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合组织最近发表了新版的科学技术与工业展望,指出创新可以在经济复苏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世界主要国家的科学、技术与创新政策趋于绿色,各国把环境问题、气候变化、能源等提上了国家科技和创新的重要日程。报告还指出,新兴经济体的科学与创新绩效继续提升,给经合组织成员国带来了机遇,也构成了挑战。
创新在经济复苏中发挥作用
是科学、技术与创新应该成为持续复苏的核心。经济危机之后,科学、技术和创新将会对可持续和持久复苏、对经合组织和非经合组织经济体的增长做出重大貢献。科学、技术与创新还能为应对社会面临的关键挑战开辟新途径:如人口结构变化、全球健康问题及气候变化等。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各国须保持对知识的有效投资。科学、技术与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然而,过去两年的经济活动已经成为科学、技术与创新的严重困难之源。企业面临需求疲软和信贷问题,这妨碍他们继续开展创新活动。贸易、国外投资及国际融资的急剧下降也产生了负面作用,影响了为企业提供技术专长、市场情报、业务联系和国际伙伴的全球价值链。
二是经合组织国家的政策表现出趋异的迹象。经合组织国家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应对这些压力。一些国家宣布削减研发和高等教育的年度预算拨款,其他一些国家则准备效仿。短期来看,这种做法减少了公共研究和私人研发的资源,但长此以往,会导致有利于创新的可用人力资源的减少。但是,另外一些国家如奥地利、德国、韩国和美国最近则增加了对基础科学的投入,加强了公共研究和人力资源,目的是推动未来的创新和增长前景。从中期来看,创新投资需要更广泛的财政基础,这将会对一些经合组织成员国政府保持其对科技创新投入的能力产生进一步的压力。
三是经合组织国家在研发方面的总投资已经放缓。经合组织国家研发开支的实际增长在2007年到2008年间放缓了,从超过4%的年增长率下降为近年的3.1%。专利增长也在近年缓慢了下来,并且经合组织国家的三方专利数在2008年下降了。同样,衡量产品或市场进步的注册商标数量在2008年下降了20%。
从某种意义上说,专利数量的下降可以用质量的改善来弥补,而且企业可能用其他方法来保护其知识基础,如商业秘密或共有知识产权机制。更为积极的是,在1998年至2008年间,除美国外,所有的经合组织国家科学论文的产量都提高了。不过,有人对取消临时财政刺激表示担忧。因为财政刺激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加强科学基础,而刺激措施的退出在某种程度上会抑制投资和产出。
四是新兴经济体的科学与创新绩效继续提升。非经合组织经济体的经济形势要好些。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与创新正在更广阔的区域加强和蔓延。非经合组织经济体继续加大对研发的支出。2008年中国在研发方面的国内总投入相当于经合组织研发总支出的13.1%,而2001年仅为5%。2008年俄罗斯的研发投入是170亿美元,占经合组织国家总和的2.2%,接近于加拿大和意大利所占比例。
五是非经合组织成员国对环境技术的关注日益增加。对环境技术关注的增长很重要,非经合组织成员国中6个新兴经济体(巴西、俄罗斯、印度、印尼、中国和南非)正在大量投资环境技术,这是一个有巨大增长潜力的充满活力的领域,它与气候变化、水、粮食等全球挑战显然密切相关。2007年,6个新兴经济体国家对可再生能源应用的关注高于全球水平,从他们较高的专利申请量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六是科学、技术与创新在6个新兴经济体的增长既给经合组织国家创造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非经合组织经济体科学、技术与创新的发展,对经合组织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庞大的新兴经济体带来了巨大的消费市场、技术人才供应新渠道、新思想以及新合作机会。同时,由此产生的生产和研发重组推动经合组织国家采取新的政策框架。这些政策支持面向新活动的资源重新分配,并帮助企业适应新机遇和市场。个别经合组织国家科技创新的绩效提升是综合实力的源泉,也是扩充全球知识库以推动经济增长和解决社会挑战的机会,同样,那些非经合组织经济体科技创新活动及绩效的增强将最终带来全球效益。
