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 300204)
【摘要】:自《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以来,其科学性得到历史的验证,极大地方便了汉语教学,在国际汉语教学中,它也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由母语过渡到汉字学习的重要媒介。本文回顾了汉字注音方案的发展历程,发现《汉语拼音方案》优点颇多但仍存在问题,于是教师常采用一些灵活变通的教法,本文认为教学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准确读出拼音符号所代表的读音即可,教师变通的教法也未尝不可。
【关键词】:汉语拼音方案;国际汉语教学
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颁布《汉语拼音方案》(以下简称《方案》),59年来,全国“书同文,说同音”的语音文字推广工作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关注。现如今拼音更是在汉语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国际汉语教学中,拼音也成为初学者们拼读汉字的重要工具,留学生在汉字不会写的情况下,也会选择拼音来顺畅地完成书面表达。甚至在一些汉语短期班里,还存在只用拼音教学、学习的情况。对汉语初级水平的学生来说,也严重依赖拼音进行学习。《方案》在教学中的优点不胜枚举,但同时学者们也对拼音方案的局限和问题提出大量建议,在这里笔者着重讨论如何在实际教学中的灵活处置这些问题。
1.汉字注音历史
追溯为汉字注音的历史,按注音时所采用的符号,大体可分为用汉字注音、采用注音符号和用罗马字注音三个类别。
1.1采用汉字注音
用汉字来为另一个生僻字注音,一直是我国古代文人注解汉字发音所采用的主要注音手段,这包括直音法、读若法和反切法。这些用汉字来为汉字注音的方法,存在很多问题:直音法需要有同音字才能注音,读若法缺乏严谨准确,读音似是而非,反切需要学习者自身掌握大量基本的“注音汉字”方能拼出。应用局限多,作为初学者需要跟随师长反复诵读,耗费大量时间成本,入门门槛高,不便于自学。
1.2采用注音符号
這类注音方法具有明显的汉语特色,采用汉字部首笔画等做为注音符号。1900年,王照创制了《官话合声字母》,成为最早的汉字笔画式方案,随后受日本片假名的影响,国内开始流行用汉字偏旁笔画等为字母为汉字注音。 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发布 “注音字母”方案,现在台湾仍继续修订并使用着这套字母注音方案。在标注不存在汉字的方言音时,这类注音字母也会被用到。但随着罗马字母方案的提出,此法也被慢慢弃用。
1.3采用罗马字母注音
明清时期,西方传教士陆续进入中国传教,并带来国际上流行的罗马字母为汉字注音, 1605年来华传教士意大利人利玛窦率先使用罗马字母编制了历史上第一套的汉字拼音方案《西字奇迹》,随后英国人威妥玛在1886年创制了较为完备的“威氏拼音”。此后为使注音字母书写简便,形式美观,赵元任等人完全使用了26个拉丁字母创制了“国语罗马字”为汉字注音。1928年,当时的国民政府大学院正式向社会公布了此套注音方案。随后在新中国成立前期,受苏联影响,国内又兴起了“拉丁化新文字运动”,曾一度提倡用拉丁字母代替汉字。以上这些注音方案都是对罗马字母做为注音符号的有益的探索,让拼音方案进一步与国际化接轨,奠定了《汉语拼音方案》的雏形。
2.《汉语拼音方案》的教学
汉语拼音方案,已经在国内得到普及,在国际汉语教学中,拼音教学也是汉语学习的首要内容,为学习者继续学习汉字打下基础。在实际教学中,为避免过多解释晦涩的学术理论,增加学生练习机会,教师常常根据教学情况,提出了很多不合《方案》规定的教法,这是变通的做法。
2.1拼音的省写与改写
《汉语拼音方案》中,一些韵母省略了韵腹,如将韵母uei,iou,uen简写为ui,iu,un。韵腹是汉语音节中不可或缺的成分,之所以省略韵腹,是因为在一些条件下韵腹会发生弱化或者丢失,徐世荣(1958)曾对此概括为“上去不变阴阳变,舌根不变舌尖变”。汉语声调(主要指阴平和阳平)和声母(主要指舌尖音z、d、zh、r等)会在声韵拼合中影响韵腹的发音,使其弱化或者丢失。一些韵母为避免形近字母在手写时发生混淆,又进行了改写。如为避免“u”跟“n”混淆,将韵母iau,au改写为iao,ao;为避免u和a相混,将ung,üng改写为ong,iong。这些对拼音的改写或者省略,均会导致实际发音跟拼音形式不完全吻合的情况出现,这会让学生产生困惑。为减少学生记忆负担,教师大可不必展示其原型,只有当学生有疑问时,可适度展开讲解原因。
2.2在教学中将隔音符号“y”、“w”当做声母
为避免音节界限发生混淆,《汉语拼音方案》规定了除使用“单引号”作为隔音符号外,还可使用y、w做i、u、ü零声母音节的隔音符号,例如:dayi(大衣)——dai呆。在实际教学中为教学方便,常把隔音符号y、w(读ya、wa)当做声母y、w(读i、u)来教,与韵母拼合训练,纠正学生自己拼合出来的发音,培养拼读习惯。如:y+u=yu(鱼)。这也是变通的教法。
2.3教舌尖音zh,ch,sh出现的问题
