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群文阅读”中对“群文”的取舍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ganma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单篇阅读的必要延伸,群文阅读丰富了语文阅读课堂,有助于师生阅读技能的迁移与实践。但群文阅读需要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对“群文”进行有目的的取舍,体现整体观、序列化,关注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的状态,巩固与延伸阅读成果,从而获得思维与情感的碰撞、升华,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群文阅读 取舍 《秋天的怀念》
  群文阅读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教学思想,它給当下语文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转变。过去的语文教材结构框架意识薄弱,文章与文章之间关联性不强,教师对单篇文本进行解读性教学,往往只能满足学生记忆、理解和简单的知识迁移运用,难以使学生形成立体的动态的思辨能力。正如陈胜安老师所言:“学生不能只是储存知识的机器,不能只有平面的静态的思考能力,而应具备立体的动态的思辨创新能力。这种能力是不会因为知识的累积堆叠自然形成的。”统编本教材改变了这一弊端,依据文章特点和主题,重新选文并编排单元内容,使单元主题和目标更加明晰,为群文阅读的实施提供了帮助。笔者以统编本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秋天的怀念》为例,谈谈群文阅读中关于“群文”的取舍。
  一、“群文阅读”需要取舍
  “群文阅读是单篇阅读的必要延伸”,有助于师生从有限的文本中解放出来,看到更为深远、更为广阔的天空,有助于师生阅读技能的迁移与实践,但群文阅读并非任意将相关文章一股脑儿地塞进课堂。科学的群文阅读活动,需要我们依据教学目标,对“群文”进行选择性的取舍。在课堂上,师生选取合适的视角,开展阅读体验、交流活动,从而获得思维与情感的碰撞、升华。
  (一)“群文”浩如烟海,适当取舍方能摆脱随意性
  单篇文本是“群文阅读”的起点。与单篇文本相关的文章数量众多,即便同一作者,亦可能围绕该单篇文本,写过诸多文章,何况同时代、同时期不同作家发表过的相关作品。以《秋天的怀念》为例,课本注释提供了作者史铁生的相关资料,介绍史铁生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此外,围绕“秋天”“怀念”“母亲”等主题,诸多作家都发表过相关文章。群文阅读下的课堂,并非是将史铁生所有的作品或者其他作家发表的所有相关作品一网打尽地提供给学生,而是要围绕一定的议题进行适当取舍,方能摆脱随意性,达成阅读目标。
  (二)单元目标编排循序渐进,适当取舍能够凸显主题
  单篇文本既是“群文阅读”的起点,也是单元目标的承载对象。统编本教材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在单元目标编排方面,将语文核心素养目标分解到初中三个级段六本教材中,很好地体现了循序渐进的策略。
  依据单元目标,适当地对相关的文章进行取舍,能够凸显单元主题,利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比较阅读。仍以《秋天的怀念》为例,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是要学生“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要“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学会记事”。明确了单元目标,根据目标选取合适的文章充实到教学中来,才能让学生通过比较、诵读体验、浸润情感,提升思维能力。
  (三)课堂时间明确集中,适当取舍能够切合课堂容量
  课堂时间是固定有限的,“群文”的数量必然受到课堂时间的制约,如果不加取舍,随意增加文章,不但起不到促进语文素养提升的作用,反而对学生阅读单篇文本产生舍本逐末的负面影响。《秋天的怀念》的作者史铁生的作品很多,与此相关的文章亦有不少,如何进行选取?笔者认为,只有精选《合欢树》《我与地坛》,以片段形式充实到课堂中来,才可能切合课堂容量,对单篇文本阅读起到有益的补充作用。
  二、群文阅读理念下《秋天的怀念》的具体教学实施
  诸定国老师认为:“群文阅读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是从不同角度观察、研究文本。”《秋天的怀念》是一篇适合群文阅读的范本,它的人物塑造、表达技法、主题思想以及深远意境,为我们从多方位观察、研究文本提供了平台。
  (一)人物形象的补充
  1.对《秋天的怀念》中母亲形象的补充
  在《秋天的怀念》中,母亲的形象是慈爱、睿智、细心的,而《合欢树》恰好阐释并完善了母亲的形象:
  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合欢树》)
  病入膏肓的母亲为了自己的儿子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的病情,甚至临终前想到的也是自己有病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生死”的话题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有些困难,此时群文阅读就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作者的悔恨与自责。
  2.其他文学作品对“母亲”形象的补充
  史铁生成功塑造了“母亲”形象,很多名家笔下的母亲也惟妙惟肖,如老舍的《我的母亲》和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等。可以引导学生在精读《秋天的怀念》的基础上略读其他文本,来对比感受母亲形象的异同。
  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在我生下之前,我的家里,大概还马马虎虎地过得去……可是,母亲并不软弱。(老舍《我的母亲》)
  我家是佃农……世代为地主耕种,家境是贫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母亲的形象有共性,也有个性,可以引导学生从她们的社会身份、家庭背景、性格等方面来寻找差异。史铁生的母亲是城里人,老舍的母亲是家道中落的农村人,朱德的母亲是世代贫苦的佃户。这三个母亲的生活经历完全不同,导致了性格上的差异: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她憔悴的脸上露出央求般的神色……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秋天的怀念》)
  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地走去。(老舍《我的母亲》)
  两个母亲一动一静,一主动、一隐忍。通过这三篇文章的对比阅读,我们可以总结归纳出“母亲”这一形象的不同之处,以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中“母亲”这一形象的认知。   (二)表达技巧的比较
  1.整体布局
