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历史教学语言更出彩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tianyu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又是知识的载体,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媒介。通过语言,教师才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并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同人心交流的艺术”。可见,语言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对于从事历史教学工作的教师来讲,语言的重要作用更加突出。因为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授、思维的引导、认识的提高、能力的培养都要通过教师的语言来实现。因此,我认为在历史教学中恰当的运用出彩的语言,既可以使史实更加形象生动,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发展能力,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巧妙使用名言,画龙点睛
  在教学中,注意收集一些与教学相关的名言并加以巧妙应用,会让你的讲授更有说服力,更吸引学生。比如,关于希特勒的豺狼本性,我们可以引用美国作家记者威廉.夏伊勒《第三帝国的兴亡》中的几句话:“阿道夫.希特勒有着恶魔般的性格,花岗石般的意志,不可思议的本能,无情的冷酷,杰出的智力,驰骋的想象,以及惊人的判断力……”,几句话将希特勒的本性揭露无遗,让学生对他有了更客观的认识。
  又如在《美国内战》一课,讲到林肯领导了解放奴隶的斗争而受到美国人民尊敬时,用马克思的话做结论,把课文引向深入,“这是一个不会被困难吓倒不会为成功所迷惑的人。他不屈不挠地迈向自己的伟大目标,而从不轻举妄动;他稳步向前,从不倒退;他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优良品德的罕有的人物;这位出类拔萃和品德高尚的人竟是那样的谦虚,以致只有在他成为殉难者倒下去之后,全世界才发现这是一位英雄。”“在美国历史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此处名言的引用,不仅让学生对解放奴隶斗争的意义有了进一步认识,又对林肯油然而生敬意,达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再如,在介绍拿破仑时,可引用他自己的话“我有时是狐狸,有时是狮子,进行统治的秘密在于要知道什么时候应当是前者,什么时候是后者。”这样,生动的展现一个善于权变、贪恋权势,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不讲信义的拿破仑,使学生对历史人物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二、精心设计导言,先声夺人
  要使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传授的新知识积极接受,有效办法之一就是设计生动诱人的新课导语,或出奇制胜,出人意料,或巧于引思、或鲜明对比、或言其重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获得明显的教学效果。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时,我设计了如下导言:同学们,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事实。哪一桩、哪一件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哪一字、哪一句不启人蒙昧,动人心魄呢?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时期,去体会民族的血泪和辛酸,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今天,我们学习《甲午中日战争》。如此设计,既渲染了气氛,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在学习唐朝历史知识时,我这样引入新课:“唐,这是同学们比较熟悉的一个王朝。每当提到它,我们就会联想到许多动人的故事;善于纳谏的唐太宗;我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李白、杜甫的千古绝唱;举世闻名的敦煌壁画;东渡日本的高僧鉴真;汉藏联姻的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等等。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它的古老文明千百年来影响着中国,影响着东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唐朝历史。这样导入,对唐朝的繁荣进行了简要的概括和必要的提高,诱导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三、斟酌教学结语,引人深思
  历史,包罗万象,上至天文地理,下至政治、经济、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即使是中学教材,也称得上是“麻雀虽小,五脏惧全。”因此,教师在讲课中,不仅要撒得开,更要收得拢”。所谓“收得拢”,关键是有一个富有艺术性的结束语。课堂教学的最后一句话,决不意味着教学的结束或完结,反而可能是引导学生继续探索、继续深化,继续扩展的重要一步。能有一个好的结尾,会给人以无穷的回味,能催人思考,使人联想,给人以思考动力。有这样的结尾,即使教师不布置作业,学生也能自觉看书,自觉阅读课外读物,扩大知识面。
  在《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一课时,我这样结束:巴尔干半岛成了帝国主义国家争夺的焦点和欧洲的火药库。不久,一颗火星溅落此处,导致了一场大爆炸,这颗火星是怎样引起的呢?情况如何?这都是我们以后要学习的内容。又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语: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在1914—1918年,战火席卷欧、亚、非三大洲,参战国达30个,受波及的人口在15亿以上,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75%,故称“世界大战”,它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与战争发动者的愿望相反,大战不但没有解决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反而加剧了帝国主义固有的一切矛盾,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正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爆发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正如毛泽东所说“战争引起了革命”、“革命制止了战争”。课程虽然结束了,但由于结束语承上启下,会引人深思,给学生留下了思考的余地。
  此外,在重难点知识讲授时要善于驾驭教学语言,传授好重点知识,设计好重点知识的传授语言,平淡无奇的地方要讲得深刻丰富、枯燥深奥的地方要讲得通俗易懂、耗费唇舌的地方要讲得简要凝炼、启迪思想的地方要讲得自然。
  总之,教学过程中的恰当的语言,就像放在佳肴里必不可少的味精一样,有了它,就使菜肴更添鲜美。所以,教师应该是运用语言的大师,努力锤炼课堂语言,提高自身修养和学识,使课堂教学的语言简洁、生动、形象、幽默。只要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就一定能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愉快的气氛中,使学生既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又增长了知识,真正达到学史明志,知史做人的目的。
