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身体有缺陷,过分遮掩也是一种伤害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47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夜,朋友给我打电话。
  我女儿出生时,左脸颊就有一块胎记,像大拇指甲盖那么大。我们家乡有句老话:穷记脸,富记腰。从孩子出生那天起,我一直都很内疚,内疚自己没能给孩子一个完好的脸蛋。
  抱她出门,热心的亲朋好友夸她那双漂亮的大眼睛,潜台词就是:没有这块胎记就好了。
  孩子小时候不懂别人的评价,现在上幼儿园中班,知道爱美了,每次被别的小朋友问到胎记问题,她回来就问我:“妈妈,为什么我脸上有胎记,别的小朋友没有?”
  每次我都心如刀割。无数次想去给她治疗,又听很多朋友说胎记无法根除。而反复治疗的过程,等于是一次又一次在提醒孩子“胎记是一种病”。真不知道怎样才能既不伤害孩子,又能让她无视别人的议论。
  朋友的心情,我特别理解。
  小时候,全家人都是非农业户口,只有我一个人是农业户口。几岁的我根本不知道也不关心户口的事,倒是我妈,经常在我做作业、玩游戏或者看电视时,突如其來和爸爸悄悄探讨几句:就她一个落农村里了,这以后可怎么办?咱们可得多给她存点钱,不然以后日子难过就受罪了……
  时间长了,农村户口成了我心里一根刺,让小小的我不由自主觉得低人一等。
  前些天,陪老家亲戚去看病,遇到一对母女,在皮肤科门外排号。女儿十五六岁,等叫号时很不耐烦,吵吵着不进去,说自己没病。终于叫到她们的号,女孩不肯进诊室,起身要走,母亲恼羞成怒,一把拽住女儿,撸起她的袖子,训斥起来:“要不是为你好,我愿意来这地方吗?看你这胳膊成什么样子了?你自己看看!”
  我这才注意到,女孩手臂上长了一大片类似癣的东西。周围很多等叫号的人,目光也都集中在女孩的胳膊上。
  女孩一下子急了,尖叫着:“你凭什么这么说我?我就是没病!要看你自己去看!”然后挣脱妈妈的手,哭着冲出了候诊大厅……
  很多时候,给孩子带来伤害的,不一定是别人的评判,反而恰恰是父母在面对孩子的与众不同时,流露出来的敏感、自卑,以及过分呵护。也就是说,那些“缺陷”最终会不会伤害孩子的内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态度。
  同事的大宝是白化病,漂亮的小女生,不仅皮肤超白,头发也全部是白的。
  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她从来不把孩子当病人看待,该带着去公园就去公园,该带着去超市就去超市,该自己吃饭、自己穿衣就让她自己动手照顾自己。
  因为孩子的确是有病,带着看医生自然少不了。在得知这病几乎没有治愈可能时,她便把精力放在了如何构建孩子强大的内心上。
  转眼孩子就到上幼儿园的年龄,跑了几家幼儿园,都表示拒绝,当孩子觉得伤心难过时,她的安抚是:被拒绝很正常啊,就像妈妈找工作面试一样,公司在选择妈妈,妈妈也在选择公司;同样的道理,只有学校看上咱们,咱们也看上学校时,你才能开开心心上学去呀!
  有次在电梯里遇到母子俩,旁边小朋友童言无忌,盯着小姐姐问:“阿姨,姐姐的头发怎么是白的啊?”
  气氛顿时有些尴尬,然而这位妈妈却一脸灿烂地回答:“你的头发是黑的,小姐姐的头发是白的,你看阿姨的头发是酒红色的,每个人都可能有不同颜色的头发哦!”
  那种落落大方的坦然,让我由衷钦佩。
  可以想象,如果妈妈对别人的评价反应激烈或闭口不语,孩子是不是也会觉得都是因为自己的不完美,才让妈妈生气难过呢?
  对于孩子的不同寻常,父母唯有心平气和地接纳,孩子才能乐观地面对。想让孩子不在意别人的眼光,父母要先做到不介意别人的评价。
  如果孩子真的生理上有缺陷,当然要努力治疗,同时父母得卸下心理负担,让孩子能够平静接纳自身缺陷。
  如果孩子只是身体某个部位有胎记、头发太黄太稀、牙齿不整齐、腿不太直等等,努力改善的同时,增强孩子的自信即可。
  当然,身为父母,不背后议论别人的身体缺陷,也是在给孩子做表率——接纳这世上不完美的存在,用平常心看待别人身体或心理上的不同,是一个孩子最良好的品质之一。
  一个叫丽兹·维拉斯奎兹的女孩,生来没有脂肪组织,一天要吃60顿小餐,体重只有二十多公斤,右眼发蓝且已经失明。被称为“骷髅女孩”的她,有太多理由感到痛苦,但她却乐观、自信,这让她独具魅力。
  听听她的爸妈是怎样说的:“丽兹,你唯一的不同就是你比其他孩子瘦小。这是一种疾病,但它并不能定义你是谁。到学校去,抬起头,微笑,继续做你自己,大家将会发现你和他们一样。”
  我想为丽兹父母的这段话鼓掌,也为天下所有认真做自己的孩子鼓掌。
其他文献
