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侧重单词、语法以及目的语文化教学,却忽视了母语文化教育,从而导致了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了理解上的偏差,也阻碍了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成为了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弊端之一。本文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了导致该现象的原因,借此提出类加强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和针对母语文化缺失的应对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和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及发展。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母语文化缺失;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现象现状
习近平主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他说,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大学教育必须始終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同向同行,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适应社会发展并未社会发展服务[1]。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让世界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早已是大家所接受的事实。早在20世纪80年代,一些学者就开始意识到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在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注重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多的英语老师开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加入目的语文化的介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了解了西方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英语教学的发展。然而,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更突出的是西方文化的输入,却极少涉及到母语文化。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很多学者,比如Andy Kirspatrick、Stephen Karsen,才意识到到课堂文化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目的语的文化输入,也应注重母语文化介绍[2]。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现象虽已广泛存在,但还未引起外语教学界的普遍关注。这使得学习者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出现了理解上的偏差,同时也阻碍了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导致在以后的跨文化交流中出现了中西方文化输入输出的不平等和不必要的误解,影响了跨文化交流的正常进行。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现象存在的原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高母语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引起教、学双方的重视,促进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我们首先要分析造成这一文化缺失现象的原因。
(一)教材、教学大纲等指导性资料缺少母语文化的相关资料
纵览各高校所用的大学英语课程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21世纪大学英语》、《全新版大学英语》等,其中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少之又少,相比而言,与文化有关的大多数内容都是跟介绍西方文化有关的。同样,针对教材制定的课程教学大纲,对母语文化也鲜有介绍。这就造成了西方文化的输入和母语文化输入的不平衡,这样一来,必然会导致大学英语教学中本土文化与目的语文化输入的不平等,使母语文化处于尴尬的境地[3]。
(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视母语文化的教授
大学英语课程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授课,备课以及授课过程中,更关注的是让学生如何了解西方文化,更多地给学生灌输西方文化的相关知识点,却忽视了母语文化的教授。教师在课堂上的这种引导作用,直接导致了学生偏爱于学习西方文化,无意识中忽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
(三)我国的教育体制阻碍母语文化的传播
我国的英语课程从小学阶段一直开设到博士教育阶段,持续时间较长,可以充分说明我国对英语教学的重视,英语不仅是学生在校期间的必修科目,在部分高校,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作为评奖评优的依据之一。英语教学一直备受社会关注。虽然我们一再提倡素质教育,号召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但目前,要想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是不可能的。在大学里,最为重要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依然考查的是听力、阅读、写作、翻译能力[4],而不考查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更不用说考查母语文化了。这也造成了目前大学英语学习中的母语文化缺失现象。
(四)学生母语文化认同感缺失
当今世界,国际间交流越来越密切,年轻人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由年轻人群体构成的大学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受到了西方外来文化的影响。在面临以英语为载体的西方文化的巨大冲击下,大学生缺乏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盲目崇拜和依附西方文化[5]。母语文化认同感的缺失,比如导致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现象。
三、加强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早日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西方文化的输入,也要加强中国文化的输出,因此加强母语文化教育迫在眉睫。
(一)加强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教育是我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需要
当今世界呈现多元文化发展的趋势,各国文化争奇斗艳、百家齐放,要想在这样的局面中站得住脚,中国文化必须要走出去。此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强,国家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密切,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我们不但要了解西方文化,更要向全世界更多地介绍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和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让古老的中国文化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发挥其独特魅力[6]。 (二)加强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教育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需要
高等教育在我国的发展越来越注重实用性人才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我们要培养的合格大学生的标准是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如何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就是高等教育面临的难题之一。从大学英语教学的角度來说,注重对学生母语文化的教育,就势在必行。中华文化历史优秀、内容丰富。在所有大学生必修的英语课程中,加入母语文化的因素,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也能促进跨文化交流地顺利开展。
(三)加强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教育是树立文化平等意识的需要
21世纪,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日益加速,世界各国文化相互补充、相互推动,出现了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界格局。在世界文化大家庭里,各国文化应争奇斗艳、平等发展、协调发展,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平等交流是世界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对自身母语文化的认同和了解,有助于树立学习者的文化平等意识。
作为世界上历史悠久的国家之一,我国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不但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促进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时间文明的一次次进步,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接触、多了解、多学习母语文化,能帮助学生树立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在接触西方文化输入的同时,不会忘记自己是一名炎黄子孙的事实,不会盲目崇洋媚外、不会抛弃我国传统文化,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才能秉承文化平等的信念,使得跨文化交流能顺利、公平进行,促进中国与世界的合作和共同发展。
