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批研究:愉快的美德之旅

来源 :网络科技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1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篇
  文/林应婉
  
  ■ 美德之香乍现
  我的家乡汕头地处祖国东南沿海,有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潮汕地区山川灵秀,人文荟萃,有“海滨邹鲁”之称。潮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支涓涓细流,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我从2003年初就组织学生开展潮汕文化研究性学习活动,我们研究过“潮汕工夫茶”、“潮汕美食”、“潮汕民俗”等,这些活动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经验与体验,并由此获得人文滋养。学生的兴趣越来越浓,屡有佳作在报刊上发表。随着活动的深入,我产生了新的念头:“如何帮助学生在整体感知家乡文化魅力的同时,受到道德文化的熏陶呢?中华美德和地方课程的结合点最好选择在哪里呢?如何把对中华美德的传承渗透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中呢?”对此,我苦苦地思索着。恰好,一个以专家、离退休老同志和海内外热心潮汕文化人士组成的民间学术团体——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向我们发出邀请,邀请我们去参观新落成的侨批文物馆。所谓侨批,是指出国谋生的潮人寄回家乡的“银信合一”的家庭书信,也称“汇款家书联襟”,是潮汕侨乡的特色文化资源。学生在参观过程中对侨批表现出极大的好奇和热情,这远远超出了我的意料。灵感之光闪动,我决定从侨批入手,对学生开展德育。因为侨批反映出来的“热爱祖国、情系故里、吃苦耐劳、勤劳节俭、开拓创新、笃诚守信”的海外潮人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美德的具体体现。对学生而言,能对侨批文化进行探究性学习,既是一次了解家乡的情感历程,也是一次道德熏陶的情感历程。
  
  ■ 播撒美德种子
  1.理论营养补充
  这两年一直在读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为了配合这次活动,我重读了他的《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公民的诞生》。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感知展示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揭示了德育的真正内涵和价值。其细腻而真挚的描绘,让我更加明确了本次活动要采取的有效方法,提醒我要让孩子按照自己获得的方式去认识和感悟生活及侨批中的美德。为了尽快熟悉侨批,我认真阅读了很多期的《侨批文化》杂志,还阅读了《首届侨批文化研讨会论文集》、《潮帮批信局》、《潮汕侨批萃编》等现有的侨批资料。理论营养弥补了我现存的盲点,给了我易懂而可感的经验。
  2.摸着石头过河
  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对侨批文化的研究,我本身也处在学习状态。一开始我就对学生说:“我们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谁研究得深,谁就是老师!”学生们眼里交织着惊喜,我知道自己不是侨批研究专家,但我是个好的心理老师,学生们的好胜心已被我点燃。在研究的路上,我们相扶而行,有竞争也有合作。在活动开展一段时间之后,小组成员们在落实人员、分工合作方面都已胸有成竹。我们一边积累侨批素材,一边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活动,为课题的开展作思想上、行动上的准备。
