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老师和初中老师快打起来了
又送走了一届毕业生,虽不是自己的第一届毕业班,但每当这个时候,看到学生们放飞梦想、重新起航,心中充满喜悦和期盼的同时又不免有些许担忧。
每个孩子的基础是不同的,他们到了中学要面对的机遇与挑战更是不同。成绩优异的孩子我从不担心,那些成绩平平甚至有些吃力、不善表达的孩子,始终揪着我的心,他们能适应初中的生活吗?成绩不理想,老师会多关注他们吗?他们会不会因为成绩不好,而一蹶不振呢?
一位学生对爸爸说:“我就要成为初中生了。我真想早一点看到初中是什么样的!”另一位学生对妈妈说:“我不想长大!我不想毕业!我不想当初中生!我想念我的小学老师!”
一位家长无奈地说:“我只有初中文化,又过去这么多年了,以前学的那一点点东西也都忘光了。孩子问我什么,我基本上无法回答,只能让她去报衔接班。”
初中部初一老师的办公室内,大家在摇头、叹息:“现在的小学怎么会这样?知识点教得那么死板,到了初中想要扭转都不行;自从取消升学考试后,学生的计算能力变弱了,笔算、口算能力以及准确率都比以前低;上课时不会听课,不会记笔记。”
小学部的老师不满了:“我们的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都能获奖,这说明什么?我们不辞辛苦地工作,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对于学生的提问几乎有问必答,学生都认同我们是他们的知心人;初中教师不能用学校教育教学中出现的个别现象来否定我们的小学教育啊……”
究竟是什么阻碍了“衔接”
一个良好的开始,对于学生来讲有着莫大的鼓舞。尽早适应初中生活,增强孩子学习的自信心,是衔接中很重要的一环。
小学生进入初中后,成长发展中的变异和自身存在的差异是阻碍学生自身发展的多元要素。那么,这些变异和差异又从何而来呢?
·处处为新。小学升初中,面临着一个全新的环境:学校是新的、班级是新的、同学是新的、老师是新的、学习方法是新的、学习形式也是新的,学生本身也想在这个崭新的环境中来表现自己,展现自己的才能,特别是对一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初一学生来讲,既忐忑不安,又充满希望。
·家长质疑。一些家长说孩子上了初中以后成绩下降,和小学时清一色的“优良”形成了明显反差,或怀疑孩子的潜力或怀疑初中的教学质量或怀疑小学教育有问题。
·学校意见。初中对小学教学质量提出异议,怀疑小学成绩的真实性。有些初中老师认为:小学毕业抽测成绩很好,而在刚进入初中举行的摸底水平测试中,各科成绩不及格的人数,很多学校会超过10%甚至会达到20%,考试成绩也参差不齐,从十多分的到满分的都有,不敢相信小学的教学质量会如此经不起考验。小学老师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来的学生更注重个性化发展,中、小学的教学目标是不一样的,研究分数问题是对素质教育的片面理解。至于成绩的两极分化、学生的差异,原本就存在。
外在环境、家长、学校在这个特殊的阶段也产生一些新问题,从而阻碍了小学升初中的衔接。让我们看看都有哪些新问题呢?
高中义务教育没有普及,初中教育自然面临着很大的升学压力,初中就不得不把学习的结果放在首位,而小学由于免试入学,尽管毕业年级有质量抽测,但对学习结果的要求比较低,这就造成了初中和小学教学工作的侧重点不一致,所以教学工作侧重点也就无法顺利衔接起来。中学教师不了解小学教师的具体工作,小学教师不知道中学教师的需要,中间缺乏了解、沟通。试想一个中学教师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学生在小学里是如何学习的、学得怎么样,“衔接”又从何谈起?
初中阶段的青春期是人生的岔路口,被称之为“难教养期”,或者“问题儿童期”,和小学时的儿童期不同,因此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小学教师多是牵着、循循善诱地、耐心地告诉学生该如何做、怎么做。而到了中学,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不再喜欢老师的唠叨,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你说往东我偏要往西。环境上,新的学校、老师、同学,也会有不适应感。情绪上,表现为从性格活泼到突然沉默寡言。特别是在小学小集体里成绩越好的孩子,进入中学相对庞大的集体中,从以前的“众星捧月”到成绩平平、优势不明显,越容易产生落差感。习惯上,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不足,难以满足初中课程学习的需要。
小学的课程内容较少,课程内容要求的掌握程度较低,独立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题型较少。而到了初中,课程内容多、教学进度快、学习难度大、学习时间长,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成为学习的基本能力,学生在书中根本找不到现成的答案,不会或懒于动脑使得一部分学生完不成作业。六年级的暑假,小学实际上已经放弃管理,而中学还没有接上头,学生根本没有做好上中学的准备。
面对“衔接”,这样应对
那么进入初中,学生需要哪些方面的衔接呢?
