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有境方显功力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e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境教学意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明确目标的指引下,者带领学生创设拥有足够情感色彩的,且包含形象特征的场景,其功能在于帮助学生增强体验感,使之顺利地接受与理解教材内容,并使其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知识得到扩充、能力得到建设。情境教学方法的中心要义在于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使之走向主动学习的境界。
  以此为核心,可以归纳出情境教学法的几个特点,其一是在形象上比较鲜明,有助于学生亲近教材文本;其二是在情感上比较真切,有助于学生调动自身认知;其三在意境上比较丰富,有助于学生想象力的激发;其四是理念上的先进,有助于增强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而总结起来,这四个特点则无外乎“情”、“境”二字而已,初中语文课堂上的情境教学,只要把这“情”和“境”两个字落到实处,便可以说是成功的课堂了。为此,教师可以多种举措并用,以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方法功能
  具体来说,初中语文情境教学方法具有下述几个方面的功能。
  1.开启心灵
  站在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初中生在接触语文知识、习得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能够借助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形成更具语文味道的意象,由此将过去的事物同现在乃至未来的事物结合起来,并积极加以对比。因为情境赋予的特定性,这种意象的联系和感知将会非常强烈,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处在活跃状态,记忆也将更加牢固清晰,為接下来的新知获取奠定坚实基础。总之,教师所给出的情境,变为学生汲取知识和强化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载体,会带动学生逻辑思维的进步、形象思维的优化。比如在诗歌的教学过程中,良好的情境无疑会使诗歌更加接近学生心灵,而这是单一知识灌输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2.激发兴趣
  情境的构建,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而教学时学生的兴趣往往会产生于特定的情境之中,我们强调创设情境,便是出于制造和教学内容相关氛围的考虑,用以保证学生兴趣真正得到激发。如果设置得当,教师可以用直观而真实的形象,带动学生走向想象和联想的境界,使大家在满是智慧和美感的情境里自在遨游,就像古语所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必意扬于海”,依靠全身心的投入和体验,学生会产生真实的情境理解的可能性。
  3.促进创新
  初中语文情境教学方法的又一项功能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当说这是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任务中日益重要的一项目标。语文课堂情境创设可以给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搭建一个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平台,让学生主动投入到接触语文、认识语文、创新语文思维的活动中来。而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活动若可以触及学生真实的情绪,了解到其内心的需要,便能够发挥更为有效的功能。为此,教师须要做的不但要给予知识,也要传授其方法,利用知识和方法兼备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同自身审美需要相适应的语文韵味,激发其创新的可能性。
  二、方法示例
  1.朗诵
  这是一种非常基础的情境构建方法,其实施原理是以简单的方式达到学生普遍接受的效果。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在理解能力方面毕竟还非常有限,同时因为所处年龄的影响,心智发展多数并不成熟,因此这种朗诵与情境构建方法可谓是卓有成效的。从另一方面讲,初中时期的语文教材在文本选择上依然比较注重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同时多数属于文质兼美的精品,文本里面所包含的文化底蕴之深厚,字句词汇之优美,或者给人以无限遐想,或者给人以深刻思索,运用朗诵的方式,恰可以将其功能发挥出来,从而丰富并提升学生在情感体验方面的效果。
  比如古典诗词中杜甫的诗歌便是典范,当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到《春望》一诗时,师生共同朗诵,或者学生分组朗诵,均有助于学生感悟诗人那满腔的忧国忧民之情。当然,学生在朗诵时,如果可能,教师还可以利用自己的“表演功力”,借助面部表情及肢体动作来复现诗人杜甫的情感状态,从而让课堂情境显得更加逼真、更有活力。
  2.多媒体
  利用多媒体呈现的办法,使学生产生共鸣,是又一创设情境的方法。教学实践中,多媒体以图文并茂的优势著称,其声像皆备,以足够的趣味性,更容易让学生的情绪得到激发,形成一种与文本的共鸣之感。比如初中生喜爱音乐,并容易受到音乐所传达出的情绪的感染,那么教师便可以在教学中巧妙地融入,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讲解《春》这篇散文时,以古典名曲《春江花月夜》为背景;讲解《背影》这篇散文时,以《父亲》这首歌为背景,由此构建的情境,都容易让学生得到情绪上的感染,从而保证课堂的生动。而除了音乐以外,借助视频多媒体的方式,效果同样突出,由于该方式将图像、声音、文字等结合,因此信息传递的效率很高,如学习《七律·长征》《四渡赤水出奇兵》等时,把相关的影视剧片段引进课堂,是再理想不过的情境构建方式了。
  3.语言
  借助教师的语言来营造出课堂所需要的画面,这是一种非常考验教师水平的情境构建方式,如果应用得当,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将变得异常和谐。这是因为语言表达如果能够以形象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会让听者在头脑中形成相对应的简洁画面,由画面到语言的做法,学生易于发生兴致,也会对教师多一分钦佩。
  比如在学习到鲁迅先生的名作《社戏》时,教师可以先用生动的语言来表述:“同学们,现在请大家想象一下,你们眼前是起伏的群山,美丽的月色,大家正在河中泛舟……”利用这种语言描述的办法,生动而美好的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大家会感觉非常陶醉,不但保证了情感体验的真实性,亦让学生学习积极性无形中升上来,走向另一个理想的境界。
  4.实物
  如果条件允许,教师要尽可能多地按照教材文本内容的提示给予实物展示,使大家对课堂产生深刻印象,继而把文本内容牢记在心里。比如当讲解到《三顆枸杞豆》一文时,出于使学生更好理解文本内涵的考虑,教师便可以将实物枸杞直接带到课堂上来,让大家亲自进行由外到内的研究,借助眼观、鼻嗅、品尝、手摸等富于科学精神的办法,近距离接触这种实物。
