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升初”的衔接那么难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hsmith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老师和初中老师快打起来了
  又送走了一届毕业生,虽不是自己的第一届毕业班,但每当这个时候,看到学生们放飞梦想、重新起航,心中充满喜悦和期盼的同时又不免有些许担忧。
  每个孩子的基础是不同的,他们到了中学要面对的机遇与挑战更是不同。成绩优异的孩子我从不担心,那些成绩平平甚至有些吃力、不善表达的孩子,始终揪着我的心,他们能适应初中的生活吗?成绩不理想,老师会多关注他们吗?他们会不会因为成绩不好,而一蹶不振呢?


  一位学生对爸爸说:“我就要成为初中生了。我真想早一点看到初中是什么样的!”另一位学生对妈妈说:“我不想长大!我不想毕业!我不想当初中生!我想念我的小学老师!”
  一位家长无奈地说:“我只有初中文化,又过去这么多年了,以前学的那一点点东西也都忘光了。孩子问我什么,我基本上无法回答,只能让她去报衔接班。”
  初中部初一老师的办公室内,大家在摇头、叹息:“现在的小学怎么会这样?知识点教得那么死板,到了初中想要扭转都不行;自从取消升学考试后,学生的计算能力变弱了,笔算、口算能力以及准确率都比以前低;上课时不会听课,不会记笔记。”
  小学部的老师不满了:“我们的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都能获奖,这说明什么?我们不辞辛苦地工作,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对于学生的提问几乎有问必答,学生都认同我们是他们的知心人;初中教师不能用学校教育教学中出现的个别现象来否定我们的小学教育啊……”
  究竟是什么阻碍了“衔接”
  一个良好的开始,对于学生来讲有着莫大的鼓舞。尽早适应初中生活,增强孩子学习的自信心,是衔接中很重要的一环。
  小学生进入初中后,成长发展中的变异和自身存在的差异是阻碍学生自身发展的多元要素。那么,这些变异和差异又从何而来呢?
  ·处处为新。小学升初中,面临着一个全新的环境:学校是新的、班级是新的、同学是新的、老师是新的、学习方法是新的、学习形式也是新的,学生本身也想在这个崭新的环境中来表现自己,展现自己的才能,特别是对一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初一学生来讲,既忐忑不安,又充满希望。
  ·家长质疑。一些家长说孩子上了初中以后成绩下降,和小学时清一色的“优良”形成了明显反差,或怀疑孩子的潜力或怀疑初中的教学质量或怀疑小学教育有问题。
  ·学校意见。初中对小学教学质量提出异议,怀疑小学成绩的真实性。有些初中老师认为:小学毕业抽测成绩很好,而在刚进入初中举行的摸底水平测试中,各科成绩不及格的人数,很多学校会超过10%甚至会达到20%,考试成绩也参差不齐,从十多分的到满分的都有,不敢相信小学的教学质量会如此经不起考验。小学老师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来的学生更注重个性化发展,中、小学的教学目标是不一样的,研究分数问题是对素质教育的片面理解。至于成绩的两极分化、学生的差异,原本就存在。
  外在环境、家长、学校在这个特殊的阶段也产生一些新问题,从而阻碍了小学升初中的衔接。让我们看看都有哪些新问题呢?
  高中义务教育没有普及,初中教育自然面临着很大的升学压力,初中就不得不把学习的结果放在首位,而小学由于免试入学,尽管毕业年级有质量抽测,但对学习结果的要求比较低,这就造成了初中和小学教学工作的侧重点不一致,所以教学工作侧重点也就无法顺利衔接起来。中学教师不了解小学教师的具体工作,小学教师不知道中学教师的需要,中间缺乏了解、沟通。试想一个中学教师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学生在小学里是如何学习的、学得怎么样,“衔接”又从何谈起?
  初中阶段的青春期是人生的岔路口,被称之为“难教养期”,或者“问题儿童期”,和小学时的儿童期不同,因此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小学教师多是牵着、循循善诱地、耐心地告诉学生该如何做、怎么做。而到了中学,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不再喜欢老师的唠叨,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你说往东我偏要往西。环境上,新的学校、老师、同学,也会有不适应感。情绪上,表现为从性格活泼到突然沉默寡言。特别是在小学小集体里成绩越好的孩子,进入中学相对庞大的集体中,从以前的“众星捧月”到成绩平平、优势不明显,越容易产生落差感。习惯上,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不足,难以满足初中课程学习的需要。
  小学的课程内容较少,课程内容要求的掌握程度较低,独立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题型较少。而到了初中,课程内容多、教学进度快、学习难度大、学习时间长,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成为学习的基本能力,学生在书中根本找不到现成的答案,不会或懒于动脑使得一部分学生完不成作业。六年级的暑假,小学实际上已经放弃管理,而中学还没有接上头,学生根本没有做好上中学的准备。
  面对“衔接”,这样应对
  那么进入初中,学生需要哪些方面的衔接呢?
