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外伤后去骨瓣减压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3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分析颅脑外伤后去骨瓣减压的并发症。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40例,根据GCS评分将其分为两组,3-8分18例,9-14分22例,根据血肿量将其分为两组,≤30V/ml组24例,>30V/ml组16例,比较不同GCS评分、血肿量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GCS评分3-8分组并发症率为66.7%,明显高于9-14分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血肿量>30V/ml组并发症率为50.0%,高于血肿量≤30V/ml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脑外伤后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较为常见,入院GCS评分、血肿量为危险因素,GCS评分越低、血肿量越多,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
  关键词:颅脑外伤 去骨瓣减压术 并发症 GCS评分 血肿量
  颅脑外伤是指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所造成的损伤,常见于打击伤、交通事故、坠落、摔伤、工伤等,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严重创伤,该病具有病情复杂、变化快、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受伤后患者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及思维、意识、感觉、运动障碍等[1]。颅内压增高是颅脑外伤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临床常采用药物保守治疗,当药物不能有效降低颅内压时,则实施去骨瓣减压术,通过清除颅内血肿降低颅内压,缓解大脑动脉压力,改善脑组织血液供给,挽救患者生命,术后不可避免的产生一些并发症,如何减少并发症也是医护人员思考的重要问题[2]。本文对我院收治的颅脑外伤后行去骨瓣减压术患者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4年5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40例,排除颅脑损伤前有功能障碍、器质性脑部疾病及其他器官严重受损患者。按照入院GCS评分将其分为两组,3-8分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11-68岁,平均(37.1±9.4)岁,其中车祸撞击伤10例,坠落伤4例,暴力打击伤3例,机器及其他伤1例;颅脑伤型:脑挫裂伤6例,硬膜外血肿3例,硬膜下血肿2例,脑内血肿1例,多发血肿1例,原发性脑干损伤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9-14分22例,男15例,女7例,年龄14-69岁,平均(38.2±7.9)岁,其中车祸撞击伤13例,坠落伤5例,暴力打击伤2例,机器及其他伤2例;颅脑伤型:脑挫裂伤8例,硬膜外血肿4例,硬膜下血肿3例,脑内血肿2例,多发血肿1例,原发性脑干损伤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根据患者血肿量将其分为两组,≤30V/ml组24例,男15例,女9例,年龄11-63岁,平均(36.8±10.4)岁,其中车祸撞击伤11例,坠落伤7例,暴力打击伤4例,机器及其他伤2例;入院GCS评分5-14分,平均(8.4±1.7)分;>30V/ml组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15-69岁,平均(38.2±8.8)岁,其中车祸撞击伤12例,坠落伤2例,暴力打击伤1例,机器及其他伤1例;入院GCS评分3-11分,平均(7.1±1.2)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GCS评分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去骨瓣减压术,取仰卧位,头偏向对侧约45°,手术侧肩下垫高约10cm,其中11例采用欧美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于耳前切口向上,向后至顶部弧,向前至额部,去骨瓣10cm*12cm,骨窗底部至中颅窝底,剪开硬脑膜,开放外侧裂池,放置引流管后关颅;25例采用常规额顶去骨瓣开颅减压术,于额顶或颞顶作马蹄形切口,去骨瓣10cm*10cm,清除血肿及坏死组织,减压后放置引流管,减张缝合硬脑膜,并关颅;4例采用经验额顶去骨瓣开颅减压术,于额颞部去骨瓣6cm*5cm,术后均给予脱水、预防感染等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不同GCS评分、血肿量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X2检验和t检验,检验水准为σ=0.05。
  2 结果
  GCS评分3-8分组患者并发症率为66.7%,9-14分组为18.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体见下表1。
  表1 不同GCS评分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血肿量≤30V/ml组患者并发症率为12.5%,>30V/ml组为5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下表2。
  表2 不同血肿量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活动的机械化程度日益提高,颅脑外伤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及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3]。去骨瓣减压术是治疗颅脑外伤的重要手段,但术后易发生并发症,脑膨出是指脑组织通过颅骨缺损处疝出,也称脑切口疝,是由于大骨瓣缺损破坏颅内压力平衡,易使脑组织膨出或嵌顿,可造成缺血及脑组织坏死,并进一步引发迟发性颅内血肿,加重患者的功能障碍[4]。另一方面,清除血肿后,脑实质水分流向骨瓣缺损区域,部分水分潴留,压迫局部神经组织,并且颅内压力突然降低,易发生微血管破裂和蛛网膜撕裂,导致脑脊液渗漏、血浆成分渗出,并积聚在硬膜下腔形成积液,脑脊液循环障碍容易引发脑积水。
  颅脑外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手术疗效及预后,要严格把握去骨瓣手术指征,若骨瓣比较大,术中应尽可能关闭硬膜,早期行颅骨缺损修补,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均可预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另一方面,治疗前GCS评分和血肿量反应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病情越重,并发症发生风险越大,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特别是GCS评分低、血肿量大患者,及时发现并发症,并给予有效的治疗,挽救患者生命,提高预后[5]。本文对40例颅脑外伤行去骨瓣减压术患者进行分析,发现GCS评分3-8分、血肿量>30V/ml的患者并发症率明显高于GCS评分9-14分、血肿量≤30V/ml的患者,对比差异明显,P<0.05。因此,GCS评分和血肿量是颅脑外伤后行去骨瓣减压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要密切观察GCS评分低、血肿量大患者的病情变化。
  参考文献:
  [1]胡正祥,杨魁元.颅脑外伤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膨出$颅内血肿及脑梗死的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12):998-1001.