四、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现象应对策略
综上所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母语文化教育变得更加迫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应对策略。
(一)注重教材内容多元化
就目前我国各高校使用的英语教材来说,学习者有众多的途径和资源可以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此外,各种网站、媒体、期刊、公众号等有着大量的对英美等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传统等的介绍。这着实有益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西方国家,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对对方的文化、风俗等了如指掌,让我们占据优势。但是,在教材内容中出现了中西方文化不平等的现象,对于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母语文化缺失现象并无任何助益。
对于大学里除了中文专业之外的其他专业来说,大学里接触中国文化的机会太少,在应试教育的机制下,学生课堂上以及课外时间接触中国文化的几率也不大。针对目前教材中缺少母语文化相关内容的现状,在编制教材时,编委们应该考虑加入一定量的中国文化元素,用英语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相信会吸引很多学生的兴趣。比如,在介绍圣诞节的时候,可以把中国的春节作为阅读材料放入,引导学生对两个重要节日进行对比,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益于母语文化的输入。
(二)树立教师多元化教育理念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大学英语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转变教育理念,日常教学内容应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倾斜,除了教授单词、语法等基础知识之外,除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之外,更不要忽略文化教育,尤其是母语文化教育,通过课堂上母语文化知识的输入,让学习者能更多地了解母语文化,从而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壮大。此外,教师应适时提升自己的母语文化素养,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激发学生学习母语文化的兴趣和动力。
(三)培养学生的母语文化意识
中国曾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文化在历史上曾表现出了强大的影响力,古代的“丝绸之路”见证了中国文化的繁荣、鼎盛,现代的“一带一路”也将见证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开放之路。中国文化需要被世界了解,更需要被中国的青年一代了解。当代大学生,在外语学习中,只有对母语文化有了深入、透彻的了解,才能更深刻地了解目的语文化,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正确处理因文化冲突产生的问题。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母语文化意识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应得到外语教师的密切关注。
五、结语
在多元化文化争先发展的今天,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我国的文化走出去战略,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缺失现象亟待解决。这需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注重母语文化教学,注重中国文化的输入。有了输入才能有所输出,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既注重西方文化的合理输入,也注重中国文化的合理输出,才能在交际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陈蓉. 外语教育中母语文化的缺失及对策[J].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4): 77-79.
[2]杜瑞清. 英语教学与英美文化[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3]王静,付蕊. 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输入缺失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16,32: 182-183.
[4]沈剑锋. 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现象的探究[J]. 海外英语,2014,07: 44-46.
[5]田苗. 跨文化视角下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问题探究[J]. 文学教育,2016,05: 142-143.
[6]田苗. 跨文化视角下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问题探究[J]. 文学教育,2016,05: 142-143.
作者简介:
王丽霞(1982-)女,山东青岛人,青岛工学院讲师,长期从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母语文化缺失;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现象现状
习近平主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他说,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大学教育必须始終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同向同行,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适应社会发展并未社会发展服务[1]。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让世界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早已是大家所接受的事实。早在20世纪80年代,一些学者就开始意识到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在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注重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多的英语老师开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加入目的语文化的介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了解了西方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英语教学的发展。然而,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更突出的是西方文化的输入,却极少涉及到母语文化。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很多学者,比如Andy Kirspatrick、Stephen Karsen,才意识到到课堂文化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目的语的文化输入,也应注重母语文化介绍[2]。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现象虽已广泛存在,但还未引起外语教学界的普遍关注。这使得学习者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出现了理解上的偏差,同时也阻碍了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导致在以后的跨文化交流中出现了中西方文化输入输出的不平等和不必要的误解,影响了跨文化交流的正常进行。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现象存在的原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高母语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引起教、学双方的重视,促进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我们首先要分析造成这一文化缺失现象的原因。
(一)教材、教学大纲等指导性资料缺少母语文化的相关资料
纵览各高校所用的大学英语课程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21世纪大学英语》、《全新版大学英语》等,其中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少之又少,相比而言,与文化有关的大多数内容都是跟介绍西方文化有关的。同样,针对教材制定的课程教学大纲,对母语文化也鲜有介绍。这就造成了西方文化的输入和母语文化输入的不平衡,这样一来,必然会导致大学英语教学中本土文化与目的语文化输入的不平等,使母语文化处于尴尬的境地[3]。
(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视母语文化的教授
大学英语课程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授课,备课以及授课过程中,更关注的是让学生如何了解西方文化,更多地给学生灌输西方文化的相关知识点,却忽视了母语文化的教授。教师在课堂上的这种引导作用,直接导致了学生偏爱于学习西方文化,无意识中忽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
(三)我国的教育体制阻碍母语文化的传播
我国的英语课程从小学阶段一直开设到博士教育阶段,持续时间较长,可以充分说明我国对英语教学的重视,英语不仅是学生在校期间的必修科目,在部分高校,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作为评奖评优的依据之一。英语教学一直备受社会关注。虽然我们一再提倡素质教育,号召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但目前,要想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是不可能的。在大学里,最为重要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依然考查的是听力、阅读、写作、翻译能力[4],而不考查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更不用说考查母语文化了。这也造成了目前大学英语学习中的母语文化缺失现象。
