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已被提到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高度,成为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要实现这一美好的愿景,在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这一“物”的因素之外,“均衡配置教师”这一“人”的因素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宏观背景下,作为基层学校,厘清优质均衡教育与教师发展的关系,并在实践中切实落实这一彰显教育公平的政策,显得十分迫切而紧要。
近年来,江宁实验小学一直在践行以“激扬生命,成就梦想”为旨归的激活教育,也一直在追寻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进程中探索前行。我们认为,优质均衡教育,其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应是对每一位师生潜能的唤醒,是对生命灵性与可能性的开发,从而使生命本体得到激扬,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激活”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文化基因,不仅把“和而不同”这一优质均衡教育评价标准根植于莘莘学子的血脉中,也引领着各个学科、各个年龄段的教师怀揣着梦想成长,激励教师在成就体验中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使得学校教师发展呈现出生机蓬勃的态势。
一、各美其美,“小学科”建设推动师资优质均衡发展
费孝通先生曾提出过一个16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段话虽是针对各民族价值观融通与共存而言的,但对促进教师优质均衡发展,这一原则也同样适用。各美其美,期待并呼唤每一个教师迸发出教育的热情,并凭借自身特长,使学校教育向着多样化、特色化方向发展。近年来,我校加快推进语、数、英之外的“小学科”建设,尽最大可能地激活这些原本不受重视的教师,唤醒其生命感、价值感,让他们用各自的禀赋,在工作中赢得成就感和专业的尊严感,实现专业发展上的华丽转身。
以音、体、美、科学学科为例,长期以来,因为很难受到家长的关切与重视,工作绩效也难以与语、数、外等主要学科作一致的可量化的评估,教师的进取意识、工作状态和主动发展愿望就不尽如人意。我们用开发个性化的院团式课程作依托,充分考虑每一位“小学科”教师的特点,用其所长,学校工作和教师的专业发展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小学科”真正创造了“大作为”。
学校十多位音乐教师,分别领衔组建了“繁星”合唱团、“金蔷薇”民乐团和鼓管乐团。“繁星”合唱团2008年赴奥地利参加世界第五届合唱节,牛刀小试,获得铜奖。其后,又获得新加坡国际合唱节金奖,多次获南京市童声合唱比赛一等奖第一名,2011年获江苏省文明办“童心向党”合唱比赛一等奖并参加中央电视台的全国汇演。鼓管乐团2009年赴香港,参加国际步操管乐节,荣获金奖,2011年又获南京市鼓乐巡游大赛金奖。“金蔷薇”民乐团从最初的50多人发展到如今的200多人,2011年暑假参加文化部组织的中奥文化交流活动,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
与之相辉映的是,体育学科的教师在教育部组织的“阳光伙伴”活动中,两次带领本校学生打入全国总决赛,并分获全国亚军和优胜奖,羽毛球队、足球队、排球队也在区内争金夺银;美术学科的版画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参加画展,获得奖项,十多位美术老师群策群力研发出的校本教材已由江苏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科学学科教师辅导的学生参加在日本、土耳其举行的国际机器人大赛获一等奖,模拟飞行2009年获全国赛团体冠军,指导教师之一的张骏老师获江苏省科学学科优质课和教师基本功大赛一、二等奖。
一所学校,当每一学科的老师都在其专业的领域发挥专长,无怨无悔、自觉自愿地奉献辛劳和智慧的时候,“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局面就形成了。这自然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特色发展及多元化发展,微笑和自信写在了更多孩子的脸上,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也就得到了有力的保障。
二、科研推进,“卷入”式研修促进师资优质均衡发展