  首先是学习方式、方法的衔接。
  科学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小学成绩不太突出的孩子往往没什么计划性,不会科学利用时间;不求甚解,死记硬背;理论与实际脱离,不善科学用脑。由于小学知识点难度较低,课时容量较小,加上家长们的帮助指导,大部分孩子没有表现出困难和吃力的状态,成绩也没有太大的波动。但到了初中,主要学科数量成倍增加,知识的宽度与厚度超越了小学课程N倍,部分孩子出现成绩大幅下滑现象。若要学习稳步衔接,就一定要把握好以下五点:
  1.充分制订每门学科每天、每周的学习计划、时间分配,切忌用一晚上时间来恶补某一门学科。
  2.无论在校在家,都要充分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切忌像小学一样,家庭作业只能带回家去完成。
  3.不管哪门学科,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课下查阅笔记,在充分理解的前提下,把必要的知识点记牢,切忌直接照本宣科死记硬背,因为初中知识又多又难,仅仅靠背诵,根本应付不来。
  4.定期做好复习,把所学的内容做成思维导图,通过后期的学习把知识点不断地向上添加,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与沉淀,就会形成此门学科的知识结构,便于自己宏观把握知识的前连后延。
  5.无论是实验课还是阅读课,都要更加精细地预习、准备。有些孩子一上实验课或阅读课,感觉就像小学时的活动课,三三两两嘻嘻哈哈,却不知初中这些课程是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只有通过实际的操作、验证,才能充分理解定理与现象的理论性,这也是最科学的学习方式。
  其次是学习情感的衔接。
  刚刚进入一个新学校,家长要给孩子设立一个宽松的环境,帮助孩子建立和睦的师生、同学关系。平时不要总是逼迫孩子学习,周末可以多鼓励孩子和同学一起出去参加体育运动;让孩子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有一颗积极进取的上进心,这样将会利于孩子的持久发展,尽快适应初中这个新环境。
  最后,是成长发展的衔接。
  小升初的起始阶段,父母要给孩子多一些帮助。在这段时间内,父母要多些宽容和体谅,用耐心和鼓励筑起孩子信心的堡垒,成就孩子学习的动力。初中阶段,是孩子从儿童成长为少年的关键时期,优秀的品行、奋斗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一般都将在这一阶段内形成,这一时期也是孩子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家长、老师的经常鼓励、提醒及善意的批评,可以使孩子的缺点得到修正、长处得到发扬。
其他文献
中国有一个古老的故事,讲述一个小男孩在吃梨的时候,自己拿了一个最小的,把那些大一些的梨让给了其他的人,故事的题目叫《孔融让梨》。  当我讲这个故事给我五岁的儿子听时,他还不能正确地理解这些事情,他认真地问我:“他是不是不喜欢吃呀?”  现在的很多孩子,在物质生活上已经很富足了,他们理解事物的观念,也由于他们生活处境的变化而与过去的一代代孩子都不相同。在现代的孩子看来,一个小孩子,只有在他不喜欢吃家
期刊
前两天小艾同学跟我讲,隔壁班(四年级)的一个男生打他们的班主任,最后来了好几个高大威武的体育老师,才最终控制住了那个混乱的现场。  小艾说,当时她们几个女生很害怕,很怕班级的后门会被楼道里的人踹开。  我问她:如果爸爸在,你还会不会害怕?她说那肯定就不会了。  想起一度很火的电影《王牌特工》。  故事的一开篇,我就很不喜欢:年轻的英雄为了他的荣誉英勇牺牲,留下一个年幼的儿子,多年后成长为伦敦街头一
期刊