为解决字母不够表音,《方案》里用两个字母表示一个辅音。学习者会误以为zh、ch、sh是复辅音,并与形似的z、c、s相混。z跟zh仅发音方法相同,在发音部位是有区别的,由z到zh,舌尖从抵住下齿背到翘起抵住硬腭前部,这更像z加轻微卷舌发出了zh。解植永、李开拓(2008)曾提出用zr、cr、sr取代zh、ch、sh的写法。字母r可以代表轻微翘舌的含义。但是这样改写后又会带来新的问题:手写时cr易跟手写a相混淆;声母韵母的界限也不如用字母h时分明。出于拼音美观和容易辨识的考虑,这个建议还需要进一步论证。
值得注意的是,拼音教学应减少语音知识的讲解,增加模仿和练习的时间,语音纠正师贯穿于整个教学阶段的。教师将拼音教学重点放在后期的整字和语流认读中,不让学生纠结于个别发音上的问题,讲解时多采用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增加机械模仿练习的方式。许多学者在《汉语拼音方案》的基础上也设计了几种拼音教学简化变通的教法,例如王力先生(1963)将8个有韵尾的韵母归纳成a系和e系两大系统进行教学,赵金铭(2009)将韵母重新安排简化,提出教外国人汉语韵母只需教6個单韵母、4个开口呼复韵母和4个开口呼鼻韵母即可,其余的韵母可以在此基础上拼合练习。这些变通的教法既减轻了学习者学习拼音的负担,又节省了讲解时间,方便教学的实施。
结语
周有光曾自述“《汉语拼音方案》不是没有缺点,而且改掉一个缺点往往又会产生另一个缺点。缺点和优点是共生的。只能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汉语拼音方案在几十年的使用中早已成为习惯,任何细微的改变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既然《方案》修改困难重重,对汉语教师来说,那就辩证地学习这些灵活的教法,这将对汉语拼音教学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 赵金铭,《汉语拼音方案》:国际汉语教学的基石 [J],语言文字应用,2009(4)
[2] 关亦淳、关彦庆,《汉语拼音方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通化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2016,(5)
[3] 周有光,回忆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过程[J],百年潮,2016,(12)
[4] 王予锋, 浅论汉字的注音方法[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5)
【摘要】:自《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以来,其科学性得到历史的验证,极大地方便了汉语教学,在国际汉语教学中,它也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由母语过渡到汉字学习的重要媒介。本文回顾了汉字注音方案的发展历程,发现《汉语拼音方案》优点颇多但仍存在问题,于是教师常采用一些灵活变通的教法,本文认为教学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准确读出拼音符号所代表的读音即可,教师变通的教法也未尝不可。
【关键词】:汉语拼音方案;国际汉语教学
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颁布《汉语拼音方案》(以下简称《方案》),59年来,全国“书同文,说同音”的语音文字推广工作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关注。现如今拼音更是在汉语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国际汉语教学中,拼音也成为初学者们拼读汉字的重要工具,留学生在汉字不会写的情况下,也会选择拼音来顺畅地完成书面表达。甚至在一些汉语短期班里,还存在只用拼音教学、学习的情况。对汉语初级水平的学生来说,也严重依赖拼音进行学习。《方案》在教学中的优点不胜枚举,但同时学者们也对拼音方案的局限和问题提出大量建议,在这里笔者着重讨论如何在实际教学中的灵活处置这些问题。
1.汉字注音历史
追溯为汉字注音的历史,按注音时所采用的符号,大体可分为用汉字注音、采用注音符号和用罗马字注音三个类别。
1.1采用汉字注音
用汉字来为另一个生僻字注音,一直是我国古代文人注解汉字发音所采用的主要注音手段,这包括直音法、读若法和反切法。这些用汉字来为汉字注音的方法,存在很多问题:直音法需要有同音字才能注音,读若法缺乏严谨准确,读音似是而非,反切需要学习者自身掌握大量基本的“注音汉字”方能拼出。应用局限多,作为初学者需要跟随师长反复诵读,耗费大量时间成本,入门门槛高,不便于自学。
1.2采用注音符号
這类注音方法具有明显的汉语特色,采用汉字部首笔画等做为注音符号。1900年,王照创制了《官话合声字母》,成为最早的汉字笔画式方案,随后受日本片假名的影响,国内开始流行用汉字偏旁笔画等为字母为汉字注音。 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发布 “注音字母”方案,现在台湾仍继续修订并使用着这套字母注音方案。在标注不存在汉字的方言音时,这类注音字母也会被用到。但随着罗马字母方案的提出,此法也被慢慢弃用。
