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激情飞扬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_Consulta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的技巧不在于教学方法多么的高超,而在于对学生的唤醒和鼓励。所以在语文的教学中,让教师情感、学生情感、课文作者的情感融汇在一起才能达到最高效的语文教学。
  一、渲染氛围,设计情景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在进入课堂就已经充分融入教学的气氛中,可以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技术,引入丰富多彩的视频和图片以及幻灯片,提前为学生设计出生动的教学课堂情景,让教学毫无痕迹地植入。比如,在学到《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关于冬天风景的图片或者视频,或者关于冬天的歌声,让学生充分融入冬天的氛围中,进入到《济南的冬天》一课学习中,很快地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并且和文中对冬天的感情产生了共鸣,更容易提高学生对文章了解的深度。而且通过音乐、视频等方式导入冬天,更加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对本课学习的热情,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帮助教学目标顺利完成。
  语文中的课文教学是离不开情景教学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开学生情感的源泉,所以教师在对课文进行讲解时,可以创设和教学内容相关联的教学情景。比如教师可以用语言对课文进行复述,带有自己的感情,让学生从另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对课文进行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文章的轉折点或者关键处停下来,给学生留有一定想象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足够的思考,将自己的思维充分发散。教师还可以利用制造悬念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对文章发展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二、培养思维,留给创作空间
  初中生正好处于青春期的阶段,具有对任何事物的注意力不长久、对陌生的世界充满好奇心的特点,而且在此阶段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个特点,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增加和教学内容相关联的有趣的事件,在对新课程进行讲述时,可以提前讲一个神秘的小故事,让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于此,这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教师和学生心灵之间的距离。比如在学到《皇帝的新装》时,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讲述其他关于安徒生写的寓言故事,让学生对安徒生的创作风格和表达方式有所熟悉,再进行课文的植入。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激起学生情感的发生,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情绪,提升了教学质量。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相似的事情来引入课文,以此来激发出学生的情感,更好地体会到作者在文章中所想表达的寓意,增加学生认识文章的深度。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课文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的调动,如在《小抄写员》中讲述的是一个成绩原本优异的学生,发现自己可以为家里挣钱,于是牺牲了自己学习和睡眠的时间,为家里挣钱,但却因为成绩的下降而被家里误解和责备。教师可以通过对文章的复述,引导学生融入到主人公的角色中,学生通过换位思考,真正融入到了主人公的情感中,
  从而深刻地理解到了文章的内涵。
  三、创设和谐的情感氛围
  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
  习中去。首先,要注意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一个良好的师生關系,可以让教学活动高效地进行,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情感。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激励、鼓舞、调节的多种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地投入到教师所创造的教学过程中去。其次,教师在和学生搞好关系的同时,要注意更加关注后进生,此类学生一般对学习是充满自卑的,缺乏一定的自信,对于教师也有一定的畏惧心理。所以教师应该主动接近他们,与其进行课下交流,对其学习效果进行表扬,及时进行激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为他们创造学习的动力,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更容易地调动起他们的情感。
  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表达、学会融入感情、学会合作。所以教师为了在语文教学中更加容易地调动学生的情感,首先要创设一个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平等,改善学生的学习情绪,促进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充满感情的教学过程是可以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知识的,这种感情教学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灵,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各种教学方法,同时融入各种情感,让学生感受到情感教学的艺术性,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燃烧起思维的火花,让语文课堂更加高效。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中情感融入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的科目,更加需要学生在学习中有情感的注入。让学生产生一定的精神需要,深入触及学生情感内心和意志领域。初中生这个正处在青春期的阶段,学生的行为一旦掺杂了关于情感的因素,就会导致其行为具有一定的认真和实际意义。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运用高效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情感教学,促进学生对语文的学习。
