萍的脸,又哭起来)大海,走吧,我们走吧!
  这是曹禺话剧《雷雨》中一幕对白台词。其中出现的标号有括号、省略号和破折号。括号在这里面所起的作用是引进一些动作提示,以帮助刻画人物,展开剧情。台词中的那处省略号告诉读者,剧中人物在此说话断断续续,表明内心的一种紧张与犹豫;台词中的两处破折号向读者提示,剧中人物的内心话意出现了转折等。这些语意并不能单靠词语体现出来,而是需要借助于标点符号所具有的提示和补充语意的作用来帮助作者和读者完成表达和理解。
  可见,标点符号除了具有表停顿、表语气和表词语的性质和作用以外,还具有对语意进行提示和补充的作用,并且它伴随其它三种作用同时存在。因此,在书面语言的使用中,标点符号所起的最主要的作用也许就是它提示和补充语意的作用。关于这一点,还有待于人们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版)[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1.
  [2]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现代汉语知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黄志军,福建泉州师范学院高职学院)
其他文献
现代汉语语法学者对“多/少+N”结构进行过历时考察,如:汪维辉(2003),他其实也只在文中对“少”直接修饰名词的问题做了较详细的考察。他认为:“少”直接修饰名词的用法先秦未见,始于西汉,消亡于元明,现代汉语中没有继承这一用法。我们通过考察分析认为,汪的观点值得商榷。  我们按历史阶段选取了一些较口语化的文学作品、资料进行考察和统计,这些作品、资料主要是:  先秦:《尚书》、《诗经》;两汉:《论衡
期刊
一、引言    隐喻不仅仅是语言中的一种修辞现象,它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本质上是人类理解周围世界的一种感知和形成概念的工具。隐喻的这种认知功能在当代已被大家普遍认同,成为认知语言学探讨的热点。作为一种认知手段,隐喻帮助我们利用已知的事物来理解未知的事物,用具体的实物来理解抽象的概念,使人类不断认识新事物新概念,成为一种给万事万物命名的主要手段(李国南,2001)。  隐喻的形成称为概念化(
期刊
引言    本文以历时中包含有共时,共时中包含有历时的相对时间观为哲学基础,利用动态流通语料库的理论和方法,探讨在共时状态的现代汉语中对新词语进行历时考察与监测的问题。  一般来说,实用意义(有别于词典学的意义)上的“新词”有两个含义:第一,从时间参照角度来说,新词可以是“出现在某一时间段内或自某一时间点以来所首次出现的词汇”。第二,从蓝本参照角度来说,新词指的是“某一词典、一些词典或所有现有词典
期刊
“我的长梦被心中飞出的鸟啄醒。”(流逸《梦原跋涉》)“因为爱着你的爱,因为梦着你的梦,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歌曲《牵手》李子恒词),对于近些年来文艺作品中出现的类似句子,每每总有人感到莫名其妙,进而群起而攻之,批判它们不合语法,不合逻辑。其实,这里有误解和偏见。这些误解和偏见都与对一种文学创作技巧缺乏了解有关,这个技巧就是语言的陌生化。    一、陌生化的语言性质    关于语言
期刊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各领域中出现了很多新事物、新现象和新观念,大量的新词新义随之产生。类词缀在创造新词的过程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热”便是其中一个。随便翻阅报刊杂志都可看到由“热”构成的新词,如:  (1)80年代中期以来的第二次文化热正在到来。(人民日报.1995.01)  (2)有限电视热的兴起,还为光纤通信创造了新市场。(人民日报.1995.01)  作为现代汉语词汇中的新成员,“X
期刊
fans这个词,《朗文现代英汉双解词典》(1988年11月,现代出版社)的解释为:(运动、表演艺术、或某名人的)热心的追随或支持者;迷。很明显,两方面都是意译。以前,我们在使用这个词时存在两种方式,一是直接使用fans,英汉夹杂;二是使用“迷”,如“金庸迷”、“琼瑶迷”、歌迷、影迷、足球迷,或者直接称为“追星族”。例如:  (1)老人们是国债忠实fans(《新文化报》2005年04月11日)  (
期刊
词义是客观事物在现实中的反映,客观世界是多样的,反映在词义上,表现为词义的多样化。客观世界尽管纷繁复杂,但有一定的规律,对立统一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反映在词义上,就构成了词义的同义、反义关系。   说词义具有同义、反义关系,并不是单指某一个词而言,而是把这个词放在其所在的系统里面来看,是通过它和别的词的对比,揭示其内在的对立统一关系。   为了把问题说得更明白,我们不妨把同义看作二
期刊
一、引言     “现场所有穿红(蓝/黄)色上衣的朋友将获得罗西尼手表一块。”   这是中央电视台《幸运52》节目主持人李咏每期节目必说的一句话,但有时带“朋友”一词,有时不带,说成“现场所有穿红(蓝/黄)色上衣的,将获得罗西尼表业提供的精美礼品一份。”“穿红色上衣的”这个“的”字结构有两个功能,一是修饰中心语“朋友”,作定语;二是直接指称“穿红色上衣的朋友”,作主语。   同样的例子很多,如:
期刊
何满子,1919年生,浙江富阳人。解放前曾任报馆记者、编辑、总编辑。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书店总编辑,大学中文系教授。1978年后任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审,兼任上海科技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宁波大学等校教授、客座教授。何满子先生先后从事文艺理论、古代小说、中国思想史、民俗学等学科的研究。已出版的著作有《艺术形式论》《论》《论金圣叹评改水浒传》《汲古说林》《文学对话》(与耿庸合作)《中古文人采风》《中国酒文化》
期刊
引言  古今字、通假字是长期困扰中学语文教学而语文界又没有解决好的问题。由于二者关系错综复杂,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在字形、字义及读音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都给语言工作者的实践操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为减轻学习古代汉语的难度,一部分学者提出不对二者加以区分,遇到同一声符的字就以通假字来说明。结果把许多本应归为古今字关系的,错误地归纳为通假字关系。虽然这样有利于减轻学习和研究古代汉语的负担,但这是一种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