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对于学生阅读水平也需要有所要求。语文教学的核心也是对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能力不仅着眼于对文章本身,更着眼于对其内容的理解和吸收。在互联网时代,面对的是海量的信息,能够凭借自己高超的阅读能力,在许多信息中发现差异,并寻找最合适最有价值的文本。这就是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教师在长久的教学过程中也发现,热爱阅读的学生也往往能够专心投入自己的精力在学习上。这也是为什么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有要求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水平;增加阅读量;布置阅读任务;感情代入
对于学生来说,阅读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长期在阅读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如果阅读能力不能从小学开始抓起,从初中抓起也为时不晚。教师可以增加课外读物的阅读量,鼓励并要求学生寻找课下时间,增加自己的阅读量。布置一定量的课下阅读任务,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爱好。教师也要着重强调学生在阅读时的感情代入,带入感情的阅读往往能够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对文章的兴趣。以下,我从三个方面阐述提高初中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课外读物阅读量的增加
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与吸收是语文教学课堂中的重要内容。但是想要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学生们还需要进行课外拓展阅读。当课外读物阅读量有所增加,教师鼓励学生阅读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能够很好地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此同时,也能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提高。“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试卷中逐渐增多的阅读量也代表了中国教育部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也是在各科考试中取得优秀成绩的重要条件之一。
例如,我在教授《外國诗两首》时,不仅仅会教授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这两篇课内内容,还会向学生拓展其他的一些经典外国诗与中国经典现代诗。例如,泰戈尔的《世界上最远的距离》、爱尔兰的作家叶芝的《当你年老时》、冰心的《繁星》节选与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教师在课上拓展一些课外阅读,不仅仅能够增加课堂的乐趣,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在不经意间将课外阅读融入课堂,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训练。
二、课下阅读任务的布置
教师并不会吝啬鼓励学生进行课下阅读训练,但是让教师们最头痛的却是学生是否能在课下进行自觉的阅读。学生阅读的自觉性,也会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对于一些对课下阅读没有兴趣的学生,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时十分困难的。面对这种情况,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布置一些课下阅读任务并进行检验。教师进行“投喂式”的阅读教学,让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了更大程度保障。
例如,上面已经提到我在教授语文课文《外国诗两首》时,会对外国经典诗以及中国经典诗进行了课堂上的课外阅读的拓展。在完成课堂教学之后,我也会布置一些课下的阅读任务:让学生自己在课下搜集一首经典外国诗与中国现代诗,并对其内容进行理解与分析,写成书面文字上交给小组长进行检查。而我会在课堂上随机抽取一部分学生的课下作业再次进行批改,并指出学生在诗文理解中的优点与缺点,抽出一小部分课堂时间再与班级里其他同学进行分享。
三、阅读时学生感情的代入
情感诗是理解的源泉,想要深入了解一篇文章,在阅读时就需要代入自己的感情。具有优秀阅读能力的人都是情感丰富的人。情感是思想的起源。只是机械而片面地阅读文章,并不能让读者与作者产生心灵共鸣。在阅读时,学生不能够进行感情的代入,就可能会对一些文章的理解产生偏差。感情的深入,才能理解中国文字的神秘力量。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务必强调学生在阅读时情感代入的重要性,并教会学生进行阅读时的情感代入也是当今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
例如,我在教授《回忆鲁迅先生》这篇课文时,对于课文中鲁迅先生的语言描写“‘字不一定要写得好,但必须得使人一看就认识,青年人现在都太忙了。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我会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想象鲁迅先生说这段话时语重心长的模样,并将这段话与自己进行对比,这样,学生就会对鲁迅先生的智慧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在课堂上,学生阅读时感情代入的训练会让学生不自觉的培养出这种阅读习惯。对于日后的课下阅读,他们也会自然而然的进行自己的感情代入。日久天长,不论是阅读兴趣还是阅读能力都会有所提高。
总而言之,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自己的阅读兴趣、阅读的自觉性与教师的正确引导。良好的阅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给予了学生考试阅读节省时间的优势,这也是做题得高分的重要方法。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确高超的阅读水平对于自己未来学习过程中的重大益处。教师要做的是让自己的课堂教学与课下布置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被学生接受,并让学生喜欢上阅读。而学生需要做的就是寻找阅读时的快乐,让自己爱上阅读,并经常进行阅读训练。阅读能力与阅读兴趣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培养起来的,在学习过程中,这就需要师生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吴振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析[J].才智,2015(01).