师资优质发展是优质均衡教育的基本保障。“让教师成为研究者”,是促进教师优质发展最有效的途径。在四种“卷入”策略的引领下,我校教师逐步形成了“工作即研究”的习惯,不断超越自我,也不断收获着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
1.卷入课改。我校各年段、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始终如火如荼地开展:低年级的“提前识字,大量阅读”,数学的“自组织课堂”,英语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等课堂改革都取得了喜人的阶段性成果。如果说课改是助推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康庄大道,那么,“相约星期五”沙龙、磨课研课、主题式教研无疑是老师们分享智慧的加油站。老师们在专心致志的研究中,在教学实践的检验中,渐渐地明晰了教育的真谛:要把培养人的个性及合作、创新意识作为价值追求;要观照儿童的生命世界,向教育本质回归……理念的提升,思维方式的突破,使得教师看待教材、学生的视角发生了变化,课堂更加注重“学”的演绎,教学结构更加注重开放、灵动。2009年以来,我校多名教师在南京市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中获一、二等奖,在省“苏派教学展评”中获一等奖,在第八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评优”项目决赛中获一等奖……
2.卷入实验。“基于研究搞教育,教育才有品位;带着理念进课堂,教学才有风格”,这是我校引领教师发展的寄语和期望。我们依托个人课题、学科课题、学校课题,促进广大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参与科研、掌握科研、热衷于科研,成长为科研型教师。在个人课题的选题上,我们倡导教师把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矛盾作为研究课题,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禀赋和特色的小切口作深入研究。学校还以省“十一五”重点课题“激活教育:我国传统教育思想观照下的素质教育校本探索”、省教研室第八期立项课题“小学高年级英语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南京市“十一五”学科课题“小学生数学阅读与自学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等课题作引领,组织、指导一批骨干教师开展了深入的实验研究,铺就了他们迈向卓越教师的成长之路。2010年,“激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荣获南京市首届基础教育成果奖评选一等奖,2011年,我校又获“南京市优秀教科研基地学校”称号,挂牌成立了“‘激活教育’项目研究中心”。学校的一大批课题研究成果在《江苏教育研究》、《基础教育论坛》、《小学教学》、《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研究》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
3.卷入校本课程研发。2010年6月,我校课外阅读校本教材《美丽阅读》一套六册由南京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并经江苏省教材管理与审核委员会审核通过,被列入2010年度江苏省中小学生秋季教材征订书目。2011年,美术校本课程《锦绣江宁映画屏》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概念主题式综合实践课程《钱与生活》开发完成。多姿多彩的校本课程彰显了教师深度切入课程的努力和成绩:他们对课程文化内涵与特点的理解更加深刻,对课程内容选择与建构的认识更加明晰,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及创新性,教学活动更加体现“参与、合作、体验、探究”的特点。
4.卷入征文大赛。我们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师陶杯”、“教海探航”、“黄浦杯”、“全国教师暑期阅读随笔大赛”等高品位的征文大赛。我们定期进行征文写作的辅导,或邀请著作等身的专家学者传经送宝,或让笔耕不辍的优秀教师现身说法。近年来,学校教师在各级各类论文评比中获奖数呈急速增长态势,成绩始终位居南京市前列。老师们在一次次参加征文大赛过程中,逐步构建了思想的高地,把写作当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在精神上逐渐从日常生活中突围,专业上不断地走向了开阔和无限。
三、团队合作,“共同体”打造引领师资优质均衡发展