首先是学习方式、方法的衔接。
科学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小学成绩不太突出的孩子往往没什么计划性,不会科学利用时间;不求甚解,死记硬背;理论与实际脱离,不善科学用脑。由于小学知识点难度较低,课时容量较小,加上家长们的帮助指导,大部分孩子没有表现出困难和吃力的状态,成绩也没有太大的波动。但到了初中,主要学科数量成倍增加,知识的宽度与厚度超越了小学课程N倍,部分孩子出现成绩大幅下滑现象。若要学习稳步衔接,就一定要把握好以下五点:
1.充分制订每门学科每天、每周的学习计划、时间分配,切忌用一晚上时间来恶补某一门学科。
2.无论在校在家,都要充分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切忌像小学一样,家庭作业只能带回家去完成。
3.不管哪门学科,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课下查阅笔记,在充分理解的前提下,把必要的知识点记牢,切忌直接照本宣科死记硬背,因为初中知识又多又难,仅仅靠背诵,根本应付不来。
4.定期做好复习,把所学的内容做成思维导图,通过后期的学习把知识点不断地向上添加,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与沉淀,就会形成此门学科的知识结构,便于自己宏观把握知识的前连后延。
5.无论是实验课还是阅读课,都要更加精细地预习、准备。有些孩子一上实验课或阅读课,感觉就像小学时的活动课,三三两两嘻嘻哈哈,却不知初中这些课程是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只有通过实际的操作、验证,才能充分理解定理与现象的理论性,这也是最科学的学习方式。
其次是学习情感的衔接。
刚刚进入一个新学校,家长要给孩子设立一个宽松的环境,帮助孩子建立和睦的师生、同学关系。平时不要总是逼迫孩子学习,周末可以多鼓励孩子和同学一起出去参加体育运动;让孩子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有一颗积极进取的上进心,这样将会利于孩子的持久发展,尽快适应初中这个新环境。
最后,是成长发展的衔接。
小升初的起始阶段,父母要给孩子多一些帮助。在这段时间内,父母要多些宽容和体谅,用耐心和鼓励筑起孩子信心的堡垒,成就孩子学习的动力。初中阶段,是孩子从儿童成长为少年的关键时期,优秀的品行、奋斗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一般都将在这一阶段内形成,这一时期也是孩子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家长、老师的经常鼓励、提醒及善意的批评,可以使孩子的缺点得到修正、长处得到发扬。
又送走了一届毕业生,虽不是自己的第一届毕业班,但每当这个时候,看到学生们放飞梦想、重新起航,心中充满喜悦和期盼的同时又不免有些许担忧。
每个孩子的基础是不同的,他们到了中学要面对的机遇与挑战更是不同。成绩优异的孩子我从不担心,那些成绩平平甚至有些吃力、不善表达的孩子,始终揪着我的心,他们能适应初中的生活吗?成绩不理想,老师会多关注他们吗?他们会不会因为成绩不好,而一蹶不振呢?
一位学生对爸爸说:“我就要成为初中生了。我真想早一点看到初中是什么样的!”另一位学生对妈妈说:“我不想长大!我不想毕业!我不想当初中生!我想念我的小学老师!”
一位家长无奈地说:“我只有初中文化,又过去这么多年了,以前学的那一点点东西也都忘光了。孩子问我什么,我基本上无法回答,只能让她去报衔接班。”
初中部初一老师的办公室内,大家在摇头、叹息:“现在的小学怎么会这样?知识点教得那么死板,到了初中想要扭转都不行;自从取消升学考试后,学生的计算能力变弱了,笔算、口算能力以及准确率都比以前低;上课时不会听课,不会记笔记。”
小学部的老师不满了:“我们的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都能获奖,这说明什么?我们不辞辛苦地工作,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对于学生的提问几乎有问必答,学生都认同我们是他们的知心人;初中教师不能用学校教育教学中出现的个别现象来否定我们的小学教育啊……”
究竟是什么阻碍了“衔接”
一个良好的开始,对于学生来讲有着莫大的鼓舞。尽早适应初中生活,增强孩子学习的自信心,是衔接中很重要的一环。
小学生进入初中后,成长发展中的变异和自身存在的差异是阻碍学生自身发展的多元要素。那么,这些变异和差异又从何而来呢?
