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已经越来越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年轻网民是使用人群中的主要群体,网络教育中的网校占据了网络工作学习辅助工具的1/3,网校应用率数据还在逐年增长。但是经过调查发现,目前网校特别是中小学网校还存在比较大的问题,教学活动设计单一、学习资源匮乏,缺乏反馈机制等。这样冷网校的状态和当前实际情况有比较大的反差,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的发展和网民的知识需求。而网校的良性应用不仅仅能够很好地满足当前年轻网民对于网络教育的需要,更是一块巨大的商业蛋糕,面对如此广阔的前景,发展和提高目前网校教育应用的水平,已经显现得越来越迫切。
【关键词】网校;远程教育;自主学习
网校也称远程教育,实际上是互联网与教育相结合的一个产物。教育借助互联网扩大了知识传播的范围,互联网通过网校使它在教育上实现了应用。它是一种通过互联网为学生提供应试考试辅导和综合素质培训的方式。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学习到任何内容,只要拥有一台能够上网的计算机,即可参加网校学习。
2010年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称我过网民已达4.57亿,较2009年提高5.4个百分点。18岁以下的网民增长较快,拉动因素之一是中小学学校的互联网接入比例在增加。而对强大的互联网信息平台,抓住网民需求的互联网商业应用。可能会产生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让广大网民,尤其是年轻网民尽享网络带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根据CNNIC的调查,网上教育是互联网作为工作学习辅助工具的体现之一,网校是其主要组成部分,人们对于网络教育呈现慢慢接受的心理,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网络用户的对网络教育需求在提高,而且随着年青网民的增加,这样的需求会表现得更突出。一方面,由于教育资源有限,对于大多数青少年来说,上名校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适龄学子对优秀教育资源存在着强大的需求;另一方面,相对于请家教和参加各种培训班,网校费用相当低廉,一般家庭均能承受。
整合思想和技术,设计出一种高效、通用、易用的中小学网校系统,基于学生的基本情况,提高教学活动设计,加强教学环境设计,加强评价和反馈,增强学习激励的方法设计出人性化,智能化的网校系统成为教育信息化建设和远程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网校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国內外中小学网校的对比,笔者发现我国普遍的网校,能提供非常优秀的教育资源的还很少,多数网校的教育资源局限在一所学校。有的网校虽然是由学校所办,但仍存在很多问题。例如:资金的不足导致投入的不足,也没有一个正规的教育模式,有的虽然有公司支持,但我们看后多是以下发练习、试题为主,很少有及时反馈,有些还存在很多从商业角度办学的许多短视行为。
目前的网络学校存在的具体问题:
1.缺乏教学活动设计或者教学设计,主要以教师的教学为主要资源,如何教作为主要思路进行的教学设计,网络学习是由学习者一系列的学习活动组成的,并不是只有起点和终点,网络学习不仅要关心教育目标的设计、实现,更要关心实现的过程以及学习者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能力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则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过程起促进和帮助作用,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教师在网络学习中的作用并不只是提供教学材料,教学活动的每一步都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和指导,如网络环境下学习情境的创设、学习策略的指导、交流和反馈等。目前的网络课程仅限于教师的在线答疑、师生讨论,缺少教师对讨论活动的组织、指导和对学习者学习活动的关注,没有真正实现小组学习、协作学习。
2.重教学内容呈现,轻学习环境设计,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要求必须更加自主地进行意义建构,因此情境的创设尤为重要,网络课程不是仅提供资料,而是影响学生使其成为自己的“教师”。而目前大部分网络课程仍强调“教”,强调知识的传授,一进去就开始知识教学,而没有给予一定的情境导入。学习者在学习时,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学内容或去讨论组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归结到一点,就是没有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主动性。
3.自主学习资源不足,自主学习是网络教育的一大特色,学习者通过自主学习,实现学习活动的时空分离。目前网络课程在自主性学习方面只是体现学习者自己学习这一点,并没有为他们提供种种有利于进行自主学习的资源。目前大部分网校都提供了网上图书馆,但都没有基于课程的,而只是提供一些资源链接。同时网络学校把学生看成孤立的个体,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有些网站虽然设有论坛,但是由于监管不力,学生讨论的话题五花八门,对学习并没有什么促进作用,聚集不了多少人气,形同虚设。
4.缺少对学生个性特征的了解分析,对学生的各项细节分析较少,没有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如学生的个性、学习基础、学习特征等,而基本上只是对学生的总体进行考虑,如年级科目等大的方面进行了分类,却没有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很难做到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活动的组织,如利用其特征来辅助学习活动开展。
