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FTA之梦能否实现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c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英九上任后,将两岸签署ECFA作为台湾对外签署FTA(Free Trade Agreement,自由贸易协定)的敲门砖,台湾对外签署FTA取得新进展,与新加坡有望在年内完成签署“台新经济伙伴协议”,印度也表示出与台湾签署FTA的意愿。然而,由于台湾对外签署FTA涉及“一个中国”原则以及两岸在国际社会的互动问题,非台湾单方面所能决定,未来发展存在诸多变数,前景并不乐观。
  
  “深耕台湾、布局全球”
  
  台湾推动对外签署FTA已有近20年的时间。
  上个世纪90年代,在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台湾开始主张并寻求与他国签署FTA, 2000年台湾在“经济部经贸局”下设了FTA临时任务组。
  在陈水扁执政时期的2001年,台湾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这为其与主要贸易伙伴签署FTA及拓展国际经贸空间提供了条件。同年,台湾决议将新加坡、新西兰、日本及美国等四个重要贸易伙伴以及中美洲“邦交国”列为优先洽签国家。2004年8月,台湾决定,将与重要贸易伙伴签署FTA列为落实“深耕台湾、布局全球”的主要经济战略,以全面建构对外经贸网络,深化台湾经济国际化。
  2008年马英九执政以后,采取了优先推动两岸签署ECFA、再争取与有关国家签署FTA的策略。两岸签署ECFA后,台湾加快了推动对外签署FTA的工作,马英九还亲自担任“FTA专案小组”召集人,并提出通过“多元接洽”、“逐一协商”的方式,以“台澎金马单独关税区”名称优先推动与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东南亚国家及欧盟洽签FTA。
  台湾推动对外洽签FTA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扩展国际经济空间,参与区域经济整合,融入国际社会,享受FTA带来的关税减免待遇和投资便利, 进而提升台湾的国际竞争力,避免被边缘化以及过度依赖大陆的风险。二是拓展国际政治空间,巩固与“邦交国”的“邦交”关系,提升与美、日等“非邦交国”的实质关系,提高国际能见度。
  
  总体进展有限
  
  经过多年努力,台湾对外签署FTA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总体进展有限,未达到预期目标。目前台湾对外签署FTA的情况基本为以下四种。
  一是与中南美洲小“邦交国”已经完成签署的FTA。迄今为止,台湾对外签署的FTA主要局限于少数“邦交国”。2003年~2007年,台湾先后与巴拿马、危地马拉、尼加拉瓜,以及萨尔瓦多和洪都拉斯这五个“邦交国”签署了四个FTA。这四个FTA贸易量仅占台湾对外贸易总额的0.187%,经济利益相当有限,可见台湾与其签署FTA的主要目的是巩固“邦交”。
  二是已进入谈判阶段、并有望在短期内签署的FTA。目前,台湾与新加坡进入了签署FTA的商谈阶段。马英九上任后,新加坡是第一个在两岸签署ECFA后与台湾洽签FTA的国家。2010年8月,台新双方同意在WTO架构下,展开洽签“台新经济伙伴协议”(ASTEP)可行性的探讨。同年12月, 台新宣布各自完成可行性研究,并确认双方之间的经济合作协议将可为彼此带来显著利益。今年1月,台湾与新加坡就洽签“台新经济伙伴协议”展开正式谈判,并有望在短期内完成签署。
  三是台湾有意向积极争取签署FTA的国家或地区。这种情况最多,目前积极争取签署的对象主要包括美国、日本、欧盟、东盟、菲律宾、马来西亚、新西兰、澳大利亚等,但均停留在主张或倡议阶段,未有实质性的接触与协商。
  四是台湾未有明确意向、对方更积极争取签署FTA的国家,目前主要是印度。
  
