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围绕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际出发,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与相关教学理论研究,对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推动课堂教学的高效生成做简要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情境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6-248
问题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其对于课堂整体有着驱动性作用,尤其对于数学课堂而言,一个好的问题能够激活和调动学生的思维,同时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使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更加丰富多元,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而在问题情境当中去建构学习知识,学生也能够逐渐形成相应的核心素养。
一、实验问题情境
数学与其它理科课程相同,也可以通过实验来直观地呈现抽象知识。虽然不同于需要专业器材的物理、化学课程,但也可以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感知中把握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实际操作促动其思维的发展,在质疑、探究和思考中收获知识与技能,形成一个良好的思维和学习习惯。例如,在“比的性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引导实验,已知一杯重量为m克的白糖水中含有n克的白糖,如果此时再向杯中加入c克的白糖,糖水的浓度会发生什么变化,通过在实践操作中感知糖在水中完全融化后,甜味的变化,比较得出具体的含糖量的变化规律,从而比的相关性质。
二、创设生活问题情境
从现实生活角度出发来创设课堂问题情境,其实际是源于新课程标准要求中所提出到的“数学源于生活”这一理念。那么为了充分体现这一理念,教师通过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将学生置于情境当中,不仅可以提高其思维的广度,而且能够增强对于所学知识和认知经验的应用意识。当然,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在创设时也需要考虑到几个方面,首先教师所选素材要符合学生的生活认知经验,并且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教学的质量。其次,情境中的问题设计要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即便是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也要与教学目标相呼应,不要喧宾夺主,只顾营造课堂氛围,而导致课堂教学的方向出现偏颇。把握课堂问题情境与良好教学氛围的创设始终是教师的一项工作难点,既不能够过于自由,也要确保知识的准确传递。最后,要注意“回题”,所谓“回题”就是在教学结束时要回归最初的问题情境,以首尾呼应的方式来使学生感受到自己从一开始到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切实体会到为什么说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例如,某商场在节假日期间进行打折促销活动,分别会在假日第一天和最后一天进行两次降价促销。为此,商场给出了两个方案,甲方案为第一次促销先打p折,第二次打q折;乙方案为两次都打p+q2折。问题:假如你是顾客,你觉得哪一个方案更合适?通过分析讨论抽象出问题中的关系式,即比较pq与p+q22的大小,使用作差法和完全平方式的相关知识易得到答案为pq≤p+q22,所以选择甲方案。极具生活气息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同时也能够令其把握解题的相关思路和技巧。而除此之外,数学课程中有很多公式和命题都是可以内嵌在问题情境中来进行呈现的,配合生活元素可以使学生的理解更加顺畅。
三、创设实践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在情境的加持作用下,学生通过思维和实践活动来进行亲身体验,感知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获得学习经验,这对于促进学生理解和把握所学知识,形成核心素养和实际能力是有重要意义的。
例如,在“无理数”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拿出一张A4纸,在每张纸上画出20个边长为1cm的小方格。然后让学生剪下纸上的一个方格,标注好边长,再从中剪出面积为4的正方形,也标注好边长,此时教师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如果我们需要面积为2的正方形,是否可以直接用刚才所剪下的两种正方形来进行拼凑和裁剪呢?学生根据问题,带着思考去进行实际操作,用含有2个面积为1的小正方形来平铺到桌面上,并沿着它们的对角线一个一个地剪下来,然后拼接得到一个面積为2的正方形,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用面积为4的正方形对折再对折,便可得到小正方形,再沿小正方形的对角线就可以剪出一个面积为2的正方形。教师根据学生的操作过程来进行总结归纳,从面积为4的大正方形中可以剪到面积为2的正方形,或沿着小方格的对角线裁剪拼接,也也可得到一个面积为2的正方形。通过具有逻辑性的实践操作,不仅使学生完整经历了问答、交流、操作和展示等环节,而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也获得了知识和能力。
综上,教师在初中数学课程知识教学中设计问题情境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层次,结合教学内容来使情境的创设更加科学合理,还要注重数学文化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不要仅限于书本中的封闭式场景,而是要创设更加真实且富有感染力的开放性情境,从而影响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萍.浅谈初中数学情境问题的运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05):9-10.
[2]宋阳.例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几种类型[J].文理导航(中旬),2019(02):21-22.