[2]刘磊.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4(33).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水平;增加阅读量;布置阅读任务;感情代入
对于学生来说,阅读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长期在阅读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如果阅读能力不能从小学开始抓起,从初中抓起也为时不晚。教师可以增加课外读物的阅读量,鼓励并要求学生寻找课下时间,增加自己的阅读量。布置一定量的课下阅读任务,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爱好。教师也要着重强调学生在阅读时的感情代入,带入感情的阅读往往能够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对文章的兴趣。以下,我从三个方面阐述提高初中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课外读物阅读量的增加
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与吸收是语文教学课堂中的重要内容。但是想要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学生们还需要进行课外拓展阅读。当课外读物阅读量有所增加,教师鼓励学生阅读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能够很好地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此同时,也能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提高。“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试卷中逐渐增多的阅读量也代表了中国教育部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也是在各科考试中取得优秀成绩的重要条件之一。
例如,我在教授《外國诗两首》时,不仅仅会教授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这两篇课内内容,还会向学生拓展其他的一些经典外国诗与中国经典现代诗。例如,泰戈尔的《世界上最远的距离》、爱尔兰的作家叶芝的《当你年老时》、冰心的《繁星》节选与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教师在课上拓展一些课外阅读,不仅仅能够增加课堂的乐趣,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在不经意间将课外阅读融入课堂,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训练。
二、课下阅读任务的布置
教师并不会吝啬鼓励学生进行课下阅读训练,但是让教师们最头痛的却是学生是否能在课下进行自觉的阅读。学生阅读的自觉性,也会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对于一些对课下阅读没有兴趣的学生,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时十分困难的。面对这种情况,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布置一些课下阅读任务并进行检验。教师进行“投喂式”的阅读教学,让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了更大程度保障。
例如,上面已经提到我在教授语文课文《外国诗两首》时,会对外国经典诗以及中国经典诗进行了课堂上的课外阅读的拓展。在完成课堂教学之后,我也会布置一些课下的阅读任务:让学生自己在课下搜集一首经典外国诗与中国现代诗,并对其内容进行理解与分析,写成书面文字上交给小组长进行检查。而我会在课堂上随机抽取一部分学生的课下作业再次进行批改,并指出学生在诗文理解中的优点与缺点,抽出一小部分课堂时间再与班级里其他同学进行分享。
三、阅读时学生感情的代入
情感诗是理解的源泉,想要深入了解一篇文章,在阅读时就需要代入自己的感情。具有优秀阅读能力的人都是情感丰富的人。情感是思想的起源。只是机械而片面地阅读文章,并不能让读者与作者产生心灵共鸣。在阅读时,学生不能够进行感情的代入,就可能会对一些文章的理解产生偏差。感情的深入,才能理解中国文字的神秘力量。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务必强调学生在阅读时情感代入的重要性,并教会学生进行阅读时的情感代入也是当今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
例如,我在教授《回忆鲁迅先生》这篇课文时,对于课文中鲁迅先生的语言描写“‘字不一定要写得好,但必须得使人一看就认识,青年人现在都太忙了。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我会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想象鲁迅先生说这段话时语重心长的模样,并将这段话与自己进行对比,这样,学生就会对鲁迅先生的智慧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在课堂上,学生阅读时感情代入的训练会让学生不自觉的培养出这种阅读习惯。对于日后的课下阅读,他们也会自然而然的进行自己的感情代入。日久天长,不论是阅读兴趣还是阅读能力都会有所提高。
总而言之,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自己的阅读兴趣、阅读的自觉性与教师的正确引导。良好的阅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给予了学生考试阅读节省时间的优势,这也是做题得高分的重要方法。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确高超的阅读水平对于自己未来学习过程中的重大益处。教师要做的是让自己的课堂教学与课下布置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被学生接受,并让学生喜欢上阅读。而学生需要做的就是寻找阅读时的快乐,让自己爱上阅读,并经常进行阅读训练。阅读能力与阅读兴趣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培养起来的,在学习过程中,这就需要师生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吴振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析[J].才智,2015(01).
[2]刘磊.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