5.对家长的重要作用没有充分的认识,只是认识到家长对学生的监督、辅助性作用,没看到家长在网校中充当着信息沟通,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心理成长等各方面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6.缺少评价与反馈,评价与反馈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目前网络教学的评价方式仅限于教师对学习者的评价(作业和考试),很少考虑学习者自身的评价、同伴的评价,而这两种对于学习获得学习成就感非常有效。评价的形式一般是客观题(选择题、是非题)和问题简答型的主观题,缺乏基于案例和问题解决型的练习。目前网络教学平台往往是仅给出答题结果,而没有给出适当的分析、评语,学习者只能自己猜测、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基于问题简答方式的主观题,更着重于学习者知识的掌握、知识的再组织,并不是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这种题目前大多采用人工改卷的方法,使学习者不能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者学习的热情。在网络教学中,教师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减少,教师不能通过观察来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而只能依赖于网络教学平台或网络课程(视频会议例外)来实现交互。我们认为课程设计、开发时必须考虑师生、生生之间同步、异步的交互,让学习者感到自己学习活动并不是孤立的,并非只有计算机和自己在对话,而是始终有人一起参与的,是人性化的。
7.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没有像现实学校一样采取诸如成绩排名、班级排名等措施,学生的学习状况没有对比性,以至于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习劲头不足。由于基础知识没有很强实践性,因此缺少一定程度上的竞争,就没有很强的学习动机,缺少学习动力是难免的。
二、中小学网校设计的指导思想
通过目前中小学网校存在的问题,结合社会实际需求,在中小学网校的设计过程中,中小学网校系统设计的指导思想遵循以下几个观点:
1.学习过程监控管理
为了更好地指导该系统,在网络环境学习的特点下,笔者在系统中运用学习过程监控管理来更好指导学习。
设计开发网校系统,突出其教学的过程性,资源的使用体现过程性,避免教学内容成为网络版教科书。将过程思想渗透到每个教学步骤、每个知识点的教学中,始终运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
2.创建有效的激励机制
良好的学习文化氛围是提高网络学习效率的基础,建立有效的激励则是推动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的动力。
如果学生分享了自己的知识,却没有来自该系统团队的任何正面反馈,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学生贡献知识的积极性。因此,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需要建立一种针对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让向团队和他人贡献知识的学生得到相应的回报,而且这种回报也应该随着知识的质量和价值的水平而不断变化,即知识的质量和价值和得到的回报成正比关系。
具体运用上可以通过目标激励、榜样激励、奖惩激励、情感激励等激励方式,培养学生乐于分享,积极上进,不甘人后的健康学习心态,使他们处于一种主动求知的状态中。
3.形成学习型组织
学习是一种社会性的行为,人们通常都是在与他人交流互动中学到知识。中小学网校的学习也注重让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互动过程中进行学习。
学习需要参与,兴趣或渴望参与通常是学习的诱因。学习型组织为学习提供了“参与”的机会,它由拥有共同目标、共同兴趣的成员组成,协作分析和解决探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4.创建有效的评价机制
系统评价系统要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系统评价方式在发展性评价的基础上,保持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只有这样,才能多学生有更为全面的评价。所以系统设计过程坚持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多样化评价方式,提供及时、快速的反馈和评估。
三、中小学网校系统的总体设计和主要功能设计
通过以上的中小学网校系统设计的指导思想、开发思路以及模块化软件设计的原则,笔者制定如图1-1所示的中小学网校系统的总体架构图。
根据网校系统的用户进行分类,可以划分为四种角色:学生,教师,家长,系统管理员。用户角色和使用权限如图1-2所示。
1.学生用户主要功能分析
自我评价: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让教师对学生有一点基础了解,更好地确定指导其学习方法,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课程学习:学生除了参加网络课程学习之外,还参加课程学习讨论组,提出问题,或者帮助其他存在问题的同学进行学习,使得互相提高,也加强团队感。
团队学习:也叫兴趣小组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己新建或者参与到其他同学的团队中去。充分利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在快乐中得到提高。
