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历史教师需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体系结构,加强自身的历史知识储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学习能力,要以课堂学生和课本教材为基础,不断提升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质量,最终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知识整合
近年来,高考历史使用全国卷后,题目难度提升,使很多考生的分数偏低,致使学生虽然对历史感兴趣,但也有所"忌惮",或许会放弃对历史学科的选择,这样的情况对历史教学很不乐观。因此,我们需要对高中历史教学进行改革和优化,积极发展历史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
一、注重对相关史料的扩展
(一)补充历史资料
积极主动地搜集和补充历史资料对教材、学生已及教师来说都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在补充史料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1.形式的丰富多样。在历史资料中如果能够加入名言、诗歌、画像、视频资料等的话,会有更好的效果。2.影片和文学作品作为史料补充的话要慎重。因为影片和文学作品都会根据受众的需求加以改动,与真实历史有所违背。3.补充史料的数量要适中。补充其精华才是最重要的,倘若补充了很多但都是没用的资料就本末倒置了。4.补充的历史资料要恰当。
(二)补充基本常识
历史常识能够体现一个人的人文素养,历史是一个民族的印记,因此补充历史常识是很有必要的。首先,在日常的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渗入对历史常识的教学,历史不是考试内容,在教学中多加点拨就可以。例如古代皇帝的年号和谥号、纪年、古代辈分讲究、阴阳五行等等,接触到的大小历史常识问题都可以三言两语带一下,让学生有一个基础的认识。而教师要做到这些,便要求教师多读书,博学多才,知识面广。对于教师来说,只有自己知识视野足够广阔,才能为学生有效地答疑解惑。
二、研究教材内容,合理进行知识整合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历史教材的内容也有了较大的改变。传统历史教材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编写的,从古至今,从中国到世界,把同一朝代的政治、經济、文化、思想等各方面的内容编写在同一章节里。而新教材是按照专题的形式进行编写的,把教材分为必修和选修,分为几个模块和多个专题,内容涉及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多处领域的重要历史内容,打乱了时间顺序,内容量大。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根据课程标准进行合理的“增”和“减”,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材知识进行合理整合,进而加强学生的理解和掌握。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合理利用教材,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节教学的难度和进程。同时认真研究教材内容,明确哪些是教学重点和难点,知道教什么和不教什么,合理取舍,对学生不理解的问题要适时追问和点拨。如在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教学时,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它们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要求学生能够概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及革命胜利的意义。由于这节内容多而繁杂,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大胆取舍,借助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学习,引导学生能够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线索梳理清晰,同时对中国民主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历史概念形成完整的认识,能够知道二者的区别和关系,使学生通过学习得出:顺潮流者存,得民心者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结论。
三、采取分层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采取统一的教学方式。但学生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导致教学效果无法达到理想的目标。采取分层教学模式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开展不同层次的教学,能提升整体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课时,教师可在课前安排一个小测试,根据测试的结果分析学生的实际水平,并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美国1787年宪法”一课时,教师可根据以往的测试结果,对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提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等基础性问题,对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提出“你从美国1787年宪法中学到了什么”等开放性问题。在分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变化,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动态化教学。
四、强化主体性作用,提升历史地位
首先,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还应该侧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其次,学生家长及学校需要重视高中历史学科在学生综合素质体系建立中的重要作用,合理安排学生对于高中历史学科的学习时间,不能轻视高中历史学科的特殊作用。再者,高中历史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还需要强化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最后,对于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教师可以留意学生喜欢的历史作品,及时发现其中不恰当的历史情节,和学生进行讨论讲解,并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真实的历史纪录片,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印象,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注重研究与反思
教师应当将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综合外界的反馈和自身的反思,对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总结,从而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要根据自己所教授的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因材施教。当学生反映课堂问题或提出意见和建议时,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进行改进,从而促进教学的良性循环。教学反思能力是教师的一个重要心理品质,通过反思,能避免产生“师道为长”的思维模式,能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现实的状况,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个性。反思能构建师生平等互动的教学机制,能让教师养成不断优化、自我突破的良好习惯,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结束语:
新课改使教育模式处在不断更新优化的状态,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需要,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落实新课改精神,推动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广大教师积极努力,把具体工作落到实处。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发展,需要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广大教师应承担起教育事业赋予的神圣使命,积极推进教学改革,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张俊田.史学理念高起点 学习探究新平台——浅谈普通高中历史新课标教材的特点及教学策略的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08).
