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课间追逐嬉闹看学校管理的缺失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ow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很多时候,学生课间打闹的问题确实成了学校管理中非常令人头痛的问题。学校想尽了办法,就是屡禁不止。
  通过反思,笔者认为教育工作者所应做的和所要做的是先从自身方面思考:
   第一步追问“是什么”、“不是什么”。结论:学生是学生,是朝气蓬勃、精力过剩、躁动成长的少男少女,不是成人,更不是风烛残年的老人,不是机器、木偶。追逐、打闹、好动是正常的,如果相反又是不正常的。
   第二步追问“为什么”。结论:学生们打闹的原因不是一种违纪的故意行为,而主要是一种本性,一种生理的驱使、活力的外泄。
   第三步追问“怎么办”。一方面出于安全和学习的需要,学校要有一种和谐安静的氛围;另一方面又要尊重学生们的本性和生理发育特点。
  基于上述考虑,笔者认为“堵”是堵不住的,“压”是压不了的,那么两全之策有没有?有,一是开展读书和唱歌等一系列活动,提倡学生们读书养性,唱歌育情,陶冶情操,减少盲目和冲动;二是在操场添置学生们喜欢的活动设施,组织学生们下楼进行体育活动。
  二
  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再审视过去的工作,的确是停留在“治表”的浅层次:执勤监督、扣分量化、找班主任、写检查、开会点名……一切似乎都无济于事。这边寂静那边闹,摁了葫芦起了瓢。作为教育管理者,是否应反思管理过程中缺失了什么?
  比如,教师注意到班内一名女生有明显化妆的迹象后,该怎么办?学校三令五申不准化妆,她还敢公然违反。是不是把她喊到走廊里,证实后训斥一顿重新强调学校规定?为了保险起见,最好威吓一句:再化妆,就在班里点名,做检讨。多数教师一直是这样“短平快”地处理这类问题,但是长远看,效果不佳。有经验、有爱心的教师,首先不会在班里当着全体学生的面训斥、挖苦,而是首先站在这个女学生的角度想,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切入点。
  下面是笔者处理该问题的一個笔录:
   “是不是化妆了?”
  她沉默了一会儿,点了点头。
   “我们班里有一些爱搞恶作剧的男生,是不是经常惹你?或者有时还挖苦你?”
  (看着她逐渐垂下的头,笔者感到这个切入点还是正确的。)
   “是不是好像有人还说你黑,给你起外号?”说到这个话题,她已经流下泪来。
   “黑,是什么缺点?人的长相是父母给的,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个’,世界上任何人都和你不一样。因为世界上唯独缺少一个你这样可爱的孩子,所以世上才有了你。漂亮的脸蛋也是父母给的,并不是自己努力得来的。什么才是自己的?是素质、能力和品质。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我们不能改变自己的长相,但可以改变自己的素质,改变自己的成绩,改变自己和同学的关系,主动为同学、班级服务,自己的形象改变了,别人的看法自然就改变了。”
   她似乎同意我的观点,认真地听着。
  “你看,我们班里的很多同学,长得也不好看,可是别人都感觉不出来,为什么?因为他们要么学习好,要么人缘好,要么品行好,凭着这些别人身上没有的优点一样会让人感到他们很可爱。要拿自己的缺点跟人家的优点比,也不要人家一说什么就信了、当真了。你越是化妆,说明你很在乎,说不定有些人更拿你说事;你不在乎,说就说去呗,他们看你不在乎,就会觉得说得没趣了。”
   最后,笔者把没收的化妆品递到她手里,说:“把它装到深一点的口袋里,回去放在家里。以后应该知道怎么做了?”