我们认为:注重学校团队的建设是实现优质均衡教育的有效抓手。在学校倡导的“构建活力教师团队,造就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激活教育”理念指引下,一支支各具特色的教师团队应运而生。成员们将个人的、局部的追求融入到团队的整体目标中,形成了明确的目标愿景。在团体中相互切磋,优势互补,激活各自内心成长的动力,实现了共同发展、均衡发展。例如,在班主任团队建设中,针对中老年教师发展机会偏少,容易出现职业倦怠、进取心消退的现状,我们为他们提供了与青年教师机会均等的发展舞台:为青年教师设立“春华杯”赛课活动的同时,也为中老年教师设立了“秋实杯”赛课活动;在评选“教坛新秀”时,不忘评选“教坛秋实奖”;在为青年教师颁发“杰出英才奖”时,也为中老年教师敬上“老骥伏枥奖”……我们还充分利用学校“激活大讲坛”这一平台,让这些中老年教师交流数十年班主任生涯中的管理心得,让实践经验欠缺的青年班主任来分享她们的智慧故事。
我们十分注重校际间的“策略联盟”。由江宁区教研室牵头,我校和周边4所街道中心校共同组建了“发展共同体”,针对课堂教学有效性和教师专业化发展两个主题,定期开展教师培训和课堂交流活动,有力地推动了这几所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我们还积极利用自身特色,建设了“提前识字,大量读写”、“自组织教学模式”教师培训基地,为区内小学教师接受继续教育提供必要的组织保障和专业支持。
四、内部挖潜,平台构建加速师资优质均衡发展
在教育发展追求高位均衡的今天,名校在师资选配上已失去原先的政策倾斜的优势,可靠的路径就是致力于内部挖潜,催生教师专业发展的激情和活力。学校为教师构建多样化的发展平台,让每个想发展、能发展的教师都有合适的发展机会和发展动力。
1.对话大师,创设精神相遇的契机。多年来,我们坚持延请国内一流专家学者来校传经布道,以提升教师的思想力,焕发教师的行动力。这种春风化雨般的润泽,也许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成效,但常常会带来教师内心深处静悄悄的革命。
2.提供平台,丰富学习展示的机会。外出学习与培训,校内承办各种级别的课堂教学竞赛,积极举荐发表教师的教育教学成果,校内的各种专题研讨、主题沙龙……这些都是学校为教师发展提供的平台和机会,教师就是在这一次次的磨砺中收获专业成长的欣喜,增强专业发展的自信,激活专业发展的能量。
3.专业规划,搭建教师成长的阶梯。我们依据教师的成长规律,设立了教学新秀、骨干教师、区学科带头人、市优秀青年教师(或学科带头人)、省特级后备五级依次提升的发展阶梯,以此来引领教师主动设计自我,能动完善自我,实现教师个体生命价值与职业价值的内在统一。在三年一届的南京市第七届(2011年)优秀青年教师评选中,我校4个学科的6位教师榜上有名,数量位列南京市各级各类学校之首。
(李洪祥,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校长,211100)
近年来,江宁实验小学一直在践行以“激扬生命,成就梦想”为旨归的激活教育,也一直在追寻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进程中探索前行。我们认为,优质均衡教育,其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应是对每一位师生潜能的唤醒,是对生命灵性与可能性的开发,从而使生命本体得到激扬,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激活”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文化基因,不仅把“和而不同”这一优质均衡教育评价标准根植于莘莘学子的血脉中,也引领着各个学科、各个年龄段的教师怀揣着梦想成长,激励教师在成就体验中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使得学校教师发展呈现出生机蓬勃的态势。
一、各美其美,“小学科”建设推动师资优质均衡发展
费孝通先生曾提出过一个16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段话虽是针对各民族价值观融通与共存而言的,但对促进教师优质均衡发展,这一原则也同样适用。各美其美,期待并呼唤每一个教师迸发出教育的热情,并凭借自身特长,使学校教育向着多样化、特色化方向发展。近年来,我校加快推进语、数、英之外的“小学科”建设,尽最大可能地激活这些原本不受重视的教师,唤醒其生命感、价值感,让他们用各自的禀赋,在工作中赢得成就感和专业的尊严感,实现专业发展上的华丽转身。
以音、体、美、科学学科为例,长期以来,因为很难受到家长的关切与重视,工作绩效也难以与语、数、外等主要学科作一致的可量化的评估,教师的进取意识、工作状态和主动发展愿望就不尽如人意。我们用开发个性化的院团式课程作依托,充分考虑每一位“小学科”教师的特点,用其所长,学校工作和教师的专业发展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小学科”真正创造了“大作为”。