  与美日签署FTA:官方与民间
  
  陈水扁执政时期,曾一度把与美国签订FTA视为“最高战略”,强调要“不惜一切代价”,其策略主要是通过民间机构与驻外单位大量游说美国工商界与国会。2006年11月与2007年7月,台湾工业总会策划了“业者一人一信”游说美国的活动,希望美国官方和民间各界友好人士支持台美签署FTA,取得一定成效。在美国制造商协会(NAM)负责人的积极推动下,2007年4月,美国有议员提出“促请美国总统和国会推动签署美台FTA”议案 ,但未在议会获得通过。美国政府对于与台湾签署FTA并不积极,将重点放在了台美商议“贸易与投资架构协议”(TIFA)问题上。台美双方曾在TIFA的工作层级进行了多次会谈,后来因美国不满陈水扁推动“终统”、“公投制宪”活动而于2007年单方中断了与台北的TIFA商谈。马英九上台后,积极争取重启与美国的TIFA商谈,将希望寄托于通过台美优先签署TIFA,以强化双边经济合作关系,为未来推动与美国洽签FTA奠定良好基础。
  台湾与日本于2001年10月开始倡议洽签FTA。双方认为应推动洽签FTA,先由民间单位进行可行性评估,再促请有关部门推动。因考虑到中日关系,日方希望台日洽签FTA的工作由官方移居幕后。陈水扁任内,台湾主要通过民间机构“三三会”主导对日洽签FTA的工作,但进展缓慢,几无实质性突破。马英九上任后,在日本外务省 “帮台即帮己”这一认识的指导下,日本拟通过与台湾签署“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以帮台湾打通参与东亚区域整合的路径。但直到目前,台湾与日本并未真正启动FTA的正式商谈。
  
  与东盟国家签署FTA:重要的经贸战略
  
  台湾最早提出对外签署FTA设想,主要聚焦在东南亚地区,其中以新加坡为典型代表。不过,由于大陆与东盟率先于2002年11月签署FTA,形成“10 1”合作机制,使得台湾争取与东盟或东南亚国家签署FTA的工作未有任何进展。
  马英九上任后,多次表示希望与东盟国家签署FTA,尤其是提出在“10 3”基础上建立“10 3 1”的主张,以实现台湾与东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突破。目前,除与新加坡进入谈判阶段外,台湾与东盟签署FTA或加入“10 3”等多边机制仍然存在很大困难,其中,进展稍快的是台湾与菲律宾签署FTA的谈判。
  台菲双方经贸关系密切,且早在1992年,双方就签订了“投资保证协议”。陈水扁任内,台湾利用菲律宾在劳工、经济上有求于台湾的心理,企图与菲律宾在洽签FTA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以“个个击破东南亚国家和大陆的关系”,但未能如愿。马英九上任后,2010年6月,台菲经贸官员在日本札幌就洽签FTA交换意见。同年9月,菲律宾贸工部次长克利斯托博表示,正研究与多个国家、包括台湾签署FTA的可能性。今年年初,菲律宾一度透露愿就签署“经济伙伴协议”(EPA)的可行性与台湾展开谘商,但双方仍未开启最初期的可行性评估。
  
