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小学生积累古诗文之我见

来源 :时代教育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9yhbkyy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引导小学生诵读积累古诗词,了解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民族文化的营养,传承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关键词】吸收;传承;激趣;背诵;积累
  Guides the elementary student to accumulate the ancient prose I to see
  Lin Kunling
  【Abstract】Guides the elementary student to read aloud accumulates the ancient poetry, understood that our national culture the essence, the absorption national culture wisdom, the absorption national culture’s nutrition, inherits our nationality the outstanding culture, enhances own literature accomplishment. 
  【Key words】Absorption; Inheritance; Stirs up the interest; Recitation; Accumulation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而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古诗词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也是我们民族语言文字运用的典范。其间蕴含的思想、胸襟、情致、风骨永远魅力四射。它们内涵丰富,意境高远,富有哲理,而且语言凝练,朗朗上口,千百年来,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传承着祖国文化的命脉。“不读书,无以言”。孩子的语言优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心灵和举止的优雅,从而走向精神的高贵。学生置身于古诗文中,时刻感受着诗的熏诗意的激励,从此生发开去,传承千年的文脉便在我们学生的身上开始汩汩流淌。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很好地引导学生积累古诗文呢?在此,笔者谈谈一些浅见。
  1 想方设法培养积累古诗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多年的教育工作,我认为要让孩子对某一事物感兴趣,首先应让其在绝对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进行,如果一开始就给其套上沉重的枷锁,让其应该怎么做?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这样的“强加”,孩子往往是被动的、消极的接受。他们永远不可能走进自己主动享受的天地,也不可能碰撞出真正的“兴趣火花”。也许这种兴趣只是“昙花一现”,我们最重要的是激起他们持久的兴趣。
  记得我们的孩子还在咿呀学语的时候,父母除了教给孩子一些简单的话语外,还教孩子吟诵朗朗上口、耳熟能详的诗歌。如《静夜思》《锄禾》《草》等这些上口好记的诗歌,教与被教都是在一种“无意插柳柳成荫”的状态下进行的。而且家长很惊讶自己的孩子有非凡的记忆力。其实这就是没有压力下,在兴趣的驱动下出现的奇迹。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其小时候能背诵的诗歌,父母是怎样评价自己的,到现在还能记得多少?孩子们肯定是兴致勃勃,争相汇报。这样学生的兴趣就大大地被激发了。 
  2 鼓励学生通过背诵积累古诗文 
  鼓励少年儿童诵背古诗文,不仅是让他们学到很多知识,更多的是一种情感,民族性格的熏陶。要让孩子们学会温柔敦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从小养成孟子所提倡的至大至刚的人格,渐渐懂得“人伦之道”的“做人”的道理。因此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通过背诵来积累古诗文。
  小学生的记忆力正处于黄金记忆时期,如果能在这关键的时期让小学生多读多背古诗,不仅能陶冶他们的情操,还能拓宽他们的想象力,丰富其语言的积累。“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道理是很明了的,即是小学生唯有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诗文化的滋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引导学生多背,实现“量”的积累呢?我认为首先是要教会学生怎样背,然后给他们充分的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运用自己喜欢的背诵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记忆的效果。
