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A (B中mó应为mú;C中“振惊”应为“震惊”;D中 zhāng应为zhuāng。)
2. C (“涵盖”是包含、包容的意思,“覆盖”是遮盖的意思,此处重在内容,“涵盖”比较妥当;“从新”是从头再来,强调形式不变,“重新”也是从头再来,强调内容的变换;“披露”的主体一般是报纸杂志,“透露”的主体一般是人。)
3. A (“目无全牛”是技艺十分娴熟的意思;“江河日下”指事物日趋衰落,一天不如一天;“坐收渔利”是利用别人的矛盾而获利的意思。)
4. D (A项有歧义;B项语序不当,应改为“《唐诗鉴赏辞典》自问世以后的近30年来,由于具有特色……”;C项搭配不当,“问题”不能“安排”。)
5. A (语段的最后是“误解与曲解”,那么前文应该是“可以分割”与“无关”。)
6. A (A项中的“唐代话本、宋元传奇”应为“唐代传奇、宋元话本”。)
7. C (哲理数学是新学科,不存在完善的问题。)
8. B (传统数学与哲理数学二者根本不同;受形式逻辑的束缚并不说明理论基础是形式逻辑;原文没有讲运算方法的比较。)
9. A (B项中主导属性明晰度、关联偏差、中心变量明晰度等是概念而不是量;C项的因果关系不对,哲理数学研究的也不是这几个科学门类相互之间的关系;D项中目的错。)
10. D (D项中的“哲学概念数字化”是错误的。)
11. B (“刺”意应为“指责、讽刺”。)
12. C (C项中两个“以”都是“凭”的意思;A项中两个“于”意思分别为“被”和“在”;B项中两个“乃”意思分别为“竟然”和“才”;D项中两个“因”字意思分别为“就”和“因为”。)
13. C (③句是讲梅圣俞幼年的才华; ⑥句是讲梅圣俞若被朝廷所用可能为朝廷作的贡献。)
14. B (作者并非阐述“只有困窘的处境才能写出好诗”的观点,相反对这种情况是深表痛惜的。)
15. (1) 世上一般人只是知道他的诗罢了 (2分,“徒”“知”“而已”各半分,语句通顺半分。)
(2) 怎么使他一直到老年仍然潦倒,尽写些失意的诗篇 (3分,“奈何”“老”“得志”“为”“穷”各半分,语句通顺半分。)
(3) 我一向爱读圣俞的诗,担心不能全部得到,使我感到意外高兴的是谢君能够分类编辑(他的诗) (3分,“尝”“嗜”“患”“遽喜”“类”“次”各半分。)
16. (1) 岑参是盛唐诗人,盛唐诗歌的面貌是不能用低回感伤这样的字眼形容的。第一句从空间落笔,写得气象阔远,豪迈苍劲。“走马疾行”显示了旅途紧张;“西来”,点明行进方向;“欲到天”既写出了边塞离家之远,又展现了西北边地野旷天低的气势。第二句从时间着眼,既点明离家已经两月,又反映出对故乡亲人的无限思念,柔情似水,哀而不伤。
(2) 第三句直抒胸臆,故设疑问,并不作正面回答。第四句转而融情于景,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
17. (1)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登幽州台歌
18. ①表层意思是对风雪的实写。②深层意思是表现老夫妇的悲凉境遇。文中已经“失子”的老年夫妇,又将面临“失财”甚至“丢命”的威胁,使读者心灵受到极大的震动。③结构上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答对其中任何两点,即可得2分。)
