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小学数学的课堂活动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eye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实施以来,这一理念已深深扎根于每一位教师的心中,体现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们能以数学活动为主线设计、组织课堂教学,大大改善了学生被动发展的处境。于是,我们的数学课堂多了许多新颖的形式和有趣的活动,学生热热闹闹参与活动之中,课堂气氛活跃。但我们静下心来认真审视这些数学活动,不难发现当今有些课堂上的活动却出现了种种偏差,如盲日地追求活动的形式、过多关注活动的气氛,却忽视数学活动的本真,影响了数学课堂活动的有效性。
   新课程对我们的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课堂活动不应是花架子,理应成为课堂上最迷人的风景。因此,我们要确立效率意识,从“有效”入手,摒弃那些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活动,努力提高数学课堂活动的有效性,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中“数学”与“活动”的有效融合,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1 数学活动内容的选择要有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对认知的需求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善于将文本资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整合,精心设计和开发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内容。如果活动内容偏离了教学目标,那么活动内容即使再丰富,也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例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加减法”的例l时,我并不是直接把教材上的例题进行“拿来主义”,而是对教材进行了有机重组。首先出示文具价格的情境图,(钢笔8元,笔记本3.4元,讲义夹4.75元,水彩笔2.65元)问学生:如果你去买其中的两种文具,你会列式求一共要付的钱数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列出相应的六个加法式子,并在板书时对加数的前后位置有目的地进行调整:4.75+3.4、3.4+2.65、4.75+2.65、8+3.4、8+4.75、2.65+8。接着,我选择4.75+3.4作为例题进行教学引入。首先让学生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展示学生不同的算法,讨论算法是否正确。尤其是充分利用学生中的错误算法,引导争论,化谬为明。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初步理解了小数加法的算理,即把“元和元”相加、“角和角”相加、“分和分”相加、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然后依次逐题计算余下五题。在全班交流中明确“满十进一”和“化简”的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竖式的格式。到此,再让学生归纳总结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就水到渠成了。由此可见,数学活动的内容不能偏离课堂教学的要求,案例中简简单单的六个式子,却涵盖了小数加法的各种类型,从而保证了活动的有效。
  
  2 数学活动过程的组织要有序
  
   数学课堂活动的质量如何,与活动过程的组织密切相关。再有价值的活动,不能有效地组织实施,活动的效果必然大打折扣。数学活动的组织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面向全体。课堂并不是一部分学生活动的舞台,教师在组织数学活动时,首先应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均等的参与机会。如果课堂活动成了少数优秀学生的“专利”,那么其他学生会对今后的活动失去兴趣,容易成为活动的旁观者,将逐步被“边缘化”。这种参与面小、效率低的情况在小组活动中最易出现。因此,在活动设计时,应力争做到人人有任务、人人有参与、个个有收获。二是要求明确。学生活动并不是任由学生自由活动,教师在课堂活动实施开始时,首先应简明扼要地向学生交待清楚活动开展的要求,如活动分工、活动形式、活动顺序、活动目标等,最好能用媒体出示,这样活动才会有效果。有许多活动由于教师交待不太清楚,导致学生在有的环节上或者不知怎样进行,或者自以为是地按自己的想法去做,结果使活动偏离了预定的目标。三是调控适时。教师要在活动中担负起组织者、促进者的责任,而不是被动地等待学生的活动结果。真正的课堂活动,教师应深入每一个小组之中,了解各小组的合作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要特别关注小组成员中的被动参与者,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当学生思维模糊找不到方向时,教师要适时进行点拨,拨开迷雾,以保证活动顺利、有序、有效地进行。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时,为了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锥体积计算的公式,我给全班每个四人小组都准备了一盆沙、一个圆柱形容器,以及与圆柱形容器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和等高不等底的圆锥形容器各一个,让学生分组活动。活动要求:将圆锥形容器装满沙往圆柱形容器里倒,反复几次,看哪个小组能找出规律,最先研究出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学生满怀兴致地装沙、倒沙、填写实验记录,不到几分钟,各个小组已经发现了规律。有的说,我们把与圆柱形容器等底等高的圆锥形容器装满沙往圆柱形容器里倒,倒三次正好装满;有的说,把圆柱形容器装满沙往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形容器里倒,正好倒三次;有的说,将与圆柱形容器等底不等高和等高不等底的圆锥形容器装满沙往圆柱里倒,找不出什么规律……我再适时地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各自的看法,很自然地得出了圆锥的体积公式:V=■sh 。由于全体学生参与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把外显的动作过程与内隐的思维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促进了知识的内化,发展了探索能力。
  