1.3采用罗马字母注音
明清时期,西方传教士陆续进入中国传教,并带来国际上流行的罗马字母为汉字注音, 1605年来华传教士意大利人利玛窦率先使用罗马字母编制了历史上第一套的汉字拼音方案《西字奇迹》,随后英国人威妥玛在1886年创制了较为完备的“威氏拼音”。此后为使注音字母书写简便,形式美观,赵元任等人完全使用了26个拉丁字母创制了“国语罗马字”为汉字注音。1928年,当时的国民政府大学院正式向社会公布了此套注音方案。随后在新中国成立前期,受苏联影响,国内又兴起了“拉丁化新文字运动”,曾一度提倡用拉丁字母代替汉字。以上这些注音方案都是对罗马字母做为注音符号的有益的探索,让拼音方案进一步与国际化接轨,奠定了《汉语拼音方案》的雏形。
2.《汉语拼音方案》的教学
汉语拼音方案,已经在国内得到普及,在国际汉语教学中,拼音教学也是汉语学习的首要内容,为学习者继续学习汉字打下基础。在实际教学中,为避免过多解释晦涩的学术理论,增加学生练习机会,教师常常根据教学情况,提出了很多不合《方案》规定的教法,这是变通的做法。
2.1拼音的省写与改写
《汉语拼音方案》中,一些韵母省略了韵腹,如将韵母uei,iou,uen简写为ui,iu,un。韵腹是汉语音节中不可或缺的成分,之所以省略韵腹,是因为在一些条件下韵腹会发生弱化或者丢失,徐世荣(1958)曾对此概括为“上去不变阴阳变,舌根不变舌尖变”。汉语声调(主要指阴平和阳平)和声母(主要指舌尖音z、d、zh、r等)会在声韵拼合中影响韵腹的发音,使其弱化或者丢失。一些韵母为避免形近字母在手写时发生混淆,又进行了改写。如为避免“u”跟“n”混淆,将韵母iau,au改写为iao,ao;为避免u和a相混,将ung,üng改写为ong,iong。这些对拼音的改写或者省略,均会导致实际发音跟拼音形式不完全吻合的情况出现,这会让学生产生困惑。为减少学生记忆负担,教师大可不必展示其原型,只有当学生有疑问时,可适度展开讲解原因。
2.2在教学中将隔音符号“y”、“w”当做声母
为避免音节界限发生混淆,《汉语拼音方案》规定了除使用“单引号”作为隔音符号外,还可使用y、w做i、u、ü零声母音节的隔音符号,例如:dayi(大衣)——dai呆。在实际教学中为教学方便,常把隔音符号y、w(读ya、wa)当做声母y、w(读i、u)来教,与韵母拼合训练,纠正学生自己拼合出来的发音,培养拼读习惯。如:y+u=yu(鱼)。这也是变通的教法。
2.3教舌尖音zh,ch,sh出现的问题
为解决字母不够表音,《方案》里用两个字母表示一个辅音。学习者会误以为zh、ch、sh是复辅音,并与形似的z、c、s相混。z跟zh仅发音方法相同,在发音部位是有区别的,由z到zh,舌尖从抵住下齿背到翘起抵住硬腭前部,这更像z加轻微卷舌发出了zh。解植永、李开拓(2008)曾提出用zr、cr、sr取代zh、ch、sh的写法。字母r可以代表轻微翘舌的含义。但是这样改写后又会带来新的问题:手写时cr易跟手写a相混淆;声母韵母的界限也不如用字母h时分明。出于拼音美观和容易辨识的考虑,这个建议还需要进一步论证。
值得注意的是,拼音教学应减少语音知识的讲解,增加模仿和练习的时间,语音纠正师贯穿于整个教学阶段的。教师将拼音教学重点放在后期的整字和语流认读中,不让学生纠结于个别发音上的问题,讲解时多采用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增加机械模仿练习的方式。许多学者在《汉语拼音方案》的基础上也设计了几种拼音教学简化变通的教法,例如王力先生(1963)将8个有韵尾的韵母归纳成a系和e系两大系统进行教学,赵金铭(2009)将韵母重新安排简化,提出教外国人汉语韵母只需教6個单韵母、4个开口呼复韵母和4个开口呼鼻韵母即可,其余的韵母可以在此基础上拼合练习。这些变通的教法既减轻了学习者学习拼音的负担,又节省了讲解时间,方便教学的实施。
结语
周有光曾自述“《汉语拼音方案》不是没有缺点,而且改掉一个缺点往往又会产生另一个缺点。缺点和优点是共生的。只能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汉语拼音方案在几十年的使用中早已成为习惯,任何细微的改变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既然《方案》修改困难重重,对汉语教师来说,那就辩证地学习这些灵活的教法,这将对汉语拼音教学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 赵金铭,《汉语拼音方案》:国际汉语教学的基石 [J],语言文字应用,2009(4)
[2] 关亦淳、关彦庆,《汉语拼音方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通化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2016,(5)
[3] 周有光,回忆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过程[J],百年潮,2016,(12)
[4] 王予锋, 浅论汉字的注音方法[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