19.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②营造文中老年夫妇浓重的“思儿”氛围(请注意文中“他们惟一的儿子早在数年前的一个冬天死了”这句话),表现他们浓郁的爱子亲情。③推动情节发展,给歹徒抢劫提供客观的便利条件(古诗云:月黑风高夜,杀人放火天)。在老年夫妇应对歹徒抢劫的过程中,他们对儿子的怜爱之情不断得到呈现。④以美景衬浊事:以雪花的纯洁晶莹反衬歹徒的穷凶极恶。⑤用拟人化手法写雪花,雪花仿佛是一个见证人,见证着文中所写的人间美丑。 (写出其中任何四点,即可得满分。)
20. ①全文极富悬念,情节设置精巧,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②开头和结尾都写到雪花,首尾呼应。
21. A、E(B项中“机智地将前来抢劫的歹徒骗上楼梯”错误,小说中的老年夫妇并没有有意这样做;C项中“感到不可思议”错误,当时在场的每一个人对那对老年夫妇的言行应是一则震惊,二则感动;D项说“他们的虔诚使儿子的在天之灵显灵”说法有误,小说中无此说法。)
22. 根系枝干花朵 (运用比喻,放进喻体,上下文语意连贯即可得满分。不用比喻不得分。一处喻体得当,得1分。)
23. 略 (书斋名用词规范或富于创意,得3分。命名含义言之成理,无明显错别字和语病得3分。)
24. 环保:当森林的绿叶失去颜色,当江河的动脉一朝断流,当荒芜和干涸无穷延伸,泪水将成为滋润人类的惟一泉源。
公交:文明和礼让,是一辆名叫“和谐”的公交车,如果有福乘坐它,我们将享受最温馨的出发和最安全的抵达。
募捐:从灵魂温柔的根系潜涌,万涓成瀑,喷珠溅玉,流泻人间纯净的心流。(懂得运用贴切的意象来表达思想,阅读起来有诗的韵味,字数符合要求,无明显错别字和不合情理之处,即可得满分。)
25. 略 (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梅圣俞诗集序》参考译文】
我听见一般人说诗人很少有得到高官厚禄的,大多数是潦倒不堪。难道真是这样吗?原来世上流传的诗篇,多半出现在古代失意诗人的作品里。大概一般胸怀经世才能而不能在当代实行的读书人,多数喜欢使自己在山水之间纵情游览,看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种种形状,常常寻找它们的特点;内心充满忧愤的情绪,使他产生怨恨、讽刺的念头,表现出贬谪外地的官吏和寡妇哀叹的心思,描绘出人们不便直说的感情,原来是遭遇越失意,诗就写得越好。这样看来,就不是诗能使人失意潦倒,大约是人失意潦倒后能写出好诗来。
我的朋友梅圣俞,年轻时由于叔父的功绩而做河南主簿,多次参加进士考试,总是被主考官所摒弃,长期作州县小官,经历了十多年。年龄快到五十了,还是接受聘书,做别人的幕僚。压抑着满腹的才学,不能在政治事业上发挥出来。他家在安徽宣城县,从小就对诗很熟悉,从儿时起,写出来的诗句已经惊动了那班老前辈;长大了之后,学习六经有关仁义的理论,他做的文章,简洁古雅,内容纯正,不愿迎合一般庸人的口味。世上一般人只是知道他的诗罢了。但是当时不管是杰出的人还是普通的人,谈到诗的必定把圣俞的诗篇作标准;圣俞自己也认为是不得志的人,乐于写诗来发泄,所以他平生写的诗,比起文章来尤其多。世上一般人已经知道他了,可没有向朝廷推荐的。从前王文康公曾经看了他的诗,叹赏道:“两百年来没有这样的好诗了!”虽然很了解他,最后还是没有推荐成。假使他幸而能到朝廷做官,写出《雅》《颂》一类诗篇,来歌颂我们大宋皇帝的功德,呈献到太庙里,赶上《商颂》《周颂》《鲁颂》的作者,难道不伟大么?怎么使他一直到老年仍然潦倒,尽写些失意的诗篇,竟然只描绘虫鱼之类以及写些流落异乡的感叹的诗句。世上一般人只是欣赏这些诗篇的工巧,不知道作者长期潦倒快要衰老了,能够不为他可惜吗?