班级学习:根据学生进入网校的基础,教师对其加以编班,让学生在网络中也有归属感。同一个年级的同学进行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成长日志:学习对个人的学习进行总结反思,这样的日志可以共享给其他同学浏览,也可以设置为隐藏。
2.教师用户主要功能分析
在线答疑:教师通过公告等形式发布自己的答疑时间段,学生或家长可以再相应的时间段进行网络在线答疑,如图4-5所示。
班级管理:班级活动的开展等管理。
教师博客:通过该功能,教师可以反思其教育或辅导过程,这样的反思学生家长都可以进行浏览,让学生和家长更了解教师的想法,也加强了师生家长三者之间的感情,这对于网校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3.家长用户主要功能分析
家长典范:通过学习模范家长教育案例,让自己的教育方法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与师交流:通过此功能,加强家长和教师的交流,动态了解学生的情况。
家长论坛:家长之间交流的平台,了解身边鲜活的教育案例,加强家长对网校的认同感。
4.系统管理主要功能分析
学生档案系统:对学生的电子档案袋、成长日志、学生团队、学生作品等进行管理。
教师管理:主要是添加和更新教师资料信息。
课程管理:对所有课程进行管理。主要是课程的添加和删除,以及课程学习讨论小组的管理。
新闻留言管理:添加和更改网校新闻等信息,以及对网校用户留言进行答复等。
数据管理:对系统的数据进行安全性备份,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四、总结
中小学网校系统是一个庞大、涉及内容面很广的應用系统,该文从解决当面存在的问题视角对系统进行分析、设计,但是由于系统的庞杂,以及人力、物力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实践检验性、用户交互多样性、系统智能性方面都有待加强。今后的网络教育系统,应该突出网络学习过程的组织,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需要依据教学过程组织,有效利用学习资源,进行高效的学习与生活。
参考文献
[1]国外网校调研报告[EB/OL].http://www.360doc.com/showWeb/0/0/362686.aspx,2011-03-04.
[2]潘炳超.面向过程的网络教学支持系统设计与开发[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7.
[3]余胜泉,孙众.当代网校的困境与求存之道[J].中国远程教育,2006:62-63.
[4]胡桃.中小学网校发展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6.
[5]吴大非.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6]乌美娜.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洪小平(1982-),男,江西上饶人,硕士,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信息技术系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远程教育,网络传播。
【关键词】网校;远程教育;自主学习
网校也称远程教育,实际上是互联网与教育相结合的一个产物。教育借助互联网扩大了知识传播的范围,互联网通过网校使它在教育上实现了应用。它是一种通过互联网为学生提供应试考试辅导和综合素质培训的方式。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学习到任何内容,只要拥有一台能够上网的计算机,即可参加网校学习。
2010年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称我过网民已达4.57亿,较2009年提高5.4个百分点。18岁以下的网民增长较快,拉动因素之一是中小学学校的互联网接入比例在增加。而对强大的互联网信息平台,抓住网民需求的互联网商业应用。可能会产生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让广大网民,尤其是年轻网民尽享网络带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根据CNNIC的调查,网上教育是互联网作为工作学习辅助工具的体现之一,网校是其主要组成部分,人们对于网络教育呈现慢慢接受的心理,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网络用户的对网络教育需求在提高,而且随着年青网民的增加,这样的需求会表现得更突出。一方面,由于教育资源有限,对于大多数青少年来说,上名校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适龄学子对优秀教育资源存在着强大的需求;另一方面,相对于请家教和参加各种培训班,网校费用相当低廉,一般家庭均能承受。
整合思想和技术,设计出一种高效、通用、易用的中小学网校系统,基于学生的基本情况,提高教学活动设计,加强教学环境设计,加强评价和反馈,增强学习激励的方法设计出人性化,智能化的网校系统成为教育信息化建设和远程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网校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国內外中小学网校的对比,笔者发现我国普遍的网校,能提供非常优秀的教育资源的还很少,多数网校的教育资源局限在一所学校。有的网校虽然是由学校所办,但仍存在很多问题。例如:资金的不足导致投入的不足,也没有一个正规的教育模式,有的虽然有公司支持,但我们看后多是以下发练习、试题为主,很少有及时反馈,有些还存在很多从商业角度办学的许多短视行为。
目前的网络学校存在的具体问题:
