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美感素质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llfish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元碰撞、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需要越来越多的全面发展的高素养人才,对学校培养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培养高素养的学生已成为学校的首要任务。学生的核心素养从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基础三个方面明确提出了全面发展的学生的素养内涵,其中,具有高雅的审美情趣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表现。培养具有高雅审美情趣的学生,使之健康成长,关乎到学生的幸福、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未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较之其他学生更应被特别关注。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审美情趣,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的迫切任务。
  基于此,学校教育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显得至关重要。学生的核心素养明确指出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就要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要注重强化学生的审美情趣的熏陶。那么在日常教学特别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感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感素质呢?
  接受美学认为美感的形成主要是靠后天的培养,其形成过程是一个长期能动的过程,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因此提高学生的美感素质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的美感教育,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来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美和丑,并能从美与丑、善与恶的评价鉴赏中去赞扬美好的事物与心灵,蔑视和鞭笞丑恶与粗野的行为,从而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而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中包含“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品质、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四项内容,语文学科是汉语与文学的复合体,打开语文课本,我们就会阅读到一个个文学文本,文学作品就是艺术化地组织语言的一种作品,语文教学以“审美鉴赏与创造”为核心素养,其宗旨就在于满足人性的需求,提高学生的美感素质,让学生体验到文学带给人的愉悦、情趣,唤醒学生对文学的渴望与热爱,在审美鉴赏过程中培养个性创造力。当我们深入其中,反复玩味美时,我们就进入了审美鉴赏的层次。每一个人在这世界上都是独特的那一个,心灵的敏感是与众不同的,因而每个人在审美鉴赏过程中都有创造性的独特发现,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培养学生的美感素质当是语文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主要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美,是人类的正常需求。人之所以异于其他动物,就是因为于饮食男女等生理需求之外还有更高尚的需求,美就是其中之一。美,就是对形式的观照。当我们看待生活中的事物时,抛却了它的实用价值而专注于事物本身的形象,发现其中有一种超越现实的内涵,一种内在的精神,你感觉它触动、感染了你,丰盈、滋润了你的内心,令你愉快,这便是美感素质的最好体现。
  美感是人对审美对象的一种主观态度,是审美对象是否满足主体需要关系的反映。由于每个人的审美需求、观点、标准和能力不同,因而对同一对象的美感体验也不相同。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和阶层,审美的标准也不同。因此,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是培养美感的前提。根据美以形悦目、以情动心的性质,在语文教学中,要抓住那些能使人精神振奋、积极乐观、心情愉快的具体的事物形象来进行审美观点的教育。如绘画中的美术形象,自然界中的名山大川、花鸟虫鱼以及语文课本中名家名篇的文学形象。这些形象都是自然的、健康的、高尚的,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能作为学生的审美标准。
  二、要教给学生感受美的方法
  日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认知,运用比喻、联想、想象等方法去感受、领悟美。教师尤其需要掌握正确的鉴赏知识与方法,并将它传授给学生,学生需要认真地听讲之后再去实践。美总是通过鲜明的形象体现出来的,因而美丽的自然景物、美好的社会现象和高雅的艺术创造,都能引起人们关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体验,使人产生共鸣。因此,要培养美感就必须让学生发现和理解大千世界中的各种形象,并且用整个身心去感受它的内在艺术感召力,放开心扉去拥抱它们,感受它们,引起情感共鸣。语文课本中文学作品都是作者运用形象思维、凭借已有的直接或间接的感知形象创作出来的,那么在教学中就要设法使学生进入作者创造的艺术境界中,让他们有一种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之感。也就是要求学生充分运用比喻、联想、想象等方法,去感知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并与心中已有的形象、相近的生活情趣相联系,进入到相似的熟悉的生活感受中,从而产生新的情感体验,体现出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如欣赏高尔基的《母亲》一文时,我就要求学生展开联想,列举中学阶段学过的母亲的形象,如朱德的母亲、柔石的双目失明的母亲、《夜》里的老妇人等等,从而更加深刻地了解这些母亲的伟大之处。她们经历了难以言喻的磨难,哺育了一代一代的革命者,使革命事业得以发展、壮大,功不可没。
  三、要创设情境,渲染气氛,营造良好的美感氛围
  美存在于万事万物中,在语文教学中要有目的、有系统地培养学生的美感。
  1.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索,要引导学生从经典作品中汲取营养
  教材是智育和美育的综合体,教材中许多可歌可泣的文学形象具有极强的审美价值。如《指南录后序》中的文天祥、《梅花岭记》中的史可法、《最后一次讲演》中的闻一多、高尔基笔下勇敢的海燕等等,这一系列的忠贞爱国、不畏强权、英勇无畏、为正义而献身的人物形象,一定会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他们效法的楷模。
  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阅读经典作品,提高阅读层次,进而提高美感素质。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诵读方式进行诵读。七年级为“情景诵读法”,如采用喜闻乐见的小品表演、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方式,激发学生读经典的兴趣;八年级为“力行诵读法”,学生建立诵读力行表,将诵读内容转化为生活中的言行标准,加强经典诵读的实效性;九年级为“拓展诵读法”,运用经典语言进行演讲、劝诫、写作、实践等拓展活动,将经典诵读内化为个人气质和能力。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才能感知丰富的感性语言材料,增强语言沉淀,提高阅读情趣。可以在故事接龙的基础上,设立班级图书角,开展经典名著漂流活动。学生每天轮流阅读经典名著,在第二天向全班同学交流阅读心得。与此同时,开展“我与名著的穿越”活动,让学生与自己心目中感兴趣的人物进行交流,以便进一步得到美的熏陶。
  2.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
  创设良好的情境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美感素质。在语文教学中,要十分注意创设适宜的情境,以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更好地带动学生形成美感。这就要求教者本身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能敏锐地感受、捕捉和体验教材的美,善于激发和调动教学过程中的关键因索,以强烈的情感力量感染学生,提高他们的美感素质。但在教学中要格外慎重思考:追求审美认识的开放,感悟是不是可以跟着感觉走?开放是不是就可以随心所欲?学生怎样答都是正确的吗?显然这样做是错误的。在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方面,这些问题尤其要注意。