[2]蔡昀.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有效教学之策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4).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知识整合
近年来,高考历史使用全国卷后,题目难度提升,使很多考生的分数偏低,致使学生虽然对历史感兴趣,但也有所"忌惮",或许会放弃对历史学科的选择,这样的情况对历史教学很不乐观。因此,我们需要对高中历史教学进行改革和优化,积极发展历史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
一、注重对相关史料的扩展
(一)补充历史资料
积极主动地搜集和补充历史资料对教材、学生已及教师来说都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在补充史料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1.形式的丰富多样。在历史资料中如果能够加入名言、诗歌、画像、视频资料等的话,会有更好的效果。2.影片和文学作品作为史料补充的话要慎重。因为影片和文学作品都会根据受众的需求加以改动,与真实历史有所违背。3.补充史料的数量要适中。补充其精华才是最重要的,倘若补充了很多但都是没用的资料就本末倒置了。4.补充的历史资料要恰当。
(二)补充基本常识
历史常识能够体现一个人的人文素养,历史是一个民族的印记,因此补充历史常识是很有必要的。首先,在日常的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渗入对历史常识的教学,历史不是考试内容,在教学中多加点拨就可以。例如古代皇帝的年号和谥号、纪年、古代辈分讲究、阴阳五行等等,接触到的大小历史常识问题都可以三言两语带一下,让学生有一个基础的认识。而教师要做到这些,便要求教师多读书,博学多才,知识面广。对于教师来说,只有自己知识视野足够广阔,才能为学生有效地答疑解惑。
二、研究教材内容,合理进行知识整合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历史教材的内容也有了较大的改变。传统历史教材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编写的,从古至今,从中国到世界,把同一朝代的政治、經济、文化、思想等各方面的内容编写在同一章节里。而新教材是按照专题的形式进行编写的,把教材分为必修和选修,分为几个模块和多个专题,内容涉及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多处领域的重要历史内容,打乱了时间顺序,内容量大。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根据课程标准进行合理的“增”和“减”,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材知识进行合理整合,进而加强学生的理解和掌握。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合理利用教材,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节教学的难度和进程。同时认真研究教材内容,明确哪些是教学重点和难点,知道教什么和不教什么,合理取舍,对学生不理解的问题要适时追问和点拨。如在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教学时,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它们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要求学生能够概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及革命胜利的意义。由于这节内容多而繁杂,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大胆取舍,借助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学习,引导学生能够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线索梳理清晰,同时对中国民主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历史概念形成完整的认识,能够知道二者的区别和关系,使学生通过学习得出:顺潮流者存,得民心者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结论。
三、采取分层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采取统一的教学方式。但学生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导致教学效果无法达到理想的目标。采取分层教学模式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开展不同层次的教学,能提升整体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课时,教师可在课前安排一个小测试,根据测试的结果分析学生的实际水平,并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美国1787年宪法”一课时,教师可根据以往的测试结果,对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提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等基础性问题,对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提出“你从美国1787年宪法中学到了什么”等开放性问题。在分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变化,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动态化教学。
四、强化主体性作用,提升历史地位
首先,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还应该侧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其次,学生家长及学校需要重视高中历史学科在学生综合素质体系建立中的重要作用,合理安排学生对于高中历史学科的学习时间,不能轻视高中历史学科的特殊作用。再者,高中历史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还需要强化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最后,对于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教师可以留意学生喜欢的历史作品,及时发现其中不恰当的历史情节,和学生进行讨论讲解,并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真实的历史纪录片,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印象,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注重研究与反思
教师应当将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综合外界的反馈和自身的反思,对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总结,从而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要根据自己所教授的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因材施教。当学生反映课堂问题或提出意见和建议时,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进行改进,从而促进教学的良性循环。教学反思能力是教师的一个重要心理品质,通过反思,能避免产生“师道为长”的思维模式,能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现实的状况,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个性。反思能构建师生平等互动的教学机制,能让教师养成不断优化、自我突破的良好习惯,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结束语:
新课改使教育模式处在不断更新优化的状态,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需要,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落实新课改精神,推动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广大教师积极努力,把具体工作落到实处。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发展,需要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广大教师应承担起教育事业赋予的神圣使命,积极推进教学改革,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张俊田.史学理念高起点 学习探究新平台——浅谈普通高中历史新课标教材的特点及教学策略的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08).
[2]蔡昀.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有效教学之策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