圣俞的诗写得很多,自己不愿意整理,他的内兄的儿子谢景初,怕它们太多容易遗失,便收集他从洛阳到吴兴这段时期的诗篇,编成十卷。我一向爱读圣俞的诗,担心不能全部得到,使我感到意外高兴的是谢君能够分类编辑,就写篇序文以保存好这些诗篇。
从那以后又过了十五年,圣俞因病在京城逝世,我吊唁他后,给他作了一篇墓志铭,顺带向他的家属要圣俞的诗,得到了他的遗稿一千多篇,连同原来收藏的,挑选其中最好的六百七十七篇,分成十五卷。唉!我对于圣俞的诗,评论得很详细,所以就不再说了。
2. C (“涵盖”是包含、包容的意思,“覆盖”是遮盖的意思,此处重在内容,“涵盖”比较妥当;“从新”是从头再来,强调形式不变,“重新”也是从头再来,强调内容的变换;“披露”的主体一般是报纸杂志,“透露”的主体一般是人。)
3. A (“目无全牛”是技艺十分娴熟的意思;“江河日下”指事物日趋衰落,一天不如一天;“坐收渔利”是利用别人的矛盾而获利的意思。)
4. D (A项有歧义;B项语序不当,应改为“《唐诗鉴赏辞典》自问世以后的近30年来,由于具有特色……”;C项搭配不当,“问题”不能“安排”。)
5. A (语段的最后是“误解与曲解”,那么前文应该是“可以分割”与“无关”。)
6. A (A项中的“唐代话本、宋元传奇”应为“唐代传奇、宋元话本”。)
7. C (哲理数学是新学科,不存在完善的问题。)
8. B (传统数学与哲理数学二者根本不同;受形式逻辑的束缚并不说明理论基础是形式逻辑;原文没有讲运算方法的比较。)
9. A (B项中主导属性明晰度、关联偏差、中心变量明晰度等是概念而不是量;C项的因果关系不对,哲理数学研究的也不是这几个科学门类相互之间的关系;D项中目的错。)
10. D (D项中的“哲学概念数字化”是错误的。)
11. B (“刺”意应为“指责、讽刺”。)
12. C (C项中两个“以”都是“凭”的意思;A项中两个“于”意思分别为“被”和“在”;B项中两个“乃”意思分别为“竟然”和“才”;D项中两个“因”字意思分别为“就”和“因为”。)
13. C (③句是讲梅圣俞幼年的才华; ⑥句是讲梅圣俞若被朝廷所用可能为朝廷作的贡献。)
14. B (作者并非阐述“只有困窘的处境才能写出好诗”的观点,相反对这种情况是深表痛惜的。)
15. (1) 世上一般人只是知道他的诗罢了 (2分,“徒”“知”“而已”各半分,语句通顺半分。)
(2) 怎么使他一直到老年仍然潦倒,尽写些失意的诗篇 (3分,“奈何”“老”“得志”“为”“穷”各半分,语句通顺半分。)
(3) 我一向爱读圣俞的诗,担心不能全部得到,使我感到意外高兴的是谢君能够分类编辑(他的诗) (3分,“尝”“嗜”“患”“遽喜”“类”“次”各半分。)
16. (1) 岑参是盛唐诗人,盛唐诗歌的面貌是不能用低回感伤这样的字眼形容的。第一句从空间落笔,写得气象阔远,豪迈苍劲。“走马疾行”显示了旅途紧张;“西来”,点明行进方向;“欲到天”既写出了边塞离家之远,又展现了西北边地野旷天低的气势。第二句从时间着眼,既点明离家已经两月,又反映出对故乡亲人的无限思念,柔情似水,哀而不伤。
(2) 第三句直抒胸臆,故设疑问,并不作正面回答。第四句转而融情于景,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
17. (1)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登幽州台歌
18. ①表层意思是对风雪的实写。②深层意思是表现老夫妇的悲凉境遇。文中已经“失子”的老年夫妇,又将面临“失财”甚至“丢命”的威胁,使读者心灵受到极大的震动。③结构上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答对其中任何两点,即可得2分。)
19.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②营造文中老年夫妇浓重的“思儿”氛围(请注意文中“他们惟一的儿子早在数年前的一个冬天死了”这句话),表现他们浓郁的爱子亲情。③推动情节发展,给歹徒抢劫提供客观的便利条件(古诗云:月黑风高夜,杀人放火天)。在老年夫妇应对歹徒抢劫的过程中,他们对儿子的怜爱之情不断得到呈现。④以美景衬浊事:以雪花的纯洁晶莹反衬歹徒的穷凶极恶。⑤用拟人化手法写雪花,雪花仿佛是一个见证人,见证着文中所写的人间美丑。 (写出其中任何四点,即可得满分。)