  确定课题后就要阅读,以补充课题研究的“智力背景”。阅读的第一阶段是愉快的,专家们整理好的书籍文章容易理解和接受,这使得学生们的阅读非常愉快。这个过程我们多半是在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的资料室完成,那里资料集中,容易搜索。但由于侨批研究2003年才由零星研究转入专门研究,许多问题要靠自己去摸索,许多资料都要在原始资料中筛选。因此,阅读的第二阶段——自主研讨阶段是最为艰苦的。不过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机遇,因为我们可以接触到第一手的原始资料。我们要从侨胞们给侨眷的书信中寻找到有用的资料,就必须读懂那些字体形式多样甚至非常潦草的、含有简化字或繁体字的书信,难度确实不小。我们一封接一封地读着、辨认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心始终和写信的人连在一起。我们连蒙带猜,读出华侨们的甜蜜辛酸;读出他们的热爱祖国、情系故里;读出他们的吃苦耐劳、勤劳节俭;读出他们的开拓创新、笃诚守信。这样的品质在我们辛苦的阅读中逐渐清晰起来。慢慢地,不用我解说,学生们已经明白好品质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石。
  3.心灵的熏陶
  学生们的道德面貌取决于少年时期受到的教育,取决于在他们的心灵上灌输了些什么样的东西。在研究侨批文化之余,我想方设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有意识地加强宣传,并组织学生观看蔡礼旭老师关于中华传统文化中礼仪方面的讲座录像。记得看完录像的第二天,我抱着一叠作文本上楼梯,两个平时很胆小的女学生在嘀咕了一阵后,主动走过来帮我的忙,这是一个好的开始。接着我又组织学生观看了电影《暖春》,并要求他们现场畅谈感受。这是一部宣传真善美、宣传爱心的影片,一个学生看了四次哭了四次,她的现场发言很有感染力。看得出,学生的心灵已受到了熏陶,已有了触动。
  4.请进来,走出去
  “请进来”,就是把潮汕文化讲师团的专家们请到学校来。在研究侨批的过程中,我们多次请来专家,给兴趣组的学生们授业解惑。在活动中,我反复向学生们强调要踏踏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老专家们平易近人、治学严谨,不经意间已为学生们树立起做人做事的榜样。他们就像神秘嘉宾,同他们交流,更强烈地激起学生们对侨批文化的兴趣;他们的一些建议性方案,打开了学生通向未知领域的窗户。学生们对研究内容更着迷了,生发出了更多新的灵感。同样学生们也崇尚老专家的品德,他们的言行激发了学生们的道德动机,使其“自生其心”。王炜中副理事长待人时的和蔼可亲、真诚热心,杨群熙副教授备讲义时的一丝不苟都让学生们感慨颇深。为了鼓励学生,专家们在《侨批文化》杂志上优先发表学生的作品,拿到稿费的学生热情高涨,自信心十足。
  “走出去”,去得最多的地方是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资料室。安静的环境能够使心灵得到放松。“像在牧场上闲逛,看到哪根草更翠更绿,就蹲下身仔细端详,不需要对话,仅仅是看,仅仅是让绿意进入心中”,这是写在我日记里的一段话,我相信好的环境是开启真善美大门的一把钥匙,能够保护孩子终身对美德的追求。正因为如此,我很注重为学生们寻找一个适合学习的怡人环境。
  工作之余,我还带学生们参加了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举行的“抗日时期的侨批”研讨会。专家们儒雅的气质、不凡的谈吐,让第一次接触学术的学生们受益匪浅,他们青春稚嫩的脸上写满自豪和兴奋。属于他们的美德之花,就这样被一群善良而豁达的老人浇灌出来。
  除此之外,学生们还经常到公园、绿化带等老人比较集中的地方采访。采访前,我先教会他们待人必备的礼仪。每次采访回来,他们总会有很多感想。一个学生笑呵呵地说:“老爷爷告诉我一个秘密,批脚们一般会在侨批后做个小袋子,让侨眷们看完信立刻回批装进去,他们心真细,很会替人着想,这是好品质哦。”另一个学生神情沉重地告诉我:“老师,汕头老人们其实很寂寞,看见我们就聊个没完,我都有点心酸了,我们要呼吁同学们多关爱老人。” 我很高兴地看到美德研究活动中学生们所表现出来的对别人仁慈、关切、感恩的优良品质,这些在实践中自然形成的点滴,都将是他们一生中的道德财富。不要说这一代孩子自私、冷酷、无责任感,我想,我们教师若能努力使他们表达出对美好的欣赏、对给予的感恩、对弱小的同情、对恶习的愤懑,那么他们就形成了最起码的道德素养,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 采撷德育硕果
  1.自耕园里出果实
