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思维科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贵生疑,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问,有问才有悟,有悟才有新。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1 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必要性
先看一个真实的案例:2001年,美国一个教育代表团来到上海考察中国的科学课,上海市安排了一位特级物理教师授课.这节课上,教师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课堂气氛活泼,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对答如流。当老师宣布“这节课就上到这里”时,下课的铃声响起,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听课的美国人面无表情,当中方人员询问对这节课的印象时,美国老师说:“这节课上的所有问题学生都会了,这节课上它有什么意义呢?”我们不能说美国教师的评价就完全正确,但它却能激发我们更多的理性思考。正因如此,这次新课程改革,专家们把“大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定为教学目标,以提高全民族的问题意识与创新能力。做为战斗在一线上的老师们,要想培养出一大批富有创新意识,适应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材,非常需要老师们重视对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2 “提出问题能力发展”的五个阶段
2.1 敢于提出问题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学生对于听课中不懂的地方、不会做的习题,敢于问老师和同学,而不是听之任之,或一抄了之。这是初级阶段即使所提问题都是就事论事,但已敢问,因而这也是一个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有很大帮助。一般来说,经过老师的鼓励、帮助与教育,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达到这一阶段水平。
2.2 简单模仿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会初步按老师提问的方法来提出问题。如对一个不会做的习题,不是像第一阶段那样直截了当地说:“老师,这个题怎么做?”而是问老师,这句话什么意思,或这两层意思怎么联系起来等.虽然这时候,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还比较简单,甚至十分幼稚可笑,但已表明他们是在思考的基础上提问的,已经有了不少的长进,应予肯定。当然,老师在解答时也要画龙点睛,并留有一定余地,让他们继续去思考、去提问、去探索。
2.3 初具意识地思考后提问阶段.学生在学会简单模仿提问的基础上,开始有意识地思考问题,试图提出一些有新意的问题。在这一阶段里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成熟感,而不是一般的某个具体的题目了。如老师在进行速度概念的教学中讲到,速度概念是为了比较运动的快慢而引进的,课后就有同学提出,既然速度的物理意义是表示运动的快慢,那为什么要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来表述,而不是用通过单位距离所花的时间来表述呢?这种问题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听课时如不进行积极认真的思考,是绝对提不出这样的问题来的。
2.4 带着问题学,钻研以后再问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体现了一定的水平,有时往往会将老师的“军”。如在进行“摩擦力”一节内容的教学中,老师在讲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时,有一种方法是:加润滑油,让两个接触面彼此分开。事后,有一个学生就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根据摩擦力的定义,我们知道:摩擦力产生的其中一个条件是:两物体要接触,现在两接触面已经分开了,他们之间就没有摩擦力?怎能谈得上还要减小呢?学生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他们虽然处在21世纪初,却已经注意到了经典物理所不能解决的某些问题,量子力学中的摩擦力的微观解释就应该呼之欲出了。
2.5 融会贯通,深思熟虑后再问阶段.这个阶段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能击中关键,具有“提示规律”、“猜测”、“发现”的特征.如进而能“解决问题”,往往是一篇很好的物理论文。当然,只有很少部分学生才能达到这一阶段的水平,这部分学生已初步具备了向物理高深领域冲击的基础,质疑已成为他们的本能,这些学生毫无疑问地已获得了终身学习的基础和能力。
3 在物理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
①教育学生多“提出问题”,凡事都要想一想。②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途径。在备课和教学中,教师应随时自然地进行“心理换位”,可设想一下处在学生的地位,能提出哪些方面的问题?当学生没有提出问题时,老师可扮演学生的角色,“假如我是学生,我会提出下面的问题……”,给学生以启发。③对实验提问。物理学离不开实验,无论是演示实验、小实验还是学生实验,只要仔细观察、积极思考,总有取之不尽的素材。如简单的凸透镜成像实验,发现无论怎样移动透镜,在光屏上却总找不到烛焰的清晰的像,原因何在呢?对这些问题,教师大可不必亲自回答,而是要抓住机会引导学生自己去总结、归纳,必要的时候,还可将这一问题放在全班讨论,请同学一起分析。经过集思广益,同学们一般会找到以下原因:烛焰离透镜的距离比透镜的焦距小;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水平直线上;烛焰离透镜的距离比焦距略大,使得像距过大,超过光具座的长度;透镜的焦距过大;烛焰的强度太小,等等。④对“现实生活”提问。⑤对“解法”提问。解题是学习物理的一个方面,但单纯做题,既不思考,也不提问,效果一定不好.乔治.波里亚在<<怎样解题>>一书中指出:“对你自己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当你有目的地向自己提出问题时,也就变作你的问题”,而“假使你能适当地应用这些问句和提示来问你自己,它们可以帮助你解决你的问题”,“假使你能适当地应用这同样的问句和提示来问你的学生,你就可以帮助他解决他的问题”。⑥对“物理思想方法”提问。怎样分析?怎样综合?怎样总结?如何分类?怎样类比?如何探索?怎样联想?如何转化?怎样讨论?如何构造物理模型?等等。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学生模仿、实践的机会多得是。⑦对“物理问题”提问。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免不了要做一些习题,但教师教学过程中千万不能让学生有纯粹为了完成老师的作业而做题的思想,要让学生体味到很多的习题,即使是某些中考题,或者是竞赛题,都有很多是可以值得商榷的,经常想想一些题目是否有不妥当的地方,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都很有帮助。⑧对“知识的串联综合、各学科的交叉渗透”提问。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善于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知识,发展求异思维,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我们相信:“最精湛的教学艺术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提出问题”,提问是探究的源,发现是提问和探索的果。