  《秋天的怀念》《合欢树》和《我与地坛》在结构上具有相似性,每段的篇幅不长,且几乎每段都是时间开头。
  十岁那年……二十岁那年……三十岁时(《合欢树》)
  双腿瘫痪后……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又是秋天(《秋天的怀念》)
  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走进了这园子……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与地坛》)
  对于阅读基础还较为薄弱的七年级学生来说,段落开头明确的时间状语便于他们掌握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脉络。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这三个文本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和概括能力,也可以顺势引入写作教学,借此结构点明叙事类散文行文分段的技法。
  2.表达效果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令人眼前一亮的修辞,但是字字现真情。《秋天的怀念》的情感蕴藏在动词中,且由动词引领整篇文章。在动词的使用上,《背影》同样出色,值得比较阅读。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秋天的怀念》)
  他用双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背影》)
  一“扑”一“缩”,堪称经典。“扑”住的是史铁生捶打双腿的手,“扑”灭的是求死的欲望。“缩”是父亲用尽全身之力爬上月台,是父亲用尽全身之力拉扯儿子长大。“扑”和“缩”是父母心急如焚的展现:母亲为儿子对生活的绝望而心急,父亲为儿子的远行无人照顾、父子间的隔阂以及儿子的前途而焦虑。母爱之深和父爱之切尽在这一“扑”一“缩”之中,两个儿子事后的理解与悔恨也尽在这两字之中。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这两个文本进行对照阅读,设置问题“哪个字是全文的中心?”引导学生发现“扑”和“缩”,进而挖掘这两个字所蕴含的深情。
  (三)主题的深化与意境的拓展
  1.主题的深化
  《秋天的怀念》主题非常明确,即母亲所言“好好儿活”这一生命话题,主题围绕“看花”这一线索展开。与之相似的《合欢树》,则有如下文字:
  与其在外面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合欢树》)
  此时作者已经彻底由被动转为主动,由陪伴看花转为独自看花。可以看出作者深受母亲“好好儿活”的影响,已经走出了阴影,慢慢有了求生的欲望。母亲侍弄的花全都死了,就剩下这一棵合欢树,这合欢树是母亲留给作者的关于生的信念和希望,它也揭示了生命这一主题。史铁生的小说《夏天的玫瑰》,同样是以花阐述生命:夏天最后一朵玫瑰,还在孤独地开放……
  史铁生在小说中塑造了一个双腿残疾的老人形象,他孤身一人却倔强地活着,就像夏日的玫瑰一样,即使“花期”已过,仍没有放弃生的信念。对于他来说,不管花儿是否残缺,只要播下种子,就必定要讓它盛开。这三篇文章的对照阅读,能加深学生体会文本主题的能力,也能加深七年级学生对生命的认知。
  2.意境的拓展
  史铁生的文字含蓄隽永,质朴凝练的语言中往往蕴藏着无限深情。他把对母亲的怀念和自己的愧疚、自责藏在了文字和景物中,寓情于“菊花”。当学生建构起“象征”的意识,自然能迁移运用到其他文章中。
  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合欢树》)
  母亲侍弄的那些花全都死了,只剩下这拥有同母亲一般坚强与韧性的合欢树长出新芽,所以尾段的合欢树也是一种象征意义。
  屠格涅夫的《白菜汤》在生命的话题上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汤是不该糟蹋的,里面还有盐呢。(《白菜汤》)
  文中的老寡妇一语道出生命的意义:汤不该糟蹋,生命同样不该糟蹋。老寡妇喝汤并非不为儿子去世而痛心,而是源于求生的本能,也是内在的自觉。对比阅读《白菜汤》和《秋天的怀念》,前者是儿子去世,母亲坚守生的信念,后者是母亲去世,把生的信念寄存在儿子心中。两篇文章展示了母与子面对生死话题的不同状态,也通过象征物白菜汤和菊花展示了共同的内涵:生命的韧性。
  三、“群文”取舍的实践反思
  (一)群文取舍要体现整体观、序列化
  群文阅读下的课堂容量明显增大,需要教师精心预设并予以处理,处理好群文取舍、整合与删改。“群文”的取舍,首先要保证“群文”的质量更加贴合教材,至少应当满足教材选文的标准,即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时代性。其次,“群文”要与课文有内在或外在的联系,体现相关的主题。最后,要考虑“语文素养”的各种核心要素,依据单元导语明确主要课文的学习要点,如需要学习的知识与训练的能力等。
  “群文”的整合与删改应当立足于教学目标,目的是更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因此,“群文”之间应当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有目的性的、有逻辑性的整合,否则只能是多个单篇的简单排列,学生的阅读效果不会有所提高。
  (二)群文阅读要关注学生独立思考的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群文阅读下的课堂,对视角提出了要求。初中阶段的学生缺乏阅读经验,需要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文本的解读。群文阅读不是授学生以“鱼”,让学生读更多的书,它的本质是授学生以“渔”,是培养其自主阅读、坚持阅读的习惯,使其逐步掌握阅读的方法,进而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
  (三)群文阅读的成果需要巩固与延伸
  群文阅读成果的巩固与延伸不可忽视。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群文阅读”的课后作业。群文阅读培养的是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群文”在教学时的选择是有限的,但符合“群文目的”的文章是无限的,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仍可以考虑让学生围绕同样的议题去阅读更多的文章,实现阅读成果的巩固与延伸。
  引入群文阅读,增加课堂容量,开阔师生视野,已成为语文老师的共识,但在具体实施方面,我们还会遇到一系列问题,有待我们努力探索和解决。
  群文阅读,我们在路上。
  参考文献:
  [1] 陈胜安《群文阅读是单篇阅读的必要延伸》,《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年第7期。
  [2] 诸定国《群文阅读体系架构与教学建议》,《中学教育教学》2018年第5期。
  (夏欣,女,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学校中学分校语文教师,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本科毕业,学士学位,主要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工作)
其他文献
