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教育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新的教育课程改革给农村教育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而农村教师流动性大、待遇不高、分布不均、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也阻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教师 管理难点 对策
当前,农村教师的管理和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阻碍了农村教育的科学发展,阻碍了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影响到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教师流失严重,师资严重短缺
由于城乡之间的经济差异和人才流动的社会化,为农村教师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教师和其他人才一样对物质条件需求具有经济人的一面。教师的物质待遇与教师流失有一定的相关联系的。教师的流失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走出农村进城市,向沿海城市、大中城市谋发展;例如在乐安县乡镇的一个中学许多骨干教师由于不满当前的物质条件的需求,而向广东、深圳特区发展,导致原本师资较好的一个学校突然间成了师资不足的学校,从而影响到了学校的教学工作。二是走出本行,进其他单位任职高就的,下海有的是受利益的驱动,金钱的诱惑,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变化 ,想做老板、当经理;有的外借,政府部门缺文职人员就从教育部门借用,被借用的几乎都是特优秀的中青年教师。目前有许多教师又热衷于报考公务员,这无形之中又加剧了教师数量的减少。以上几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师队伍的建设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影响了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从另一个方面看,近些年来国家对大中专毕业生毕业政策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实行大学生自主就业、双向选择的新型就业模式。这种就业政策的转变,导致了农村学校师资的断层现象明显,笔者所在县的许多农村学校近十年来没有进过一个新老师,导致学校教师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一大批教师面临着退休而补充却没能跟上,导致很多学校教师数量严重缺少。
二、市场经济作用下部分农村教师师德下滑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一些教师受拜金主义的影响,怕苦怕累、追求安逸的生活,讲实惠贪图方便,一切向利益看的思想有所抬头;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有些学校也兴起走后门,有关系走后门的小孩就用心地辅导,座位也是前面或者中间,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中饱私囊也就见怪不怪了,长期以往,教师为人师表的表率荡然无存。在农村学校,有些教师因为在农村就一心二用,有事办事、有活干活的现象常常发生,有些教师甚至让学生到家里帮忙干活,如此一来形成了以物质代替精神,以金钱代替思想工作。学生怎能安心学知识,这样不是误人子弟吗?却不知教师工作是复杂的创造性劳动,既有个体性又有群体性,具有长效性,滞后性和隐蔽性。
三、农村教师分布不均
由于农村教师流动性较大,城区与农村教师分布上不均衡,农村教师在数量上和师生比例上少了,特别是农村中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少了,很多教师不愿意到农村去教书,在评选到了高职称后,都想方设法往上调,不愿安心扎根农村学校,给农村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同时,集镇与乡村教师也分布不均衡,中心小学、初中都是人满为患,乡村完小和教学点缺乏教师,有的完小只有七八个教师,个别地方甚至更少,缺编教师有的地方就由临时老师来上课,但这却又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同时也加重了乡镇、村民的负担。
四、农村教师结构不合理
目前,农村各地普遍存在教师所教学科不合理的现象。大部分语数教师偏多,而体、美、艺、英语等教师较少,适应不了义务教育阶段办学的需要,很难做到培养的学生能够实现全面发展。并且从往年各师范院校的招生情况来看,国家在体、美、艺这方面的招生还是比较少,加上有些学生毕业后转行,有的被非教育单位截走。针对学校体美艺教师太少导致无人上课的情况,学校也只能找一些教语、数教师来上这些课,但是不是专业的教师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五、农村教师的素质普遍偏低
在农村,特别是在一些偏远的山区,农村小学有相当一部分的教师是从社会上录用的民办教师(现已转公办),有顶替的,有代课的,这部分教师在学历上、业务素质上都相对较低,与城镇教师的素质和水平相比较是存在着较大差距的。自1985年全国中小学师资工作会议之后,我国就开始有计划地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十几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然而,我们同时也应看到广大农村小学教师由于各种原因,学历的达标率并未从根本上扭转不合格的局面。从整体上讲,农村教师知识面狭窄,整体素质偏低无法满足目前学生的需求,给农村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一定难度的挑战。而且,由于教育经费的不足,加上许多地方政策落实不到位,不能很好的对农村教师进行有计划的培训和进修教育。并且农村学校通常没有骨干教师,没有像样的优秀教师,导致在很多农村学校学无方向,学无榜样,学无示范。
笔者认为,解决好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的问题,我们要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切实提高教师的待遇;通过狠抓改革,正确实行管理制度,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通过加强调节,建好供给渠道,改善教师分布情况;通过改善教育环境,努力改善教师结构,优化学科组合;通过搞好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素质;通过抓好培训机制,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的管理,为学校提供一支德才兼备、数量足够、结构合理、质量过硬、建设稳定的农村教师队伍。