1 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必要性
先看一个真实的案例:2001年,美国一个教育代表团来到上海考察中国的科学课,上海市安排了一位特级物理教师授课.这节课上,教师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课堂气氛活泼,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对答如流。当老师宣布“这节课就上到这里”时,下课的铃声响起,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听课的美国人面无表情,当中方人员询问对这节课的印象时,美国老师说:“这节课上的所有问题学生都会了,这节课上它有什么意义呢?”我们不能说美国教师的评价就完全正确,但它却能激发我们更多的理性思考。正因如此,这次新课程改革,专家们把“大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定为教学目标,以提高全民族的问题意识与创新能力。做为战斗在一线上的老师们,要想培养出一大批富有创新意识,适应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材,非常需要老师们重视对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2 “提出问题能力发展”的五个阶段
2.1 敢于提出问题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学生对于听课中不懂的地方、不会做的习题,敢于问老师和同学,而不是听之任之,或一抄了之。这是初级阶段即使所提问题都是就事论事,但已敢问,因而这也是一个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有很大帮助。一般来说,经过老师的鼓励、帮助与教育,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达到这一阶段水平。
2.2 简单模仿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会初步按老师提问的方法来提出问题。如对一个不会做的习题,不是像第一阶段那样直截了当地说:“老师,这个题怎么做?”而是问老师,这句话什么意思,或这两层意思怎么联系起来等.虽然这时候,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还比较简单,甚至十分幼稚可笑,但已表明他们是在思考的基础上提问的,已经有了不少的长进,应予肯定。当然,老师在解答时也要画龙点睛,并留有一定余地,让他们继续去思考、去提问、去探索。
2.3 初具意识地思考后提问阶段.学生在学会简单模仿提问的基础上,开始有意识地思考问题,试图提出一些有新意的问题。在这一阶段里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成熟感,而不是一般的某个具体的题目了。如老师在进行速度概念的教学中讲到,速度概念是为了比较运动的快慢而引进的,课后就有同学提出,既然速度的物理意义是表示运动的快慢,那为什么要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来表述,而不是用通过单位距离所花的时间来表述呢?这种问题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听课时如不进行积极认真的思考,是绝对提不出这样的问题来的。
2.4 带着问题学,钻研以后再问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体现了一定的水平,有时往往会将老师的“军”。如在进行“摩擦力”一节内容的教学中,老师在讲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时,有一种方法是:加润滑油,让两个接触面彼此分开。事后,有一个学生就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根据摩擦力的定义,我们知道:摩擦力产生的其中一个条件是:两物体要接触,现在两接触面已经分开了,他们之间就没有摩擦力?怎能谈得上还要减小呢?学生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他们虽然处在21世纪初,却已经注意到了经典物理所不能解决的某些问题,量子力学中的摩擦力的微观解释就应该呼之欲出了。
2.5 融会贯通,深思熟虑后再问阶段.这个阶段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能击中关键,具有“提示规律”、“猜测”、“发现”的特征.如进而能“解决问题”,往往是一篇很好的物理论文。当然,只有很少部分学生才能达到这一阶段的水平,这部分学生已初步具备了向物理高深领域冲击的基础,质疑已成为他们的本能,这些学生毫无疑问地已获得了终身学习的基础和能力。
3 在物理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
①教育学生多“提出问题”,凡事都要想一想。②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途径。在备课和教学中,教师应随时自然地进行“心理换位”,可设想一下处在学生的地位,能提出哪些方面的问题?当学生没有提出问题时,老师可扮演学生的角色,“假如我是学生,我会提出下面的问题……”,给学生以启发。③对实验提问。物理学离不开实验,无论是演示实验、小实验还是学生实验,只要仔细观察、积极思考,总有取之不尽的素材。如简单的凸透镜成像实验,发现无论怎样移动透镜,在光屏上却总找不到烛焰的清晰的像,原因何在呢?对这些问题,教师大可不必亲自回答,而是要抓住机会引导学生自己去总结、归纳,必要的时候,还可将这一问题放在全班讨论,请同学一起分析。经过集思广益,同学们一般会找到以下原因:烛焰离透镜的距离比透镜的焦距小;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水平直线上;烛焰离透镜的距离比焦距略大,使得像距过大,超过光具座的长度;透镜的焦距过大;烛焰的强度太小,等等。④对“现实生活”提问。⑤对“解法”提问。解题是学习物理的一个方面,但单纯做题,既不思考,也不提问,效果一定不好.乔治.波里亚在<<怎样解题>>一书中指出:“对你自己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当你有目的地向自己提出问题时,也就变作你的问题”,而“假使你能适当地应用这些问句和提示来问你自己,它们可以帮助你解决你的问题”,“假使你能适当地应用这同样的问句和提示来问你的学生,你就可以帮助他解决他的问题”。⑥对“物理思想方法”提问。怎样分析?怎样综合?怎样总结?如何分类?怎样类比?如何探索?怎样联想?如何转化?怎样讨论?如何构造物理模型?等等。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学生模仿、实践的机会多得是。⑦对“物理问题”提问。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免不了要做一些习题,但教师教学过程中千万不能让学生有纯粹为了完成老师的作业而做题的思想,要让学生体味到很多的习题,即使是某些中考题,或者是竞赛题,都有很多是可以值得商榷的,经常想想一些题目是否有不妥当的地方,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都很有帮助。⑧对“知识的串联综合、各学科的交叉渗透”提问。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善于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知识,发展求异思维,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我们相信:“最精湛的教学艺术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提出问题”,提问是探究的源,发现是提问和探索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