1.缺乏教学活动设计或者教学设计,主要以教师的教学为主要资源,如何教作为主要思路进行的教学设计,网络学习是由学习者一系列的学习活动组成的,并不是只有起点和终点,网络学习不仅要关心教育目标的设计、实现,更要关心实现的过程以及学习者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能力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则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过程起促进和帮助作用,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教师在网络学习中的作用并不只是提供教学材料,教学活动的每一步都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和指导,如网络环境下学习情境的创设、学习策略的指导、交流和反馈等。目前的网络课程仅限于教师的在线答疑、师生讨论,缺少教师对讨论活动的组织、指导和对学习者学习活动的关注,没有真正实现小组学习、协作学习。
2.重教学内容呈现,轻学习环境设计,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要求必须更加自主地进行意义建构,因此情境的创设尤为重要,网络课程不是仅提供资料,而是影响学生使其成为自己的“教师”。而目前大部分网络课程仍强调“教”,强调知识的传授,一进去就开始知识教学,而没有给予一定的情境导入。学习者在学习时,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学内容或去讨论组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归结到一点,就是没有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主动性。
3.自主学习资源不足,自主学习是网络教育的一大特色,学习者通过自主学习,实现学习活动的时空分离。目前网络课程在自主性学习方面只是体现学习者自己学习这一点,并没有为他们提供种种有利于进行自主学习的资源。目前大部分网校都提供了网上图书馆,但都没有基于课程的,而只是提供一些资源链接。同时网络学校把学生看成孤立的个体,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有些网站虽然设有论坛,但是由于监管不力,学生讨论的话题五花八门,对学习并没有什么促进作用,聚集不了多少人气,形同虚设。
4.缺少对学生个性特征的了解分析,对学生的各项细节分析较少,没有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如学生的个性、学习基础、学习特征等,而基本上只是对学生的总体进行考虑,如年级科目等大的方面进行了分类,却没有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很难做到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活动的组织,如利用其特征来辅助学习活动开展。
5.对家长的重要作用没有充分的认识,只是认识到家长对学生的监督、辅助性作用,没看到家长在网校中充当着信息沟通,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心理成长等各方面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6.缺少评价与反馈,评价与反馈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目前网络教学的评价方式仅限于教师对学习者的评价(作业和考试),很少考虑学习者自身的评价、同伴的评价,而这两种对于学习获得学习成就感非常有效。评价的形式一般是客观题(选择题、是非题)和问题简答型的主观题,缺乏基于案例和问题解决型的练习。目前网络教学平台往往是仅给出答题结果,而没有给出适当的分析、评语,学习者只能自己猜测、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基于问题简答方式的主观题,更着重于学习者知识的掌握、知识的再组织,并不是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这种题目前大多采用人工改卷的方法,使学习者不能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者学习的热情。在网络教学中,教师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减少,教师不能通过观察来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而只能依赖于网络教学平台或网络课程(视频会议例外)来实现交互。我们认为课程设计、开发时必须考虑师生、生生之间同步、异步的交互,让学习者感到自己学习活动并不是孤立的,并非只有计算机和自己在对话,而是始终有人一起参与的,是人性化的。
7.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没有像现实学校一样采取诸如成绩排名、班级排名等措施,学生的学习状况没有对比性,以至于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习劲头不足。由于基础知识没有很强实践性,因此缺少一定程度上的竞争,就没有很强的学习动机,缺少学习动力是难免的。
二、中小学网校设计的指导思想
通过目前中小学网校存在的问题,结合社会实际需求,在中小学网校的设计过程中,中小学网校系统设计的指导思想遵循以下几个观点:
1.学习过程监控管理
为了更好地指导该系统,在网络环境学习的特点下,笔者在系统中运用学习过程监控管理来更好指导学习。
设计开发网校系统,突出其教学的过程性,资源的使用体现过程性,避免教学内容成为网络版教科书。将过程思想渗透到每个教学步骤、每个知识点的教学中,始终运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
2.创建有效的激励机制
良好的学习文化氛围是提高网络学习效率的基础,建立有效的激励则是推动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的动力。