  [2]吴长武.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临床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6):57.
  [3]陆进江,兰伟.颅脑外伤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膨出67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7):5-7.
  [4]袁训辉,红燕,赵海英等.颅脑外伤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膨出、颅内血肿及脑梗死的临床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3):15-16.
  [5]林超,董艳,于明琨等.创伤性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2,33(11):1260-1262.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腓骨肌皮瓣加种植体植入对颌面部软硬组织缺损的功能重建特点。方法:选取颌面部软硬组织缺损患者31例,均行腓骨肌皮瓣加种植体植入治疗,术后1个月开展II期手术,制作种植体支持的义齿。结果:义齿制作后3个月及6个月的咬合关系良好率、皮瓣成活率与语音功能较术后1个月均无明显变化(P>0.05);但II期手术后3 个月及6个月的患者满意度及下肢功能恢复率则明显高于术后1个月(P 0.05);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妇科千金胶囊与抗生素联合对慢性附件炎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87例在我科就诊的慢性附件炎患者,分为观察组(47例,予妇科千金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和对照组(40例,予常规抗生素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分别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判,并随访半年以上,在第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统计两组患者附件炎有无复发。结果: 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从而更好的指导脑梗死的临床用药。方法:随机选择58例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9例。两组患者都给予常规的卧床休息、调压以及溶栓等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以口服辛伐他汀及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6、9个月后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中膜厚度(IM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
期刊
摘要:目的:比较白内障治疗中小切口劈核术与超声乳化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7月-2013年8月接收白内障患者60例,按临床治疗意愿分成两组(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表面麻醉,观察组患者行中小切口劈核术,对照组患者行超声乳化术,对比其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相应针对性临床治疗后,远视力明显改善,但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白内障临床治疗期间,中小切口劈核术及超声乳化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探讨泮托拉唑在临床中应用的安全性评价和风险管理评估,提高第三代质子泵抑制剂药物的临床应用水平。方法:大规模临床回顾性研究,纳入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使用泮托拉唑及奥美拉唑的患者,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不良症状的发生情况;老年患者的不良反应及危重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过量及长期治疗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初步建立风险管理的处理方案。结果:泮托拉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不良症
期刊
摘要:目的:对机械通气治疗高龄重度急性左心衰竭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是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治疗的80例重度急性左心衰竭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人,给予不同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但具备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急诊重症监护室中毒患者的临床特点,并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52例中毒患者展开研究,回顾性分析其中毒的救护情况、临床资料以及流行病学的特点。结果:所有中毒患者中,女性中毒比率为61.5%较男性的38.5%高。根据患者的中毒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除1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均好转出院。结论:对重症监护室中毒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有利于了解其中毒机制,为
期刊
摘要:目的: 比较腹腔镜和开放手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精索静脉曲张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对照组采用开放手术经腹膜后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止痛药使用率、并发症发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应用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药理。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1个月的短期强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控制、胰岛素水平、体质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患者FPG、2hPG、TG、TC改善情况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患者果糖胺及空腹胰岛素均明显改善,其效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自动体外除颤仪在急诊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急诊科收治的72例急救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除颤治疗情况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行自动除颤仪除颤治疗的为研究组,常规急救的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急救时除颤时间越早,成功率越高,即刻~2min内成功率高达87.5%;两组患者在复苏成功率的比较上χ2=3.9444(p=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