关键词:农村教师 管理难点 对策
当前,农村教师的管理和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阻碍了农村教育的科学发展,阻碍了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影响到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教师流失严重,师资严重短缺
由于城乡之间的经济差异和人才流动的社会化,为农村教师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教师和其他人才一样对物质条件需求具有经济人的一面。教师的物质待遇与教师流失有一定的相关联系的。教师的流失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走出农村进城市,向沿海城市、大中城市谋发展;例如在乐安县乡镇的一个中学许多骨干教师由于不满当前的物质条件的需求,而向广东、深圳特区发展,导致原本师资较好的一个学校突然间成了师资不足的学校,从而影响到了学校的教学工作。二是走出本行,进其他单位任职高就的,下海有的是受利益的驱动,金钱的诱惑,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变化 ,想做老板、当经理;有的外借,政府部门缺文职人员就从教育部门借用,被借用的几乎都是特优秀的中青年教师。目前有许多教师又热衷于报考公务员,这无形之中又加剧了教师数量的减少。以上几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师队伍的建设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影响了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从另一个方面看,近些年来国家对大中专毕业生毕业政策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实行大学生自主就业、双向选择的新型就业模式。这种就业政策的转变,导致了农村学校师资的断层现象明显,笔者所在县的许多农村学校近十年来没有进过一个新老师,导致学校教师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一大批教师面临着退休而补充却没能跟上,导致很多学校教师数量严重缺少。
二、市场经济作用下部分农村教师师德下滑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一些教师受拜金主义的影响,怕苦怕累、追求安逸的生活,讲实惠贪图方便,一切向利益看的思想有所抬头;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有些学校也兴起走后门,有关系走后门的小孩就用心地辅导,座位也是前面或者中间,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中饱私囊也就见怪不怪了,长期以往,教师为人师表的表率荡然无存。在农村学校,有些教师因为在农村就一心二用,有事办事、有活干活的现象常常发生,有些教师甚至让学生到家里帮忙干活,如此一来形成了以物质代替精神,以金钱代替思想工作。学生怎能安心学知识,这样不是误人子弟吗?却不知教师工作是复杂的创造性劳动,既有个体性又有群体性,具有长效性,滞后性和隐蔽性。
三、农村教师分布不均
由于农村教师流动性较大,城区与农村教师分布上不均衡,农村教师在数量上和师生比例上少了,特别是农村中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少了,很多教师不愿意到农村去教书,在评选到了高职称后,都想方设法往上调,不愿安心扎根农村学校,给农村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同时,集镇与乡村教师也分布不均衡,中心小学、初中都是人满为患,乡村完小和教学点缺乏教师,有的完小只有七八个教师,个别地方甚至更少,缺编教师有的地方就由临时老师来上课,但这却又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同时也加重了乡镇、村民的负担。
四、农村教师结构不合理
目前,农村各地普遍存在教师所教学科不合理的现象。大部分语数教师偏多,而体、美、艺、英语等教师较少,适应不了义务教育阶段办学的需要,很难做到培养的学生能够实现全面发展。并且从往年各师范院校的招生情况来看,国家在体、美、艺这方面的招生还是比较少,加上有些学生毕业后转行,有的被非教育单位截走。针对学校体美艺教师太少导致无人上课的情况,学校也只能找一些教语、数教师来上这些课,但是不是专业的教师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五、农村教师的素质普遍偏低
在农村,特别是在一些偏远的山区,农村小学有相当一部分的教师是从社会上录用的民办教师(现已转公办),有顶替的,有代课的,这部分教师在学历上、业务素质上都相对较低,与城镇教师的素质和水平相比较是存在着较大差距的。自1985年全国中小学师资工作会议之后,我国就开始有计划地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十几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然而,我们同时也应看到广大农村小学教师由于各种原因,学历的达标率并未从根本上扭转不合格的局面。从整体上讲,农村教师知识面狭窄,整体素质偏低无法满足目前学生的需求,给农村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一定难度的挑战。而且,由于教育经费的不足,加上许多地方政策落实不到位,不能很好的对农村教师进行有计划的培训和进修教育。并且农村学校通常没有骨干教师,没有像样的优秀教师,导致在很多农村学校学无方向,学无榜样,学无示范。
笔者认为,解决好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的问题,我们要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切实提高教师的待遇;通过狠抓改革,正确实行管理制度,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通过加强调节,建好供给渠道,改善教师分布情况;通过改善教育环境,努力改善教师结构,优化学科组合;通过搞好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素质;通过抓好培训机制,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的管理,为学校提供一支德才兼备、数量足够、结构合理、质量过硬、建设稳定的农村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