学校十多位音乐教师,分别领衔组建了“繁星”合唱团、“金蔷薇”民乐团和鼓管乐团。“繁星”合唱团2008年赴奥地利参加世界第五届合唱节,牛刀小试,获得铜奖。其后,又获得新加坡国际合唱节金奖,多次获南京市童声合唱比赛一等奖第一名,2011年获江苏省文明办“童心向党”合唱比赛一等奖并参加中央电视台的全国汇演。鼓管乐团2009年赴香港,参加国际步操管乐节,荣获金奖,2011年又获南京市鼓乐巡游大赛金奖。“金蔷薇”民乐团从最初的50多人发展到如今的200多人,2011年暑假参加文化部组织的中奥文化交流活动,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
与之相辉映的是,体育学科的教师在教育部组织的“阳光伙伴”活动中,两次带领本校学生打入全国总决赛,并分获全国亚军和优胜奖,羽毛球队、足球队、排球队也在区内争金夺银;美术学科的版画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参加画展,获得奖项,十多位美术老师群策群力研发出的校本教材已由江苏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科学学科教师辅导的学生参加在日本、土耳其举行的国际机器人大赛获一等奖,模拟飞行2009年获全国赛团体冠军,指导教师之一的张骏老师获江苏省科学学科优质课和教师基本功大赛一、二等奖。
一所学校,当每一学科的老师都在其专业的领域发挥专长,无怨无悔、自觉自愿地奉献辛劳和智慧的时候,“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局面就形成了。这自然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特色发展及多元化发展,微笑和自信写在了更多孩子的脸上,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也就得到了有力的保障。
二、科研推进,“卷入”式研修促进师资优质均衡发展
师资优质发展是优质均衡教育的基本保障。“让教师成为研究者”,是促进教师优质发展最有效的途径。在四种“卷入”策略的引领下,我校教师逐步形成了“工作即研究”的习惯,不断超越自我,也不断收获着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
1.卷入课改。我校各年段、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始终如火如荼地开展:低年级的“提前识字,大量阅读”,数学的“自组织课堂”,英语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等课堂改革都取得了喜人的阶段性成果。如果说课改是助推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康庄大道,那么,“相约星期五”沙龙、磨课研课、主题式教研无疑是老师们分享智慧的加油站。老师们在专心致志的研究中,在教学实践的检验中,渐渐地明晰了教育的真谛:要把培养人的个性及合作、创新意识作为价值追求;要观照儿童的生命世界,向教育本质回归……理念的提升,思维方式的突破,使得教师看待教材、学生的视角发生了变化,课堂更加注重“学”的演绎,教学结构更加注重开放、灵动。2009年以来,我校多名教师在南京市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中获一、二等奖,在省“苏派教学展评”中获一等奖,在第八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评优”项目决赛中获一等奖……
2.卷入实验。“基于研究搞教育,教育才有品位;带着理念进课堂,教学才有风格”,这是我校引领教师发展的寄语和期望。我们依托个人课题、学科课题、学校课题,促进广大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参与科研、掌握科研、热衷于科研,成长为科研型教师。在个人课题的选题上,我们倡导教师把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矛盾作为研究课题,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禀赋和特色的小切口作深入研究。学校还以省“十一五”重点课题“激活教育:我国传统教育思想观照下的素质教育校本探索”、省教研室第八期立项课题“小学高年级英语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南京市“十一五”学科课题“小学生数学阅读与自学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等课题作引领,组织、指导一批骨干教师开展了深入的实验研究,铺就了他们迈向卓越教师的成长之路。2010年,“激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荣获南京市首届基础教育成果奖评选一等奖,2011年,我校又获“南京市优秀教科研基地学校”称号,挂牌成立了“‘激活教育’项目研究中心”。学校的一大批课题研究成果在《江苏教育研究》、《基础教育论坛》、《小学教学》、《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研究》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