孩子初学写作文真是挺难的,现在似乎是从看图说话开始练习,还算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小时候有没有这个我忘了,反正第一次写作文就让我感到很茫然,写得也很差,基本没法看,要是评分肯定不及格。  当时是开春季运动会,老师说,作文就写这个。但这个运动会和我们基本没什么关系,是市级运动会,我们小学生去,不过是充当看客,要求都穿白褂蓝裤,坐在看台上别上蹿下跳就算完成任务。虽说没什么意思,不过不用上那些无聊的课,
期刊
为了拍老李的马屁,我给小女儿,买了件超Q的曼联连体衣。我这种重色轻女、借花献佛的不要脸行为,给她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她两岁多,早就戒掉了尿片,所以每当她要上厕所,就要脱掉连体衣,光着身子瑟瑟发抖。  她表示妈咪我好冷,我不想穿这件红色的衣服了。我就冲过去拿件外套给她披着,然后洗脑:这件很靓很衬你呀,你看爸爸多钟意。  内心回响:反正,你给老娘穿着,养你这么大,被利用一下不许叽歪。  曼联必
期刊
俩娃吵闹、争执、哭叫都是家常便饭  做孕期B超时,我惊讶地看见肚子里大宝正在踢二宝,当时我就气愤地想,这笔账先记着,等这小子出来再算!看看大宝对妹妹多凶啊!二宝简直就是在双胞胎哥哥的欺负下长大。自打他们从娘胎里出来,空间更大,理由更多,打架就更方便了。  二宝玩拼图玩得好好的,大宝爬过来把拼图都弄乱,二宝开始大哭;二宝和大宝都坐在地上玩,大宝趁人不备推二宝一把,二宝自然又放声大哭;二宝没有大宝强壮
期刊
深夜,朋友给我打电话。  我女儿出生时,左脸颊就有一块胎记,像大拇指甲盖那么大。我们家乡有句老话:穷记脸,富记腰。从孩子出生那天起,我一直都很内疚,内疚自己没能给孩子一个完好的脸蛋。  抱她出门,热心的亲朋好友夸她那双漂亮的大眼睛,潜台词就是:没有这块胎记就好了。  孩子小时候不懂别人的评价,现在上幼儿园中班,知道爱美了,每次被别的小朋友问到胎记问题,她回来就问我:“妈妈,为什么我脸上有胎记,别的
期刊
当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甘甜的芳香,耳边是绵延不断的鞭炮声,入目皆是喜气洋洋的大红色时,我知道,年来了。  尽管走在大街上,人人都是眉飞色舞,家中的饺子浓香不断,我依然觉得好像少了什么。古人说过“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瑞雪兆丰年”,我才想到,原来是少了一场雪。  大年初二,我们一家人开始了西安之旅。站在西安兵马俑博物馆,我怀着肃穆的心情穿越千年來到秦朝,去发现隐藏在历史长河的奇迹。秦始皇的
期刊
孩子的阅读需要家长的陪伴  写这一篇的动力来自一篇微信文《你的孩子是充话费送的吗?竟然给他看沈石溪的小说》,作者已经愤怒到语无伦次破口大骂的地步了。没看过沈石溪的小说,看了一下文中引用的段落,确实比较不精致。  作为一个母亲,我很理解作者的愤怒,但是我并不完全同意这篇文章里的所有内容,特别是以貌取人,太幼稚,网文也是文,停留在小学生吵架吐口水的境界就有点自甘堕落了。  不过,文中有个观点我很同意,
期刊
小女孩悦悦不到一岁的时候,有些怕生。哥哥带同学来家玩儿,她就立刻扎进妈妈怀里躲起来。过了一会儿,稍微放松一点了,会好奇地探头出来张望,但始终不肯接近那两个大男孩。  妈妈一手抱着悦悦,一手托住她的屁股,轻轻地把她朝男孩们那边送一点儿,一边说:哈哈!咱们踢哥哥一脚。  男孩子特别配合,悦悦还离他很远呢,他就做出害怕的样子,一边后退,一边“哎呦”地大叫。这样玩了没几次,悦悦就完全不害怕了。  妈妈把她
期刊
临沂女孩徐玉玉,因被诈骗电话骗走9900元的学费,不幸离世。有人在惋惜的同时,也有些不解:9900元,至于吗?当然。  这9900元,对于徐玉玉来说,就是一笔巨款,这是父母辛苦攒下的血汗钱,这钱的失去,这件事的发生,对她来说,就是人生一个重大的挫折。  说“不至于”的人,不理解这种挫折,不理解对一个特定环境下的特定人群的意义。  比如,在讨论这个话题时,有的编辑说,小时候数学第一次考70分,就写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