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感”视角下对萧红《呼兰河传》的美学解读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caodou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 300204)
  【摘要】:萧红是中国近现代女作家,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坛洛神”,她的文学作品在现当代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萧红的代表作长篇小说《呼兰河传》是她创作的巅峰作品,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中长篇小说之一”。其文风卓异,笔法细腻,运用不同叙事视角的交替以及多种修辞,尤其是“通感”的运用,描绘了东北边陲小镇呼兰河镇的风土人情,寄予了她对故乡的怀念,展现了萧红独特的艺术个性与特色。本文通过“通感”的四个方面,对《呼兰河传》进行美学解读,探究作者是如何运用具体的语言以及独特的写作技巧,来达到特定的文学效果,进而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同时对读者理解萧红的中心思想和文学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呼兰河传》;通感;美学解读;萧红
  萧红是上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最负盛名的女作家,与张爱玲并称为“民国四大才女”。由于处于特殊时代背景之下,逐渐形成了她独特的写作风格。她的作品乡土气息浓烈,叙事风格细腻深刻、委婉动人,尤其是在小说文体上进行了很大的创新。作为女性作者,她以女性的视角透视世界,以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为小说增加了不少的明丽和鲜艳。
  《呼兰河传》是萧红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以自身的童年回忆为线索,通过描写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家乡的生活画面和风土人情,生动而真实的再现了当地人们平凡、落后的生活现状和平庸愚昧的精神状态。作者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的散文风格、浑厚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回忆式”的巅峰之作。
  一.通感概述
  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文学艺术创作和鉴赏中各种感觉器官间的互相沟通。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等各种官能可以沟通,不分界限,它系人们共有的一种生理、心理现象,与人的社会实践的培养也分不开。审美是人类特有的活动。通感,就是在人们的审美活动中使各种审美感,其修辞主要包括:味觉借移的通感效应、触觉借移的通感效应、视觉借移的通感效应和听觉借移的通感效应这四个方面。本文将从这四个方面,对《呼兰河传》进行没学解读,以分析作者细腻的笔法和独特的描写方式,探究萧红在这篇长篇小说中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二.对《呼兰河传》的美学解读
  (一)味觉借移的通感效应
  味覺借移是将其他事物或者其他感官的感受通过味觉来表达出来,这种修辞写法在现实生活中以及诸多文学作品中是非常常见的。例如,《红楼梦》中议论凤姐:“脸酸心硬”,用味觉与触觉的互补互济,很准确地表达了凤姐的人格特征:不留情面而又心肠狠毒。
  “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这句话出现在《呼兰河传》的第三章第二节中,描写作者老家后院里花团锦簇的摸样,本来形容花开或树上结果会用视觉或者触觉方面的词汇来形容,但在这句中,作者用味觉方面的“香”字来形容花开,体现了后院的繁茂之景,同时也可以读出作者的愉悦之情,是萧红难得的放松愉快的状态。