自从进入了美国小学一年级,女儿每天都会做一件事情——写短文玩儿。  她会自己先想一个有趣的题目,然后画一些奇形怪状的“云状图”“树状图”,用来说明故事主题和故事细节之间的关系……  再比如我前几天带着弟弟坐飞机,女儿就写了长长的一张表格给我,上面列出了所有“旅行用品”,其中包括:妈妈的日常用品、婴儿用品、工作用品三个大项,每个大项又包括若干小项……满满一页纸,我只要照着列表收拾东西就行。  我问女
期刊
一位曾经的美国同事,夫人身体不好,要钱治疗,两个孩子分别上小学和初中。工作之余,他常在Facebook上发广告,问哪家需要割草。一到周末,他就和十几岁的儿子出征,去帮人家割草补贴家用。别的爸妈在晒娃晒菜晒幸福,他晒自己和孩子割草后的浑身灰土,却频被朋友夸奖。  几个星期前,他们单位机构调整,他所在部门遭撤,他下了岗。几近断炊之际,儿子说,要不你把我割草的钱拿出来吧。又有一次,我看到他的帖子上说,女
期刊
有一年聚会,遇到了几个少时玩伴,大家都挺开心。有一个老大哥跟另一个哥们说:“哎,你还欠着我两万多个蛋儿哩!”大家愣了一下,哄堂大笑。  弹蛋儿,是我们小时候迷恋的一种游戏,每天放学都会玩一会儿,有些上瘾的,一直玩到天黑才回家,弄得两手黢黑。弹蛋儿也叫溜溜蛋儿,就是玻璃球,一般是单色的,有纯白的,叫白蛋儿,多数都带有一点绿色,据说那是吹灯泡用的原料。那时候商店里没有卖的,倒是有几个大孩子卖这个,估计
期刊
周末,我参加了一个艺术妈妈分享活动。主讲人说,父母要多用优秀的绘本给孩子“洗眼睛”。在她用ppt展示的优秀绘本中,有一本是安东尼·布朗的《梦想家威利》。  安东尼·布朗的绘本作品很多,也很有趣好玩。先前给三岁的元元读过的,仅仅只有最响当当的《我爸爸》和《我妈妈》。其他的,我觉得不太好讲,想等元元大一些再入手。  大猩猩威利是安东尼·布朗绘本世界的主角之一。在《梦想家威利》中,它藏身在一幅幅世界名画
期刊
女儿高考分数一出来,所有人包括她自己都很意外。  从小到大的中等生,一路普通学校上过来,除了半途而废的英语和奥数,没正经上过什么课外班,从小到大开家长会,我都是低着头,等老师表扬最近学习有进步的同学时,才抬头看看有没有女儿的名字……  女儿怎么能从当时中考的区7000多名冲到高考时的市100多名呢?按照流行的说法,像她这样的不就是输在起跑线上的孩子吗?除了高考改革拿掉难题、怪题的客观原因,这个一直
期刊
中国有一个古老的故事,讲述一个小男孩在吃梨的时候,自己拿了一个最小的,把那些大一些的梨让给了其他的人,故事的题目叫《孔融让梨》。  当我讲这个故事给我五岁的儿子听时,他还不能正确地理解这些事情,他认真地问我:“他是不是不喜欢吃呀?”  现在的很多孩子,在物质生活上已经很富足了,他们理解事物的观念,也由于他们生活处境的变化而与过去的一代代孩子都不相同。在现代的孩子看来,一个小孩子,只有在他不喜欢吃家
期刊
前两天小艾同学跟我讲,隔壁班(四年级)的一个男生打他们的班主任,最后来了好几个高大威武的体育老师,才最终控制住了那个混乱的现场。  小艾说,当时她们几个女生很害怕,很怕班级的后门会被楼道里的人踹开。  我问她:如果爸爸在,你还会不会害怕?她说那肯定就不会了。  想起一度很火的电影《王牌特工》。  故事的一开篇,我就很不喜欢:年轻的英雄为了他的荣誉英勇牺牲,留下一个年幼的儿子,多年后成长为伦敦街头一
期刊
孩子初学写作文真是挺难的,现在似乎是从看图说话开始练习,还算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小时候有没有这个我忘了,反正第一次写作文就让我感到很茫然,写得也很差,基本没法看,要是评分肯定不及格。  当时是开春季运动会,老师说,作文就写这个。但这个运动会和我们基本没什么关系,是市级运动会,我们小学生去,不过是充当看客,要求都穿白褂蓝裤,坐在看台上别上蹿下跳就算完成任务。虽说没什么意思,不过不用上那些无聊的课,
期刊
为了拍老李的马屁,我给小女儿,买了件超Q的曼联连体衣。我这种重色轻女、借花献佛的不要脸行为,给她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她两岁多,早就戒掉了尿片,所以每当她要上厕所,就要脱掉连体衣,光着身子瑟瑟发抖。  她表示妈咪我好冷,我不想穿这件红色的衣服了。我就冲过去拿件外套给她披着,然后洗脑:这件很靓很衬你呀,你看爸爸多钟意。  内心回响:反正,你给老娘穿着,养你这么大,被利用一下不许叽歪。  曼联必
期刊
俩娃吵闹、争执、哭叫都是家常便饭  做孕期B超时,我惊讶地看见肚子里大宝正在踢二宝,当时我就气愤地想,这笔账先记着,等这小子出来再算!看看大宝对妹妹多凶啊!二宝简直就是在双胞胎哥哥的欺负下长大。自打他们从娘胎里出来,空间更大,理由更多,打架就更方便了。  二宝玩拼图玩得好好的,大宝爬过来把拼图都弄乱,二宝开始大哭;二宝和大宝都坐在地上玩,大宝趁人不备推二宝一把,二宝自然又放声大哭;二宝没有大宝强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