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经悄然走进我们的课堂。它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载体和传输渠道,其新颖的形式,强大的功能带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让课堂有先声夺人之效。它兼具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其独特的优越性也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拿语文课来说,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将其优势与文本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便能使语文课堂如虎添翼,大放异彩,真正达到课堂效率与语文魅力共舞的美好境界。
一、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曾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而兴趣则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学习兴趣及动机的培养和激发就成了语文课教师的首要任务。新课伊始,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把静、动画结合起来,通过栩栩如生的画面,让静态的知识动态化,直观形象,在学生的认识和教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例如教学《快乐的节日》时,我先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孩子们非常熟悉的歌曲,接着让学生欣赏小朋友们欢庆“六一”的热闹场面。当优美欢快的旋律充盈着教室每个角落时,学生们看到了一幅幅令人心驰神往的画面:在碧波粼粼的湖面上,一群活泼可爱的小朋友,胸前飘着鲜艳的红领巾,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和老师一起轻轻地划船,湖里倒映着绿树、白塔。他们是那么自由,那么快乐。此时学生早已身临其境,再回头来学习课文内容时,他们都能联系自己的节日实际,兴致勃勃地描绘文中的意境。整个一节课,学生就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思维就在欢乐的节日里放飞。
二、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有助于突破教学难点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碰到这种情况:学生由于年龄小,经历少,加之书上有些内容离他们的生活实际有一定距离,难免会产生“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朦胧感。这样,教学内容中的一些重点、难点,即使老师口若悬河地讲解、手舞足蹈地比划学生也很难理解,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这时,将集文字、图像、声音为一体的信息技术引入教学,传统的课堂就有如久旱逢甘霖,将会焕发出勃勃生机,重难点的突破也随之迎刃而解了。例如教学古诗《江雪》,在引领学生体会“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所描绘的意境和流露的情感时,如果让他们直接感悟诗人被贬谪时的失意心态和不随波逐流的清高心境,毋庸置疑是十分困难的。我利用信息技术首先展现白雪皑皑覆盖群山,山上无鸟的踪影,路上也没人的足迹,一片苍茫、凄凉和清冷的景象。再逐渐推进,让学生体验穿蓑衣、戴斗笠的孤单老翁与江岸积雪构成的苍凉、萧条、寂寞的意境,感受作者身处逆境中的孤傲和凄苦。同时配上长箫古筝发出的凄婉古曲和作者被贬原因的低沉旁白,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从而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突出了重点,也化解了难点。又如学习《詹天佑》时,文中讲到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由于这方面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在单一的文字说明中很难理解。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运用信息技术设计了这样一个动画教学环节:一列两个车头的火车向北前进,前面的车头拉,后面的车头推,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轻松地爬上陡直的山坡。动画使学生看到了火车爬上直坡的全过程,并且特别注意到了用红色醒目地闪现出来的“人”字爬坡轨迹。接着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看到的内容自由发表意见,说说火车是怎样爬上陡直山坡的,以达到加深对课文体会的教学目的。由于前面巧妙地借用了多媒体,所以学生在短时间内轻而易举地理解了“人”字形线路的含义,更加具体地体会到了詹天佑超人的智慧和杰出的创造精神。
三、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审美能力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新课程教材大多是脍炙人口、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其中,无论是语言文字的表述,还是艺术形象的刻画,无不充满着美的因素。教学时,教师应挖掘文本自身的美学因素,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把课文中美的形象、事物通过录音、录像、投影等技术展现出来,创设真实的情境,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可见的图像,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田,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在教学《荷花》一课时,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比比皆是,如“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这些句子展现了荷花的丰姿和神韵。这种让人陶醉的美如果单凭教师从文字上渲染还显得有些苍白与单调。倒不如让学生眼见为实,这样更能陶冶他们美的情操。于是,新课伊始,我便让学生欣赏各种不同姿态的荷花,同时配以轻快柔美的音乐,那满池挨挨挤挤的荷叶、生机勃勃的白荷花顿时清晰地展现在孩子们眼前,他们忍不住啧啧称赞起来。此时,学生的表达兴趣也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许多孩子争先恐后地抒发自己的观后感:“池里的荷花亭亭玉立,好像在与谁比美”;“有的昂首挺胸,好像在仰天歌唱”;“有的低头俯视,好像在欣赏自己美丽的身影”;“有的伸伸懒腰,好像刚睡醒的孩子”……。此情此景可见他们已被白荷花的美丽多姿所深深折服。这样一来不仅促进了学生对美的理解,也拓展了学生热爱美、创造美的思想境界。
