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卡连柯在《家庭和儿童教育》中说:“爱是一生中伟大的感情,他总是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类,创造人类最伟大的珍贵的事物。”可见爱心教育、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西方学者把情感教育看成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以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型人才。也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为目标的教学。这是作为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实施的真正的教学。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在《爱心与教育》中提出 “情感动力”思想 ,即通过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保证个性全面发展,使学习富有成效。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而其中的“心”就是指学生的情感。随着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对情感现象有了较多的研究,了解了情感的不少功能,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动力功能。和谐教育就是建立学生学习的“情感动力系统”。在一项对实验中,让一组男女青少年进行400米赛跑,其中一组给予情感上的鼓励,而另一组则给予情感上的挫折。结果鼓励组无论男女,成绩均获提高,而挫折组无论男女,成绩均下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情感对人的各种行为活动的动力效应。由此我想到,如果我们能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我们的情感教育,给予学生学好数学的动力,一定会更好地完成教学和育人任务。
那么,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呢?对此,我浅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第一,感情是一根线,这根线将老师和学生连在一起。教师如果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引发学生的情感,就可以使师生情感交流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教得扎实,学得主动,教得主动,学得有趣的效果。老师若有严谨的教学态度,并且对数学充满兴趣,怀着满腔的热情进行数学教学活动,给学生树立无声的榜样。那么学生很自然的也会去爱数学,把听数学课当成一种享受。换言之,不热爱数学的数学老师,不严谨的数学老师,在他的教学过程中也就不可能培养出学生学习数学、热爱数学的情感。
第二,“后进生”就像没有利用的干柴,一旦被“点燃”,他们就像熊熊燃烧的烈火,爆发出青春的动力和华彩。而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是紧抓“尖子生”不放,而对“后进生”则不闻不问,听之任之,甚至恶语相向。教师要以平等的真诚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和学生交流,给学生以鼓励,关心、信心和帮助,“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喜“优”厌“差”,要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创设和谐的情感氛围,为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我认为要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必须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教师必须以人格感化学生,以情感打动学生。如果学生对老师产生良好的情感,一定会把情感迁移到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中,形成一股积极的向上的动力。在我教的学生中有这样一位女学生,可以说对于数学是一窍不通,因此我很少注意她。但有一次我不经意地说了一句鼓励她的话,之后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天天问问题,并积极回答问题,结果数学成绩有了很大提高。这件事表面看是教师的一句无关紧要的话语,但实际上却是学生期待已久的真诚与关心。
第三,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应依据学生的现实生活、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努力挖掘教材的情感教育因素,创造性地组织课堂教学内容,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有情可发。一是要抓住导入环节,精彩的富有感情的导入语能激活课堂,使教学氛围更加优化,教学活动更加流畅;二是要抓住过程环节,教师要投入情感,积极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点拨引导,使学生在激情中明理,获得新知;三是要抓住结束环节,要让学生在自我评价和总结中,获得成功体验。要设计悬念保留其探索的兴趣和精神,使学生感到课虽尽,意无穷,留下难忘印象。这些都有助于学生产生内心情感的积极体验,引起师生的情感共鸣。
第四,“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对我影响非常深刻。人文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都强调学习中人的情感因素。他们认为,必须尊重学习者,把学习者视为学习的主体,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求和价值观。当教师对学生怀有赤诚之心,浓浓的爱意,学生就会敞开心扉,乐于接近教师并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当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去学习时,学习动机就会增强,思维、记忆等认知功能就会活跃起来,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果。数学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是学生的主动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学内容是客体,学生则是课堂的主体,学生不仅仅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与技能,更应该是主动的探索者。因此作为老师,我们应充分地认识这种主体性,肯定每一位学生的每一次回答。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教师及数学的情感。
第五,在布置数学作业上融入情感。我们布置数学作业总是内容单一,甚至机械重复,造成学生怨言重重,从而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因此我们在布置数学作业时,应注意作业的质量、数量。作业的难易程度应因人而异,可以选作,给学生自主的权利,维护好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俗语说,三句好话,满山雪都化。情感教育是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桥梁,能拉近彼此的距离。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以说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创造师生间良好情感关系的基础。只要我们加强自身能力的学习与提高,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意系统地培养学生的情感,相信,我们会在我们的教学育人生涯中少一些遗憾,多一些美好回忆。