摘 要:在素质教育理念下,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内涵也有所延伸。传统中学语文写作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但对学生情感表达及语言文化积累的重视程度较低。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注意写作与阅读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另一方面要注重从多角度、多层面挖掘写作素材,培养学生情感表达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本文简要分析当前中学写作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以及写作素材的挖
摘 要: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学作品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学艺术情感,它是现实生活情感与作家主观情感双向交融而凝结成的创造性成果。叙事性作品和抒情性作品中的艺术情感表达既有相似性,又有一定的区别。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文学作品 艺术情感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所选的文学类文章都是经过岁月淘洗而沉淀下来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之所以可以穿越时空,震撼我们的心灵,引发我们对人类精神的思考,是因为它们蕴含着丰
摘 要:如今,国家对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情况,更加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笔者通过对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内涵的理解,并针对如何培育高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进行了思考,从培养学生的语言结构、思维发展能力、文化传承能力三个角度出发,为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高中语文 核心素养 培育路径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要求教师的教育思想
摘 要:新《课标》对初中生名著阅读的数量、内容和要求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作为语文教师,该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并且让学生喜欢阅读呢?本文以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一课为例,分别从激趣“启”读、指导“引”读、展示“促”读、辩论“析”读、续写“悦”读五个方面,阐述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经验,旨在以“兴趣”为动力,推动名著阅读的发展。  关键词:名著阅读 兴趣 指导 展示 辩论 续写  一、问题的提
摘 要:幼儿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我国现阶段的幼儿教育在跟进时代步伐同时,加大了对各项教育的教研投入。与其他阶段的教育相比,幼儿园教学具有生活化的特征,因此生活化德育成为幼儿园的教学重点。本文总结实践经验,分析幼儿园教学渗透德育工作的策略。  关键词:德育工作 幼儿园 教学 实践  一、德育的概念和重要性  德育指在教学中通过有目的的教学内容、有计划教学行为和有规律的教育实践来提升学生的道德品
摘 要:根据新《课标》第一学段的要求,结合湖里区教师进修校提出的“多维互动主体体验”课题研究实践,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引领学生打开朗读、阅读的大门,笔者利用微信小程序“小打卡”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阅读训练,让学生沉浸在阅读中,取得了良好的实效。  关键词:微信小程序“小打卡” 兴趣 识字 朗读 阅读  新《课标》对学生的阅读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语文教学要使学生具有
摘 要:小学语文教师身肩启蒙重任,尤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活跃课堂氛围,令学生全身心融入到学习活动中,以保证小学语文教学目标顺利实现。本文总结教学经验,简述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并提出具体可行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经
[摘 要:要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效率,必须结合生活实际、启发学生积极探究,设计好上课导语,重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学生发展,建立多种评价方式,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充分思考学生所感兴趣的活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探究,将知识融入到课堂探究活动中,并让学生们在探究活动中进行思考总结,最终达到学生获取知识并乐在数学学习当中,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小学的数学知识很多都是由现实生活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是教育教学改革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成长与发展道路中不可缺少的必要环节。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基础能力和心理需求,还要基于实际设立适当的教学目标,建设合理的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思考与学习的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意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在相应的情景之中继承并发扬
摘 要:随着我国不断加大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力度,智能移动学习终端的使用将越来越常见。利用智能移动学习终端提高小学生书写水平是一个新的尝试,是小学教学与智能移动学习终端相融合的典型代表。本文论述如何利用智能移动学习终端提高小学生规范汉字的书写水平。  关键词:智能移动学习终端 汉字书写 现状及问题 策略  一、智能移动学习终端的应用现状  智能移动设备主要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智能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