  随着活动的深入,我们开始在自耕园里采摘果实了。2005年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学生们自耕出专题《中学生眼中的抗战侨批》、《风格独特的潮汕侨批》等。通过阅读、研究,他们发现了侨胞在艰苦时期的优良品质,以及他们身上折射出的传统美德的光辉。有位学生写出了这样的文字:“从侨批中,不仅能看出侨胞对亲人的关爱,更能看出潮汕人诚信、勇敢、勤俭、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在抗日战争时期,这种品质更鲜明地展现出来。泰国同胞刘镇昌抗战时期寄给家人的侨批,见证了中国最黑暗的时期,也说出了在外侨胞对家乡亲人危难中人格品行的重视……”还有学生这样写:“抗战期间,诚信经营更是达到高峰。口批是抗战时期的一种特殊侨批,因为那时日寇封禁严酷,采用口传的方式(寄批人口头说定,交款后直接面授可信赖的批脚去发送)可减少暴露的危险。1938年泰国三位青年就是用口批的方式寄来二百元钱作为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办学经费。口批的发现极有力地说明了潮汕人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当报纸大力宣传抗战意义时,学生们正奋笔疾书,用我眼我心写我之所见,他们的爱国之心激烈地跳动着。他们对那段光辉、悲壮的历史具有强烈而深刻的感情,他们对抗日战争的关注和理解超过我以往教过的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少年们为自己的故乡所做的事情愈多,他们为使故乡富裕起来而付出的精力和体力愈多,他们就愈能关切地用爱国主义的眼光观察世界。”用学生触手可及、感兴趣的乡土文化作为教材,善导他们的思考,引起他们“真心内动”,使其在自我教育中形成道德感,这比一般的道德教育要更有效果。
  2.身体力行,言行一致
  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不少学生有了感悟:“要身体力行、言行一致,不然会无端产生羞愧感。”一个学生在日记中描绘了她有一次在公交车上随手扔了糖纸后产生的道德罪恶感。她写道:“当自己表里不一时,有个声音在小声谴责,让我坐立不安。”此时美德对她而言是具体的,而不是书上抽象的东西,她会为自己的某些行为羞愧,她在感觉和想象中都会意识到不道德的行为是为人所不齿的。而另一个很调皮的学生在因帮我拿了忘在讲台上的杯子而受表扬后,则“会有轻飘飘的感觉,做好事感觉真好”。对待道德意志薄弱的学生,更要让道德概念具体化,让他们知道为别人所做的小事其实就是好事,就是一种美德;要让他知道他所做的事情在别人身上得到了反映——他给别人带来了好处,减轻了别人的困难。一个人如果不身体力行做好事,那他就不能树立起美德的观念。
  在研究侨批的活动中,学生们还有了这样一种深切的体会:他们经常在创造精神、物质、美德财富中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幸福,而自己最终也得到了欢乐和幸福。对他们而言,身体力行、言行一致已不是一种要求,而是一种本能。
  这是一次还在继续进行中的愉快旅程,在这个旅程中,我带学生们旅行了美德及它的故乡。在学生们面前逐渐展开的道德乐园,不仅有他们见过的仁爱、道义、孝敬、礼让、诚信、勇敢、刚毅、和善、勤劳、节俭、开拓、创新,还有隐在其间的信念和幸福感。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也呈现给我一个细腻而复杂的自我道德世界。我想,德育就该是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式的。赞赏学生,给他们亲手描绘美和创造善的机会,或许我们就给学生们注入了新的心灵之光……
  
  学生篇
  
  文/陈晓杰 李娴 林佩玲 林鸿 李喜凤 李珍妮 张一琳 郭晓莹 李之皖 蔡栋源 陈灿烽 李梦婕
  广东省汕头市金荷中学
  
  2004年,林老师带我们去参观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新落成的侨批文物馆。在参观过程中,我们对侨批图片非常好奇,侨批文物馆派出专家给我们进行了讲解。侨批反映出来的“热爱祖国、情系故里、吃苦耐劳、勤劳节俭、开拓创新、笃诚守信”的海外潮人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们,在林老师的引导下,我们决定对侨批文化进行探究性学习。侨批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美德,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传统道德是一根重要的文明支柱。如今的不少中学生乐于向道德文化挑战,缺乏正确的价值观,目无尊长,好逸恶劳。于是,“中学生”、“侨批”、“传统道德”这几个看似不相关的词语,变成我们活动的主题,在中学生中重建美德大厦,便是我们此次研究活动的任务所在。
  
  ■ 侨胞与现代青少年的道德精神对比
  1.爱国精神
  热爱祖国、保护祖国,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也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自古以来,凡热爱国家、保卫国家者必名流千古,如古有岳飞精忠报国,今有董存瑞炸碉堡等。相反,凡出卖国家者,必遗臭万年。爱国精神是祖国繁荣的支柱之一。在侨批中,侨胞的这种爱国精神随处可见,以下便是侨批与现代青少年的爱国精神比较。