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西方学者把情感教育看成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以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型人才。也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为目标的教学。这是作为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实施的真正的教学。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在《爱心与教育》中提出 “情感动力”思想 ,即通过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保证个性全面发展,使学习富有成效。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而其中的“心”就是指学生的情感。随着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对情感现象有了较多的研究,了解了情感的不少功能,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动力功能。和谐教育就是建立学生学习的“情感动力系统”。在一项对实验中,让一组男女青少年进行400米赛跑,其中一组给予情感上的鼓励,而另一组则给予情感上的挫折。结果鼓励组无论男女,成绩均获提高,而挫折组无论男女,成绩均下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情感对人的各种行为活动的动力效应。由此我想到,如果我们能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我们的情感教育,给予学生学好数学的动力,一定会更好地完成教学和育人任务。
那么,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呢?对此,我浅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第一,感情是一根线,这根线将老师和学生连在一起。教师如果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引发学生的情感,就可以使师生情感交流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教得扎实,学得主动,教得主动,学得有趣的效果。老师若有严谨的教学态度,并且对数学充满兴趣,怀着满腔的热情进行数学教学活动,给学生树立无声的榜样。那么学生很自然的也会去爱数学,把听数学课当成一种享受。换言之,不热爱数学的数学老师,不严谨的数学老师,在他的教学过程中也就不可能培养出学生学习数学、热爱数学的情感。
第二,“后进生”就像没有利用的干柴,一旦被“点燃”,他们就像熊熊燃烧的烈火,爆发出青春的动力和华彩。而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是紧抓“尖子生”不放,而对“后进生”则不闻不问,听之任之,甚至恶语相向。教师要以平等的真诚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和学生交流,给学生以鼓励,关心、信心和帮助,“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喜“优”厌“差”,要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创设和谐的情感氛围,为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我认为要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必须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教师必须以人格感化学生,以情感打动学生。如果学生对老师产生良好的情感,一定会把情感迁移到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中,形成一股积极的向上的动力。在我教的学生中有这样一位女学生,可以说对于数学是一窍不通,因此我很少注意她。但有一次我不经意地说了一句鼓励她的话,之后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天天问问题,并积极回答问题,结果数学成绩有了很大提高。这件事表面看是教师的一句无关紧要的话语,但实际上却是学生期待已久的真诚与关心。
第三,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应依据学生的现实生活、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努力挖掘教材的情感教育因素,创造性地组织课堂教学内容,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有情可发。一是要抓住导入环节,精彩的富有感情的导入语能激活课堂,使教学氛围更加优化,教学活动更加流畅;二是要抓住过程环节,教师要投入情感,积极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点拨引导,使学生在激情中明理,获得新知;三是要抓住结束环节,要让学生在自我评价和总结中,获得成功体验。要设计悬念保留其探索的兴趣和精神,使学生感到课虽尽,意无穷,留下难忘印象。这些都有助于学生产生内心情感的积极体验,引起师生的情感共鸣。
第四,“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对我影响非常深刻。人文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都强调学习中人的情感因素。他们认为,必须尊重学习者,把学习者视为学习的主体,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求和价值观。当教师对学生怀有赤诚之心,浓浓的爱意,学生就会敞开心扉,乐于接近教师并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当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去学习时,学习动机就会增强,思维、记忆等认知功能就会活跃起来,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果。数学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是学生的主动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学内容是客体,学生则是课堂的主体,学生不仅仅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与技能,更应该是主动的探索者。因此作为老师,我们应充分地认识这种主体性,肯定每一位学生的每一次回答。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教师及数学的情感。
第五,在布置数学作业上融入情感。我们布置数学作业总是内容单一,甚至机械重复,造成学生怨言重重,从而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因此我们在布置数学作业时,应注意作业的质量、数量。作业的难易程度应因人而异,可以选作,给学生自主的权利,维护好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俗语说,三句好话,满山雪都化。情感教育是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桥梁,能拉近彼此的距离。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以说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创造师生间良好情感关系的基础。只要我们加强自身能力的学习与提高,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意系统地培养学生的情感,相信,我们会在我们的教学育人生涯中少一些遗憾,多一些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