  2.1 教给学生背诵古诗文的方法:“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老师不仅是教给学生什么,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怎么学。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我们不能要求他对所背古诗都理解意思,感悟意境。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孩子对画又颇感兴趣,我们为何不用诗中的情境来让学生领略古诗的魅力呢?所以可以建议学生自己购买配图古诗书籍以及有关古诗的影碟等。学生通过看图,看、听影像资料便能很快地体会诗的意境并背诵出古诗。这样学生感觉学习古诗,背诵古诗其实并不难,从而学生自觉学习,自觉积累的兴趣就更浓厚了。
  其次让学生给自己限定时间,按慢读——快读——特快的步骤,迫使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样,大脑皮层留下的痕迹深刻,记忆效果就会很好。
  在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各种方法背诵古诗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背古诗,但要求他们及时复习,背完一首古诗过后几天再重新背诵,以加强记忆。每个学期对自己所背的古诗进行一次总的复习以达到强化背诵效果的目的。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要求可高些,能够熟读能背,想象意境,走进诗人的诗境里,能融情于景,能跟诗人产生情感的共鸣,甚至可以运用到平时与人交流或习作中,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2 还给学生背诵的自主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有学习的自主权。他们可以任意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来背,不受限制。其次,所背的古诗可以是从书中看来的,可以跟着录音磁带读背,或是从其他媒体中学来的,或者是同学、家长教自己背的。但要有统一的要求:要求学生每个月最少背一首古诗;背古诗时必须达到字音正确,通顺流畅;背每首古诗时把诗人的名字和年代一起背诵。当学生背诵达到一定水平后,要求每人自己准备各自得古诗积累本,把自己所背诵的古诗都默写在上面。
  3 采取比赛的形式来丰富古诗文的积累
  小孩子好胜心很强,表现欲望强。在背诵了大量的古诗后,学生们都非常渴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肯定,所以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了大量展示才华的机会。如在早读课时,在课外活动课时,安排学生轮流背诵自己积累的古诗。在学期中搞一到两次的背诵古诗文比赛,以此来增强积累古诗文的意识,也给学生们搭建了一个互相竞争互相学习的平台。
   学生通过这样的训练,会由原来的不会背,到会背,由原来的背一两首,到了学期末可以背十多首,这难道不是很令人欣慰的事情吗?
   古诗背诵比赛形式多样,我觉得效果最好的应该有以下几种:
  3.1 表演背。古诗文不是无情物,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让他们在背诵时,加上适当的语气和动作,边背诵变表演,会增强古诗的理解,从而与古诗文的情感产生共鸣。例如,一年级学生背诵《望庐山瀑布》,当背到“生紫烟”、“挂前川”、“三千尺”、“落九天”这些词语时,学生能用动作表现出瀑布的美丽壮观和从高空落下的动态。恰当的语气和得体的体态语有利于小学生持久的记忆。
  3.2 诗句接龙。方法是:由一个学生说出一句诗如:“夜来风雨声”,能接上下句的学生立刻站起来接:“花落知多少”,再由接上的学生出一句诗让别的孩子接。这样循环下去,学生不仅复习了诗句,而且无形中比较了孩子的背诗的熟练程度和反应速度。
  3.3 创设情境背。在学生背诵时,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辅助手段,为他们创设一种背诵的氛围,引导他们入情入境。譬如,背诵立意欢快的诗文时,配上一曲轻松活泼的音乐;背诵反映离愁别绪的诗文时,播放一段哀婉低沉的曲子;背诵描述风光无限的诗文,配以优美的大自然画面等。创设情境背诵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它能创构诗境,凸现诗情,渲染特有的心理氛围,从而促进学生背诵。
  3.4 古诗接力。一个学生背完一首古诗后随机点其他学生的学号,被点到学号的学生必须马上站起来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3.5 经过预赛后,男女同学各选出1-3名获胜者作为男方代表和女方代表参赛。一个接一个的背古诗,谁先背不出来或重复了别人背过的古诗,其所代表的一方就是比赛的失败者。 
  学生背诵的古诗获得了肯定的展示,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背诵古诗的热情。比赛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通过比赛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背诵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复习所背古诗,互相交流背诵心得和经验。 
  4 加强练习巩固积累
  为了让学生对学习古诗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查找答案。当然,查找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如可以去书店查找、上网查找、查影音资料或者问问别人等等。
   比如:
  (1)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涌现出许多有名的大诗人。下列诗人中,你读过谁的诗?请在横线后写出诗名,把诗读给大家听听。
   李白——
   杜甫—— 
   王之涣——
   骆宾王——
   白居易——
  (2)贾岛是与孟郊齐名的唐代大诗人。请你读一读贾岛的诗,并选出你最喜欢的两首把它们背下来。
  (3)描写春天的古诗有哪些?