  两大关键性因素
  
  台湾积极争取对外签署FTA,但进展一直有限,未来能否有所突破或新的发展,仍存在诸多变数,其中不可忽略两大关键性因素的影响:
  一是两岸关系发展形势。台湾对外签署FTA,涉及国际社会对“一个中国”原则的确认与两岸在国际社会的互动等问题,因此大陆的立场态度与两岸关系发展形势颇为关键。马英九主政以来,在承认“九二共识”这一两岸互动的重要政治基础的前提下,两岸关系才获得重大改善,也为台湾对外签署FTA创造了条件,台新签署FTA取得突破就是例证。但岛内政治生态复杂,政权轮替日益常态化,增加了两岸关系发展的变数。未来若民进党重新上台执政,由于其不承认“九二共识”的立场,两岸没有了基本的政治互信,两岸关系将会重新恶化,台湾要实现与同大陆建交国家洽签FTA,无疑困难重重。因此未来台湾能否在对外签署FTA问题上获得重大突破与进展,关键取决于两岸的政治基础与政治互信。
   二是台湾市场开放与经济自由化、国际化的承受能力。洽签FTA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经济、政治利益博弈过程,不付出代价难有回报,协议必须是双方相互妥协的结果。在实质洽签过程中,其他国家非但不可能如大陆般给予台湾“让利”,反而会要求台湾“让出市场”,彼此公平竞争,台湾能否承诺开放市场、经济是否有足够的承受能力都是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同时还可能因岛内复杂的社会政治生态,台湾内部出现强大的反对开放市场的声音与压力。因此未来台湾对外签署FTA的进程将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而是面临诸多挑战。
其他文献
2011年,中国与大国的关系很不平静。大国战略关系是否将发生质的变化,大国战略竞争是否将重新成为国际政治的主要矛盾,2012年中国与大国关系是顺着2011年的轨迹惯性发展,还是会出现转折点,重新回归往年的平稳状态,这是一个未知而又特别重要的问题。本文依据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外关系定量预测小组的数据,简要描绘了中国与大国关系的历史轨迹,并对2012年中国与大国关系的可能走势进行了预测。   
1949年10月,原国民党政府驻法大使馆全体爱国外交官通电起义,在国民政府驻外使领馆中,最早升起五星红旗,震撼中外,其领导人正是当时的驻法公使凌其翰。    学者从政的周折    凌其翰,上海市人,1906年出生。曾就读于震旦大学,1927年赴比利时留学。1929年获鲁汶大学政治学院政治外交系硕士学位。次年获布鲁塞尔大学法学博士。同年归国,任《申报》国际评论员兼东吴大学法学院教授。  1933年,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在新加坡工作期间,有幸认识李豪老师。李豪是当地著名音乐指挥家、评论家和教育家。我见到她时,她已年逾古稀。因手臂出了问题,不再做指挥,更多的是在家教教钢琴,为《联合早报》写些回忆文章。  李豪原籍湖南长沙,1915年生于武汉,是名门闺秀,早年同宋美龄私交甚笃。抗战爆发前,她在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习。抗战期间,她参加过演出队,到前线慰问抗战将士。几十年过去了,她跟我们见面时,仍喜欢
“跨过卢比孔河!”当凯撒大帝于公元前49年1月10日向其麾下军团下令越过意大利北部的那条河流、向罗马进军的时候,他也许并不知道自己已经留下了一个千古佳话。凯撒毅然决然地发动战争并击败庞培,从而成就了西方世界的千古一帝。于是,后人们纷纷借用卢比孔河畔的著名典故来形容在历史关头的义无反顾、破釜沉舟并终成大业。如今,欧盟也刚刚越过了自己的“卢比孔河”,展开了在军事防务领域内的宏大进军。  迈入“禁区”:
匹夫有责  一位一直在关注笔者专栏的年轻朋友说,很久没有看到我写东南亚的故事了。的确如此,自打从现代院的南亚东南亚及大洋洲研究所调到世界政治研究所后,大概有半年了,一直没有专门写过东南亚。毕竟,这个专栏坚持了很多年,当初是以写东南亚起家的。因此我的个人“属性”也就被烙上了重重的东南亚印记。  不少国内外的前辈和朋友也询问,是不是不搞东南亚研究了?我只能不好意思地说,东南亚研究,还是搞的,只不过不像
美国的反恐战争尘埃未定,今年又逢它重新把反恐重心转移到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部落地区,这使得阿富汗今年的总统大选具有某种划时代意义。    在美英打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战争的背景下,2001年底联合国主导阿富汗有关各方签署了作为政权重建依据的《波恩协议》。随着2004年阿富汗总统大选和2005年议会产生,《波恩协议》规定的向“广泛基础、多民族和完全代表性政府”前进的政治进程可以视为已经完成。但事实上,这只
随着美国总统奥巴马有关阿富汗新战略的出炉,作为美国另一重要战场的伊拉克何去何从,也不可避免地进入人们的视野。奥巴马此前已正式宣布美国在2010年8月31日前撤出驻扎在伊拉克的军队,只留少量官兵支援和培训当地警察。事实上,奥巴马使美军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地一出一进的计划,其中大有深意。与新增兵的阿富汗一样,即将撤军的伊拉克同样是一个“看点”。    “死亡的呢喃”渐显生机    自杀袭击、路边炸弹、绑
近几个月来,由于反政府的“红衫军”与军方暴力冲突持续,导致泰国经济出现严重下滑。据日前泰华农民研究中心提供的资料显示,仅旅游业,4月份外国入境游客的数量就比3月大幅萎缩18%。  该中心称,在政治风险大幅增加的4~5月,民间消费指数为-0.9%,制造业生产指数为-2%;民间投资增幅放缓。  国际贸易方面,出口额和进口额月环比分别萎缩2.5%和7.5%。4月份经常项目出现近17个月以来的首次逆差,逆
以色列发动代号“铸铅行动”的“加沙之战”,不仅为2月10日举行的以色列大选带来些许“悬念”,无形中也增加了巴以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难度,客观上还加剧了中东“激进”与“温和”两大阵营的进一步分化其中有些结果是以色列决策者始料未及的    政治是战争的延续    1月17日,以色列宣布单方面停火,距离以国内大选24天,正所谓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反之亦然  以色列对哈马斯大打出手与其国内的政治博弈难脱干系以
“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德国总统,素有“穿着便服的皇帝”之称,总统要谁当总理,谁就能当上总理。如干得不错的布吕宁及后来的冯·帕彭,均是因为失去总统的支持而被迫下台。据说当时的兴登堡总统曾竭力阻止被称为“巴伐利亚二等兵”的希特勒上台,最后在确认自己能掌控希特勒的情况下才艰难同意希特勒任内阁总理。  事实证明,总统这个“自信”源于魏玛宪法第48条对总统可采取任何行动的授权,当希特勒借“国会纵火案”,成功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