[3]陈晓燕.在学习情境中理解问题,在问题理解中内化情境——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2019(02):31-32.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情境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6-248
问题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其对于课堂整体有着驱动性作用,尤其对于数学课堂而言,一个好的问题能够激活和调动学生的思维,同时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使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更加丰富多元,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而在问题情境当中去建构学习知识,学生也能够逐渐形成相应的核心素养。
一、实验问题情境
数学与其它理科课程相同,也可以通过实验来直观地呈现抽象知识。虽然不同于需要专业器材的物理、化学课程,但也可以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感知中把握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实际操作促动其思维的发展,在质疑、探究和思考中收获知识与技能,形成一个良好的思维和学习习惯。例如,在“比的性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引导实验,已知一杯重量为m克的白糖水中含有n克的白糖,如果此时再向杯中加入c克的白糖,糖水的浓度会发生什么变化,通过在实践操作中感知糖在水中完全融化后,甜味的变化,比较得出具体的含糖量的变化规律,从而比的相关性质。
二、创设生活问题情境
从现实生活角度出发来创设课堂问题情境,其实际是源于新课程标准要求中所提出到的“数学源于生活”这一理念。那么为了充分体现这一理念,教师通过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将学生置于情境当中,不仅可以提高其思维的广度,而且能够增强对于所学知识和认知经验的应用意识。当然,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在创设时也需要考虑到几个方面,首先教师所选素材要符合学生的生活认知经验,并且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教学的质量。其次,情境中的问题设计要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即便是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也要与教学目标相呼应,不要喧宾夺主,只顾营造课堂氛围,而导致课堂教学的方向出现偏颇。把握课堂问题情境与良好教学氛围的创设始终是教师的一项工作难点,既不能够过于自由,也要确保知识的准确传递。最后,要注意“回题”,所谓“回题”就是在教学结束时要回归最初的问题情境,以首尾呼应的方式来使学生感受到自己从一开始到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切实体会到为什么说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例如,某商场在节假日期间进行打折促销活动,分别会在假日第一天和最后一天进行两次降价促销。为此,商场给出了两个方案,甲方案为第一次促销先打p折,第二次打q折;乙方案为两次都打p+q2折。问题:假如你是顾客,你觉得哪一个方案更合适?通过分析讨论抽象出问题中的关系式,即比较pq与p+q22的大小,使用作差法和完全平方式的相关知识易得到答案为pq≤p+q22,所以选择甲方案。极具生活气息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同时也能够令其把握解题的相关思路和技巧。而除此之外,数学课程中有很多公式和命题都是可以内嵌在问题情境中来进行呈现的,配合生活元素可以使学生的理解更加顺畅。
三、创设实践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在情境的加持作用下,学生通过思维和实践活动来进行亲身体验,感知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获得学习经验,这对于促进学生理解和把握所学知识,形成核心素养和实际能力是有重要意义的。
例如,在“无理数”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拿出一张A4纸,在每张纸上画出20个边长为1cm的小方格。然后让学生剪下纸上的一个方格,标注好边长,再从中剪出面积为4的正方形,也标注好边长,此时教师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如果我们需要面积为2的正方形,是否可以直接用刚才所剪下的两种正方形来进行拼凑和裁剪呢?学生根据问题,带着思考去进行实际操作,用含有2个面积为1的小正方形来平铺到桌面上,并沿着它们的对角线一个一个地剪下来,然后拼接得到一个面積为2的正方形,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用面积为4的正方形对折再对折,便可得到小正方形,再沿小正方形的对角线就可以剪出一个面积为2的正方形。教师根据学生的操作过程来进行总结归纳,从面积为4的大正方形中可以剪到面积为2的正方形,或沿着小方格的对角线裁剪拼接,也也可得到一个面积为2的正方形。通过具有逻辑性的实践操作,不仅使学生完整经历了问答、交流、操作和展示等环节,而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也获得了知识和能力。
综上,教师在初中数学课程知识教学中设计问题情境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层次,结合教学内容来使情境的创设更加科学合理,还要注重数学文化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不要仅限于书本中的封闭式场景,而是要创设更加真实且富有感染力的开放性情境,从而影响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萍.浅谈初中数学情境问题的运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05):9-10.
[2]宋阳.例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几种类型[J].文理导航(中旬),2019(02):21-22.
[3]陈晓燕.在学习情境中理解问题,在问题理解中内化情境——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2019(02):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