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求我们的数学必须关注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名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
一、调查整理,课前分层
首先教师必须要通过测验、平时观察、家访等各种途径,充分认识每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综合考虑每位学生原有的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掌握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将学生按一定的比例分为A、B、C三个不同层次。各层次学生人数的比例一般以1:2:1为好,考虑到C组学生各方面能力相对较差,编排座位时首先让C组同学坐在中间,与A组同桌,这样有利于A组生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带动C组学生,使C组学生在有意无意中受到启发和帮助。在各层成员名单上,不指名道姓地点出哪些学困生,哪些学生是优生,避免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师生感情。这样编组有利于学生明确自己的"位置",选好奋斗目标;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减少各层次学生间的干扰与影响。这些是实施各层次教学过程畅通的保证。
二、优化教学环节,课中分层
1、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对实施教学有导向作用。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首先教师应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在整体把握《大纲》与教材的情况下,弄清本节课的重点、关键、难点以及本节课的目标;然后再结合学生实际分层制定。
2、课堂教学分层
(1)提问分层
提问要根据水平较低的学生接受能力情况,先提问中下水平的学生,让中下生有发言的机会,对内容简单思考性不强的问题,应首先让后进生回答,即使后进生一时回答不出,也可让优等生帮助回答后,再让后进生重述,直至正确为止,这样让后进生也能体验到成功。
(2)练习分层
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量做到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 给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练习。根据学生做题速度参差不齐的现象,为最先做完且全部正确的学生布置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让学生练习。还可以为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
(3)评价分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学困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
3、作业的分层
课后作业的布置也必须分层次,并有针对性。鉴于优、中、后三类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一,不搞"一刀切"。根据大纲和教材的基本要求,对后进生一般布置最基础部分的作业,可以要求一题一解,就题论题。对作业题中出现的一些选做题和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可让中等生做。对优生可以安排一些较难的作业,要求一题多解,沟通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这样,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身努力独立完成作业,得到不同层次的训练和提高。
4、辅导分层次
在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以及练习阶段,我们根据具体情况,分层地进行指导。具体做法是:对A学生"学"重于"教",以"放"为主,"放"中有"扶"。"扶"主要体现在学生练习中与引导深入探究上。课堂上应放手让他们自学、互学,获得新知,培养学习能力。这样使得教师在课堂上有更多的精力用于辅导X组的学生学习。对C学生"教"重于"学",即以教师的"扶"为主,"扶"是引导深化理解知识和指导归纳学习方法上,使學生在老师辅导下学习并掌握知识。
5、检测分层次。
同期达标是“分层教学”的终端结果。虽然看起来不同层面的学生掌握的程度不同,但都朝着不同的目标共同前进。在对学生检测时,也采用不同的题目和不同的计算方法来计算不同层次学生的得分。具体方法为:有A、B、C三种层次的习题分别给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做,分别是优等生做A组,中等生做B组,后进生做C组。成绩计算方法为:后进生做C组题(C组题为100分),得多少分就是多少分;中等生做B组题(C组题 + 20分加试题),得分计算为:C组题得分×80% + 加试题得分;优等生做A组题(C组题 + B组的加试题 + A组加试题20分),得分计算为:C组题得分×70% + B组加试题得分×50% + A组加试题得分。这样以来,学生所做的习题有难易之分,但分数上就没有太大的区别,极大的保护了后进声的自尊心,促进了优等生的上进心。
三、动态优化,适时调整
动态优化是“分层教学”法的基本过程,也是“分层教学”法的核心问题。如果固定学生的层次,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种不求上进的现象。因此,要及时调整层次,使每个学生都有升级或降级的可能,具体做法是:如果A组中的某些学生成绩下降,还不如B组中的某些学生,就把A组中成绩下降的学生调换到B组,而将组中成绩进步的学生调换到A组;同样,C组学生经过努力成绩进步了,也可以调换到B组,B组学生成绩退步的也可以调换到C组。这样,通过评价,使成绩进步的学生上到高一层次,成绩退步的学生降到低一层次,从而在班级中形成竞争意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升的机会
四、实践效果
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实施分组、分层教学可以大面积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吸取知识的独立性,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推进我国基础教育迈向新台阶。