·处处为新。小学升初中,面临着一个全新的环境:学校是新的、班级是新的、同学是新的、老师是新的、学习方法是新的、学习形式也是新的,学生本身也想在这个崭新的环境中来表现自己,展现自己的才能,特别是对一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初一学生来讲,既忐忑不安,又充满希望。
·家长质疑。一些家长说孩子上了初中以后成绩下降,和小学时清一色的“优良”形成了明显反差,或怀疑孩子的潜力或怀疑初中的教学质量或怀疑小学教育有问题。
·学校意见。初中对小学教学质量提出异议,怀疑小学成绩的真实性。有些初中老师认为:小学毕业抽测成绩很好,而在刚进入初中举行的摸底水平测试中,各科成绩不及格的人数,很多学校会超过10%甚至会达到20%,考试成绩也参差不齐,从十多分的到满分的都有,不敢相信小学的教学质量会如此经不起考验。小学老师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来的学生更注重个性化发展,中、小学的教学目标是不一样的,研究分数问题是对素质教育的片面理解。至于成绩的两极分化、学生的差异,原本就存在。
外在环境、家长、学校在这个特殊的阶段也产生一些新问题,从而阻碍了小学升初中的衔接。让我们看看都有哪些新问题呢?
高中义务教育没有普及,初中教育自然面临着很大的升学压力,初中就不得不把学习的结果放在首位,而小学由于免试入学,尽管毕业年级有质量抽测,但对学习结果的要求比较低,这就造成了初中和小学教学工作的侧重点不一致,所以教学工作侧重点也就无法顺利衔接起来。中学教师不了解小学教师的具体工作,小学教师不知道中学教师的需要,中间缺乏了解、沟通。试想一个中学教师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学生在小学里是如何学习的、学得怎么样,“衔接”又从何谈起?
初中阶段的青春期是人生的岔路口,被称之为“难教养期”,或者“问题儿童期”,和小学时的儿童期不同,因此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小学教师多是牵着、循循善诱地、耐心地告诉学生该如何做、怎么做。而到了中学,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不再喜欢老师的唠叨,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你说往东我偏要往西。环境上,新的学校、老师、同学,也会有不适应感。情绪上,表现为从性格活泼到突然沉默寡言。特别是在小学小集体里成绩越好的孩子,进入中学相对庞大的集体中,从以前的“众星捧月”到成绩平平、优势不明显,越容易产生落差感。习惯上,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不足,难以满足初中课程学习的需要。
小学的课程内容较少,课程内容要求的掌握程度较低,独立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题型较少。而到了初中,课程内容多、教学进度快、学习难度大、学习时间长,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成为学习的基本能力,学生在书中根本找不到现成的答案,不会或懒于动脑使得一部分学生完不成作业。六年级的暑假,小学实际上已经放弃管理,而中学还没有接上头,学生根本没有做好上中学的准备。
面对“衔接”,这样应对
那么进入初中,学生需要哪些方面的衔接呢?
首先是学习方式、方法的衔接。
科学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小学成绩不太突出的孩子往往没什么计划性,不会科学利用时间;不求甚解,死记硬背;理论与实际脱离,不善科学用脑。由于小学知识点难度较低,课时容量较小,加上家长们的帮助指导,大部分孩子没有表现出困难和吃力的状态,成绩也没有太大的波动。但到了初中,主要学科数量成倍增加,知识的宽度与厚度超越了小学课程N倍,部分孩子出现成绩大幅下滑现象。若要学习稳步衔接,就一定要把握好以下五点:
1.充分制订每门学科每天、每周的学习计划、时间分配,切忌用一晚上时间来恶补某一门学科。
2.无论在校在家,都要充分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切忌像小学一样,家庭作业只能带回家去完成。
3.不管哪门学科,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课下查阅笔记,在充分理解的前提下,把必要的知识点记牢,切忌直接照本宣科死记硬背,因为初中知识又多又难,仅仅靠背诵,根本应付不来。
4.定期做好复习,把所学的内容做成思维导图,通过后期的学习把知识点不断地向上添加,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与沉淀,就会形成此门学科的知识结构,便于自己宏观把握知识的前连后延。
5.无论是实验课还是阅读课,都要更加精细地预习、准备。有些孩子一上实验课或阅读课,感觉就像小学时的活动课,三三两两嘻嘻哈哈,却不知初中这些课程是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只有通过实际的操作、验证,才能充分理解定理与现象的理论性,这也是最科学的学习方式。
其次是学习情感的衔接。
刚刚进入一个新学校,家长要给孩子设立一个宽松的环境,帮助孩子建立和睦的师生、同学关系。平时不要总是逼迫孩子学习,周末可以多鼓励孩子和同学一起出去参加体育运动;让孩子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有一颗积极进取的上进心,这样将会利于孩子的持久发展,尽快适应初中这个新环境。
最后,是成长发展的衔接。
小升初的起始阶段,父母要给孩子多一些帮助。在这段时间内,父母要多些宽容和体谅,用耐心和鼓励筑起孩子信心的堡垒,成就孩子学习的动力。初中阶段,是孩子从儿童成长为少年的关键时期,优秀的品行、奋斗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一般都将在这一阶段内形成,这一时期也是孩子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家长、老师的经常鼓励、提醒及善意的批评,可以使孩子的缺点得到修正、长处得到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