  (4)书写乡愁的古诗你懂得多少?
  (5)抒发爱国情怀的古诗有哪些?
  (6)赞美伟大母爱的的优美诗句是什么?
   ……
  我相信,当学生有了量的积累后,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的增强,知识面的拓展,到了特定的阶段,他们会自然而然地理解自己曾经背诵过的古诗,并能在今后的写作中自然而然地运用。更重要的是孩子们的生理和精神同步发育并走向成熟。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刘占敏(1977.11-),女,大学中文专科,小教高级。  【摘要】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是使人获得精神的滋养、文化的浸润和语言的能力的生成。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教材的对话。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为了孩子的全面成长,让学生在快乐中获取知识,是当今对教育的要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乐读”的环境,营造快乐、友好、平等的对话平台,让学生愉快的参与阅
期刊
【摘要】从教以来,怀揣一份梦想,总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成为一名让学生喜欢的老师。俗话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学习是孩子们的责任。  【关键词】人格魅力;良好的开端;连心桥  Displays teacher’s personality charm, lets live kisses its teacher——to raise the desire which and abi
期刊
【摘要】谈心是一件让人心歇息的事情,如一杯红茶,温和的、苦苦的,让你重新拥有一份坦然的心境。谈心也是一件使人心愉悦的事情,如一曲短歌,轻松、欢快,让你打开心扉,畅所欲言。教师与学生谈心是传统的德育工作方法,也是每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必须掌握的一项本领。在当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行新课改的大好形势下,与学生谈心仍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只要重视得法、运用得当,就能增进师生之间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期刊
【摘要】说话能力影响交际效果,也影响到各科成绩的提高,语文教师应把握初中阶段最好的提高学生说话能力的最好时机,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关键词】提高;说话能力  How by to enhance the student to speak ability  Wei Hanhong  【Abstract】Speech ability influence human relations
期刊
【摘要】德育在教育教学中的探索和尝试,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十分重视德育。  【关键词】探索;素质教育;教学质量;贯彻教育  Moral education in education teaching exploration and attempt  Ren Baojun  【Abstract】The moral education in the educat
期刊
【摘要】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类在一定阶段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总结,是逻辑思维最基本单位和出发点。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核心,“它是知识的集散地,是人格的熏陶地,是体质的培养地,是心灵的归宿地”。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概念的演进来设想,即从数学概念的特性角度来进行数学概念教学,从而提高价值观念整合班级资源文化建设,通过对数学概念的概述,得知小学数学概念的特性(客观性与主观性、具体性
期刊
【摘要】要全面深化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改革传统教学中束缚学生思维的因素,激励学生积极主动探索语文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能力,构建和谐课堂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构建;和谐课堂;提高;实效性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harmonious classroom shallowly, enhances the classroom instruc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已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也为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整合,丰富了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能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集聚效应,从而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并进而推进教师备课、课堂教学、知识结构、课程安排、能力评价
期刊
【摘要】教学目标的评价是由处于教学活动前的诊断性评价、教学活动中的形成性评价和阶段性的终结性评价所组成的覆盖教学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系统。评价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获取和处理用以确定学生水平和教学有效性的证据的方法;确定学生按期望的目标发展到何种程度的过程;作为一种反馈-矫正系统,用以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步骤上判断过程是否有效。其功能的发挥应体现在信息反馈、控制教学和调节后续教学等三个方面。保证信息反馈的
期刊
【摘要】中国心理学会在1996年就提出了“全民健心”的概念,并指出青少年是关注的重点领域。中学生正处于少年到青年的过渡期,他们在生理上已不断走向成熟:外形突变、身高体重突变、第二性征出现。生理上的这些突变相应地带来了他们心理上的变化:一是发现了“新的自我”,明显地感到我是大人了,并由此产生了强烈的民主、平等要求;二是在人生的追求中强化了自主管理和个人实惠观念;三是产生对现实的不满情绪。  【关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