   可事情就这样完了吗?没有,必须跟上后续的关爱与辅导措施。
  三
  绕了半天,管理过程中到底缺少什么?就是缺少研究的态度,思考的精神和正视自我工作品质。比如,有时只看虚假的表面,却无视了事情的本质和本源;有时被功利吸引,却忘记了要做事先做人的古训;有时总爱当指挥,却很少考虑自己的问题——自己是否有引领别人的素质;有时总爱定条令,却不考虑实际可行性……
   人是有思想的,思想是人与动物的区别,人正因为有思想而伟大。人们都有这样的感触:无论发生什么事,很多人根本不去想、不去追问,也不会追问。追问是什么,追问为什么,追问应做些什么,这应该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农村中学现在面临两大问题:一是进一步拓展、加快学校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发展,二是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作为世纪人的幸福感,两者互为依托,相辅相成。希望学会在“追问”中不断成长,也只有在不断“追问”中才能放眼未来。
其他文献
在课堂教学中,离不开师生情感、知识之间的互动交流。那么,教师要怎样组织教学才能使学生既乐于交流、又善于交流、终得益于交流呢?笔者以“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为例,谈谈教师如何才能娴熟的运用平视、仰视、俯视来和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  一、平视——把学生当朋友,使学生乐于交流  在师生完成有序数对概念教学后,有一个小练习:如何表示红马的位置?(见图1)   ■  生1:(3,6)。  生2:(2,5)。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教师常常抱怨难教,学生则抱怨难写。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作文教学应该渗透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甚至学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只有多方面长时间的努力,才能使学生的写作水平一步步提高。  一、注重平时积累  作文必须要有相关的素材,不然就会出现常见的学生皱着眉头东一句西一句的拼凑现象。这样写出的作文可以想象是如何的无趣,更别说立意新颖,语言优美。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学生头脑中
期刊
一  社会的进步,教育投入的加大,使得学校教学设施越来越完备,多媒体越来越多地走进了中小学校,使得教学样式更加丰富多彩,语文视频课也更多开展起来。  什么样的视频课才是合格的语文视频课呢?毋庸讳言,如今的视频课存在如下几种误区:一是政治型,很多视频内容德育性很强,教师开设视频课很大程度上成为了育人的政治课;二是消遣型,视频课无教学目标,无训练要求,课堂气氛自由散漫。基于上述困惑,笔者本学期做了几次
期刊
“让每个孩子拥有幸福人生”是学校一直秉承的办学理念。为此,学校严格按照山东省办学规范要求开齐上好各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其中之一。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组织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实践和学习的活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尝试。  一、开发课程资源,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实践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灵气和魂魄,没有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就成了一个空壳。因此,要在实践活动中逐渐让
期刊
《圆》是苏教版五年级(下)教学内容。由于引入参数圆周率π,加上圆内容丰富,题型众多,数值计算量大,学生解题计算出错率明显偏高。  在一次单元练习之后,笔者专门对计算出错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获得了初步的结论,并在此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症施教,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计算出错原因分析  1.习惯性操作出错  答题和计算的过程中,由于习惯性操作(包括读题、书写、誊抄)或习惯不好导致出错。
期刊
美术教学,一直有一个误区,就是追求“像”。把“像不像”视作衡量学生美术习作的首要标准;把能不能教学生画出“像”的作品视作衡量美术教师教学质量的首要标准。有一个画苹果的“三国故事”:美国学生画苹果,教师拎来苹果一筐,由学生拿一个作画;日本学生画苹果,教师髙擎鲜果一个,让学生瞻仰一番,便去作画;中国学生画苹果,是由老师先画一个,交代先画左后画右,这里涂红,那里涂绿……结果中国学生笔下的苹果最像苹果,日
期刊
一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所谓赏识就是充分肯定学生,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气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因而,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一个贪玩调皮的学生,之所以再次奋进,就是因为”赏识”
期刊
阅读教学是课改教学的一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如何把阅读教学渗透于教学中,是每一位语文老师深化阅读教改的一个重要原则。根据新课标要求,阅读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要完成这一目标,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雅俗共赏的一部巨著,深具文学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近日品读,不禁感叹曹雪芹先生广博学识
期刊
一  下午第二节课,我来到七年级三班上课,师生互礼后,发现一个女生在座位上抽泣,我赶紧跑去询问。原来,课间她后面的男生趁她不注意,把她的凳子拿开,她坐下时跌倒地上,头撞到课桌腿上,很痛。我连忙问有没有恶心的感觉,她说没有,四周的同学都笑了,我的脸色变了,提醒她如果有不舒服的感觉要及时向老师反映。回到讲台边,我本想让那位男生找班主任,但没说出口。我虽不是班主任,但教师的责任提醒我必须要将今天的事情解
期刊
将初中教材鲁迅先生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排列起来,就组成了一个人物画廊。像热情好客、聪明机智的双喜;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的长妈妈;自私势利、尖酸泼辣的杨二嫂;辛苦麻木、乞福神灵的中年闰土;不学无术、靡烂庸俗的清国留学生;生活不拘小节,治学严谨务实,没有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等等:这些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在鲁迅先生的生花妙笔下,他们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灵魂,有力地揭示他们所代表的那个社会、那个阶层、那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