  例一
  【侨胞】一批复函记载了海外潮人的爱国壮举。“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抗战时期每个中国人的信念,当战火燃起时,中国高举抗击日寇的旗帜,广大民众同仇敌忾,以实际行动支援抗日战争。澄海籍的苏君谦、郭子纲、黄奕三人,在国难当头之时毅然联手捐资200元国币,支援革命圣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办学,这笔款以“口批”(寄批人口头说定)的方式转交给武汉办事处。1938年9月21日,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代表和驻粤办事处代表潘汉年给苏君谦等人复函,对他们的爱国热忱“殊堪致敬”,盼望他们在泰国“鼓励彼方青年前来(延安)学习抗日知识”。
  【青少年】某中学生不遵守纪律,班主任吴老师批评了他,并告诉了他的家长。他很不服气,一天晚上,他把学校旗杆上的国旗降下,换上了裤子挂在旗杆上,又把国旗烧毁。
  例二
  【侨胞】在烽火连天的抗战时期,泰国华侨林圣源在1937年10月31日寄给侄儿的侨批信中痛述日军暴行,爱国情怀毕现:“目下闸北一带,悉遭敌人焚烧,仅存一片焦土而已,言必痛心……然吾人虽旅居海外,无不时时怀祖国,近日各制裁衣裤,寄回祖国,以赠伤兵,聊尽国民之职耳。”
  【青少年】随着西餐业在中国的蓬勃发展,许多中学生都选择刀叉而放弃筷子、选择汉堡而放弃馒头、选择红酒而放弃老白干……面对不同的文化,我们应采取客观的态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要善于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长处,而不应盲目地崇洋媚外。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虽然出生在和平年代,我们仍要“位卑未敢忘忧国”。不少青少年认为爱国只在危难关头才能显现,却忽视了在细微方面也能体现出民族精神。于是便有了上述几个青少年在不知不觉中已危害国家的行为,其实,这也是他们缺乏爱国意识而造成的。关爱国家,往小处,节约一滴水,保护一株草;往大处,传承祖国传统文化,维护国家荣誉……这些都是爱国精神的表现。
  2.孝敬长辈
  孝敬长辈是中国传统美德,孝敬长辈、爱护儿童是每个人的责任。在外的侨胞,远离亲人,特别是每逢佳节,更勾起他们思乡的念头。侨批的字里行间,折射出了他们孝敬长辈的情感。
  例一
  【侨胞】侨批的第一行往往会用一些礼貌用语,如称谓之后的“尊前”、“膝下”、“汝次”、“知悉”、“如晤”、“清览”等及“福安”、“大安”、“如意”、“尊安”等。从这些词语中,不难看出侨胞对长辈们的敬意。
  【青少年】长春市某中学的一名学生,家里经济并不宽裕,但他却吃名牌用名牌,稍不如意,便对父母破口大骂。在学校,他曾被评为“三好”学生,教师对其不良思想倾向不予纠正,结果使得这个学生自我意识太强,缺少奉献精神,根本不知道关心他人、疼爱父母。
  例二
  【侨胞】澄海的侨胞陈鸿程,1957年农历4月底,其父母不幸摔伤,他闻讯后心急如焚,于5月初写信给母亲:“慈亲大人尊前敬启者,今天由朱锦渠邮信内云及,母于上月底不幸摔伤,势颇严重,恕儿在外未能晨昏侍奉,实深遗憾,伤势如何,祈续示知,兹付港银五百元,为大人留身边留用,儿陈鸿程农历五月初一日。”
  【青少年】母亲千里来探望儿子,因为担心被同学看到自己的母亲衣着破旧,这名中学生竟将母亲拒在校门口。母亲带来了一篮粽子,他却让母亲原封不动地带回去,最后,这位母亲不得不含泪离开。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每位父母都是伟大的,都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在现在的三口之家中,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小皇帝”、“小霸主”。一些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目无长辈,甚至把父母当保姆使唤。孝敬父母,我们应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有些人不知如何关爱父母,通过下面几个小问题,我们来测测你是否关心、了解你的父母。
  A.父母的生日是哪天?
  B.父母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
  C.父母有什么爱好?
  D.妈妈平时爱穿什么样的衣服?
  如果你的测试结果不太理想,应该知道采取什么行动了吧!