  (二)触觉借移的通感效应
  触觉借移是将其他的感觉通过触觉来更好的表现,这种修辞在文学作品中也很常见。例如在我们生活中,人们将那些外貌姣好而内心严峻的女人称为“冷美人”。一个‘冷’字把那种寒气袭人、硬如坚冰;拒人于千里之外,理不顺达、情不畅通的姿容和心态刻化得入木三分。
  “等大戏一开了台,那戏台下边,真是人山人海,拥挤不堪。搭戏台的人也真会搭,真是搭的又顺滑又干净。”这是《呼兰河传》第二章第三节中的选段,描写的是镇上大戏台的部分,“光滑干净”本身是触觉方面的词汇,在这里用来形容戏台,说明了一种给人舒服的感觉,在本来是需要用视觉方面的描写来体现其形象,而作者巧妙的借移了触觉的词汇,在“通感”的层面上,是一种舒适欢快的感觉,体现了呼兰河镇在农闲时的氛围。
  (三)视觉借移的通感效应
  视觉借移是将其他感覺通过视觉来进行表现,突出视觉移借来表现外部事物与情感世界的文学描写也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例如:一个人走运,鸿星高照。俗话说他走"红"了,或者"红透了"。为了充分反映这仕途升迁和好运不断的势态,还会强化视觉感受的程度:"这个人红得发紫",或者"这是个大红大紫的明星"。
  “前半夜那跳神打鼓的事情,一点也没有留下痕迹,那连哭带叫的小团圆媳妇,好像在这世界上,也未曾哭过叫过,因为一点痕迹也并未留下,家家户户都是黑的,家家户户都是沉沉的。”这段话出现在《呼兰河传》的第五章第六节当中,描写的是小团圆媳妇死后小镇上的情景,用“黑”这个视觉上的词汇来借移形容家家户户的景象,以此来衬托小团圆媳妇的死亡时多么的凄惨和荒唐,体现了当时中国普通民众愚昧无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特性。为萧红在后文的描写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十分生动的给了读者一幅风土人情画卷。
  (四)听觉借移的通感效应
  听觉借移是将其他感觉通过听觉来进行表现,常常有如闻其声,呼之欲出的文学效果。例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里用马蹄的声响与节奏来展示春风得意的生命状态。
  在《呼兰河传》中,也有大量运用听觉借移的通感修辞,如:
  “女人一到了八月也不过是浆衣服,拆被子,捶棒槌,捶得街街巷巷早晚地叮叮当当地乱响,叮当来了冬天”、“冬天大地被冻裂了,江河被冻住了。再冷起来,江河也被冻得锵锵地响着裂开了缝”这短短的两句话是在第一章的第九节中出现,描写寒冷冬天的到来,通过听觉的“叮当”、“锵锵响着”来生动形象的展现呼兰河镇冬天的寒冷彻骨,将书本中的冬季通过文字可以听到并且感受到无法感受的冬季。
  “可曾有人听过夜里房子会叫的,谁家的房子会叫,叫得好像个活物似的,嚓嚓的,带着无限的重量,往往会把睡在这房子里的人叫醒。”这段话是出现在第四章的第二节当中,描写房子凄凉的感觉,在秋风萧瑟中以及寒冷冬风中,孤寂的房子在风中发出声响,听觉的借移生动的写出了房子的凄凉孤寂之景。
  三.结语
  通感,是在人们的审美活动中使各种审美感官,如人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互相沟通,互相转化。在现代文学作品中,通感的使用,可以使读者各种感官共同参与对审美对象的感悟,克服审美对象知觉感官的局限,从而使文章产生的美感更加丰富和强烈。在萧红这部经典作品当中,也同样运用了大量的通感修辞,将这样一部叙事诗、多彩的风土画和凄婉的歌谣,感人至深的表现给了读者。对《呼兰河传》进行“通感”层面上的美学解读,探究者是如何运用具体的语言以及独特的写作技巧,同时对读者理解萧红的中心思想和文学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萧红.呼兰河传[M].中国画报出版社,2014
  [2]季钰.通感的立体化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2008.
  [3]宁沈生.论诗词与通感[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
  [4]李群英.英语修辞格中的通感与移就[J].教学与管理,2008.
  [5]杨波.跨感官感知与通感形容词研究[J].外语教学,2007.