一、调查整理,课前分层
首先教师必须要通过测验、平时观察、家访等各种途径,充分认识每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综合考虑每位学生原有的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掌握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将学生按一定的比例分为A、B、C三个不同层次。各层次学生人数的比例一般以1:2:1为好,考虑到C组学生各方面能力相对较差,编排座位时首先让C组同学坐在中间,与A组同桌,这样有利于A组生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带动C组学生,使C组学生在有意无意中受到启发和帮助。在各层成员名单上,不指名道姓地点出哪些学困生,哪些学生是优生,避免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师生感情。这样编组有利于学生明确自己的"位置",选好奋斗目标;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减少各层次学生间的干扰与影响。这些是实施各层次教学过程畅通的保证。
二、优化教学环节,课中分层
1、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对实施教学有导向作用。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首先教师应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在整体把握《大纲》与教材的情况下,弄清本节课的重点、关键、难点以及本节课的目标;然后再结合学生实际分层制定。
2、课堂教学分层
(1)提问分层
提问要根据水平较低的学生接受能力情况,先提问中下水平的学生,让中下生有发言的机会,对内容简单思考性不强的问题,应首先让后进生回答,即使后进生一时回答不出,也可让优等生帮助回答后,再让后进生重述,直至正确为止,这样让后进生也能体验到成功。
(2)练习分层
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量做到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 给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练习。根据学生做题速度参差不齐的现象,为最先做完且全部正确的学生布置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让学生练习。还可以为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
(3)评价分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学困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
3、作业的分层
课后作业的布置也必须分层次,并有针对性。鉴于优、中、后三类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一,不搞"一刀切"。根据大纲和教材的基本要求,对后进生一般布置最基础部分的作业,可以要求一题一解,就题论题。对作业题中出现的一些选做题和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可让中等生做。对优生可以安排一些较难的作业,要求一题多解,沟通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这样,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身努力独立完成作业,得到不同层次的训练和提高。
4、辅导分层次
在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以及练习阶段,我们根据具体情况,分层地进行指导。具体做法是:对A学生"学"重于"教",以"放"为主,"放"中有"扶"。"扶"主要体现在学生练习中与引导深入探究上。课堂上应放手让他们自学、互学,获得新知,培养学习能力。这样使得教师在课堂上有更多的精力用于辅导X组的学生学习。对C学生"教"重于"学",即以教师的"扶"为主,"扶"是引导深化理解知识和指导归纳学习方法上,使學生在老师辅导下学习并掌握知识。
5、检测分层次。
同期达标是“分层教学”的终端结果。虽然看起来不同层面的学生掌握的程度不同,但都朝着不同的目标共同前进。在对学生检测时,也采用不同的题目和不同的计算方法来计算不同层次学生的得分。具体方法为:有A、B、C三种层次的习题分别给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做,分别是优等生做A组,中等生做B组,后进生做C组。成绩计算方法为:后进生做C组题(C组题为100分),得多少分就是多少分;中等生做B组题(C组题 + 20分加试题),得分计算为:C组题得分×80% + 加试题得分;优等生做A组题(C组题 + B组的加试题 + A组加试题20分),得分计算为:C组题得分×70% + B组加试题得分×50% + A组加试题得分。这样以来,学生所做的习题有难易之分,但分数上就没有太大的区别,极大的保护了后进声的自尊心,促进了优等生的上进心。
三、动态优化,适时调整
动态优化是“分层教学”法的基本过程,也是“分层教学”法的核心问题。如果固定学生的层次,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种不求上进的现象。因此,要及时调整层次,使每个学生都有升级或降级的可能,具体做法是:如果A组中的某些学生成绩下降,还不如B组中的某些学生,就把A组中成绩下降的学生调换到B组,而将组中成绩进步的学生调换到A组;同样,C组学生经过努力成绩进步了,也可以调换到B组,B组学生成绩退步的也可以调换到C组。这样,通过评价,使成绩进步的学生上到高一层次,成绩退步的学生降到低一层次,从而在班级中形成竞争意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升的机会
四、实践效果
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实施分组、分层教学可以大面积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吸取知识的独立性,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推进我国基础教育迈向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