  3.吃苦耐劳
  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最基本、最突出的传统美德,它要求人们在劳作中勤勤恳恳、孜孜不倦、脚踏实地。侨胞长期在外,为了家乡的亲人,吃苦耐劳、辛勤劳作。让我们对比一下今天的中学生是否具有这种品质。
  例一
  【侨胞】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潮汕的汇路完全中断,长期依靠批款生活的众多侨胞眷属在灾难中苦苦挣扎。为救其于水火之中,在有和祥庄批局任职的陈植芳不畏艰难,经过半年左右的探索,终于在1942年初开辟了寄送侨批的秘密通道“东兴汇路”,并且历尽艰幸,将侨批如数送到侨胞眷属手中。
  例二
  【侨胞】 上世纪20年代,华侨往来银信要靠“走水客”徒步带往,旅途中侨批派送员必须记程计时,晚间要投宿何处、什么地方要乘舟坐车,他们都如数家珍。有些地方舟车俱无,他们就骑马、步行,翻山越岭,无所畏惧。
  【青少年】浙江温州市的一名学生,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好吃懒做。在学校,他不愿意参加班里每隔一周的大扫除,最怕扫地、抹桌椅、擦玻璃这些又苦又累的活。一天,他在班上宣布,谁愿意替自己打扫,他就给谁20块钱。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只有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享受收获的喜悦。我们自古盛赞“筚路褴褛,以启山林”的艰苦奋斗精神,鄙视、谴责贪图享受、骄奢淫逸的人和事。中学生要摒弃怕吃苦、喜享受、好攀比的不良作风,将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4.诚信待人
  古人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所谓诚信,就是人与人相处时应当诚实无欺,信守诺言。诚信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美德之一。
  【侨胞】批信局是传统信用的产物,其经营和业务拓展都建立在信用文化和道德制约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了华人社会的特点。上世纪初的中国经济比较落后,许多侨批派送员尽管家境贫寒,收入菲薄,但都没有侵吞海外侨胞寄回的批款或丢失批信,体现了批脚们“尽心尽责,笃诚守信”的优良品质。
  【青少年】湖北省的一名学生王飞,蹲在很浅的水中,假装不会游泳,大喊救命,铁道部武昌车辆段工人方俊明见状不知是谎,跃入水中救人,因水浅,导致颈椎骨折,终生残废。
  海涅曾经说过:“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说谎不仅会破坏正常的人际关系,使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朋友反目,手足分离,还会导致人们做事丢失准则。只有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待你。
  
  ■ 批脚美德采访录
  采访地点:公园
  采访目的:向老人了解批脚的事情
  我们:老伯伯,打扰您几分钟,请问您知道有关侨批的事吗?
  老伯:知道。
  我们:我们是研究侨批的成员,您能告诉我们一些批脚的事吗?
  老伯:批脚你们知道吧,就好像是现在的邮递员,他们是专门负责将这些侨胞寄住国内的信或钱转送到亲人的手中。
  我们:我们知道侨批中通常都有钱,以前的生活十分艰苦,难道这些批脚就不会有个别小偷小摸的吗?
  老伯:那倒没有,他们以前专门有管理商行的地方,许多华侨都是通过这个途径来获取亲人的消息。他们在这之前都先付过钱,并且会确保这些东西会万无一失。这些批脚的思想都很正经。以前生活苦,一个人找工作很不容易,他们有了工作就会认真去做,唯有做到诚信待人,才能立足于社会。
  我们:哦,原来不管以前还是现在,诚信都是这么重要。老伯,您还知道其他吗?
  老伯:据我所知,批脚都是很热心肠和体贴人的,他们有时候被派往的路线会是始终不变的,所以时常记挂自己的家人和那些批客,也时常帮那些年老而不识字的老人念信件,偶尔也跟随信中的情感跌荡起伏,安抚批客,这也是他们最可贵的美德之一。还有,说到美德,就不能不谈及批脚们的聪明过人、体贴过人,因为侨批一旦到达亲人们的手中,除了阅览信件之外,有时还需附言回去,于是,批脚们在信封背面用胶水粘了一个纸袋子,里面再放一张小白纸,以方便家中没纸笔的人家使用。
  我们:原来从这些小小的批脚身上就可以发现这么多的美德,而这还只是从表面上看,要是仔细挖,一定还有许多吧!
