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和以应试教育为目的的语文教学,我国的许多优秀传统文化正在慢慢在高中生的意识里淡化,甚至消失。为了让学生们体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璀璨多彩和源远流长,激发爱国精神,积累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丰富人生观价值观,寻找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习民族传统文化是每一位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渗透与传承;民族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教学;文言文;乡土文化;传统节日
我们的祖先早在50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创造并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了,经过历史巨轮无情的碾压,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散落并渗透在祖国的每寸土地上,推动着人类向前,进步。正如先哲所言:“文化之于人,正如水之于鱼,一方水养一方鱼,无文化之国家,无文化之民族,无文化之人群,便如无水之鱼,无本之木,欲求成长发展而永无可能。”无论是民族的发展还是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文化,而现在随着外来文化在中国青少年中愈发流行,身为华夏子孙竟淡忘甚至于抛弃了沉淀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精髓,吃的是洋快餐,过的是国外节......还有一些高中语文老师过于注重考试或高考,以至于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的渗透和传承,使学生对自己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与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是每一个手握高考前最后一棒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
1在诵读中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中国的经典诗词浩如烟海并且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散发着无人能及的独特魅力,中学教材里的文言文只是沧海一粟,但却集结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良好品质的精髓,中学的语文老师更应该将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深深灌输到学生的思想里,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从晨读和自习下手,每天布置经典诵读文言文作业。如论语,语文老师就要适时引导学生们理解并践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等等这些积极的传统文化思想。如“位卑未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体现了华夏子孙对国家、对民族的无限热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不被功利所困的人生价值观。语文老师应该引领学生从“学而知”达到“知而行”,让学生们在诵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领悟,在领悟中渗透并传承本民族传统文化。
2 设置人文情景,让学生深切体会传统民族文化
语文本身就是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并直观地体现了文化水平。在教学中,语文老师应该以课文为参考,设置各种场景,以名人名言,诗词歌赋,书中描绘的场景作画装点教室,并配以相適应的音乐,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到书中所讲述的故事中,身临其境,思考作者之所思,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和人生境界,领会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使民族传统文化渗透于无形,达到最终目的。
3 社会实践,挖掘本土传统节日文化
体验社会生活是语文的拓展,为了使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理解成为一名炎黄子孙的基本素质,以渗透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为己任,简单的课上授课是远远不够的,语文老师应在课上之余,充分利用课下和假期时间让学生们去实践,探寻根源,挖掘本土文化,完成社会实践报告,再以实践内容布置作文观后感。比如国家和民族特色:国花牡丹,傣族的泼水节,苗族的摇钱树,风情表演,特色竞技......还有许多承载人们美好愿望的传统节日,比如中秋节,端午节,春节,国庆节等等,每一个民族传统节日都是有由来、有故事、有寓意的。学生们亲身经历,主动参与,大开眼界。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内涵,提升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增强了自身的实践能力,使得民族传统文化得到有效渗透和传承。
4利用文献资料查阅,作文教学渗透和传承民族文化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和挖掘传统文化的兴趣,更为深刻的体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身为语文老师,应敏锐地捕捉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练笔的机会,在教学中应留出时间来让学生自主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完成作文任务,此外在课后还可以安排随笔任务。为了激发学生更大的兴趣,语文老师可以申请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类的竞赛和作文比赛,设置奖项奖品。让学生们真正实现“思想美”“人格美”“内容美”,并通过在查阅资料中浏览浩瀚的中华民族文化,在思考中升华人生,使传统文化与美德深入学生心灵。
5语文老师应加强自身素质和文化修养,提高学习意识与创新意识
语文老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传承民族尊严,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个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时代在进步发展,审视传统文化经典的标准也在发生着变化,老师也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热衷学习,敢于创新,把与时俱进的思想和传统文化中好的东西阐释给学生,这就需要老师要相当热爱民族传统文化,并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和语文素养,能提得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此外,语文教师还应该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比如在校园里张贴古文化作品,使学生能在校园里到处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以充分发挥语文课的优势,实现语文教育的改革,渗透和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不仅是育人,还是现实的需要。