  3 数学活动数量的安排要有度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反对教师的“满堂灌”,并不是要代之以“满堂动”。有的教师把“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片面理解为“数学教学是活动的教学”,以为课堂上活动越多越好,把一堂课设计成由许多活动组成的过程,结果活动时间不够,学生只能走马观花。甚至有时教师安排的活动为非数学活动,过于追求表面热闹,从而把数学活动引向了歧路。笔者认为,一节课上数学活动的数量一般不要超过四个为宜:每个数学活动要有一定的深度,让学生有参与的价值;相连的几个数学活动之间要呈现一定的梯度,逐步递进,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引人入胜。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我首先让学生通过用12个l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出大小不同的长方形,观察每行摆的小正方形的个数和行数,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的关系,从而提出猜想: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接着,我安排了两个验证活动:一是各自用自己的方法测量书上指定长方形(长6厘米、宽3厘米)的面积;二是任意取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成一个长方形,或者自己画边长为整厘米的长方形,还可以利用身边的长方形,用刚才发现的方法算一算它的而积,再用摆小正方形的方法验证,看看是否有这种关系?整个环节,活动安排有度,由验证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到验证大小不同、形状小同的长方形,渗透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在活动中,学生人人参与,在交流中互相启发,体验不同的验证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了学习能力。
  
  4 数学活动结束之后要有评
  
   实施有效的评价是提高数学活动有效性的重要措施。在课堂活动结束之后,教师一定要和学生一起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价,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收获进行总结与反思,帮助学生提取活动中所蕴涵的意义。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和分享他人的成果,注意采用多元的评价方法,引导学生自评、互评和他评。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意识及数学思考的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变化。同时,要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以极大的热情主动参与到以后的数学活动之中,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活动”是教学的载体,“发展”是教学的归宿。我们应从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高度审视自己的数学课堂,不仅要关注数学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更应关注活动的目标与价值,多问自己一句“这样的活动有效吗”,让我们的课堂更精彩。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针对中考中有关物理科学方法的试题进行分析和简述,希望能促进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科学方法 研究 试题     物理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物理思想,教给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为重要。”科学研究的方法很多,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理想模型法、转换法、推理法、类比法、图象法等,近几年各省、
期刊
【摘 要】 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问题,使其成为学习主体,主动积极地获得知识。在教师角色、利用多媒体、挖掘教学内容等三个方面探讨中,更新了观念,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小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小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本文将就如何开展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这一问题进行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期刊
没有情感的唤醒,没有思想的灵动,就谈不上语言文字的学习。语文课堂应采取生命活动的方式,在感性的方式中感受理性的愉悦,引导学生用心灵拥抱语言、体味语言、生成语言。    1 触摸语言“肌肤”,诠释词句色彩     语言是民族的根,文章的精华在词句之中,词句中有情感、有气韵。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让孩子与语言亲密接触,发生“内在意义的交流”,获得真切的心理体验,让语言首先在孩子的嘴上活起来,继而在他们
期刊
【摘 要】 “对象”包含“存在着”与“存在过”,它并非是一般意义上的思维的对象(存在过),而是在时间的框架内被规定出来的两个同原而不同状态的“存在”。然而,对于这个作为形而上意义的“存在”的追问似乎已不是可谈的话题或者说不是思维的对象。毕竟,无论是从时间还是逻辑上来讲,它总是先于认识主体的思维而有。因此,在从可感知的时间范围之内做对对象的性质和状态的追问与划分倒是显得更实在。因此,在主体的认识上,
期刊
1 课前开放,搜集教学信息     传统封闭式的课堂教学是上课时才向学生公布教学内容,教学起点从零开始,学生时时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而开放式教学则在课前先向学生透露教学内容,事先让学生去查阅资料,进行社会调查、实践。把数学学习由课堂向课前开放,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并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当学生对新知识的基础有了了解和准备,新知识教学时则
期刊
1 “数形结合”是培养想像力的一个重要方法     现代脑科学研究提示,大脑左右半球各有分工,左半球具有语言、逻辑、分析等抽象思维的优势;右半球具有形象、灵活、综合、富有情感等形象思维的优势。但各又有不足:由于抽象思维用步步推理,以线性的、或是枝叉形的方式来处理信息,所以如遇障碍就不易逾越,且抽象思维又比较难以理解;而形象思维主要以视觉空间的非线性方式处理信息,所以又缺乏严密性。在人的思维过程中,
期刊
现代思维科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贵生疑,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问,有问才有悟,有悟才有新。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1 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必要性     先看一个真实的案例:2001年,美国一个教育代表团来到上海考察中国的科学课,上海市安排了一位特级物理教师授课.这节课上,教师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课堂气氛活泼,老师提出的问题学
期刊
“三主五步”教学法是具有桑植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三主”指的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训练为主线,“五步”指的是定向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总结归纳、巩固提升。“三主五步”教学法最大限度地挖掘教材和教学过程的乐学因素,激发学生热情,使之积极参与学习,主动提问并乐于为问题而探讨,把本来枯燥、烦琐的学习生活变得愉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近一年的教学中,笔者在不断地尝试和探
期刊
活用文本,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以读促写,激发作文兴趣,这是攻克小学生作文难关的有效方法之一。它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儿童从实践中学习,从阅读中学到的知识,立即可以实践于写作练习,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它也符合儿童的学习心理:儿童模仿性强。读了一篇范文,便能尝试写出与范文相类似的文章;它还降低了习作的难度,让学生的习作言之有物,且有了参照、借鉴,使学生乐于表达。    1 从文本的字词入手,推敲替换
期刊
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能把语文课上成科学类、思想品德或别的什么课,而要把语文课上得象语文课,就是要还语文的本体特征。其次,小学语文又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下,怎样才能把小学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呢?在这里,我想用如下的三个“味”来考虑怎样把语文课上得“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