科学、技术与创新政策趋于绿色
一是国家研究政策正变得更加绿色。乍一看,经合组织国家的创新战略大致相似,他们都聚焦于加强创新来提高产业竞争力,尤其是提高生产率、增加就业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新兴经济体和其他非经合组织经济体也把创新视为使经济结构现代化和实现可持续增长的手段。但是,正如研发投资状况各不相同,经合组织成员国的科学、技术与创新政策也在发生变化,甚至可能产生重大差异。
与6个新兴经济体国家的情况类似,许多经合组织国家最近的政策趋势也显示国家研究和创新战略趋于绿色。各国把环境问题、气候变化、能源提上了国家科技和创新的重要议事日程,健康和生活质量也是重要的优先领域。
二是通过国际合作来加强能力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加强国际合作以应对全球挑战被各国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重点多放在完善治理上。一些国家重组政府布局的职能,以此加强高等教育和研发或产业与研究间的联系。另一些则扩大组织来使社会上相关各方参与进来。德国和北欧国家也启动了自己的新战略,旨在推动其公共研究领域的国际化,并增强他们在科学、技术与创新方面开展多边合作的能力。
同时,各国继续关注关键研究领域和新兴产业技术,如生物技术、纳米技术、信息通信技术、新材料及先进制造。多数国家支持这些技术领域的研究,同时也不断努力提高对创新价值链不同阶段的政策支持(如通过资助或税收减免来刺激研发,培育特殊的技术集群或发展风险投资)。以便加强企业利用这些新兴技术领域的公共和私人投资的能力。
三是间接支持在增长,但政府直接资助仍是主要手段。与10年前相比,有更多的国家使用税收优惠,并且方案比以前慷慨得多。如今,有超过20个经合组织成员国提供财政激励来鼓励企业研发,而在1995年仅有12个国家这么做,2004年有18个。在那些没有使用财政激励措施的国家中,德国和芬兰正在考虑引入此类措施。巴西、中国、印度、新加坡和南非等非经合组织国家也为研发投资提供了慷慨的和有竞争力的税收环境。中国对位于特定高新技术园区和投资于生物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及其他高新技术等关键领域的企业提供慷慨的(一般性)研发税收减免。
然而,通过资助、补贴、贷款等提供的直接公共资助仍是支持企业研发的最常见形式,而且对于竞争性的择优计划越来越重视。直接资助和间接资助方法(如研发税收刺激)之间的平衡,因许多因素的影响而异,这些因素有国家产业结构、大型研发密集型企业的情况、研发强度和专业化程度等。
四是政府必须协调区域、国家和国际层次的政策。虽然政府对公共采购、标准、用户参与“拉动”创新等“需求方”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但其对研究和创新“供应方”的支持仍是科学、技术与创新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创新过程的变化,特别是由创新范围扩大、全球新竞争者崛起和全球价值链以及技术融合驱动的创新过程变化,也影响政府设计、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以支持科学、技术与创新绩效的提升。这给政府监测和适应国家科学、技术与创新管理结构的效果以确保区域、国家、国际战略的协调一致带来了压力。
五是对非技术的、用户驱动的创新的支持在增加。由于意识到非技术创新、设计和品牌对竞争力的重要性(尤其是服务部门的企业),政府正加大对非技术和用户驱动的创新的支持力度。特别是智利、丹麦、芬兰、英国和非经合组织成员国巴西,正努力提高这方面的意识,并在鼓励技术创新的同时也鼓励非技术创新。
创新“政策组合”的概念应被应用
一是找到适当的政策组合具有挑战性。政策干预的新目标和理由开发了一个更大的政策手段“工具箱”,这就形成了一种更为复杂的政策环境,从而增加了保持政策组合平衡一致的挑战。值得欣慰的是,过去几十年越来越多的国家已做出重大努力来评估和评价旨在促进科学、技术与创新的计划和工具。然而,要制定出非常适合总体环境和国家目标的一系列“政策组合”,仍然是一个现实的挑战。由于外部因素(如全球化、技术进步、经济和制度发展等)的变化,政府政策的范围和内容会随时间而变化,所以这种挑战将长期存在。
二是需要考虑到各种政策工具间的相互作用。评价政策组合的关键问题是它是否适合和有效。理想情况下,政策组合应该考虑到政策工具之间可能的相互作用(正面和负面的),并确保对国家创新体系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均衡的支持。政策组合需要适合国情——如产业结构(从企业活动和企业规模角度来考虑)、大学和政府研究实验室的作用等等。政策连贯性可以通过建立由信息系统和先进分析能力作支撑的多参与者互动论坛来提高。