(四)学生母语文化认同感缺失
当今世界,国际间交流越来越密切,年轻人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由年轻人群体构成的大学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受到了西方外来文化的影响。在面临以英语为载体的西方文化的巨大冲击下,大学生缺乏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盲目崇拜和依附西方文化[5]。母语文化认同感的缺失,比如导致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现象。
三、加强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早日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西方文化的输入,也要加强中国文化的输出,因此加强母语文化教育迫在眉睫。
(一)加强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教育是我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需要
当今世界呈现多元文化发展的趋势,各国文化争奇斗艳、百家齐放,要想在这样的局面中站得住脚,中国文化必须要走出去。此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强,国家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密切,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我们不但要了解西方文化,更要向全世界更多地介绍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和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让古老的中国文化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发挥其独特魅力[6]。 (二)加强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教育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需要
高等教育在我国的发展越来越注重实用性人才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我们要培养的合格大学生的标准是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如何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就是高等教育面临的难题之一。从大学英语教学的角度來说,注重对学生母语文化的教育,就势在必行。中华文化历史优秀、内容丰富。在所有大学生必修的英语课程中,加入母语文化的因素,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也能促进跨文化交流地顺利开展。
(三)加强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教育是树立文化平等意识的需要
21世纪,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日益加速,世界各国文化相互补充、相互推动,出现了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界格局。在世界文化大家庭里,各国文化应争奇斗艳、平等发展、协调发展,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平等交流是世界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对自身母语文化的认同和了解,有助于树立学习者的文化平等意识。
作为世界上历史悠久的国家之一,我国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不但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促进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时间文明的一次次进步,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接触、多了解、多学习母语文化,能帮助学生树立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在接触西方文化输入的同时,不会忘记自己是一名炎黄子孙的事实,不会盲目崇洋媚外、不会抛弃我国传统文化,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才能秉承文化平等的信念,使得跨文化交流能顺利、公平进行,促进中国与世界的合作和共同发展。
四、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现象应对策略
综上所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母语文化教育变得更加迫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应对策略。
(一)注重教材内容多元化
就目前我国各高校使用的英语教材来说,学习者有众多的途径和资源可以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此外,各种网站、媒体、期刊、公众号等有着大量的对英美等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传统等的介绍。这着实有益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西方国家,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对对方的文化、风俗等了如指掌,让我们占据优势。但是,在教材内容中出现了中西方文化不平等的现象,对于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母语文化缺失现象并无任何助益。
对于大学里除了中文专业之外的其他专业来说,大学里接触中国文化的机会太少,在应试教育的机制下,学生课堂上以及课外时间接触中国文化的几率也不大。针对目前教材中缺少母语文化相关内容的现状,在编制教材时,编委们应该考虑加入一定量的中国文化元素,用英语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相信会吸引很多学生的兴趣。比如,在介绍圣诞节的时候,可以把中国的春节作为阅读材料放入,引导学生对两个重要节日进行对比,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益于母语文化的输入。
(二)树立教师多元化教育理念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大学英语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转变教育理念,日常教学内容应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倾斜,除了教授单词、语法等基础知识之外,除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之外,更不要忽略文化教育,尤其是母语文化教育,通过课堂上母语文化知识的输入,让学习者能更多地了解母语文化,从而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壮大。此外,教师应适时提升自己的母语文化素养,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激发学生学习母语文化的兴趣和动力。
(三)培养学生的母语文化意识
中国曾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文化在历史上曾表现出了强大的影响力,古代的“丝绸之路”见证了中国文化的繁荣、鼎盛,现代的“一带一路”也将见证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开放之路。中国文化需要被世界了解,更需要被中国的青年一代了解。当代大学生,在外语学习中,只有对母语文化有了深入、透彻的了解,才能更深刻地了解目的语文化,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正确处理因文化冲突产生的问题。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母语文化意识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应得到外语教师的密切关注。
五、结语
在多元化文化争先发展的今天,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我国的文化走出去战略,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缺失现象亟待解决。这需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注重母语文化教学,注重中国文化的输入。有了输入才能有所输出,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既注重西方文化的合理输入,也注重中国文化的合理输出,才能在交际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陈蓉. 外语教育中母语文化的缺失及对策[J].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4): 77-79.
[2]杜瑞清. 英语教学与英美文化[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3]王静,付蕊. 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输入缺失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16,32: 182-183.
[4]沈剑锋. 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现象的探究[J]. 海外英语,2014,07: 44-46.
[5]田苗. 跨文化视角下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问题探究[J]. 文学教育,2016,05: 142-143.
[6]田苗. 跨文化视角下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问题探究[J]. 文学教育,2016,05: 142-143.
作者简介:
王丽霞(1982-)女,山东青岛人,青岛工学院讲师,长期从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