其他文献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理想的人格、塑造良好的个性。教师应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结合有效的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德育渗透    教书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德为素质之基,为人之本。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教育最基础的、也是最永恒的话
期刊
关键词:新课程;教师;角色定位    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与机遇的世纪,教师是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的直接承担者,一切教育改革和发展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琼?托马斯曾说过一句名言:“革新的成败最终取决于全体教师的态度”。[1]  新课程从学生的学习方式、学校的职能、课程的结构、管理与评价以及教学过程等方面挑战了教师的教学传统和思想观念,也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适应是新课程得以成功
期刊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最有效的内部动力,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和教学成绩。古代教育家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轻松、愉悦、主动、有效地学习,关键就是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几年来,我在教学过实践中围绕这一课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和尝试。  一、抓住学生的心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初中学生刚开始接触英语时,有种好奇心理,在课堂上他们往往具有双重心
期刊
摘要: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努力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素质结构  关键词:新课程 素质 能力    教师是教育实践的直接承担者和教育改革的实施者,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认识,最终决定着新课程的走向。为适应新课程改革,历史教师必须提升自身素质。下面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一、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  教师必须掌握深
期刊
语文是一门文字优美、语言丰富、文化底蕴深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手段不尽相同,其中,情感教学在其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应引起语文教师的关注。  关于语文教学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众说纷坛,特别是课改后我们的语文教学已经从传统的以讲为主的单向型直线往复转向多样性、灵活性的辐射型,注重讲究教学的艺术,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感悟能力等多种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
期刊
摘要:根据素质教育理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一个互动的过程,也是学生作为“主体”接受知识的过程。同时,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有积极探索、研究出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应用于课堂中,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关键词:教学 方法 提高 成绩    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数学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的学习应是发展学生心智、形成
期刊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界重要的研究课题,语文学科的广大教师常常就激发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行反复的探索和努力。探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有着较为特殊的现实意义。而“课本剧”,顾名思义就是把课文改编成剧本,让学生自编自导,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质量。  首先,创设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地位,是有
期刊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多媒体课件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广范应用。“媒体”和教师单纯的“口传”其优越性不仅在于它的信息传递效率高,形象直观,刺激兴奋。便于视听和接受,更重要的是它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满足了幼儿情感、审美等各种感官的需要。引起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鼓舞和推动幼儿学习的巨大力量。早在西周时期,孔子就提出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见解。幼儿园孩子年龄小,
期刊
兴趣是一个人的求知获艺的先导。在教学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一旦引起学生的兴趣,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的提高,智慧的火花也会迸发出来。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要千方百计的撩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导语设计巧妙,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对第一节课有很重要的作用。课的开始好比小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基础。上课也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心灵上,这样才可以吸引学
期刊
【摘要】教研组文化是当代学校变革和转型的重点,对当代教育思想极具启发意义。论及教研组建设的论文成果虽有,然从文化层面角度来考察建设教研组确是寥寥无几。本文从阐释教研组文化的内涵出发,指出当前中学语文教研组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再从教研组制度文化、研讨文化、行为文化以及物质文化几个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以促进教研组文化向更高形式发展。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研组文化;策略      一、教研组文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