  3.要充分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来强化美的熏陶
  这些手段主要包括录音、幻灯、投影、录像、多媒体等,它们是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也是先进的直观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它们,可以再现课本中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展现美好的场面,从而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感受美,唤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加強他们的感知印象,提高审美能力。如教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我就运用录像和配乐朗诵来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学生眼前是美丽的荷塘月色,耳旁是动听的抒情朗诵,沉浸在诗情画意中,身心都受到了美的熏染。这种效果是那种空洞、枯燥的讲解所无法企及的。
  4.要不断改善课堂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将以知识为核心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培养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要结合语文课本中经典作品的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提高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自主提高美感能力。
  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强大动力,美感素质的提高则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标志。感知美、体验美,进而创造美是一个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个人成长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标》对初中生名著阅读的数量、内容和要求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作为语文教师,该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并且让学生喜欢阅读呢?本文以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一课为例,分别从激趣“启”读、指导“引”读、展示“促”读、辩论“析”读、续写“悦”读五个方面,阐述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经验,旨在以“兴趣”为动力,推动名著阅读的发展。  关键词:名著阅读 兴趣 指导 展示 辩论 续写  一、问题的提
摘 要:幼儿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我国现阶段的幼儿教育在跟进时代步伐同时,加大了对各项教育的教研投入。与其他阶段的教育相比,幼儿园教学具有生活化的特征,因此生活化德育成为幼儿园的教学重点。本文总结实践经验,分析幼儿园教学渗透德育工作的策略。  关键词:德育工作 幼儿园 教学 实践  一、德育的概念和重要性  德育指在教学中通过有目的的教学内容、有计划教学行为和有规律的教育实践来提升学生的道德品
摘 要:根据新《课标》第一学段的要求,结合湖里区教师进修校提出的“多维互动主体体验”课题研究实践,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引领学生打开朗读、阅读的大门,笔者利用微信小程序“小打卡”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阅读训练,让学生沉浸在阅读中,取得了良好的实效。  关键词:微信小程序“小打卡” 兴趣 识字 朗读 阅读  新《课标》对学生的阅读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语文教学要使学生具有
摘 要:小学语文教师身肩启蒙重任,尤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活跃课堂氛围,令学生全身心融入到学习活动中,以保证小学语文教学目标顺利实现。本文总结教学经验,简述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并提出具体可行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经
[摘 要:要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效率,必须结合生活实际、启发学生积极探究,设计好上课导语,重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学生发展,建立多种评价方式,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充分思考学生所感兴趣的活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探究,将知识融入到课堂探究活动中,并让学生们在探究活动中进行思考总结,最终达到学生获取知识并乐在数学学习当中,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小学的数学知识很多都是由现实生活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是教育教学改革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成长与发展道路中不可缺少的必要环节。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基础能力和心理需求,还要基于实际设立适当的教学目标,建设合理的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思考与学习的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意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在相应的情景之中继承并发扬
摘 要:随着我国不断加大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力度,智能移动学习终端的使用将越来越常见。利用智能移动学习终端提高小学生书写水平是一个新的尝试,是小学教学与智能移动学习终端相融合的典型代表。本文论述如何利用智能移动学习终端提高小学生规范汉字的书写水平。  关键词:智能移动学习终端 汉字书写 现状及问题 策略  一、智能移动学习终端的应用现状  智能移动设备主要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智能电视
摘 要:作为单篇阅读的必要延伸,群文阅读丰富了语文阅读课堂,有助于师生阅读技能的迁移与实践。但群文阅读需要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对“群文”进行有目的的取舍,体现整体观、序列化,关注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的状态,巩固与延伸阅读成果,从而获得思维与情感的碰撞、升华,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群文阅读 取舍 《秋天的怀念》  群文阅读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教学思想,它給当下语文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转变。过
摘 要:语文是我国教育中的重要学科。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中的作文备受人们关注,作文的写作要求也更加严格。作文是学生表达能力、情感抒发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的体现,作文不仅需要文字功底,还需要强大的逻辑思维。教师需要不断对教育方式进行改革和优化。思维导图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这种方式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写作教学中。本文探讨思维导图的特点,并且对其在小学作文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思维导
当前,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审美教育已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初中阶段是学生的素养和审美情趣开始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进行审美教育,对学生审美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长期以来,审美教育一直蕴含在各学科文化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而阅读教学中所蕴含的审美教育尤为突出。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致力于提高初中生欣赏文章、创造美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然而,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