创新在经济复苏中发挥作用
是科学、技术与创新应该成为持续复苏的核心。经济危机之后,科学、技术和创新将会对可持续和持久复苏、对经合组织和非经合组织经济体的增长做出重大貢献。科学、技术与创新还能为应对社会面临的关键挑战开辟新途径:如人口结构变化、全球健康问题及气候变化等。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各国须保持对知识的有效投资。科学、技术与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然而,过去两年的经济活动已经成为科学、技术与创新的严重困难之源。企业面临需求疲软和信贷问题,这妨碍他们继续开展创新活动。贸易、国外投资及国际融资的急剧下降也产生了负面作用,影响了为企业提供技术专长、市场情报、业务联系和国际伙伴的全球价值链。
二是经合组织国家的政策表现出趋异的迹象。经合组织国家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应对这些压力。一些国家宣布削减研发和高等教育的年度预算拨款,其他一些国家则准备效仿。短期来看,这种做法减少了公共研究和私人研发的资源,但长此以往,会导致有利于创新的可用人力资源的减少。但是,另外一些国家如奥地利、德国、韩国和美国最近则增加了对基础科学的投入,加强了公共研究和人力资源,目的是推动未来的创新和增长前景。从中期来看,创新投资需要更广泛的财政基础,这将会对一些经合组织成员国政府保持其对科技创新投入的能力产生进一步的压力。
三是经合组织国家在研发方面的总投资已经放缓。经合组织国家研发开支的实际增长在2007年到2008年间放缓了,从超过4%的年增长率下降为近年的3.1%。专利增长也在近年缓慢了下来,并且经合组织国家的三方专利数在2008年下降了。同样,衡量产品或市场进步的注册商标数量在2008年下降了20%。
从某种意义上说,专利数量的下降可以用质量的改善来弥补,而且企业可能用其他方法来保护其知识基础,如商业秘密或共有知识产权机制。更为积极的是,在1998年至2008年间,除美国外,所有的经合组织国家科学论文的产量都提高了。不过,有人对取消临时财政刺激表示担忧。因为财政刺激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加强科学基础,而刺激措施的退出在某种程度上会抑制投资和产出。
四是新兴经济体的科学与创新绩效继续提升。非经合组织经济体的经济形势要好些。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与创新正在更广阔的区域加强和蔓延。非经合组织经济体继续加大对研发的支出。2008年中国在研发方面的国内总投入相当于经合组织研发总支出的13.1%,而2001年仅为5%。2008年俄罗斯的研发投入是170亿美元,占经合组织国家总和的2.2%,接近于加拿大和意大利所占比例。
五是非经合组织成员国对环境技术的关注日益增加。对环境技术关注的增长很重要,非经合组织成员国中6个新兴经济体(巴西、俄罗斯、印度、印尼、中国和南非)正在大量投资环境技术,这是一个有巨大增长潜力的充满活力的领域,它与气候变化、水、粮食等全球挑战显然密切相关。2007年,6个新兴经济体国家对可再生能源应用的关注高于全球水平,从他们较高的专利申请量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六是科学、技术与创新在6个新兴经济体的增长既给经合组织国家创造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非经合组织经济体科学、技术与创新的发展,对经合组织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庞大的新兴经济体带来了巨大的消费市场、技术人才供应新渠道、新思想以及新合作机会。同时,由此产生的生产和研发重组推动经合组织国家采取新的政策框架。这些政策支持面向新活动的资源重新分配,并帮助企业适应新机遇和市场。个别经合组织国家科技创新的绩效提升是综合实力的源泉,也是扩充全球知识库以推动经济增长和解决社会挑战的机会,同样,那些非经合组织经济体科技创新活动及绩效的增强将最终带来全球效益。
科学、技术与创新政策趋于绿色
一是国家研究政策正变得更加绿色。乍一看,经合组织国家的创新战略大致相似,他们都聚焦于加强创新来提高产业竞争力,尤其是提高生产率、增加就业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新兴经济体和其他非经合组织经济体也把创新视为使经济结构现代化和实现可持续增长的手段。但是,正如研发投资状况各不相同,经合组织成员国的科学、技术与创新政策也在发生变化,甚至可能产生重大差异。