  ……
  
  ■ 活动后记
  一封家书,一张批银单证,便组成了侨批。它是一个历史时代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它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是从它身上我们依然可以清晰地窥见丰富的内涵。这一封封侨批,有的寄托了背井离乡、移居海外的侨胞拳拳赤子的爱国心;有的谱写出他们对父母的孝顺;有的见证着侨胞们的勇敢和坚强。吃苦耐劳、知恩图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笃诚守信、忠孝仁义爱,中华民族的种种美德都浓缩在这一封封轻飘飘的侨批中。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社会的兴衰荣辱,与人们信奉的精神观念是密切相关的。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战胜外敌入侵、克服天灾人祸等种种劫难,而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巍然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与中华民族的这些传统美德是分不开的。
  然而,我们今天的青少年却出现了一些与民族的传统美德相悖的不良行为——自私自利、损人利己、不讲礼貌、贪图享受等。为了使祖先亲手建立起来的道德大厦免受摧残,我们有必要让人们认识到这一代人的“道德危机”,重建中学生的道德观。
  而研究潮汕侨批文化的过程,也使我们经历了一次道德的洗礼,受益匪浅,收获颇丰。来听听我们研究侨批后的一些真实感受吧。
  无论做什么事,过程总是艰苦的。读侨批是整个研究过程中最有趣也最困难的一件事情。几个同学围坐成一圈,翻开一本《潮汕侨批萃编》,一个人用手指这个字,其他的人就一起读出来。侨批中的字大多为繁体字,而且由于太旧的缘故,一些字看不清楚,所以大家也会有意见不合的时候,常常因为一个字而争得面红耳赤,最后只好去请教一些老爷爷、老奶奶。这次的研究,我们采取了分工制,每个人负责一个话题,然后把新发现和找到的一些有用的资料与大家交流。我负责的是“爱国”,从侨批中,我看到当国家处在困难关头时,侨胞们送来钱财、衣物,主动为国家分忧,与国家共同渡过难关,这不正体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吗?我为中国拥有这样的子女而感到骄傲。中国的未来,要靠我们这一代人来建设,可如今大部分青少年却从不关心国事,他们都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其他的都与我无关,有的学生甚至连国家主席是谁都不知道。因此,我希望把我们的感受真实地反映给更多的青少年朋友,把中华传统美德传播开去,把爱国精神传播开去,让他们知道自己身上肩负着铸造民族辉煌的重任。经过这次研究,我更关心国事了。当台风“珍珠”过后,社会号召人们捐款重建家园,我毅然把自己储蓄罐中的零花钱捐了出来。虽然金额很小,却流露出我对祖国的热爱。国家需要我们,需要我们的力量和支持。无论我将来身在何方,中国都永远是我的归宿,永远是我的母亲。
  ——林佩玲
  侨批,这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名词。记得我刚刚接触它时,认为不过是一张薄薄的书信,却不解其中侨胞站在海边眺望家乡的惆怅。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明白,侨批是酸甜苦辣,是春夏秋冬,是喜怒哀乐。在探寻中,侨批中的中华美德像一块闪光的金子吸引了我。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文化,中华美德是中国人的珍宝,它教会中华儿女做一个仁、义的人。不论是勤俭节约,抑或坚持不懈,还是尊老爱幼,无一不映射出侨胞们的伟大,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教导我做一个有修养的人。比如勤俭节约,可以说,没有勤劳,没有节约,就没有灿烂的华夏文明。一个侨胞在寄给家人的侨批中说:“我在外辛苦拼搏,经济不景气,尚有债未还,勒紧腰带,挤出十元寄回家。”远渡重洋拼搏,并非常人所认为的飞黄腾达,大多人是在弯着腰做苦工。可他们吃苦受累都宁愿自己独担,也不愿让家人忧愁。想想我们的父母,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看到这些后,小卖部少了我的身影,书店多了我的光顾。一封又一封的侨批,像我人生路上树立着的路标,带我走向光明,教我如何做到仁与义,伴我成为一个真正合格的中国人。
  ——林鸿
  接触侨批一年多了,我学到了不少的东西,尝试了许多的“第一次”,也品尝了一番酸甜苦辣的滋味。每当我把文章输入电脑,却因不小心把一页刚打完的文章删掉或忘记保存时;每当思绪一片空白、想不出思路时,我曾经有过放弃的想法,可是心里还是不舍得、不甘心。想起侨胞们不懈奋斗、吃苦耐劳、永不放弃的精神,我的浑身就又充满了力量。周素珊在《第一次真好》中写道:“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生命中的第一次越多,生命也就越多姿多彩……”在参与研究的过程中,我尝试了许多的第一次,第一次独立查阅资料,第一次独立用电脑制作图表,第一次独立输入大量文字,第一次亲密接触潮汕文化,第一次知道什么是侨批,第一次学着写研究论文……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不知不觉中,我已经热爱上了这份工作,并且享受着这个过程。
  ——李娴
其他文献
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础。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在不断地学习和更新班级管理观念,让班主任真正成为“灵魂的工程师”而不是学生的“保姆”。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我认为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关系。    管与放的关系    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具体地讲,班主任的“管”,就是制订班级的长期目标,把握班级工作的整体思路,培养一支得力的干部队伍,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增强班级凝聚力,协调多方面的关系,形