  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始终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所有的情境创设方法均要归依于学生需求,而不能刻意追求课堂的花哨。在创设情境时,教师要同时关注情字和境字,保证学生从中升华情感、提升境界,走向语文学习的新天地。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市送桥镇天山初级中学(225651)
其他文献
文言文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学习汉语言文化的必经之途。但文言文由于年代久远,与现代汉语、日常用语存在一定的差异,包括词汇、用法、古今歧义等,这给学生阅读文言文带来一定的困难,严重影响学生阅读文言文的信心与兴趣。而兴趣又是语文学习的动力,长此以往,后果可想而知。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呢?笔者认为,趣味教学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  一、谐趣预设,激发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兴
期刊
文言文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兼收并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虽然在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所占的比例并不大,但中学教材中所选的文言文大多为古代文学作品之精华,对学生文言文学习影响重大。然而,文言文教学效率低下却是不争的事实。笔者反思教学实践,认为南宋朱熹提出的“熟读精思”可谓古代语言教育方法的典范,即使是在现代,仍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学习。因此,笔者将从“熟读”与“精思”两方面谈
期刊
目前有些中学生,受家庭及社会等方面的诸多影响,对待身边的人漠不关心,遇事很消极、偏激,对众多问题毫无兴趣。所以,在他们的作文中常常出现以下问题:一是无动于衷,编造他人的故事,只想着把与自己毫不相干的故事讲完,根本就没有想到要倾注感情,文章如同白开水,淡而无味;二是无病呻吟,以为频频出现的感叹句和堆砌起来的形容词就是感情浓烈的象征,实则虚情假意;三是“情”“事”分离,或者是光有情而没有人和事,使情无
期刊
初中写作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培养,强调创新意识和真实情感,摆脱“形而上”的思维定式,引导学生由被动写作向主动写作转变。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引入网络资源能较好的满足现行教育对初中写作的要求。  一、激发创作欲望,释放真实个性  写作是一个创作的过程,过多的束缚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学生若在写作中失去个性,就不能直接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网络有丰富的资源,包括文字、声音、影像、图片,它们可以
期刊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新课改的实施,在初中阶段,对语文教学活动有了新的要求。初中作为学生学习生涯中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初中学生具有年龄小、好动性强的特点,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效果往往不佳。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努力实践新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同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感到生活氛围的同时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以下,笔者将就语文生活化教学方式做简要介
期刊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知识与经验都比较欠缺,作业中的错漏也比较多。但他们又十分敏感,批评容易使他们感到紧张、焦虑。同时,他们也十分渴望独立,希望成年人能够承认、尊重他们的想法,获得平等的待遇。因此,在批改作业这一重要的语文教学环节上,教师应以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中心,了解、尊重他们,缩小与他们的心理差距。同时,采用适合他们的多种方式进行批改,最终培养他们自批自改的能力,实现脱离老师进行自主批改语文作业的目
期刊
新课改明确指出,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当前“用教材教”的理念已被很多教师认同,但怎样“用教材教”,目前众说纷纭。就语文学科而言,叶圣陶先生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教学观仍有指导意义,它开启了“用教材教”的思路,需要我们首先认真地解读教材,思考怎样充分运用教材去掌握其本身包含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实现其认知价值。诚然,解读教材是上好一堂课的第一步,更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解读教材要解决两个问题
期刊
自主学习具有强烈的自为性,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消除对他人的依赖、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在初中阶段,拥有了逐渐明显的独立性思维,随之而来的便是自我意识的觉醒、兴趣意识的持久和参与意识的增强。与此同时,随着他们的社会接触面逐渐增大,对内的自省与向外的体验需求也在日益扩张。针对这些心理特点,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心理活动幅度的大小,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序地贯穿于整个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从而为学生
期刊
“学讲”方式突出自主先学、独立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欲望和兴趣,提高自主阅读的素养和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些都值得探讨。下面,结合初中语文教学案例——《紫藤萝瀑布》,探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在“学讲”下,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意识,提高自主阅读能力的主要策略。  一、放下资料,培养自主学习
期刊
教学目标:  1.多角度的诗歌朗读训练;  2.感受诗人对平和洁净世界的渴盼。  教学重、难点:  深入品味語言,于无疑处生疑,把握作者深层次情感,提升诗歌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  1.查资料,了解作者情况及写作背景。  2.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甚缥缈陈列珍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书上标出朗读节奏,以及韵脚。  要求:读准字音,不读错、不读漏、不重复,停顿正确,力求流利。  教学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