与6个新兴经济体国家的情况类似,许多经合组织国家最近的政策趋势也显示国家研究和创新战略趋于绿色。各国把环境问题、气候变化、能源提上了国家科技和创新的重要议事日程,健康和生活质量也是重要的优先领域。
二是通过国际合作来加强能力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加强国际合作以应对全球挑战被各国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重点多放在完善治理上。一些国家重组政府布局的职能,以此加强高等教育和研发或产业与研究间的联系。另一些则扩大组织来使社会上相关各方参与进来。德国和北欧国家也启动了自己的新战略,旨在推动其公共研究领域的国际化,并增强他们在科学、技术与创新方面开展多边合作的能力。
同时,各国继续关注关键研究领域和新兴产业技术,如生物技术、纳米技术、信息通信技术、新材料及先进制造。多数国家支持这些技术领域的研究,同时也不断努力提高对创新价值链不同阶段的政策支持(如通过资助或税收减免来刺激研发,培育特殊的技术集群或发展风险投资)。以便加强企业利用这些新兴技术领域的公共和私人投资的能力。
三是间接支持在增长,但政府直接资助仍是主要手段。与10年前相比,有更多的国家使用税收优惠,并且方案比以前慷慨得多。如今,有超过20个经合组织成员国提供财政激励来鼓励企业研发,而在1995年仅有12个国家这么做,2004年有18个。在那些没有使用财政激励措施的国家中,德国和芬兰正在考虑引入此类措施。巴西、中国、印度、新加坡和南非等非经合组织国家也为研发投资提供了慷慨的和有竞争力的税收环境。中国对位于特定高新技术园区和投资于生物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及其他高新技术等关键领域的企业提供慷慨的(一般性)研发税收减免。
然而,通过资助、补贴、贷款等提供的直接公共资助仍是支持企业研发的最常见形式,而且对于竞争性的择优计划越来越重视。直接资助和间接资助方法(如研发税收刺激)之间的平衡,因许多因素的影响而异,这些因素有国家产业结构、大型研发密集型企业的情况、研发强度和专业化程度等。
四是政府必须协调区域、国家和国际层次的政策。虽然政府对公共采购、标准、用户参与“拉动”创新等“需求方”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但其对研究和创新“供应方”的支持仍是科学、技术与创新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创新过程的变化,特别是由创新范围扩大、全球新竞争者崛起和全球价值链以及技术融合驱动的创新过程变化,也影响政府设计、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以支持科学、技术与创新绩效的提升。这给政府监测和适应国家科学、技术与创新管理结构的效果以确保区域、国家、国际战略的协调一致带来了压力。
五是对非技术的、用户驱动的创新的支持在增加。由于意识到非技术创新、设计和品牌对竞争力的重要性(尤其是服务部门的企业),政府正加大对非技术和用户驱动的创新的支持力度。特别是智利、丹麦、芬兰、英国和非经合组织成员国巴西,正努力提高这方面的意识,并在鼓励技术创新的同时也鼓励非技术创新。
创新“政策组合”的概念应被应用
一是找到适当的政策组合具有挑战性。政策干预的新目标和理由开发了一个更大的政策手段“工具箱”,这就形成了一种更为复杂的政策环境,从而增加了保持政策组合平衡一致的挑战。值得欣慰的是,过去几十年越来越多的国家已做出重大努力来评估和评价旨在促进科学、技术与创新的计划和工具。然而,要制定出非常适合总体环境和国家目标的一系列“政策组合”,仍然是一个现实的挑战。由于外部因素(如全球化、技术进步、经济和制度发展等)的变化,政府政策的范围和内容会随时间而变化,所以这种挑战将长期存在。
二是需要考虑到各种政策工具间的相互作用。评价政策组合的关键问题是它是否适合和有效。理想情况下,政策组合应该考虑到政策工具之间可能的相互作用(正面和负面的),并确保对国家创新体系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均衡的支持。政策组合需要适合国情——如产业结构(从企业活动和企业规模角度来考虑)、大学和政府研究实验室的作用等等。政策连贯性可以通过建立由信息系统和先进分析能力作支撑的多参与者互动论坛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