如果学生分享了自己的知识,却没有来自该系统团队的任何正面反馈,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学生贡献知识的积极性。因此,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需要建立一种针对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让向团队和他人贡献知识的学生得到相应的回报,而且这种回报也应该随着知识的质量和价值的水平而不断变化,即知识的质量和价值和得到的回报成正比关系。
具体运用上可以通过目标激励、榜样激励、奖惩激励、情感激励等激励方式,培养学生乐于分享,积极上进,不甘人后的健康学习心态,使他们处于一种主动求知的状态中。
3.形成学习型组织
学习是一种社会性的行为,人们通常都是在与他人交流互动中学到知识。中小学网校的学习也注重让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互动过程中进行学习。
学习需要参与,兴趣或渴望参与通常是学习的诱因。学习型组织为学习提供了“参与”的机会,它由拥有共同目标、共同兴趣的成员组成,协作分析和解决探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4.创建有效的评价机制
系统评价系统要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系统评价方式在发展性评价的基础上,保持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只有这样,才能多学生有更为全面的评价。所以系统设计过程坚持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多样化评价方式,提供及时、快速的反馈和评估。
三、中小学网校系统的总体设计和主要功能设计
通过以上的中小学网校系统设计的指导思想、开发思路以及模块化软件设计的原则,笔者制定如图1-1所示的中小学网校系统的总体架构图。
根据网校系统的用户进行分类,可以划分为四种角色:学生,教师,家长,系统管理员。用户角色和使用权限如图1-2所示。
1.学生用户主要功能分析
自我评价: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让教师对学生有一点基础了解,更好地确定指导其学习方法,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课程学习:学生除了参加网络课程学习之外,还参加课程学习讨论组,提出问题,或者帮助其他存在问题的同学进行学习,使得互相提高,也加强团队感。
团队学习:也叫兴趣小组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己新建或者参与到其他同学的团队中去。充分利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在快乐中得到提高。
班级学习:根据学生进入网校的基础,教师对其加以编班,让学生在网络中也有归属感。同一个年级的同学进行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成长日志:学习对个人的学习进行总结反思,这样的日志可以共享给其他同学浏览,也可以设置为隐藏。
2.教师用户主要功能分析
在线答疑:教师通过公告等形式发布自己的答疑时间段,学生或家长可以再相应的时间段进行网络在线答疑,如图4-5所示。
班级管理:班级活动的开展等管理。
教师博客:通过该功能,教师可以反思其教育或辅导过程,这样的反思学生家长都可以进行浏览,让学生和家长更了解教师的想法,也加强了师生家长三者之间的感情,这对于网校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3.家长用户主要功能分析
家长典范:通过学习模范家长教育案例,让自己的教育方法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与师交流:通过此功能,加强家长和教师的交流,动态了解学生的情况。
家长论坛:家长之间交流的平台,了解身边鲜活的教育案例,加强家长对网校的认同感。
4.系统管理主要功能分析
学生档案系统:对学生的电子档案袋、成长日志、学生团队、学生作品等进行管理。
教师管理:主要是添加和更新教师资料信息。
课程管理:对所有课程进行管理。主要是课程的添加和删除,以及课程学习讨论小组的管理。
新闻留言管理:添加和更改网校新闻等信息,以及对网校用户留言进行答复等。
数据管理:对系统的数据进行安全性备份,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四、总结
中小学网校系统是一个庞大、涉及内容面很广的應用系统,该文从解决当面存在的问题视角对系统进行分析、设计,但是由于系统的庞杂,以及人力、物力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实践检验性、用户交互多样性、系统智能性方面都有待加强。今后的网络教育系统,应该突出网络学习过程的组织,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需要依据教学过程组织,有效利用学习资源,进行高效的学习与生活。
参考文献
[1]国外网校调研报告[EB/OL].http://www.360doc.com/showWeb/0/0/362686.aspx,2011-03-04.
[2]潘炳超.面向过程的网络教学支持系统设计与开发[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7.
[3]余胜泉,孙众.当代网校的困境与求存之道[J].中国远程教育,2006:62-63.
[4]胡桃.中小学网校发展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6.
[5]吴大非.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6]乌美娜.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洪小平(1982-),男,江西上饶人,硕士,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信息技术系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远程教育,网络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