如果说小学语文教学是一朵华美绽放的花蕾,那么信息技术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只要将二者有机结合,便能相得益彰,真正使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老师教得生动活泼,达到课堂效率与语文魅力共舞的美好境界!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教育》
2.《信息教研周刊》
3.《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一、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曾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而兴趣则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学习兴趣及动机的培养和激发就成了语文课教师的首要任务。新课伊始,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把静、动画结合起来,通过栩栩如生的画面,让静态的知识动态化,直观形象,在学生的认识和教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例如教学《快乐的节日》时,我先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孩子们非常熟悉的歌曲,接着让学生欣赏小朋友们欢庆“六一”的热闹场面。当优美欢快的旋律充盈着教室每个角落时,学生们看到了一幅幅令人心驰神往的画面:在碧波粼粼的湖面上,一群活泼可爱的小朋友,胸前飘着鲜艳的红领巾,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和老师一起轻轻地划船,湖里倒映着绿树、白塔。他们是那么自由,那么快乐。此时学生早已身临其境,再回头来学习课文内容时,他们都能联系自己的节日实际,兴致勃勃地描绘文中的意境。整个一节课,学生就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思维就在欢乐的节日里放飞。
二、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有助于突破教学难点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碰到这种情况:学生由于年龄小,经历少,加之书上有些内容离他们的生活实际有一定距离,难免会产生“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朦胧感。这样,教学内容中的一些重点、难点,即使老师口若悬河地讲解、手舞足蹈地比划学生也很难理解,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这时,将集文字、图像、声音为一体的信息技术引入教学,传统的课堂就有如久旱逢甘霖,将会焕发出勃勃生机,重难点的突破也随之迎刃而解了。例如教学古诗《江雪》,在引领学生体会“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所描绘的意境和流露的情感时,如果让他们直接感悟诗人被贬谪时的失意心态和不随波逐流的清高心境,毋庸置疑是十分困难的。我利用信息技术首先展现白雪皑皑覆盖群山,山上无鸟的踪影,路上也没人的足迹,一片苍茫、凄凉和清冷的景象。再逐渐推进,让学生体验穿蓑衣、戴斗笠的孤单老翁与江岸积雪构成的苍凉、萧条、寂寞的意境,感受作者身处逆境中的孤傲和凄苦。同时配上长箫古筝发出的凄婉古曲和作者被贬原因的低沉旁白,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从而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突出了重点,也化解了难点。又如学习《詹天佑》时,文中讲到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由于这方面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在单一的文字说明中很难理解。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运用信息技术设计了这样一个动画教学环节:一列两个车头的火车向北前进,前面的车头拉,后面的车头推,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轻松地爬上陡直的山坡。动画使学生看到了火车爬上直坡的全过程,并且特别注意到了用红色醒目地闪现出来的“人”字爬坡轨迹。接着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看到的内容自由发表意见,说说火车是怎样爬上陡直山坡的,以达到加深对课文体会的教学目的。由于前面巧妙地借用了多媒体,所以学生在短时间内轻而易举地理解了“人”字形线路的含义,更加具体地体会到了詹天佑超人的智慧和杰出的创造精神。
三、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审美能力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新课程教材大多是脍炙人口、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其中,无论是语言文字的表述,还是艺术形象的刻画,无不充满着美的因素。教学时,教师应挖掘文本自身的美学因素,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把课文中美的形象、事物通过录音、录像、投影等技术展现出来,创设真实的情境,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可见的图像,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田,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在教学《荷花》一课时,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比比皆是,如“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这些句子展现了荷花的丰姿和神韵。这种让人陶醉的美如果单凭教师从文字上渲染还显得有些苍白与单调。倒不如让学生眼见为实,这样更能陶冶他们美的情操。于是,新课伊始,我便让学生欣赏各种不同姿态的荷花,同时配以轻快柔美的音乐,那满池挨挨挤挤的荷叶、生机勃勃的白荷花顿时清晰地展现在孩子们眼前,他们忍不住啧啧称赞起来。此时,学生的表达兴趣也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许多孩子争先恐后地抒发自己的观后感:“池里的荷花亭亭玉立,好像在与谁比美”;“有的昂首挺胸,好像在仰天歌唱”;“有的低头俯视,好像在欣赏自己美丽的身影”;“有的伸伸懒腰,好像刚睡醒的孩子”……。此情此景可见他们已被白荷花的美丽多姿所深深折服。这样一来不仅促进了学生对美的理解,也拓展了学生热爱美、创造美的思想境界。
如果说小学语文教学是一朵华美绽放的花蕾,那么信息技术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只要将二者有机结合,便能相得益彰,真正使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老师教得生动活泼,达到课堂效率与语文魅力共舞的美好境界!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教育》
2.《信息教研周刊》
3.《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