  作者单位:江苏省丰县师寨初级中学(221700)
其他文献
目前有些中学生,受家庭及社会等方面的诸多影响,对待身边的人漠不关心,遇事很消极、偏激,对众多问题毫无兴趣。所以,在他们的作文中常常出现以下问题:一是无动于衷,编造他人的故事,只想着把与自己毫不相干的故事讲完,根本就没有想到要倾注感情,文章如同白开水,淡而无味;二是无病呻吟,以为频频出现的感叹句和堆砌起来的形容词就是感情浓烈的象征,实则虚情假意;三是“情”“事”分离,或者是光有情而没有人和事,使情无
期刊
初中写作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培养,强调创新意识和真实情感,摆脱“形而上”的思维定式,引导学生由被动写作向主动写作转变。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引入网络资源能较好的满足现行教育对初中写作的要求。  一、激发创作欲望,释放真实个性  写作是一个创作的过程,过多的束缚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学生若在写作中失去个性,就不能直接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网络有丰富的资源,包括文字、声音、影像、图片,它们可以
期刊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新课改的实施,在初中阶段,对语文教学活动有了新的要求。初中作为学生学习生涯中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初中学生具有年龄小、好动性强的特点,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效果往往不佳。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努力实践新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同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感到生活氛围的同时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以下,笔者将就语文生活化教学方式做简要介
期刊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知识与经验都比较欠缺,作业中的错漏也比较多。但他们又十分敏感,批评容易使他们感到紧张、焦虑。同时,他们也十分渴望独立,希望成年人能够承认、尊重他们的想法,获得平等的待遇。因此,在批改作业这一重要的语文教学环节上,教师应以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中心,了解、尊重他们,缩小与他们的心理差距。同时,采用适合他们的多种方式进行批改,最终培养他们自批自改的能力,实现脱离老师进行自主批改语文作业的目
期刊
新课改明确指出,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当前“用教材教”的理念已被很多教师认同,但怎样“用教材教”,目前众说纷纭。就语文学科而言,叶圣陶先生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教学观仍有指导意义,它开启了“用教材教”的思路,需要我们首先认真地解读教材,思考怎样充分运用教材去掌握其本身包含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实现其认知价值。诚然,解读教材是上好一堂课的第一步,更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解读教材要解决两个问题
期刊
自主学习具有强烈的自为性,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消除对他人的依赖、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在初中阶段,拥有了逐渐明显的独立性思维,随之而来的便是自我意识的觉醒、兴趣意识的持久和参与意识的增强。与此同时,随着他们的社会接触面逐渐增大,对内的自省与向外的体验需求也在日益扩张。针对这些心理特点,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心理活动幅度的大小,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序地贯穿于整个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从而为学生
期刊
“学讲”方式突出自主先学、独立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欲望和兴趣,提高自主阅读的素养和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些都值得探讨。下面,结合初中语文教学案例——《紫藤萝瀑布》,探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在“学讲”下,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意识,提高自主阅读能力的主要策略。  一、放下资料,培养自主学习
期刊
教学目标:  1.多角度的诗歌朗读训练;  2.感受诗人对平和洁净世界的渴盼。  教学重、难点:  深入品味語言,于无疑处生疑,把握作者深层次情感,提升诗歌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  1.查资料,了解作者情况及写作背景。  2.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甚缥缈陈列珍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书上标出朗读节奏,以及韵脚。  要求:读准字音,不读错、不读漏、不重复,停顿正确,力求流利。  教学过
期刊
情境教学意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明确目标的指引下,者带领学生创设拥有足够情感色彩的,且包含形象特征的场景,其功能在于帮助学生增强体验感,使之顺利地接受与理解教材内容,并使其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知识得到扩充、能力得到建设。情境教学方法的中心要义在于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使之走向主动学习的境界。  以此为核心,可以归纳出情境教学法的几个特点,其一是在形象上比较鲜明,有助于学生亲近教材文本;其二是在情感
期刊
备课主要备什么呢?一般而言,教学过程是“教师—教材—学生”三位一体的,教师是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教材的引導者和促进者。因此,教师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此外,教师还要备自己(自己的特长优势)和备教法(具体的教学方法)。  本文主要说备教材。  教师在备教材时,首先应该具备两个身份:一是把自己看成教材的编辑,从编辑的角度把握教材的意图(包括内容、要求、重点、难点等);二是把自己当作学习的学生,从学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