期刊
体育教育是一种鲜活的实践性与创造性的劳动。教师要在体育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兴趣爱好为出发点,采用多种教法,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承认并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厌学、不会学现象,其原因是:长期以来,传统的中学体育教育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等把教学内容传递或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与技能,没有时间去感受和体验健身运动的
期刊
多读书、读好书,创“书香校园”、评“书香班级”,搞“读书月”、“读书周”……时下,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在小学校园内屡见不鲜。这无疑为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学生的知识提供了时间和空间的保证。但许多语文教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自己花了不少时间让学生读书,可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是不见明显的提高。我想,原因有许多,如学生自身的理解能力有高有低,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并不能很好地学习作者的遣
期刊
2007中国网吧年度感动奖  朱 博    长期以来网吧在媒体和人们的关注下不断曝出负面新闻,网吧社会地位低,形象差是有着许多深层次的原因。为了促进网吧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当务之急就是改善网吧形象,让社会、让舆论重新认识网吧。  正是看到这一趋势,在2007年,由各级文化管理单位牵头、连锁网吧,网吧协会及网吧供应商积极组织了各类型的网吧公益活动,更多的网吧人希望改善网吧形象,让网吧行业能够有机会被世
期刊
[教学片断]  师:把圆柱的底面分成了16个相等的扇形,再按照这些扇形沿着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这样就得到了16块体积大小相等、底面是扇形的形体。  1 教师通过教具演示圆柱拼成长方体的过程,然后学生利用学具操作。  2 启发学生思考、讨论。  (1)圆柱体切开后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形体?(近似的长方体)  (2)通过刚才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长方体的底面积就是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
期刊
高新科技装点了五彩斑斓的世界,给人类的生活、生产、生存和发展带来了种种革命性的变化。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反映了航天、克隆、基因等高新科技,从中会理解到高新科技集中反映了人类最高的科学水平。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阅读这一个单元,不但可以了解航天、克隆、转基因作物等最新科技成就,而且有助于树立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本单元为自由读写单元。强调的是让学生来选择阅读
期刊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聘任制势在必行    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章第十七条规定:“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章第三十四条也明确指出:“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通过考核、奖励、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法》和《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为教师聘任制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我国县及县以
期刊
数学专题BLOG就是利用BLOG程序构建的数学学习网站。它可以提供给学生自由的时间和宽松的环境,提供发现问题的机会和一定的信息源,以及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研究方法。这些将有利于学习者完善自身、发展自己的个性。因此越来越多的学习者开始利用BLOG进行学习,越来越多的学习者在应用BLOG的过程中悄悄地转变着自己的学习方式。    课前预习方式的转变    专题BLOG环境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介绍
期刊
对儿童而言,游戏本身就是娱乐,学生喜欢做游戏,是因为在其中可以体会欢快的心情、自由的想象,并有丰富思想表露的机会。在新课程改革中,对于教师而言,如果把教学和游戏结合起来,儿童的各种能力会在不知不觉中发挥、表现出来。  低年级的孩子好动,总是坐不下来,即使教师怎样讲解他也控制不住自己,而这样的教学方法新课改是不允许的,与其让他在那里不得章法地东张西望。还不如由教师组织。大家一起动起来。在低年级教学中
期刊
这是我在苏北支教的一个故事——  开学后第二周的周二,上午第一节课,我正在给学生们上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一节的内容。当我布置了作业以后,想让他们把这个知识当场巩固,就给了他们5分钟的时间进行记忆,然后开始提问。  正当大家静心默背的时候,我发现今天的张硼有点不认真。于是悄悄地走到她的旁边,用手指了指黑板上的内容,示意她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但是她好像没有领会一样,还是在发呆。为了不影响别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