20. ①全文极富悬念,情节设置精巧,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②开头和结尾都写到雪花,首尾呼应。
21. A、E(B项中“机智地将前来抢劫的歹徒骗上楼梯”错误,小说中的老年夫妇并没有有意这样做;C项中“感到不可思议”错误,当时在场的每一个人对那对老年夫妇的言行应是一则震惊,二则感动;D项说“他们的虔诚使儿子的在天之灵显灵”说法有误,小说中无此说法。)
22. 根系枝干花朵 (运用比喻,放进喻体,上下文语意连贯即可得满分。不用比喻不得分。一处喻体得当,得1分。)
23. 略 (书斋名用词规范或富于创意,得3分。命名含义言之成理,无明显错别字和语病得3分。)
24. 环保:当森林的绿叶失去颜色,当江河的动脉一朝断流,当荒芜和干涸无穷延伸,泪水将成为滋润人类的惟一泉源。
公交:文明和礼让,是一辆名叫“和谐”的公交车,如果有福乘坐它,我们将享受最温馨的出发和最安全的抵达。
募捐:从灵魂温柔的根系潜涌,万涓成瀑,喷珠溅玉,流泻人间纯净的心流。(懂得运用贴切的意象来表达思想,阅读起来有诗的韵味,字数符合要求,无明显错别字和不合情理之处,即可得满分。)
25. 略 (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梅圣俞诗集序》参考译文】
我听见一般人说诗人很少有得到高官厚禄的,大多数是潦倒不堪。难道真是这样吗?原来世上流传的诗篇,多半出现在古代失意诗人的作品里。大概一般胸怀经世才能而不能在当代实行的读书人,多数喜欢使自己在山水之间纵情游览,看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种种形状,常常寻找它们的特点;内心充满忧愤的情绪,使他产生怨恨、讽刺的念头,表现出贬谪外地的官吏和寡妇哀叹的心思,描绘出人们不便直说的感情,原来是遭遇越失意,诗就写得越好。这样看来,就不是诗能使人失意潦倒,大约是人失意潦倒后能写出好诗来。
我的朋友梅圣俞,年轻时由于叔父的功绩而做河南主簿,多次参加进士考试,总是被主考官所摒弃,长期作州县小官,经历了十多年。年龄快到五十了,还是接受聘书,做别人的幕僚。压抑着满腹的才学,不能在政治事业上发挥出来。他家在安徽宣城县,从小就对诗很熟悉,从儿时起,写出来的诗句已经惊动了那班老前辈;长大了之后,学习六经有关仁义的理论,他做的文章,简洁古雅,内容纯正,不愿迎合一般庸人的口味。世上一般人只是知道他的诗罢了。但是当时不管是杰出的人还是普通的人,谈到诗的必定把圣俞的诗篇作标准;圣俞自己也认为是不得志的人,乐于写诗来发泄,所以他平生写的诗,比起文章来尤其多。世上一般人已经知道他了,可没有向朝廷推荐的。从前王文康公曾经看了他的诗,叹赏道:“两百年来没有这样的好诗了!”虽然很了解他,最后还是没有推荐成。假使他幸而能到朝廷做官,写出《雅》《颂》一类诗篇,来歌颂我们大宋皇帝的功德,呈献到太庙里,赶上《商颂》《周颂》《鲁颂》的作者,难道不伟大么?怎么使他一直到老年仍然潦倒,尽写些失意的诗篇,竟然只描绘虫鱼之类以及写些流落异乡的感叹的诗句。世上一般人只是欣赏这些诗篇的工巧,不知道作者长期潦倒快要衰老了,能够不为他可惜吗?
圣俞的诗写得很多,自己不愿意整理,他的内兄的儿子谢景初,怕它们太多容易遗失,便收集他从洛阳到吴兴这段时期的诗篇,编成十卷。我一向爱读圣俞的诗,担心不能全部得到,使我感到意外高兴的是谢君能够分类编辑,就写篇序文以保存好这些诗篇。
从那以后又过了十五年,圣俞因病在京城逝世,我吊唁他后,给他作了一篇墓志铭,顺带向他的家属要圣俞的诗,得到了他的遗稿一千多篇,连同原来收藏的,挑选其中最好的六百七十七篇,分成十五卷。唉!我对于圣俞的诗,评论得很详细,所以就不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