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以其特有的高效性和强大的功能性特点,引领着现代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同时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应“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可见,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整合,既是时代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航向。本文就对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有机整合的途径作以分析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语文;情境;难点;自主学习
语文学科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宽泛,语文学习需要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资源量,需要更多的主观解读和情感交流。而信息技术的可听、可视等功能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积极情感的调动以及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基于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用更为先進、合理、高效的教学手段,对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整合的途径与策略进行深入研究,以最大限度地优化语文教学效果,使语文课堂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获得新的发展动力。
一、创设适切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认知的动力,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若能运用信息技术,结合学生特点及文本内容创设形声并茂、情景交融的情境,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能促使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层次发展,为学生感知感悟文本奠定基础。
以《沁园春·雪》这首诗歌的教学为例,在导入环节,我先是运用信息技术播放了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再播放了音频《沁园春·雪》,由北方柔美深情的雪,过渡到北方豪迈的雪,从视听上吸引学生,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之后,我用充满感染力的语言引入了新课:“北方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覆盖着原野、道路、村庄。在不同的人眼中,雪有着不同的形象。在写景如画的王维看来是‘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的闲静;在出使边塞的岑参看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丽……那么,在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眼中,北国的雪又是怎样的?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沁园春·雪》。”在情境的渲染和烘托下,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
二、突破教学难点,弥补传统教学局限性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包罗万象,具有文质兼美、文道结合的特点,具有很高的品析和鉴赏价值,但这其中不乏一些艰涩之文着实让人束手无策,但文章的重点、难点又不容忽视。此时,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将抽象的概念或事物转化得更具形象化和具体化,以此来弥补传统教学手段在直观感和立体感等方面的局限性,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
以《山水画的意境》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为使学生感受山水画的意境,理解意境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我先是运用信息技术展现了大型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由此联想到了哪首古诗。之后,我让全班齐诵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并说道:“同学们对画面的这种感受属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即‘意境’。”在引入新课后,我首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抓住了其中的核心要素,然后运用信息技术展示了山水画与山水摄影图片,并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各自不同的特征,以使学生感受到山水画具有精神实质,其更重要的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引导自主学习,凸显学生主体参与性
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有机整合,一方面是为增强语文教学的形象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与课文相关的知识点,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将信息技术作为认知的工具,对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分析、筛选、加工和处理,以凸显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处理和运用能力。
在教学《故乡》一文之前,我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搜集资料,了解辛亥革命前后旧中国农村的破败,农民生活的贫困以及人与人之间形成等级、冷漠、隔阂的现实。在对《故乡》一文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深入了解后,学生就可以更加准确地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作者的情感脉络和对探求人生新路的执着信念,激发学生热爱新中国、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强烈愿望。通过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既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又拓宽了语文教学的外延,提高了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总而言之,作为优化语文教学、推动语文课程变革与发展的一大有利工具,信息技术的优越性是毋庸置疑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诸多方面为课堂教学带来的积极影响,把握好信息技术使用的量和度,以最大限度地丰富教学资源,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赵翠英,丁文波.运用信息技术创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3):43-44.
[2]张惠芬.论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J].中国新通信,2017,19(12):135.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语文;情境;难点;自主学习
语文学科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宽泛,语文学习需要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资源量,需要更多的主观解读和情感交流。而信息技术的可听、可视等功能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积极情感的调动以及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基于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用更为先進、合理、高效的教学手段,对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整合的途径与策略进行深入研究,以最大限度地优化语文教学效果,使语文课堂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获得新的发展动力。
一、创设适切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认知的动力,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若能运用信息技术,结合学生特点及文本内容创设形声并茂、情景交融的情境,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能促使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层次发展,为学生感知感悟文本奠定基础。
以《沁园春·雪》这首诗歌的教学为例,在导入环节,我先是运用信息技术播放了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再播放了音频《沁园春·雪》,由北方柔美深情的雪,过渡到北方豪迈的雪,从视听上吸引学生,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之后,我用充满感染力的语言引入了新课:“北方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覆盖着原野、道路、村庄。在不同的人眼中,雪有着不同的形象。在写景如画的王维看来是‘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的闲静;在出使边塞的岑参看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丽……那么,在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眼中,北国的雪又是怎样的?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沁园春·雪》。”在情境的渲染和烘托下,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
二、突破教学难点,弥补传统教学局限性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包罗万象,具有文质兼美、文道结合的特点,具有很高的品析和鉴赏价值,但这其中不乏一些艰涩之文着实让人束手无策,但文章的重点、难点又不容忽视。此时,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将抽象的概念或事物转化得更具形象化和具体化,以此来弥补传统教学手段在直观感和立体感等方面的局限性,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
以《山水画的意境》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为使学生感受山水画的意境,理解意境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我先是运用信息技术展现了大型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由此联想到了哪首古诗。之后,我让全班齐诵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并说道:“同学们对画面的这种感受属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即‘意境’。”在引入新课后,我首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抓住了其中的核心要素,然后运用信息技术展示了山水画与山水摄影图片,并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各自不同的特征,以使学生感受到山水画具有精神实质,其更重要的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引导自主学习,凸显学生主体参与性
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有机整合,一方面是为增强语文教学的形象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与课文相关的知识点,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将信息技术作为认知的工具,对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分析、筛选、加工和处理,以凸显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处理和运用能力。
在教学《故乡》一文之前,我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搜集资料,了解辛亥革命前后旧中国农村的破败,农民生活的贫困以及人与人之间形成等级、冷漠、隔阂的现实。在对《故乡》一文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深入了解后,学生就可以更加准确地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作者的情感脉络和对探求人生新路的执着信念,激发学生热爱新中国、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强烈愿望。通过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既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又拓宽了语文教学的外延,提高了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总而言之,作为优化语文教学、推动语文课程变革与发展的一大有利工具,信息技术的优越性是毋庸置疑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诸多方面为课堂教学带来的积极影响,把握好信息技术使用的量和度,以最大限度地丰富教学资源,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赵翠英,丁文波.运用信息技术创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3):43-44.
[2]张惠芬.论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J].中国新通信,2017,19(1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