3.卷入校本课程研发。2010年6月,我校课外阅读校本教材《美丽阅读》一套六册由南京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并经江苏省教材管理与审核委员会审核通过,被列入2010年度江苏省中小学生秋季教材征订书目。2011年,美术校本课程《锦绣江宁映画屏》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概念主题式综合实践课程《钱与生活》开发完成。多姿多彩的校本课程彰显了教师深度切入课程的努力和成绩:他们对课程文化内涵与特点的理解更加深刻,对课程内容选择与建构的认识更加明晰,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及创新性,教学活动更加体现“参与、合作、体验、探究”的特点。
4.卷入征文大赛。我们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师陶杯”、“教海探航”、“黄浦杯”、“全国教师暑期阅读随笔大赛”等高品位的征文大赛。我们定期进行征文写作的辅导,或邀请著作等身的专家学者传经送宝,或让笔耕不辍的优秀教师现身说法。近年来,学校教师在各级各类论文评比中获奖数呈急速增长态势,成绩始终位居南京市前列。老师们在一次次参加征文大赛过程中,逐步构建了思想的高地,把写作当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在精神上逐渐从日常生活中突围,专业上不断地走向了开阔和无限。
三、团队合作,“共同体”打造引领师资优质均衡发展
我们认为:注重学校团队的建设是实现优质均衡教育的有效抓手。在学校倡导的“构建活力教师团队,造就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激活教育”理念指引下,一支支各具特色的教师团队应运而生。成员们将个人的、局部的追求融入到团队的整体目标中,形成了明确的目标愿景。在团体中相互切磋,优势互补,激活各自内心成长的动力,实现了共同发展、均衡发展。例如,在班主任团队建设中,针对中老年教师发展机会偏少,容易出现职业倦怠、进取心消退的现状,我们为他们提供了与青年教师机会均等的发展舞台:为青年教师设立“春华杯”赛课活动的同时,也为中老年教师设立了“秋实杯”赛课活动;在评选“教坛新秀”时,不忘评选“教坛秋实奖”;在为青年教师颁发“杰出英才奖”时,也为中老年教师敬上“老骥伏枥奖”……我们还充分利用学校“激活大讲坛”这一平台,让这些中老年教师交流数十年班主任生涯中的管理心得,让实践经验欠缺的青年班主任来分享她们的智慧故事。
我们十分注重校际间的“策略联盟”。由江宁区教研室牵头,我校和周边4所街道中心校共同组建了“发展共同体”,针对课堂教学有效性和教师专业化发展两个主题,定期开展教师培训和课堂交流活动,有力地推动了这几所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我们还积极利用自身特色,建设了“提前识字,大量读写”、“自组织教学模式”教师培训基地,为区内小学教师接受继续教育提供必要的组织保障和专业支持。
四、内部挖潜,平台构建加速师资优质均衡发展
在教育发展追求高位均衡的今天,名校在师资选配上已失去原先的政策倾斜的优势,可靠的路径就是致力于内部挖潜,催生教师专业发展的激情和活力。学校为教师构建多样化的发展平台,让每个想发展、能发展的教师都有合适的发展机会和发展动力。
1.对话大师,创设精神相遇的契机。多年来,我们坚持延请国内一流专家学者来校传经布道,以提升教师的思想力,焕发教师的行动力。这种春风化雨般的润泽,也许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成效,但常常会带来教师内心深处静悄悄的革命。
2.提供平台,丰富学习展示的机会。外出学习与培训,校内承办各种级别的课堂教学竞赛,积极举荐发表教师的教育教学成果,校内的各种专题研讨、主题沙龙……这些都是学校为教师发展提供的平台和机会,教师就是在这一次次的磨砺中收获专业成长的欣喜,增强专业发展的自信,激活专业发展的能量。
3.专业规划,搭建教师成长的阶梯。我们依据教师的成长规律,设立了教学新秀、骨干教师、区学科带头人、市优秀青年教师(或学科带头人)、省特级后备五级依次提升的发展阶梯,以此来引领教师主动设计自我,能动完善自我,实现教师个体生命价值与职业价值的内在统一。在三年一届的南京市第七届(2011年)优秀青年教师评选中,我校4个学科的6位教师榜上有名,数量位列南京市各级各类学校之首。
(李洪祥,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校长,21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