  [6]徐莲.通感式词义引申的规律及其扩展[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
  [7]王金城.诗学阐释:文体风格与叙述策略——《呼兰河传》新论[J].复旦学报.2002
其他文献
(四川传媒学院,四川 成都 611745)  【摘要】:陶瓷是体现我国古人智慧和造物水平的器物,它是火与土的结晶,也是个人和今人进行艺术对话的灵器。本文以陶瓷发展历程作为切入点,对每个时期的陶瓷艺术状况进行梳理,从而探究陶瓷的艺术之美。  【关键词】:陶瓷造型 装饰及纹样 材质之美  陶瓷,是什么东西?陶瓷是粘土化合物经过火焰高温烧制而成的产物,是火与土的结晶。说到陶瓷之美,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我们
期刊
(西安翻译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5)  【摘要】: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网络在无形当中改变了我们生活的许多方面,特别是给各学科的学习方式上带来了新契机。富有历史又具时代意义的汉语言文学,在网络盛行的当下,又该如何自处并找到发展的途径,从而继续传播。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发展;传播  汉语言文学属于我国高校教学中基础性的知识课程,汉语言文化专业课程的开展使高校学生对古代诗词歌赋有了浅显的认
期刊
(华北理工大学,河北 唐山 063200)  【摘要】: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时代,是追求视觉美感的时代,快速的工作和生活节奏使得人们没有时间坐下来研究字里行间所带给人们的深意,人们试图通过视觉设计将文字视觉化,便于更快的阅读和理解。时代的变换使得各种形态、风格以及视觉设计倾向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而在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包装开始摆脱原来的简单的保护产品的功能,而是朝着多元化的功
期刊
(大连工业大学,辽宁 大连 116044)  【摘要】:谈起当代艺术,人们总是离不开杜尚。杜尚的出现改变了西方现代艺术的进程。他被誉为"现代艺术的守护神",达达主义及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等等众多头衔。然而杜尚本人却是非功利的,他颠覆一切常规只为自由和乐趣,不为自己的作品推销造势,从不自诩为运动和浪潮的领导人。他就像是一枚钥匙,打开了当代艺术的大门,用玩味的态度将生活中的现成品变成展览台上的艺术品,
期刊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科研处,湖南 益阳 413000)  【摘要】:湖南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悠久的历史,多远的民族和文化,独特的自然资源给湖南留下了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就湖南省第一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美术项目进行一个综合的介绍,对其发源地,入选国家级传统美术名录情况、目前传承情况,项目特点等进行阐述。  【关键词】:湖南国家级非遗;传统美术代表性名录  
期刊
(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  【摘要】: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是教师围绕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需要进行有目的地、有效地展开教学,把学生融入情景,以此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在情景探究中不断激发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对音乐学科学习的意识。本文将从情景创设的教学出发,提升对高中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情景创设;课堂教学;音乐核心素养  在高中音乐课
期刊
(山西大学文学院,山西 太原 030400)  暖暖的,甜甜的,像掉进了蜜罐,又仿佛置身于鸟语花香,不是乌托邦,却胜过桃花源。这是一种心的洗礼,一段心的旅程,一首心的赞歌。这是以公益为名,以奉献为旨,让青春之花开得更加绚烂的体验。  当公益的种子随着春风吹进每一个人的心田扎根;当公益的灵魂化作细雨滋润一方水土;当公益不再是触不可及的梦,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向着阳光前进,于是他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志
期刊
(西安翻译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5)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新时期网络环境对汉语言文学的影响进行分析,并针对汉语言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策略进行探讨,旨在为汉语言文学新时期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基本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网络环境;影响  随着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汉语言文学已经在中国人心中扎根,地位无法撼动,但在经济、科技以及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也受到了来自外界的各种干扰和影响,需要
期刊
(西南民族大学彝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200)  【摘要】:传统图案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具有重要的历史和人文意义。彝族传统图案作为彝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以其丰富多变的造型特征、独特的艺术魅力显示出彝族人民将自然现象转化为艺术形象的创作力,体现了彝族人民对于大自然的不断探寻和对生活的热切追求。将彝族传统图案元素应用于现代创新设计当中,不仅是对彝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推动其顺应时代化,丰富其内涵的重
期刊
(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 300204 )  【摘要】:余纪元教授认为学界对于亚里士多德幸福概念的争论双方(涵盖论-理智论)是在没有明确作为“最高善作为某类生活”的“活得好”的幸福观与作为“最高善作为生活中某种因素”的“做得好”的幸福观之间的区别的前提之下开始论证的,此种方法是不可取的,而认为徘徊于两种观点之间的模糊论者是距离真相最为接近的,但却没有对“活得好”与“做的好”之间进行严格的区分,为此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