关键词:渗透与传承;民族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教学;文言文;乡土文化;传统节日
我们的祖先早在50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创造并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了,经过历史巨轮无情的碾压,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散落并渗透在祖国的每寸土地上,推动着人类向前,进步。正如先哲所言:“文化之于人,正如水之于鱼,一方水养一方鱼,无文化之国家,无文化之民族,无文化之人群,便如无水之鱼,无本之木,欲求成长发展而永无可能。”无论是民族的发展还是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文化,而现在随着外来文化在中国青少年中愈发流行,身为华夏子孙竟淡忘甚至于抛弃了沉淀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精髓,吃的是洋快餐,过的是国外节......还有一些高中语文老师过于注重考试或高考,以至于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的渗透和传承,使学生对自己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与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是每一个手握高考前最后一棒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
1在诵读中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中国的经典诗词浩如烟海并且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散发着无人能及的独特魅力,中学教材里的文言文只是沧海一粟,但却集结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良好品质的精髓,中学的语文老师更应该将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深深灌输到学生的思想里,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从晨读和自习下手,每天布置经典诵读文言文作业。如论语,语文老师就要适时引导学生们理解并践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等等这些积极的传统文化思想。如“位卑未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体现了华夏子孙对国家、对民族的无限热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不被功利所困的人生价值观。语文老师应该引领学生从“学而知”达到“知而行”,让学生们在诵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领悟,在领悟中渗透并传承本民族传统文化。
2 设置人文情景,让学生深切体会传统民族文化
语文本身就是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并直观地体现了文化水平。在教学中,语文老师应该以课文为参考,设置各种场景,以名人名言,诗词歌赋,书中描绘的场景作画装点教室,并配以相適应的音乐,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到书中所讲述的故事中,身临其境,思考作者之所思,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和人生境界,领会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使民族传统文化渗透于无形,达到最终目的。
3 社会实践,挖掘本土传统节日文化
体验社会生活是语文的拓展,为了使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理解成为一名炎黄子孙的基本素质,以渗透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为己任,简单的课上授课是远远不够的,语文老师应在课上之余,充分利用课下和假期时间让学生们去实践,探寻根源,挖掘本土文化,完成社会实践报告,再以实践内容布置作文观后感。比如国家和民族特色:国花牡丹,傣族的泼水节,苗族的摇钱树,风情表演,特色竞技......还有许多承载人们美好愿望的传统节日,比如中秋节,端午节,春节,国庆节等等,每一个民族传统节日都是有由来、有故事、有寓意的。学生们亲身经历,主动参与,大开眼界。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内涵,提升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增强了自身的实践能力,使得民族传统文化得到有效渗透和传承。
4利用文献资料查阅,作文教学渗透和传承民族文化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和挖掘传统文化的兴趣,更为深刻的体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身为语文老师,应敏锐地捕捉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练笔的机会,在教学中应留出时间来让学生自主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完成作文任务,此外在课后还可以安排随笔任务。为了激发学生更大的兴趣,语文老师可以申请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类的竞赛和作文比赛,设置奖项奖品。让学生们真正实现“思想美”“人格美”“内容美”,并通过在查阅资料中浏览浩瀚的中华民族文化,在思考中升华人生,使传统文化与美德深入学生心灵。
5语文老师应加强自身素质和文化修养,提高学习意识与创新意识
语文老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传承民族尊严,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个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时代在进步发展,审视传统文化经典的标准也在发生着变化,老师也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热衷学习,敢于创新,把与时俱进的思想和传统文化中好的东西阐释给学生,这就需要老师要相当热爱民族传统文化,并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和语文素养,能提得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此外,语文教师还应该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比如在校园里张贴古文化作品,使学生能在校园里到处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以充分发挥语文课的优势,实现语文教育的改革,渗透和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不仅是育人,还是现实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